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煩”的成語(41個)
本文整理了煩天惱地、簡要不煩、僵仆煩憒等含“煩”的成語41個,其中“煩”開頭的成語5個,“煩”結尾的成語12個,“煩”在中間的成語24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煩”開頭的成語【第1句】:煩天惱地[fán tiān nǎo dì]
【解釋】對天地都有所煩惱。形容心情極其煩悶苦惱。
【出處】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哭哭啼啼,煩天惱地。”
【示例】怎不叫我痛哭悲哀,煩天惱地,雨淚如梭。 ——明·無名氏《薛苞認母》第三折
【第2句】:煩言碎語[fán yán suì yǔ]
【解釋】煩:多,繁劇;碎:瑣碎。形容文詞雜亂、瑣碎。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65回:“這些煩言碎語,不必細叼。”
【第3句】:煩文縟禮[fán wén rù lǐ]
【解釋】繁瑣而不必要的禮節。
【出處】《朱子語類》卷二四:“秦之所謂損益,亦見得周末許多煩文縟禮如此,故直要損其太過,益其欠處,只是損益得太甚。”
【示例】煩文縟禮之疲其形,惕讒畏譴之斗其心。 ——明·唐順之《贈宜興令馮少虛序》
【第4句】:煩心倦目[fán xīn juàn mù]
【解釋】煩惱的心情,倦怠的眼睛。形容頹喪的情緒。
【出處】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三折:“閑對著綠樹青山,消遣我煩心倦目,潛入那水國漁鄉,早跳出龍潭虎穴。”
【第5句】:煩言碎辭[fán yán suì yǔ]
【解釋】形容文詞雜亂、瑣碎。
【出處】《漢書·劉歆傳》:“分文析字,煩言碎辭。”
【示例】周相公說得話也甚多,寫不了這些煩言碎辭,大約與寄姐說的相同。 ——《醒世姻緣》第九十八回
“煩”結尾的成語【第1句】:簡要不煩[jiǎn yào bù fán]
【解釋】簡明扼要,不煩瑣累贅。
【示例】他簡要不煩地作了匯報。
【第2句】:不厭其煩[bù yàn qí fán]
【解釋】厭:嫌。不嫌麻煩。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三十八回評:“每閱數年,必綜敘素臣生子生孫,娶婦嫁女,中科發甲。而讀者不厭其煩,甚至一回之中,先后數見,絕無沓冗繁復之病。”
【示例】今之史學則異是,必致謹于閭閻日用之細,起居笑貌之瑣,不厭其煩,不嫌其鄙。 ——清·嚴復《道學外傳》
【第3句】:眼不見,心不煩[yǎn bù jiàn,xīn bù fán]
【解釋】比喻只要沒有看見或不在眼前,也就不會為這操心或煩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9回:“任憑你們兩個冤家鬧上天去,我'眼不見,心不煩’,也就罷了。”
【示例】眼不見,心不煩,由他去吧。
【第4句】:意擾心煩[yì rǎo xīn fán]
【解釋】心思煩亂,不知怎樣才好。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引起:“遇著個不賢之婦,今日要衣裳,明日要首飾,少柴沒米,稱醬打油,激聒得你眼花撩亂,意擾心煩。”
【第5句】:妙語解煩[miào yǔ jiě fán]
【解釋】有趣的話引人發笑。
【出處】《漢書·匡衡傳》:“匡說《詩》,解人頤。”顏師古注引如淳曰:“使人笑不能止也。”
【第6句】:至言不煩[zhì yán bù fán]
【解釋】煩:煩瑣。指說話或寫文章簡單扼要,不煩瑣。
【出處】《三國志·魏書·管輅傳》裴松之注引《管輅別傳》:“晏含笑而贊之曰:'可謂要言不煩也。’”
【示例】至美不華,至言不煩,夫華與煩,去道遠甚。 ——《指月錄》卷二十五
【第7句】:車怠馬煩[chē dài mǎ fán]
【解釋】車危且馬疲。形容旅途困乏。怠:通“殆”。同“車殆馬煩”。
【出處】南朝·宋·鮑照《代白紵舞歌詞》之一:“車怠馬煩客忘歸,蘭膏明燭承夜輝。”
【第8句】:車殆馬煩[chē dài mǎ fán]
【解釋】殆:通“怠”,疲乏;煩:煩躁。形容旅途勞頓。
【出處】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日既西傾,車殆馬煩。”
【示例】至黃昏乃歸,車殆馬煩,不勝困憊。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
【第9句】:自找麻煩[zì zhǎo má fán]
【解釋】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事。
【出處】王朔《人莫予毒》:“我事先知道您是警察,我還會砸你房門嗎?我不是自找麻煩嗎?”
【示例】你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第10句】:要言不煩[yào yán bù fán]
【解釋】要:簡要;煩:煩瑣。指說話或寫文章簡單扼要,不煩瑣。
【出處】《三國志·魏書·管輅傳》:“晏含笑而贊之曰:'可謂要言不煩也。’”
【示例】是的,那——《中國國粹義務論》,真真要言不煩,百讀不厭! ——魯迅《彷徨·高老夫子》
【第11句】:食少事煩[shí shǎo shì fán]
【解釋】每日吃飯很少,可是處理的事務非常繁重。形容工作辛勞,身體不佳。
【出處】《晉書·宣帝紀》:“先是,亮使至,帝問曰:'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許)米?’對曰:'三四升。’次問政事,曰:'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帝既而告人曰:'諸葛孔明其能久乎!’”
【示例】既而又因感激三顧,許人驅弛,食少事煩,至死方已。 ——清·金圣嘆《西廂記序》
【第12句】:不勝其煩[bù shèng qí fán]
【解釋】勝:禁得起;煩:煩瑣。煩瑣得使人受不了。
【出處】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于是不勝其煩,人情厭惡。”
【示例】許多反動宣傳影片,列舉名目就不勝其煩。 ——魯迅《二心集·現代電影與有產階級》
“煩”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僵仆煩憒[jiāng pū fán kuì]
【解釋】疲憊而臥,心煩意亂。
【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水論師道書》:“豈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騷吾心?則固僵仆煩憒,愈不可過矣。”
【第2句】:一客不煩兩家[yī kè bù fán liǎng jiā]
【解釋】一位客人不用勞煩兩家接待。比喻一件事情由一個人全部承擔,不用找別人幫忙。
【出處】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卷二十八:“一鶴不棲雙木,一客不煩兩家。”
【第3句】:家煩宅亂[jiā fán zhái luàn]
【解釋】家中上下不得安寧。形容在家里喧嘩吵鬧。
【出處】元·李行道《灰闌記》楔子:“母親,不要家煩宅亂,枉惹人恥笑,我則今日辭了母親,我往汴京尋我舅舅,自作個營運去。”
【第4句】:事煩食少[shì fán shí shǎo]
【解釋】每日處理的事務非常繁重,可吃飯很少。形容工作辛勞,身體不佳。
【出處】《晉書·宣帝紀》:“先是,亮使至,帝問曰:'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許)米?’對曰:'三四升。’次問政事,曰:'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帝既而告人曰:'諸葛孔明其能久乎!’”
【第5句】:心煩技癢[xīn fán jì yǎnɡ]
【解釋】煩:煩燥;技癢:指某人想表現其技藝以顯示于人。形容擅長及愛好某種技藝,一遇機會就急于表現的情態。
【出處】晉·潘岳《射雉賦》:“屏發布而累息,徒心煩而技癢。”
【示例】遇到這個好機會,你也不免會心煩技癢的。
【第6句】:心煩慮亂[xīn fán lǜ luàn]
【解釋】心思煩亂,不知怎樣才好。同“心煩意亂”。
【出處】漢·蔡邕《讓高陽侯印綬符策》:“臣是以宵寢晨興,叩膺增嘆,心煩慮亂,喘呼息吸。”
【第7句】:心煩意燥[xīn fán yì zào]
【解釋】心煩:心情煩躁;意燥:思想雜亂。心思煩亂,不知怎樣才好。
【出處】戰國·楚·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障于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
【示例】子牙在相府,心煩意燥,進退不寧,十分不爽利;整日不理軍情,懶常眠,眾將門徒,俱不解是何緣故。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四十四回
【第8句】:一客不煩二主[yī kè bù fán èr zhǔ]
【解釋】一位客人不用勞煩兩位主人接待。比喻一件事情由一個人全部承擔,不用找別人幫忙。
【出處】宋·釋惟白《續傳燈錄·堂遠禪師》:“一鶴不棲雙木,一客不煩兩家。”
【示例】事要恰好,話要湊巧,冰梅也腹痛起來。這宋婆生意發財,一客不煩二主。(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二十七回)
【第9句】:撥煩之才[bō fán zhī cái]
【解釋】撥煩:處理繁重的政務。辦事利索,有處理繁重復雜事務的才能。
【出處】《后漢書·謝夷吾傳》:“鉅鹿劇郡,舊難治,以君有撥煩之才,故特授任。”
【第10句】:避煩斗捷[bì fán dòu jié]
【解釋】指避開煩難而比賽簡捷。
【出處】清·薛福成《選舉論下》:“惟小楷試貼,一望可知優劣,不能無偏重之勢,避煩斗捷,流風相師,久之而考者閱者,皆忘其所以然。”
【第11句】:剖煩析滯[pōu fán xī zhì]
【解釋】指剖析和解決煩雜疑難的問題。
【出處】《宋史·陳恕傳》:“卿等清而不通,專守繩墨,終不能為國家度長絜大,剖煩析滯。”
【第12句】:甄煩就簡[zhēn fán jiù jiǎn]
【解釋】甄別繁冗的,采用簡便的。
【出處】《魏書·范紹傳》:“紹量功節用,甄煩就簡,凡有賜給,千匹以上,皆別覆奏,然后出之。”
【第13句】:禮煩則不莊[lǐ fán zé bù zhuāng]
【解釋】禮儀煩雜反而顯得輕浮、不莊重。
【出處】《呂氏春秋·適威》:“禮煩則不莊,業煩則無功。”
【第14句】:心煩意悶[xīn fán yì mèn]
【解釋】心煩:心情煩躁;意悶:思想雜亂。心思煩亂,不知怎樣才好。
【出處】戰國·楚·屈原《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障于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
【示例】紫旒只管招呼朋友,卻不見有聲,有聲卻看得他十分清楚,不過心煩意悶,懶得招呼罷了。 ——清·吳趼人《近十年之怪現狀》第一回
【第15句】:心煩意冗[xīn fán yì rǒng]
【解釋】心思煩亂,不知怎樣才好。同“心煩意亂”。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鬧殤》:“兒呵,暫時間月直年空,反將息你這心煩意冗。”
【第16句】:禮煩則亂[lǐ fán zé luàn]
【解釋】禮儀繁瑣勢必導致混亂。
【出處】《尚書·說命中》:“黷于祭祀,時謂弗欽。禮煩則亂,事神則難。”
【第17句】:省煩從簡[shěng fán cóng jiǎn]
【解釋】省去煩雜的手續而采取簡單的方法。
【出處】《晉書·虞預傳》:“窮奢竭費謂之忠義,省煩從簡呼為薄俗。”
【第18句】:自尋煩惱[zì xún fán nǎo]
【解釋】自找的煩悶苦惱。意思是,本來不該有煩悶苦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9回:“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尋煩惱,哭一會子,才算完了這一天的事。”
【示例】我這是自尋煩惱。
【第19句】:心煩意亂[xīn fán yì luàn]
【解釋】意:心思。心思煩亂,不知怎樣才好。
【出處】《楚辭·卜居》:“心煩意亂,不知所從。”
【示例】袁紹回冀州,心煩意亂,不理政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
【第20句】:縟禮煩儀[rù lǐ fán yí]
【解釋】指煩瑣的禮儀。
【出處】明·唐順之《與王堯衢書》:“其于塵俗奔走、縟禮煩儀之事,既以其溷擾而獨避之。”
【第21句】:嘖有煩言[zé yǒu fán yán]
【解釋】嘖:爭辯;煩言:氣憤不滿的話。形容議論紛紛,報怨責備。
【出處】《左傳·定公四年》:“會同難,嘖有煩言,莫之治也。”
【示例】我輩與之遺老,本不能志同道合,其嘖有煩言,正是應有之事。 ——《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
【第22句】:車煩馬斃[chē fán mǎ bì]
【解釋】形容旅途勞頓困乏。
【出處】明·汪道昆《洛水悲》:“你看白日西弛,黃河東逝,車煩馬斃,前驅不行,不免在此假宿一宵,多少是好。”
【第23句】:無煩復往[wú fán fù wǎng]
【解釋】不用煩勞再來往了。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王家見二謝,傾筐倒庋;見汝輩來,平平爾。汝可無煩復往。”
【第24句】:人煩馬殆[rén fán mǎ dài]
【解釋】煩:煩躁;殆:通“怠”,疲乏。形容旅途勞頓。
【出處】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
【示例】人煩馬殆禽獸盡,百里腥膻禾黍稀。 ——唐·鄭嵎《津陽門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