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簣”的成語(yǔ)(11個(gè))
本文整理了功虧一簣、一簣障江河等含“簣”的成語(yǔ)11個(gè),其中“簣”結(jié)尾的成語(yǔ)7個(gè),“簣”在中間的成語(yǔ)4個(gè),包括成語(yǔ)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簣”結(jié)尾的成語(yǔ)【第1句】:功虧一簣[gōng kuī yī kuì]
【解釋】虧:欠缺;簣: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點(diǎn)沒能完成。
【出處】《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示例】倘朝廷內(nèi)外不和,動(dòng)輒掣肘,必將使剿賊大事,功虧一簣。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第2句】:九仞一簣[jiǔ rèn yī kuì]
【解釋】“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略語(yǔ)。比喻功敗垂成。
【出處】《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示例】九仞一簣,殿下寧不自愛乎? ——明·張煌言《上延平王書》
【第3句】:為山止簣[wéi shān zhǐ kuì]
【解釋】比喻功敗垂成。
【出處】語(yǔ)出《論語(yǔ)·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示例】《北齊書·神武帝紀(jì)》:“為山止簣,相為惜之。”
【第4句】:虧于一簣[kuī yú yī kuì]
【解釋】虧:缺,欠;簣:裝土的竹筐。積土成山的功夫只差最后一筐土。比喻做成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點(diǎn)而未能成功。
【出處】《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示例】至九仞之功,往往虧于一簣,前功盡棄,豈不可惜! ——蔡?hào)|藩《民國(guó)通俗演義》第143回
【第5句】:為山九仞,功虧一簣[wéi shān jiǔ rèn,gōng kuī yī kuì]
【解釋】九仞:極言其高;虧:欠缺;簣: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點(diǎn)沒能完成。
【出處】《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示例】事先敗而后成,回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事將成而終止,曰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清·程允升《幼學(xué)瓊林·地輿》
【第6句】:山虧一簣[shān kuī yī kuì]
【解釋】比喻功敗垂成。
【出處】《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的節(jié)縮。
【示例】語(yǔ)曰:'行百里者半九十。’井掘九仞,猶為棄井;山虧一簣,遂無(wú)成功。 ——梁?jiǎn)⒊哆^渡時(shí)代論》
【第7句】:未成一簣[wèi chéng yī kuì]
【解釋】猶功虧一簣。比喻功敗垂成。
【出處】《論語(yǔ)·子罕》:“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示例】元·方回《勉齋箴》:“并九仞而不及泉兮,山未成一簣而止,浚之深而崇之高兮,亦在乎匷之而已。”
“簣”在中間的成語(yǔ)【第1句】:一簣障江河[yī kuì zhàng jiāng hé]
【解釋】簣:盛土的筐。用一筐土去堵塞長(zhǎng)江大河的泛濫。比喻所用力量微薄,無(wú)濟(jì)于事。
【出處】《漢書·何武等傳贊》:“何武、王嘉,區(qū)區(qū)以一簣障江河,用沒其身。”
【示例】而臣欲以一簣障江河之流,可謂不自量已。 ——宋·高登《上淵圣皇帝》
【第2句】:一簣之功[yī kuì zhī gōng]
【解釋】簣:盛土的筐。指成功前的最后一筐土。比喻成功前的最后一份努力。
【出處】《王守仁全集》卷一 :“務(wù)收一簣之功,勿為九仞之棄。”
【示例】我舒坦其外緊張其里的生活已久,此千鈞一發(fā)之際,不可虧一簣之功。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曹錕變成階下囚》
【第3句】:一簣之釁[yī kuì zhī xìn]
【解釋】釁:事端,征兆。比喻極小的事端。
【出處】晉·陸機(jī)《豪士賦序》:“一簣之釁,積成山岳。”
【第4句】:以一簣障江河[yǐ yī kuì zhàng jiāng hé]
【解釋】簣:盛土的筐。用一筐土去堵塞長(zhǎng)江大河的泛濫。比喻所用力量微薄,無(wú)濟(jì)于事。
【出處】《漢書·何武等傳贊》:“何武、王嘉,區(qū)區(qū)以一簣障江河,用沒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