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蛾”的成語(21個)
本文整理了蛾眉曼睩、皓齒青蛾、飛蛾赴焰等含“蛾”的成語21個,其中“蛾”開頭的成語6個,“蛾”結尾的成語3個,“蛾”在中間的成語1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蛾”開頭的成語【第1句】:蛾眉曼睩[é méi màn lù]
【解釋】蛾眉:像蠶觸須似的彎而細長的眉毛;曼睩:亮晶晶的轉動有神的眼睛。細長而彎的眉毛,炯炯有神的眼睛。形容女子美麗。也指美女。
【出處】《楚辭·招魂》:“蛾眉曼睩,目騰光些。”
【示例】蛾眉曼睩分明在,孤負琴心已十年。 ——清·李慈銘《越縵堂詩話》卷中
【第2句】:蛾眉倒蹙,鳳眼圓睜[é méi dào cù,fèng yǎn yuán zhēng]
【解釋】蛾眉:細長的眉毛;蹙:皺;鳳眼:長而大的雙眼皮眼睛。形容美女發怒的面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2回:“晴雯聽了,果然氣的蛾眉倒蹙,鳳眼圓睜,即時就叫墜兒。”
【第3句】:蛾附蜂屯[yǐ fù fēng tún]
【解釋】蛾:螞蟻。像飛蛾和蜜蜂一樣聚集。
【示例】災民與難民蛾附蜂屯一般擁向救濟站。
【第4句】:蛾眉螓首[é méi qín shǒu]
【解釋】彎彎的眉毛,方廣的前額。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艷。
【出處】《詩經·衛風·碩人》:“螓首蛾眉。”
【示例】此時宮嬪在前,蛾眉螓首,巧笑倩兮。 ——明·孫仁孺《東郭記·為人也》
【第5句】:蛾眉皓齒[é méi hào chǐ]
【解釋】蛾眉:像蠶蛾觸須似的彎而長的眉毛。修長的眉毛,潔白的牙齒。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出處】漢·司馬相如《美人賦》:“臣之東鄰,有一女子,云發豐艷,蛾眉皓齒。”
【示例】至于論美女,則蛾眉皓齒如東鄰之女,瑰姿艷逸如洛浦之神。 ——宋·趙佶《宣和畫譜》卷五
【第6句】:蛾撲燈蕊[é pū dēng ruǐ]
【解釋】飛蛾投火,自取滅亡。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笑他命薄煙花鬼,好一似蛾撲燈蕊。”
“蛾”結尾的成語【第1句】:皓齒青蛾[hào chǐ qīng é]
【解釋】皓:白的樣子;青蛾:指女子用青黛畫的眉。比喻美女或美好的人才。
【出處】清·方文《寄懷倪臣北初度》:“美人勿用傷遲暮,皓齒青蛾寧久微。”
【第2句】:紅粉青蛾[hóng fěn qīng é]
【解釋】紅粉:原指紅色的鉛粉,為女子化妝用品,后借指美女;青蛾:青色蛾眉。指美人。
【出處】唐·杜審言《戲贈趙使君美人》詩:“紅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馬上石榴裙。”
【第3句】:以火去蛾[yǐ huǒ qù é]
【解釋】娥喜投火,用火驅趕飛蛾,蛾越多。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出處】《太平御史》卷九四四引《韓子》:“以火去蛾蛾愈多,以魚毆蠅蠅愈至。”
“蛾”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飛蛾赴焰[fēi é fù yàn]
【解釋】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同“飛蛾赴火”。
【出處】《舊唐書·僖宗紀》:“既知四隅斷絕,百計奔沖,如窮鳥觸籠,似飛蛾赴焰。”
【第2句】:皓齒蛾眉[hào chǐ é méi]
【解釋】皓:白色的樣子;蛾眉:女子修長而美麗的眉毛。潔白的牙齒,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莊美麗,也喻稱美女。
【出處】漢·枚乘《七發》:“皓齒蛾眉,命曰伐性之斧。”
【示例】人間皓齒蛾眉斧,箏笛紛紛君未許。 ——宋·辛棄疾《和趙國興知錄贈琴》
【第3句】:飛蛾赴火[fēi é fù huǒ]
【解釋】象蛾子撲火一樣。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
【出處】《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示例】你這樣做,無疑是飛蛾赴火。
【第4句】:宛轉蛾眉[wǎn zhuǎn é méi]
【解釋】宛轉:輕而柔的起落。蛾眉:細而長的眉毛,指美麗的眼睛。漂亮的眼眉輕輕揚起。常用作美人的代稱。
【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詩:“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唐·劉希夷《代悲白頭翁》詩:“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第5句】:螓首蛾眉[qín shǒu ér méi]
【解釋】螓:蟬的一種。螓首:額廣而方;蛾眉:眉細而長。寬寬的額頭,彎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出處】《詩經·衛風·碩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示例】想殺我龍肝鳳髓;害殺我螓首蛾眉。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三折
【第6句】:飛蛾投火[fēi é tóu huǒ]
【解釋】象蛾子撲火一樣。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
【出處】《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示例】不然進入他家,如飛蛾投火一般,坑你上不上,下不下,那時悔之晚矣。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七回
【第7句】:淡掃蛾眉[dàn sǎo é méi]
【解釋】輕淡地畫眉。指婦女淡雅的化妝。
【出處】唐·張祜《集靈臺》詩之二:“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示例】淡掃蛾眉,巧妝時樣打扮,十分嬌態。 ——明·孫仁孺《東郭記·其妻妾不羞也》
【第8句】:夜蛾赴火[yè é fù huǒ]
【解釋】象蛾子撲火一樣。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
【出處】晉·支曇帝《赴火蛾賦》:“愚人貪財,如蛾投火。”《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第9句】:飛蛾投焰[fēi é tóu yàn]
【解釋】蛾:像蝴蝶似的昆蟲。像蛾子撲火一樣。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
【出處】明·汪廷訥《獅吼記·住錫》:“只因迷宿本,似飛蛾投焰,自取焚身。”
【第10句】:飛蛾撲火[fēi é pū huǒ]
【解釋】飛蛾撲到火上,比喻自取滅亡。
【出處】《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示例】他今日自來投到,豈不是飛蛾撲火,自討死吃的。 ——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二折
【第11句】:燈蛾撲火[dé é pū huǒ]
【解釋】比喻自己找死。
【出處】《梁書·倒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
【示例】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倒來戲弄老娘!正是“燈蛾撲火,惹焰燒身”。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七回
【第12句】:飛蛾赴燭[fēi é fù zhú]
【解釋】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同“飛蛾赴火”。
【出處】宋·黃庭堅《演雅》詩:“蛣蜣轉丸賤蘇合,飛蛾赴燭甘死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