含“揮”的成語(49個)
本文整理了揮翰臨池、目送手揮、一揮而就等含“揮”的成語49個,其中“揮”開頭的成語21個,“揮”結尾的成語5個,“揮”在中間的成語23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揮”開頭的成語【第1句】:揮翰臨池[huī hàn lín chí]
【解釋】翰:鳥羽,借指毛筆;臨池:指寫字。指運筆寫字。
【出處】晉·代衛恒《四體書勢》謂東漢的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示例】揮翰臨池,自然讓龔和甫獨步。 ——清·曾樸《孽海花》第五回
【第2句】:揮汗如雨[huī hàn rú yǔ]
【解釋】揮:灑,潑。形容天熱出汗多。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
【示例】其人伏地惕息,揮汗如雨,自是怏怏如胅。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
【第3句】:揮毫落紙[huī háo luò zhǐ]
【解釋】毫:毛筆。指寫字或作畫。
【出處】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揮毫落紙如云煙。”
【第4句】:揮金如土[huī jīn rú tǔ]
【解釋】揮:散。把錢財當成泥土一樣揮霍。形容極端揮霍浪費。
【出處】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二:“揮金如土,視官爵如等閑。”
【示例】無奈彼時心高氣傲,揮金如土,直把錢財看得不當東西。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回
【第5句】:揮斥八極[huī chì bā jí]
【解釋】揮斥:奔放;八極:八方,極遠之處。形容人的氣概非凡,能力巨大。
【出處】《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第6句】:揮霍無度[huī huò wú dù]
【解釋】揮霍:搖手稱揮,反手稱攉,意即動作敏捷,引伸為用錢沒有節制;無度:沒有限度。指濫用金錢,沒有節制。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102回:“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不敢交與他。”
【示例】商紂王花天酒地、揮霍無度,終被周武王所滅。
【第7句】:揮汗成雨[huī hàn chéng yǔ]
【解釋】揮:灑,潑。用手抹汗,汗灑下去就跟下雨一樣。形容人多。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
【示例】正是摩肩如云,揮汗成雨的時候,煩渴的了不得。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回
【第8句】:揮戈退日[huī gē tuì rì]
【解釋】揮舞兵器,趕回太陽。形容力挽危局。同“揮戈反日”。
【出處】朱德《贈友人》詩:“自信揮戈能退日,河山依舊戰旗紅。”
【第9句】:揮霍談笑[huī huò tán xiào]
【解釋】揮霍:灑脫,無拘束。無拘無束,談笑自如。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那僧癩頭跣足,那道跛足蓬頭,瘋瘋癲癲,揮霍談笑而至。”
【第10句】:揮劍成河[huī jīn chéng hé]
【解釋】將寶劍一揮,就變出一條河。形容法術高明,神通廣大,實力雄厚。
【出處】元·無名氏《龐掠四郡》第二折:“為上將者,揮劍成河,撒豆成兵。”
【第11句】:揮拳擄袖[huī quán lǔ xiù]
【解釋】形容動怒,準備打人或人的勁頭足。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40回:“揮拳擄袖的才要說他那個主意,忽然又道:'你等等兒。’”
【第12句】:揮袂生風[huī mèi shēng fēng]
【解釋】袂:衣袖;揮袂:拂袖。揮動衣袖,平地生風。形容意氣豪邁。
【出處】三國·魏·曹植《七啟》:“揮袂則九野生風,慷慨則氣成虹霓。”
【第13句】:揮日陽戈[huī rì yáng gē]
【解釋】猶言揮戈反日。揮舞兵器,趕回太陽。形容力挽危局。
【出處】明·張景《飛丸記·盟尋泉石》:“總然借揮日陽戈,難挽西飛箭。”
【第14句】:揮沐吐餐[huī mù tǔ cān]
【解釋】指禮賢下士。
【出處】《后漢書·文苑傳下·高彪》:“昔周公旦,父文兄武,九命作伯,以尹華夏,猶揮沐吐餐,垂接白屋,故周道以隆,天下歸德。”
【示例】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文苑傳·高彪》:“昔周公旦,父文兄武,九命作伯,以尹華夏,猶揮沐吐餐,垂接白屋,故周道以隆,天下歸德。”
【第15句】:揮涕增河[huī tì zēng hé]
【解釋】抹下來的眼淚可以增添河水的分量。比喻行為對個人有損而對國家也無所補益。
【出處】三國·魏·曹植《諫取諸國士息表》:“愚誠以揮涕增河,鼷鼠飲海,于朝萬無損益,于臣家計甚有廢損。”
【第16句】:揮翰成風[huī hàn chéng fēng]
【解釋】翰:鳥毛,借指毛筆。握筆寫字,腕下生風。形容寫字作畫極快速和熟練。
【出處】清·李漁《意中緣·名逋》:“終日價揮翰成風,潑墨如雨,給不盡好事之求。”
【第17句】:揮戈反日[huī gē fǎn rì]
【解釋】揮舞兵器,趕回太陽。比喻排除困難,扭轉危局。
【出處】《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偽(揮)之,日為之反三舍。”
【示例】不過說到開國會,定憲法,都是些扶墻摸壁的政治,沒有一個揮戈反日的奇才。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九回
【第18句】:揮戈返日[huī gē fǎn rì]
【解釋】將戈一揮,可以使西下的太陽回轉過來。①比喻留連光景,希望白天能夠延長。②后常用以形容有能夠排除困難,扭轉危局的雄才大略。
【出處】《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揮之,日為之反三舍。”
【示例】向天道:“魯陽尚能揮戈返日光武尚且堅冰渡河,我獨不能乎?” ——明·徐渭《續英烈傳》第十八回
【第19句】:揮戈回日[huī gē huí rì]
【解釋】揮舞兵器,趕回太陽。形容力挽危局。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揮之,日為之反三舍。”
【示例】卻羨魯陽功德盛,揮戈回日至今傳。 ——明·劉基《次韻和石抹公悲紅樹》
【第20句】:揮灑自如[huī sǎ zì rú]
【解釋】揮:揮筆;酒:灑墨。形容畫畫、寫字、作文,運筆能隨心所欲。
【出處】唐·李頎《贈張旭》:“興來灑素壁,揮筆如流星。”
【示例】家人送上一枝蘸滿墨水的筆。玨齋提筆,在紙上揮灑自如的寫了一百多字。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第21句】:揮毫命楮[huī háo mìng chǔ]
【解釋】毫:毛筆;命:使用;楮:木名,可造紙,借指紙。指開始寫作。
【出處】明·袁宏道《瓶花齋集·答王百谷》:“方且揮毫命楮,恣意著述,每一篇成,跳躍大呼,若狂若顛。”
“揮”結尾的成語【第1句】:目送手揮[mù sòng shǒu huī]
【解釋】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用。也比喻語言文字的意義雙關,意在言外。
【出處】三國·魏·嵇康《兄弟才公穆入軍贈詩》:“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示例】毛澤東不愧談判的高手,無論情況多么復雜艱巨,他都可以目送手揮,渡過難關。 ——《人物》
【第2句】:拱揖指揮[gǒng yī zhǐ huī]
【解釋】拱揖:拱手行禮。只須拱手行禮就可以指揮天下。形容從容不迫,鎮定自若地指揮。
【出處】《荀子·富國》:“上下一心,三軍同力;名聲足以暴炙之,威強足以捶笞之,拱揖指揮,而強暴之國莫不趨使。”
【第3句】:手不停揮[shǒu bù tíng huī]
【解釋】手不停頓地揮寫。形容不停地寫作。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將須一拂,右手舉起中山兔穎,向五花箋上,手不停揮,須臾,草就嚇蠻書。”
【第4句】:大筆一揮[dà bǐ yī huī]
【解釋】揮:揮寫。形容善于寫作者運筆神速或任意簽字、涂改。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43回:“老賊看了,連說:'妥當結實,就勞賢契大筆一揮。”
【示例】錢鐘書《圍城》:“他們決不會了解,說不定父親就會大筆一揮,直接向唐小姐替自己求婚,他會鬧這種笑話的。”
【第5句】:借題發揮[jiè tí fā huī]
【解釋】借著某件事情為題目來做文章,以表達自己真正的意見或主張。也指假借某事為由,去做其它的事。
【出處】清·吳趼人《痛史》第七回:“我觸動起來,順口罵他兩句。就是你們文人說的,甚么'借題發揮’的意思呢。”
【示例】盡管是借題發揮,而且是借錯了題,我對王蕓生的手法,依然是佩服的。 ——郭沫若《摩登唐吉訶德的一種手法》
“揮”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一揮而就[yī huī ér jiù]
【解釋】揮:揮筆;就:成功。一動筆就寫成了。形容寫字、寫文章、畫畫快。
【出處】宋·孫覿《鴻慶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內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獨草六制,宰相吳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據案,一揮而就。”
【示例】度尚令邯鄲淳作文鐫碑以記其事。時邯鄲淳年方十三歲,文不加點,一揮而就,立石墓側,時人奇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
【第2句】:指揮若定[zhǐ huī ruò dìng]
【解釋】形容態度冷靜,考慮周全,指揮起來就象一切都事先規定好了似的。
【出處】唐·杜甫《詠懷古跡》詩:“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示例】他剛剛坐定,這一大群人已經跟了進來,用各種阿諛逢迎的言詞稱頌他神機妙算,“指揮若定”。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一章
【第3句】:魯陽揮日[lǔ yáng huī rì]
【解釋】指力挽危局。同“魯陽揮戈”。
【出處】明·李東陽《得文敬雙塔寺和章招之不至四疊韻奉答》:“我歌又竟君不來,欲效魯陽揮日暮。”
【示例】魯陽揮日日難回,杞人憂天天不墜。 ——蔣同超《題葛癡人仰天長笑圖》詩
【第4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zhāo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
【解釋】一招手就過來,一揮手就離去。比喻隨時聽眾召喚。也比喻指揮自如。
【出處】宋·蘇軾《王仲儀真贊序》:“至于緩急之際,決大策,安大眾,呼之則來,揮之則散者,惟世臣,巨室為能。”
【示例】況且乎,這些教書先生本覺得可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還有甚么顧惜呢。(清·云江女史《宦海鐘》第二回)
【第5句】:一揮而成[yī huī ér chéng]
【解釋】揮:揮筆;成:成功。一動筆就寫成了。形容寫字、寫文章、畫畫快。
【出處】宋·蔡□《鐵圍山叢談》:“公乃徐徐調筆而操之,顧謂客子:'欲何字耶?’惡客即拱而答:'某愿作龜山字爾。’公乃大笑,因一揮而成。”
【示例】時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為對,其言萬余,不為稿,一揮而成。帝親拔為第一。 ——《宋史·文天祥傳》
【第6句】:一揮九制[yī huī jiǔ zhì]
【解釋】一提筆就能寫出九道制書。指文思敏捷。
【出處】宋·歐陽修《集賢院學士劉公墓志銘》:“嘗直紫微閣,一日追封皇子公主九人,公方將下直,為之立馬卻坐,一揮九制數千言,文辭典雅,各得具體。”
【示例】劉敝臨出局,倚馬一揮九制,皆見書于史策。 ——宋·洪邁《容齋三筆·外制之難》
【第7句】:袖中揮拳[xiù zhōng huī quán]
【解釋】揮:舞動。形容迫不及待地跟人爭斗
【出處】清·王夫之《示子侄》:“其始無端,其終無謂。袖中揮拳,針尖競利。”
【第8句】:鼻堊揮斤[bí è huī jīn]
【解釋】揮舞斧頭削除鼻端之堊。比喻指正錯誤。
【出處】典出《莊子·徐無鬼》:“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
【示例】平生師友凋零盡,鼻堊揮斤未有人。 ——宋·陸游《嘆老》詩
【第9句】:魯戈揮日[lǔ gē huī rì]
【解釋】指力挽危局。同“魯陽揮戈”。
【出處】明·李東陽《登五顯廟瑞芝亭》詩:“鬼斧鑿空通鳥道,魯戈揮日駐云梯。”
【第10句】:魯陽揮戈[lǔ yáng huī gē]
【解釋】指力挽危局。
【出處】《淮南子·覽冥訓》:“魯陽公與韓構難,戰酣日暮,援戈而之,日為之反三舍。”
【示例】至乃鄒衍吹律而寒谷暖,魯陽揮戈而暮景回……不測此何故也。 ——唐·白居易《禮部試策第四道》
【第11句】:大肆揮霍[dà sì huī huò]
【解釋】大肆:任意,放縱。無節制地大量花錢。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煙消云散》:“自己依舊大肆揮霍,三千兩銀子還一個人情債,簡直毫無心肝。”
【示例】我們不能大肆揮霍,要注意勤儉節約。
【第12句】:指揮可定[zhǐ huī kě dìng]
【解釋】指一經調度安排,不須多久,局勢即可平定。同“指麾可定”。
【出處】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上:“某生長北方,聞燕人思歸之情切矣,今若舉事,指揮可定。”
【第13句】:擐甲揮戈[huàn jiǎ huī gē]
【解釋】擐:穿,套。穿上鎧甲,手拿武器。形容全副武裝的樣子。
【出處】《魏書·傅永傳》:“擐甲揮戈,單騎先入,唯有軍主蔡三虎副之,余人無有及者。”
【第14句】:駐景揮戈[zhù jǐng huī gē]
【解釋】駐:停留;景:同“影”,日光;戈:古代的一種兵器。揮舞長戈使太陽停止運行。比喻留住逝去的光陰
【出處】唐·李白《李太白集·日出入行》:“魯陽何德,駐景揮戈?”
【第15句】:一揮立就[yī huī lì jiù]
【解釋】揮:揮筆;就:成功。一動筆就寫成了。形容寫字、寫文章、畫畫快。
【出處】宋·孫覿《鴻慶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內外制序》卷三十:“一昔召公獨草六制,宰相吳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據案,一揮而就。”
【示例】質即應命,提筆作誥文,一揮立就。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四十六回
【第16句】:呼之即來,揮之即去[hū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
【解釋】即:就,立刻;揮:揮手。叫他來就來,叫他走就走。形容統治階級對下屬或奴才的任意使喚。
【出處】宋·蘇軾《王忠儀真贊序》:“至于緩急之際,決大策,安大眾,呼之則來,揮之則散者,唯世臣巨室為能。”
【示例】她不想成為他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工具。
【第17句】:郢匠揮斤[yǐng jiàng huī jīn]
【解釋】比喻純熟、高超的技藝。
【出處】《莊子·徐無鬼》載,匠石揮斧削去郢人涂在鼻翼上的白粉,而不傷其人。
【示例】周官置臬,郢匠揮斤,異態神行,全模化造。 ——唐·崔融《嵩山啟母廟碑序》
【第18句】:手揮目送[shǒu huī mù sòng]
【解釋】手揮:揮動手指彈琴;目送:眼睛追視歸鴻。手眼并用,怎么想就怎么做。也比喻語言文字的意義雙關,意在言外。
【出處】三國·魏·稽康《四言贈兄秀才公穆入軍》詩:“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示例】縱遇極難駕御的情境,也可以手揮目送,行所無事。 ——朱光潛《作文與運思》
【第19句】:對客揮毫[duì kè huī háo]
【解釋】比喻文思敏捷。毫,毛筆。
【出處】宋·黃庭堅《病起荊江即事》詩之八:“閉門覓句陳無己,對客揮毫秦少游。”
【示例】對客揮毫不構思,自矜倚馬男兒。 ——清·李漁《憐香伴·香詠》
【第20句】:呼之即至,揮之即去[hū zhī jí zhì,huī zhī jí qù]
【解釋】呼:召喚;即:就,立刻;揮:揮手。叫他來就來,叫他走就走。形容任意使喚支使。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60回:“潘金蓮房中,養著一只白獅子貓兒……呼之即至,揮之即去,婦人常叫他雪賊。”
【第21句】:召之即來,揮之即去[zhào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
【解釋】召:召喚。揮:擺手。手一召就來,手一擺就去。形容非常聽從指揮。
【出處】老舍《老舍自傳》第六章第五節:“無關緊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毫不客氣。”
【示例】我們保證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絕對服從指揮。
【第22句】:一揮千金[yī huī qiān jīn]
【解釋】指用錢滿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筆。
【出處】唐·吳象之《少年行》:“一擲千金渾是膽,家無四壁不知貧。”
【第23句】:袒臂揮拳[tǎn bì huī quán]
【解釋】挽袖露臂,揮動拳頭。形容準備動武的樣子。
【出處】元·關漢卿《拜月亭》第四折:“我特故里說的別,包彈遍,不嫌些蹬弩開弓,怎說他袒臂揮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