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曠”的成語大全(55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曠日長久、神怡心曠、心曠神怡等含“曠”的成語55個,其中“曠”開頭的32個,“曠”結尾的3個,“曠”在中間的20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曠”開頭的成語
【第1句】:曠日長久[kuàng rì cháng jiǔ]
【解釋】歷時長久,久經時日。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是以君子為國,觀之上古,驗之當世,參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審權勢之宜,去就有序,變化有時,故曠日長久而社稷安矣。”
【第2句】:曠古一人[kuàng gǔ yī rén]
【解釋】曠古:空前;從古到今。自古以來只此一人。形容絕無僅有。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以其人不稱才試而后驚》:“北面而師之者,可謂曠古一人而已!”
【第3句】:曠心怡神[kuàng xīn yí shén]
【解釋】舒暢心胸,愉悅精神。
【出處】明·沈榜《宛署雜記·古墨齋》:“得其片言只字,自令曠心怡神,非必商彝周鼎之為寶也。”
【第4句】:曠世不羈[kuàng shì bù jī]
【解釋】曠世:從未有過;羈:束縛。從來不受束縛。舊時指藩屬不受管轄。
【出處】晉·孫楚《為石苞與孫皓書》:“東夷獻其樂器,肅慎貢其楛矢,曠世不羈,應化而至。”
【第5句】:曠古奇聞[kuàng gǔ qí wén]
【解釋】曠古:自古所沒有的。自古以來從未聽到過的奇異事情。
【示例】這真是曠古奇聞,要不是親眼所見,我還不會相信。
【第6句】:曠古未聞[kuàng gǔ wèi wéi]
【解釋】曠古:自古以來。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
【出處】《詩經·周頌·敬之》孔穎達疏:“人臣而代天子,曠世也所罕聞。”
【示例】吳江闕大尹接得南陽衛文書,拆開看時,深以為奇。此事曠古未聞。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第7句】:曠達不羈[kuàng dá bù jī]
【解釋】曠達:心胸開闊,想得開;不羈:不受束縛。心胸開闊達觀,不受拘束。
【出處】《三國志·魏志·王衛二劉傅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籍曠達不羈,不拘禮俗。”
【示例】賢弟彌郎,意識深遠,曠達不羈。 ——《北史·崔晞傳》
【第8句】:曠大之度[kuàng dà zhī dù]
【解釋】曠大:寬闊;度:度量。宏大寬闊的度量。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丕傳評》:“加之曠大之度,勵以公平之誠。”
【第9句】:曠性怡情[kuàng xìng yí qíng]
【解釋】曠:開朗;怡:快樂。指心情開朗,精神愉快。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八回:“賈妃挨次看姊妹們的題詠,寫道是:曠性怡情(扁額)。”
【第10句】:曠日經年[kuàng rì jīng nián]
【解釋】久經時日。
【出處】漢·班固《漢書·郊祀志下》:“曠日經年,靡有毫厘之驗,足以揆今。”
【第11句】:曠夫怨女[kuàng fū yuàn nǚ]
【解釋】曠夫:大齡而未娶妻室的男子;怨女:大齡而未嫁人的女子。指年齡已大,尚未婚配的男女。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示例】他兩個正是曠夫怨女,相見如餓虎逢羊,蒼蠅見血,那有工夫問名敘禮。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二十三卷
【第12句】:曠職僨事[kuàng zhí fèn shì]
【解釋】僨事:把事情搞壞。不盡責守職,把事情搞壞。
【出處】《明史·劉健傳》:“文武臣曠職僨事,虛糜廩祿者,寧可不黜。”
【第13句】:曠世奇才[kuàng shì qí cái]
【解釋】曠世:當代沒有能相比的。指當代少見的奇才。
【出處】明·屠隆《彩毫記·祖餞都門》:“李公曠世奇才,正宜匡扶社稷。”
【示例】還有鄔思道這位才思敏捷、謀事深遠的曠世奇才。 ——二月河《雍正皇帝》第十五回
【第14句】:曠日經久[kuàng rì jīng jiǔ]
【解釋】猶言曠日持久。
【出處】唐·韓愈《省試學生代齋郎議》:“自非天姿茂異,曠日經久,以所進業發聞于鄉閭……則不可得而齒乎國學矣。”
【第15句】:曠若發矇[kuàng ruò fā méng]
【解釋】曠:開朗;矇:眼睛失明。眼前突然開朗。比喻人頭腦開竅,明達起來。
【出處】三國·魏·應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閑者此游,喜歡無量,登芒濟河,曠若發矇。”
【第16句】:曠絕一世[kuàng jué yī shì]
【解釋】當代沒有能相比的。形容舉世無雙。
【出處】三國·魏·曹植《洛神賦》:“奇服曠世,骨像應圖。”
【第17句】:曠若發蒙[kuàng ruò fā méng]
【解釋】曠:空曠;開闊。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開闊明朗,好像雙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見了東西。亦比喻使人頭腦忽然開竅,明達起來。
【出處】三國·魏·應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閑者此游,喜歡無量,登芒濟河,曠若發蒙。”
【示例】忽奉手筆,曠若發蒙。 ——宋·蘇軾《與佛印禪師書》
【第18句】:曠日離久[kuàng rì lí jiǔ]
【解釋】耗費時日,拖延很久。猶言曠日持久。
【出處】《韓非子·說難》:“夫曠日離久,而周澤既渥,深計而不疑,引爭而不罪,則明割利害以致其功,直指是非以飾其身,以此相持,此說之成也。”
【第19句】:曠日彌久[kuàng rì mí jiǔ]
【解釋】曠:耽擱荒廢。指時間拖得很久。
【出處】《戰國策·趙策三》:“太子丹曰:'太傅這計,曠日彌久,心惛然,恐不能須臾。’”
【示例】恐曠日彌久,民累愈深,上下交受其害。 ——《清史稿·宣統皇帝紀》
【第20句】:曠古未有[kuàng gǔ wèi yǒu]
【解釋】曠古:自古以來所沒有的。自古以來從來不曾有過。形容極為罕見。
【出處】《北齊書·王纮傳》:“冒死效命之士反見屠戮,曠古未有此事。”
【示例】臣受殿下隆禮深恩,曠古未有,雖肝腦涂地,不能補報。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八十八回
【第21句】:曠世逸才[kuàng shì yì cái]
【解釋】曠世:絕代;空前。逸才:超人的才智。當代少見的出眾的才能。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回:“伯喈曠世逸才,若使續成漢史,誠為盛事。”
【第22句】:曠古絕倫[kuàng gǔ jué lún]
【解釋】曠古:古來所無;絕倫:超過同輩。空前未有,超出一般。
【出處】《北史·趙彥深傳》:“彥深小心恭慎,曠古絕倫。”
【示例】“二戰”是一場曠古絕倫的世界大戰。
【第23句】:曠志怡神[kuàng zhì yí shén]
【解釋】曠:開闊;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出處】宋·周密《齊東野語·賈氏池園》:“有藏歌貯舞,流連光景者;有曠志怡神,浮游塵外者;有澄想遐觀,運量宇宙,而游特其寄焉者。”
【第24句】:曠日累時[kuàng rì lěi shí]
【解釋】累:積累。耗費時日,拖延很久。
【出處】宋·曾鞏《為人后議》:“今世議者紛紛,至于曠日累時,不知所決者,蓋由不考于禮,而率其私見也。”
【第25句】:曠歲持久[kuàng suì chí jiǔ]
【解釋】歲:年。指相持很久,耽擱了很多時間。
【出處】唐·陸贄《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師徒之眾寡不敵,然尚曠歲持久,師老費財。”
【第26句】:曠日積晷[kuàng rì jī guǐ]
【解釋】久經時日。
【出處】明·張居正《種蓮子戊午稿序》:“若曠日積晷,則鉛刀效于一割,駑馬可致千里。故曰兵寧拙速,未睹巧之遲也。”
【第27句】:曠日持久[kuàng rì chí jiǔ]
【解釋】曠:荒廢,耽誤。荒廢時間,拖得很久。
【出處】《戰國策·趙策四》:“今得強趙之兵,以杜燕將,曠日持久,數歲,令士大夫余子之力,盡于溝壘。”
【示例】這廝們死守不出,便要曠日持久。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十八回
【第28句】:曠日引久[kuàng rì yǐn jiǔ]
【解釋】引:遷延。歷時長久。
【出處】《漢書·嚴助傳》:“曠日引久,士卒勞倦。”
【示例】既除喪矣,而繼以疾病,又念心之曲折,造次不足以自達,故曠日引久,而闕然不即敘感,實冀寬大仁明有以容而察之而已。 ——宋·王安石《上富相公書》
【第29句】:曠邈無家[kuàng miǎo wú jiā]
【解釋】曠:空闊;邈:遙遠。遠離故土,沒有妻室。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嬌娜》:“兄曠邈無家,我夙夜代籌久矣,行當為君謀一佳耦。”
【第30句】:曠日引月[kuàng rì yǐn yuè]
【解釋】引:遷延。歷時長久。同“曠日引久”。
【出處】宋·朱熹《與黃樞密書》:“曠日引月,不聞進發之期。”
【第31句】:曠世無匹[kuàng shì wú pǐ]
【解釋】匹:相當。獨一無二,異常出色。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狐夢》:“至夜,焚香坐伺,婦果攜女至。態度嫻婉,曠世無匹。”
【第32句】:曠古無兩[kuàng gǔ wú liǎng]
【解釋】曠古:自古以來所沒有的。自古以來沒有第二個。形容獨一無二,絕無僅有。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以其人不稱才試而后驚》:“北面而師之者,可謂曠古一人而已。”
“曠”結尾的成語
【第1句】:神怡心曠[shén yí xīn kuàng]
【解釋】精神愉悅,心胸開闊。同“心曠神怡”。
【出處】《紅樓夢》第四一回:“不一時,只聽得簫管悠揚,笙笛并發;正值風清氣爽之時,那樂聲穿林度水而來,自然使人神怡心曠。”
【第2句】:恃才放曠[shì cái fàng kuàng]
【解釋】倚仗著自己的才能而無拘無束。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72回:“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
【第3句】:心怡神曠[xīn yí shén kuàng]
【解釋】心境開闊,精神愉快。同“心曠神怡”。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泰和記·劉蘇州席上寫風情〉》:“幸青皇肯憐,故紅妝相向,心怡神曠。”明·張居正《游衡岳后記》:“及登衡岳,覽洞壑之幽邃,與林泉之隈隩,慮澹物輕,心怡神曠。”
【示例】《法國女英雄彈詞》第八回:“靜念一身來去事,覺得心怡神曠不離奇。”
“曠”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心曠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
【解釋】曠:開闊;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出處】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也。”
【示例】又登海天閣,見萬頃銀濤,千山削翠,心曠神怡。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四十回
【第2句】:淹旬曠月[yān xún kuàng yuè]
【解釋】淹?褐土簟?酰夯姆稀M涎郵比眨姆纖暝隆?
【出處】宋·蘇舜欽《漣水軍新閘記》:“至者必淹旬曠月,不得遽去。”
【第3句】:地曠人稀[dì kuàng rén xī]
【解釋】地方大,人煙少。
【出處】《漢書·地理志下》:“習俗頗殊,地廣民稀。”
【示例】離此十五里之地,叫做介山,地曠人稀,都是綠林中好漢出沒之處。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一
【第4句】:心曠神飛[xīn kuàng shén fēi]
【解釋】猶言心境愉悅,飄飄欲仙。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道士》:“遂有僮仆展氍毹于筵下,兩女對舞,長衣亂拂,香塵四散。舞罷,斜倚畫屏。韓、徐二人心曠神飛,不覺醺醉。”
【第5句】:荒郊曠野[huāng jiāo kuàng yě]
【解釋】指人跡罕至,空曠荒涼的郊外。
【出處】明·崔時佩《西廂記·草橋驚夢》:“走荒郊曠野,把不住心嬌怯,喘吁吁難將兩氣接。”
【示例】我們經常去荒郊曠野去露營。
【第6句】:心曠神恬[xīn kuàng shén tián]
【解釋】心境開闊,精神愉快。同“心曠神怡”。
【出處】明·無名氏《三化邯鄲》第二折:“這枕抱著呵,骨清毛爽;靠著呵,心曠神恬。”
【第7句】:內無怨女,外無曠夫[nèi wú yuàn nǚ,wài wú kuàng fū]
【解釋】怨女:到了出嫁年齡而未嫁的女子;曠夫:成年而未娶妻的男子。指人們都能找到配偶,成家立業。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下》:“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示例】現代社會重男輕女思想十分嚴重,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的局面難以實現。
【第8句】:清曠超俗[qīng kuàng chāo sú]
【解釋】指清明曠達,超脫于世俗之外。
【出處】南朝·梁·沈約《被褐守山東》:“欲一去而不還,悵鄒衣之未褫。揖林壑之清曠,事氓俗之紛詭。”
【第9句】:平川曠野[píng chuāng kuàng yě]
【解釋】曠:空闊。廣大空曠的平原田野。
【出處】宋·無名氏《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上:“若平原曠野相逢,契丹抄掠我軍糧,則我軍不戰而潰。”
【示例】遙望山前平川曠野之地,顏良前部精兵十萬,排成陣勢。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
【第10句】:瞽曠之耳[gǔ kuàng zhī ěr]
【解釋】瞽:眼睛瞎;瞽曠:春秋時晉國樂師,天生的盲人,能辨別五音六律。形容聽覺十分靈敏。
【出處】《莊子·胠篋》:“擢亂六律,鑠絕竽瑟,塞瞽曠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聰也。”
【第11句】:邈如曠世[miǎo rú kuàng shì]
【解釋】仿佛隔了久遠的年代。
【出處】清·馮桂芬《致李伯相書》:“距今只二十余年,惟以工員四散,軍興多故,遂邈如曠世,知之者絕少。”
【第12句】:實曠來遠[shí kuàng lái yuǎn]
【解釋】充實空曠的土地,招來遠方的人。
【出處】《淮南子·主術訓》:“先五之所以應時修備,富國利民,實曠來遠者,其道備矣。”
【第13句】:隆恩曠典[lóng ēn kuàng diǎn]
【解釋】稀有難逢的厚恩。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十六回:“老爺隆恩曠典,著眾婢子出來擇配,以了終身,也是千古奇逢,難得的快事。”
【第14句】:心曠神愉[xīn kuàng shén yú]
【解釋】心境開闊,精神愉快。同“心曠神怡”。
【出處】清·薛福成《白雷登海口避暑記》:“于斯之際,蠲煩滌囂,心曠神愉,竊意世間所謂神仙者之樂不是過也。”
【第15句】:恢胎曠蕩[huī tāi kuàng dàng]
【解釋】恢胎:廣大的樣子。形容寬闊廣大,空曠無物。
【出處】《后漢書·馬融傳》:“徒觀其坰場區宇,恢胎曠蕩。”
【第16句】:怨曠思歸[yuàn kuàng sī guī]
【解釋】曠:久;怨曠:長期別離。長期別離,盼望早日還鄉。
【出處】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又操軍吏士,其可戰者皆自出幽冀,或故營部曲,咸怨曠思歸,流涕北顧。”
【示例】留義募將士既久,咸怨曠思歸,或有輒去者,乃題鄴城門。 ——《晉書·成都王穎傳》
【第17句】:怨女曠夫[yuàn nǚ kuàng fū]
【解釋】指沒有配偶的成年男女。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內無怨女,外無曠無。”
【示例】假若是怨女曠夫,買成了成雙作對。 ——元·無名氏《百花亭》第三折
【第18句】:遲日曠久[chí rì kuàng jiǔ]
【解釋】猶言曠日持久。
【出處】《商君書·君臣》:“瞋目扼腕而語勇者得,垂衣裳而談說者得,遲日曠久積勞私門者得。”
【第19句】:平衍曠蕩[píng yǎn kuàng dàng]
【解釋】平衍:平坦廣闊。形容心胸寬廣,開朗豁達。
【出處】漢·張衡《南都賦》:“上平衍而曠蕩,下蒙籠而崎嶇。”
【第20句】:歷日曠久[lì rì kuàng jiǔ]
【解釋】經歷的時間非常久。
【出處】《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是人必封不久矣”唐·裴骃集解:“必且歷日曠久,則系牦能挈石,駕馬亦能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