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碌”的成語(15個)
本文整理了碌碌無才、余子碌碌等含“碌”的成語15個,其中“碌”開頭的成語10個,“碌”結尾的成語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碌”開頭的成語【第1句】:碌碌無才[lù lù wú cái]
【解釋】碌碌:平庸、無能的。形容人平平庸庸,沒有能力。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公等録録(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宋·吳箕《常談》卷八:“上書昭王,切而不迫;君臣縱談,觀得色變,此豈碌碌無能之人?”
【示例】瑜碌碌無才,誠不足數。 ——明·朱之瑜《上長崎鎮巡揭》
【第2句】:碌碌寡合[lù lù guǎ hé]
【解釋】形容性情孤僻,與人合不來。
【出處】清·林則徐《札各學教官嚴查生員有無吸煙造冊互保》:“其系善良,只因碌碌寡合,以致結保無人。”
【第3句】:碌碌無奇[lù lù wú qí]
【解釋】平凡,無特殊才能。
【出處】《平山冷燕》第十八回:“但聞負天下之大名,心有高天下之大才,方足以當之。若碌碌無奇,未免取天下之笑。”
【第4句】:碌碌庸流[lù lù yōng liú]
【解釋】碌碌:平庸的樣子。指才能平庸無能之輩。
【出處】明·吾邱瑞《運甓記》:“遍觀都下從事,皆碌碌庸流,瑣瑣凡輩。”
【第5句】:碌碌無聞[lù lù wú wén]
【解釋】碌碌:平庸的樣子。形容人平平庸庸,沒有名望。
【出處】宋·秦觀《李狀元墓銘》:“君以諸生崛興,名動海內,其視碌碌無聞而歿者,亦可以無憾。”
【示例】我不想成為碌碌無聞的人。
【第6句】:碌碌庸才[lù lù yōng cái]
【解釋】碌碌:平庸的樣子。形容才能平庸。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四回:“汝碌碌庸才,非經濟之具,不可濫廁冠裳也。”
【示例】肅碌碌庸才,誤蒙公瑾重薦,其實不稱所職,愿舉一人以助主公。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七回
【第7句】:碌碌無能[lù lù wú néng]
【解釋】碌碌:平庸、無能的。平平庸庸,沒有能力。
【出處】宋·吳箕《常說》:“上書昭王,切而不迫;君臣縱談,觀者色變,此豈碌碌無能之人?”
【第8句】:碌碌庸庸[lù lù yōng yōng]
【解釋】碌碌:辛苦,繁忙;庸庸:平庸。指平庸而忙碌的人或平庸的生活方式。
【出處】碌碌:辛苦,繁忙;庸庸:平庸。指平庸而忙碌的人或平庸的生活方式。
【第9句】:碌碌無為[lù lù wú wéi]
【解釋】平平庸庸,無所作為。
【出處】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21章:“我早就這樣想:與其碌碌無為地混這一生,不如壯烈去死!”
【示例】幾十年來,雖然不能說完全碌碌無為,但是回憶起進城之前,見到那些老戰士時心里曾經涌起的感情。 ——秦牧《<長河浪花集>序》
【第10句】:碌碌終身[lù lù zhōng shēn]
【解釋】碌碌:平庸。一輩子庸庸碌碌,沒有成就。
【出處】《韓山書院碑記》:“修之于家而獻之于國者,又未知其何若也,微論碌碌終身,縱一旦博青紫,茍富貴,馳騁當路,囂然得志于時者之所為。”
【示例】逗留在他記憶里的是那些碌碌終身、默默無聞的藝術家,或筵前賣笑的妓女,戲院里賣糖的孩子。 ——楊逄《讀〈柯靈選集〉》
“碌”結尾的成語【第1句】:余子碌碌[yú zǐ lù lù]
【解釋】余子:其他的人。指其他人平庸無能,表示對別人的輕視。
【出處】《后漢書·猿文苑傳下·禰衡》:“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數也。’”
【示例】仆嘗謂六朝無詩,陶公有詩趣,謝公有詩料,余子碌碌,無足觀者。 ——明·袁宏道《與李龍湖書》
【第2句】:風塵碌碌[fēng chén lù lù]
【解釋】碌碌:辛苦忙碌的樣子。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樣子。
【出處】明·金毓峒《金鶴沖詩·按部涇原韓國主招宴曖泉二首(其一)》:“風塵碌碌惜年華,選勝陪游帝子家。”
【第3句】:忙忙碌碌[máng máng lù lù]
【解釋】形容事務繁雜、辛辛苦苦的樣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三回:“且說賈珍那邊,開了宗祠,著人打掃,收拾供器,請神主,又打掃上房,以備懸供遺真影像。此時榮寧二府內外上下,皆是忙忙碌碌。”
【示例】忙忙碌碌,所以無人阻擋,由他二人進出。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三回
【第4句】:波波碌碌[bō bō lù lù]
【解釋】奔走忙碌的樣子。
【出處】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二折:“指望一舉狀元及第,崢嶸發達。誰想今日波波碌碌,受如此般辛勤也。”
【第5句】:庸庸碌碌[yōng yōng lù lù]
【解釋】庸:平庸。指平凡無奇。
【出處】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三:“卿等居持衡秉鑒之任,宜在公平以辨別賢否,毋但庸庸碌碌充位而已。”
【示例】若有變動,吾與兄正好揚眉吐氣,干一番事業。難道還要庸庸碌碌的過活?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十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