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糾”的成語(9個)
本文整理了糾繆繩違、繩愆糾繆等含“糾”的成語9個,其中“糾”開頭的成語3個,“糾”在中間的成語6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糾”開頭的成語【第1句】:糾繆繩違[jiū miù shéng wéi]
【解釋】繆:通“謬”。糾正錯誤,對違法者繩之以法。
【出處】《舊五代史·唐書·崔沂傳》:“入梁,為御史司憲,糾繆繩違,不避豪右?!?/p>
【第2句】:糾纏不清[jiū chán bù qīng]
【解釋】形容紛亂,理不出頭緒。亦指有意找麻煩,抓住一點不肯放手。
【出處】清·魏子安《花月痕》第25回:“秋痕嘆道:'你如今一請就來,往后又是糾纏不清?!?/p>
【示例】你怎么老是跟他糾纏不清。
【第3句】:糾合之眾[jiū hé zhī zhòng]
【解釋】指糾集起來的百姓。
【出處】《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足下起糾合之眾,收散亂之兵,不滿萬人?!?/p>“糾”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繩愆糾繆[shéng qiān jiū miù]
【解釋】改正過失,糾正錯誤。同“繩愆糾謬”。
【出處】《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二年》:“上曰:'貞觀之前,從聯經營天下,玄齡之功也。貞觀以來,繩愆糾繆,魏徵之功也。”
【第2句】:繩愆糾違[shéng qiān jiū wéi]
【解釋】改正過失,糾正錯誤。同“繩愆糾謬”。
【出處】《續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二年》:“中丞之職,非徒繩愆糾違,亦當顧國家大體。”
【第3句】:收離糾散[shōu lí jiū sàn]
【解釋】收集離散者。
【出處】《后漢書·荀彧傳》:“若紹收離糾散,乘虛以出,則公之事去矣?!?/p>
【第4句】:雄糾糾,氣昂昂[xióng jiū jiū,qì áng áng]
【解釋】糾糾:健壯威武的樣子。昂昂:情緒高漲的樣子。形容雄壯威武,情緒高昂。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六回:“那賊將季三思、倪懾,領著十余員偏將,雄糾糾,氣昂昂的殺奔到城下來?!?/p>
【示例】忽然煙榻前來了一個彪形大漢,雖然是面目黧黑,形容枯槁,卻顯出一副雄糾糾,氣昂昂的神情。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回
【第5句】:繩愆糾謬[shéng qiān jiū miù]
【解釋】繩:糾正;愆:過失;謬:錯誤。指糾正過失。
【出處】《書·冏命》:“惟予一人無良,實賴左右前后有位之士,匡其不及,繩愆糾謬,格其非心,俾克紹先烈?!?/p>
【示例】繩愆糾謬,臣道為先;罰罪賞功,乾綱不替。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四十一出
【第6句】:矜糾收繚[jīn jiū shōu liáo]
【解釋】形容驕傲、急躁、暴戾。
【出處】《荀子·議兵》:“旁辟曲私之屬為化而公,矜糾收繚之屬皆為之化而凋。”
【示例】矜糾收繚,皆急戾之意,故與調和相反。 ——王念孫《讀書雜志·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