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樂”的成語大全(198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樂成人美、安身為樂、伯樂相馬等含“樂”的成語198個,其中“樂”開頭的62個,“樂”結尾的63個,“樂”在中間的73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樂”開頭的成語
【第1句】:樂成人美[lè chéng rén měi]
【解釋】樂于成全人家的好事。
【出處】清·葉廷琯《吹網錄·建康集足本》:“與余無一日之雅,乃慨然樂成人美。”
【第2句】:樂以忘憂[lè yǐ wàng yōu]
【解釋】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形容非常快樂。
【出處】《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示例】似這等樂以忘憂,胡必歸歟! ——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三折
【第3句】:樂樂醄醄[lè lè táo táo]
【解釋】心情十分高興的樣子。
【出處】明·無名氏《浣花溪》第四折:“錫天廚美酒嘉肴,眾位公卿樂樂醄醄。”
【第4句】:樂嗟苦咄[lè jiē kǔ duō]
【解釋】高興時招喚,不高興時責罵。形容對人態度惡劣。
【出處】《鹖冠子·博選》:“憑幾據杖指麾而使則廝役者至,樂嗟苦咄則徒隸之人至矣。”
【第5句】:樂于助人[lè yú zhù rén]
【解釋】很樂意幫助別人。
【出處】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最后的貴族》:“康同璧的樂于助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家庭的影響。”
【第6句】:樂退安貧[lè tuì ān pín]
【解釋】指樂于遜退,安于貧窮。
【出處】唐·司空圖《漫書》詩:“樂退安貧知是分,成家報國亦何慚。”
【第7句】:樂盡哀生[lè jìn āi shēng]
【解釋】猶言樂極生悲。歡樂到了極點,將轉而發生悲傷的事。
【出處】唐·張鷟《游仙窟》:“有同必異,自昔攸然;樂盡哀生,古來常事。”
【第8句】:樂昌分鏡[lè chāng fēn jìng]
【解釋】比喻夫妻分離。
【出處】元·孫季昌《端正好·四時怨別集雜劇名》:“受寂寞似越娘背燈,恨離別如樂昌分鏡。”
【示例】咫尺天涯有如千丈,相思帳由他主張,須道樂昌分鏡合徐郎。 ——明·無名氏《霞箋記·得箋窺認》
【第9句】:樂水樂山[yào shuǐ yào shān]
【解釋】樂:喜愛,愛好。有人喜愛山,有人喜愛水。比喻各人的愛好不同。
【出處】《論語·雍也》:“知者樂山,仁者樂水。”
【示例】君樂山,予樂水。樂水樂山,算來何濟。都不如、凈意清心,煉沖和真氣。 ——元·馬鈺《清心鏡》詞
【第10句】:樂極悲來[lè jí bēi lái]
【解釋】歡樂到了極點,將轉而發生悲傷的事。同“樂極則悲”。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八十三:“夫有死必有生,有生必形虧。虧盈盛衰,物之常理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極悲來,物盛則衰。有生死是天地人之常數也。”
【示例】誰知樂極悲來,狄公自入京以來,削奸除佞,整理朝綱,全無半刻閑暇,加以年歲高大,精力衰頹,以至積勤成疾。 ——清·佚名《狄公案》第六十三回
【第11句】:樂天任命[lè tiān rèn mìng]
【解釋】猶言聽天由命。聽任事態自然發展變化,不做主觀努力。也比喻碰機會,該怎么樣就怎么樣。
【出處】鄭振鐸《止水的下層》:“像這樣樂天任命的民族,我們將如之何呢?”
【第12句】:樂昌破鏡[lè chāng pò jìng]
【解釋】比喻夫妻分離。同“樂昌分鏡”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二十四卷:“妾有樂昌破鏡之憂,汝兄被縲紲纏身之苦,為虜所掠。”
【示例】大抵女子殉夫,其故有二:……一則忍恥偷生,茍延一息,冀樂昌破鏡,再得重圓,至望絕勢窮,然后一死以明志,此生于情感者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
【第13句】:樂不可極[lè bù kě jí]
【解釋】享樂不可過分。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曲禮上》:“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示例】曾不知樂不可極,盈難持久。 ——《晉書·東海王越傳論》
【第14句】:樂以道和[yuè yǐ dào hé]
【解釋】樂:音樂。音樂能夠表現中和之氣。
【出處】《莊子·天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
【第15句】:樂分龍趙[yuè fēn lóng zhào]
【解釋】琴樂的流傳,分為龍趙兩家。
【出處】南朝·梁·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樂分龍趙,詩析齊韓。”
【第16句】:樂而忘死[lè ér wàng sǐ]
【解釋】形容胸襟曠達,忘懷一切。
【出處】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遂居深山之間,積土為室,編蓬為戶,彈琴其中,以詠先王之風,亦可以樂而忘死矣。”
【第17句】:樂盡悲來[lè jìn bēi lái]
【解釋】猶言樂極生悲。歡樂到了極點,將轉而發生悲傷的事。
【出處】唐·陳鴻《長恨歌傳》:“自南宮遷于西內,時移事去,樂盡悲來。”
【第18句】:樂而忘返[lè ér wàng fǎn]
【解釋】非常快樂,竟忘記回家。形容沉迷于某種場合,舍不得離開。
【出處】《史記·秦本紀》第五卷:“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繆王……西巡狩,樂而忘歸。”
【示例】但凡有可以消遣處,不是十天,就是半月,樂而忘返。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八十九回
【第19句】:樂而不淫[lè ér bù yín]
【解釋】快樂而不過分。指表現的情感有節制。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八佾》:“《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示例】忿而不戾,哀而不傷,樂而不淫,雖詩歌,亦教訓也。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二篇
【第20句】:樂山樂水[yào shān yào shuǐ]
【解釋】樂:喜愛,愛好。有人喜愛山,有人喜愛水。比喻各人的愛好不同。
【出處】《論語·雍也》:“知者樂山,仁者樂水。”
【示例】樂山樂水,氣類相合。 ——宋《二程全書·外書七》
【第21句】:樂在其中[lè zài qí zhōng]
【解釋】喜歡做某事,并在其中獲得樂趣。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示例】孔子曰:'樂在其中矣。’遂自號為'隨園’云。 ——清·韓泰華《無事為福齋隨筆》下卷
【第22句】:樂而忘憂[lè ér wàng yōu]
【解釋】高興得忘記了憂愁。
【示例】我們不能樂而忘憂。
【第23句】:樂此不倦[lè cǐ bù juàn]
【解釋】此:這。因酷愛干某事而不感覺厭煩。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出處】《后漢書·光武帝紀》:“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示例】一種是教人對于職業要發生興趣,一有興趣,就無論什么事,都樂此不倦了。 ——魯迅《花邊文學·安貧樂道法》
【第24句】:樂天安命[lè tiān ān mìng]
【解釋】安于自己的處境,由命運安排。這是相信宿命論的人生觀。同“樂天知命”
【出處】巴金《春》:“連她這個樂天安命的年輕姑娘現在也說出這樣的話來,這倒是覺新料想不到的。”
【第25句】:樂往哀來[lè wǎng āi lái]
【解釋】歡樂逝去,悲哀到來。
【出處】漢·張衡《思玄賦》:“惟盤逸之無瞋兮,懼樂往而哀來。”
【示例】雖行幸道路,或時馬上奏之,樂往哀來,竟以亡國。 ——《隋書·音樂志》
【第26句】:樂樂陶陶[lè lè táo táo]
【解釋】心情十分高興的樣子。
【出處】元·無名氏《十棒鼓》曲:“樂樂陶陶,春花秋月。秋月何時了 心中歡樂;且自清閑直到老,散誕逍遙。”
【示例】似這雪,農夫每喜年豐樂樂陶陶,爭如俺,神仙每玩瑤華散袒逍遙。 ——明·朱有燉《十長生》第二折
【第27句】:樂為用命[lè wéi yòng mìng]
【解釋】用命:聽從命令。樂于聽從命令,為之效力。
【出處】《三國志·吳書·甘寧傳》:“然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兒,健兒亦樂為用命。”
【示例】此正可見劉先主之駕馭英雄,自有令人傾倒、樂為用命者。 ——蔡東藩《后漢演義》第六十二回
【第28句】:樂天知命[lè tiān zhī mìng]
【解釋】天:天意;命:命運。安于自己的處境,由命運安排。這是相信宿命論的人生觀。
【出處】《周易·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
【示例】近來我在林下,倒常教他做幾首詩,吟詠性情,要他知道樂天知命的道理,在我膝下承歡便了。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第29句】:樂業安居[lè yè ān jū]
【解釋】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過著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產、思想狀況安定正常。
【出處】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一折:“見如今四海無虞,八方黎庶皆豐富,樂業安居。”
【示例】俾家喻戶曉,益厲急公親上之心,共享樂業安居之福。 ——清·夏燮《中西紀事·粵民義師》
【第30句】:樂善好義[lè shàn hào yì]
【解釋】愛做好事,講義氣。
【出處】宋·曾鞏《與杜相公書》:“伏以閣下樸厚清明,讜直之行,樂善好義。遠大之心,施于朝廷,而博見于天下。”
【示例】明·宋濂《龍淵義塾記》:“陳京兄弟,樂善好義,以助其成。”
【第31句】:樂極哀來[lè jí āi lái]
【解釋】歡樂到了極點,將轉而發生悲傷的事。同“樂極則悲”。
【出處】晉·陶潛《閑情賦》:“悲樂極以哀來,終推我而輟音。”
【示例】玳筵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詩
【第32句】:樂不可支[lè bù kě zhī]
【解釋】支:撐住。快樂到不能撐持的地步。形容欣喜到極點。
【出處】漢·班固《東觀漢記·張堪傳》:“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支。”
【示例】蘭言夫子聽了寶云夫子之話,正中心懷,樂不可支,如何肯去攔阻。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四回
【第33句】:樂道安貧[lè dào ān pín]
【解釋】道:信念;樂道:以守道為樂;安貧:安于貧困。處在貧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樂趣。
【出處】《晉書·儒林傳論》:“……文博之漱流枕石,鏟跡銷聲;宣子方樂道安貧,弘風闡教:斯并通儒之高尚也。”
【示例】樂道安貧巨儒,嗟怨是何如? ——明·施惠《幽閨記·士女隨遷》
【第34句】:樂樂不殆[lè lè bù dài]
【解釋】樂樂:堅定;殆:通“怠”,懈怠。堅定不懈的樣子。
【出處】《荀子·儒效》:“樂樂兮其執道不殆也。”
【第35句】:樂貧甘賤[lè pín gān jiàn]
【解釋】甘:甘愿;賤:地位卑賤。樂于貧困的生活,甘于卑賤的地位。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九十三:“其次蕭灑蓽門,樂貧甘賤,抱經濟之器,泛若無。”
【第36句】:樂新厭舊[lè xīn yàn jiù]
【解釋】喜新厭舊。指感情不專一。
【出處】唐·陸贄《論朝官闕員及刺史等改轉倫序狀》:“時俗常情,樂新厭舊,有始卒者,其唯圣人。”
【第37句】:樂不思蜀[lè bù sī shǔ]
【解釋】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出處】《三國志·蜀書·后主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示例】那麥思敦更覺氣色傲然,或飲或食,忽踴忽歌,大有“此間樂不思蜀”之意。 ——魯迅《月界旅行》第七回
【第38句】:樂善好施[lè shàn hào shī]
【解釋】樂:好,喜歡。喜歡做善事,樂于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
【出處】《史記·樂書二》:“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而好禮。”
【示例】宋湜懿文多識,名動人主,至與李沅同命。雖去沅遠甚,然樂善好施,士類歸之,亦可尚也。 ——《宋史·陳彭年傳論》
【第39句】:樂而不荒[lè ér bù huāng]
【解釋】指表現的情感有節制。同“樂而不淫”。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其余皆數世之主也。子展其后亡者也,在上不忘降。印氏其次也,樂而不荒。”又《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樂而不荒,用而不匱,廣而不宜。”杜預注:“節之以禮。”
【示例】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融傳》:“夫樂而不荒,憂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頤養精神,致之無疆。”
【第40句】:樂道遺榮[lè dào yí róng]
【解釋】樂守圣賢之道而拋棄榮華富貴。
【出處】唐·劉知畿《史通·品藻》:“蓋以二子雖樂道遺榮,安貧守志,而拘忌名教,未免流俗也。”
【第41句】:樂此不疲[lè cǐ bù pí]
【解釋】此:這。因酷愛干某事而不感覺厭煩。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出處】《后漢書·光武帝紀》:“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示例】更兼這位老先生,天生又是無論什么疑難,每問必知,據知而答,無答不即詳且盡,并且樂此不疲。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
【第42句】:樂昌之鏡[lè chāng zhī jìng]
【解釋】比喻夫妻分離。同“樂昌分鏡”。
【出處】《剪燈新話·聯芳樓記》:“一旦事跡彰聞,思情間阻,則樂昌之鏡,或恐從此而遂分。”
【示例】頗疑其樂昌之鏡離而復合,但無顯證耳。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之》
【第43句】:樂育人材[lè yù rén cái]
【解釋】育:培育。喜歡培育人材。用以贊頌學校或教育工作者。
【出處】《詩經·小雅·菁菁者莪·序》:“菁菁者莪,樂育材也。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喜樂之矣。”
【第44句】:樂道好古[lè dào hǎo gǔ]
【解釋】以守道為樂,喜愛古制。
【出處】《孔叢子·公儀》:“魯人有公儀體者,砥節厲行,樂道好古,恬于榮利,不事諸侯。”
【第45句】:樂極生哀[lè jí shēng āi]
【解釋】歡樂到了極點,將轉而發生悲傷的事。同“樂極則悲”。
【出處】宋·劉克莊《沁園春·吳叔永尚書和余舊作再答》詞:“中年后,向歌闌易感,樂極生哀。”
【第46句】:樂行憂違[lè xíng yōu wéi]
【解釋】指所樂的事就去做,所憂的事則避開。
【出處】語出《易·干》:“樂則行之,憂則違之。”
【示例】不但多用韻,抑且多用偶,即如'樂行憂違’,偶也;'長人合禮’,偶也。 ——清·阮元《文言說》
【第47句】:樂極哀生[lè jí āi shēng]
【解釋】樂:快樂。歡樂過度就會招致悲哀的事情。
【出處】唐·張鷟《游仙窟》:“有同必異,自昔攸然;樂極哀生,古來常事。”
【第48句】:樂而不厭[lè ér bù yàn]
【解釋】喜愛而不厭倦。
【出處】宋·歐陽修《六一筆記·夏日學書說》:“使其遂至于工,可以樂而不厭。”
【第49句】:樂極則悲[lè jí zé bēi]
【解釋】歡樂到了極點,將轉而發生悲傷的事。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
【示例】我們應該明白樂極則悲的道理。
【第50句】:樂不極盤[lè bù jí pán]
【解釋】盤:樂。指享樂不能過分。
【出處】東漢·班固《東都賦》:“樂不極盤,殺不盡物。”
【第51句】:樂不可言[lè bù kě yán]
【解釋】快樂到了極點,沒法用語言來表達。
【出處】戰國·楚·屈原《大招》:“魂乎歸徠,樂不可言只。”
【示例】小二聞聽,樂不可言,連忙把那邊的小二叫了來。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三十四回
【第52句】:樂禍幸災[lè huò xìng zāi]
【解釋】猶言幸災樂禍。謂以別人的災禍為樂。
【出處】《宋書·沈攸之傳》:“而攸之始奉國諱,喜見于容,普天同哀,己以為慶。此其樂禍幸災,大逆之罪一也。”
【第53句】:樂禍不悛[lè huò bù quān]
【解釋】樂:愛好;悛:悔改。好為禍患并堅持不改變。
【出處】宋·蘇軾《論河北京東盜賊狀》:“其間兇殘之黨,樂禍不悛,則須敕法以峻刑,誅一以警百。”
【示例】其有暴君,終于不省,樂禍不悛,則有知前之所言者。 ——清·唐甄《潛書·遠諫》
【第54句】:樂極生悲[lè jí shēng bēi]
【解釋】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
【出處】《史記·滑稽列傳》:“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淮南子·道應訓》:“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
【示例】誰知樂極生悲,一朝觸犯了朝廷,闔門待勘,未知生死。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七
【第55句】:樂而忘歸[lè ér wàng guī]
【解釋】非常快樂,竟忘記回家。形容沉迷于某種場合,舍不得離開。
【出處】《史記·秦本紀》:“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繆王……西巡狩,樂而忘歸。”
【第56句】:樂善不倦[lè shàn bù juàn]
【解釋】樂于做好事,不覺疲倦。
【出處】《孟子·告子上》:“仁義忠言,樂善不倦,此天爵也。”
【示例】雖不學古而暗于義,仁而愛人,樂善不倦,其天性然也。 ——清·顧炎武《山陽王君墓志銘》
【第57句】:樂道忘饑[lè dào wàng jī]
【解釋】指醉心于圣道。
【出處】《晉書·樂志》:“與君周旋,樂道忘饑。我心虛靜,我志沾濡。”
【第58句】:樂極則憂[lè jí zé yōu]
【解釋】好樂過度而不止,必生憂傷。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樂記》:“樂極則憂,禮粗則偏矣。”
【第59句】:樂道安命[lè dào ān mìng]
【解釋】樂守正道而安于天命。
【出處】樂守正道而安于天命。
【第60句】:樂山愛水[lè shān ài shuǐ]
【解釋】愛好山水風光。
【第61句】:樂事勸功[lè shì quàn gōng]
【解釋】指樂于從事所業,努力獲得成效。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王制》:“無曠土,無游民,食節事時,民咸安其居,樂事勸功。”
【示例】器用便利,則用力少而得作多,農夫樂事勸功。 ——漢·桓寬《鹽鐵論·水旱》
【第62句】:樂極悲生[lè jí bēi shēng]
【解釋】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
【出處】《史記·滑稽列傳》:“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淮南子·道應訓》:“夫物盛而衰,樂極則悲。”
【示例】可正是樂極悲生,今日個泰來否往。 ——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四折
“樂”結尾的成語
【第1句】:安身為樂[ān shēn wéi lè]
【解釋】身子安定就是快樂。
【出處】《三國志·蜀書·秦宓傳》:“安身為樂,無憂為福。”
【第2句】:一人向隅,滿堂不樂[yī rén xiàng yú,mǎn táng bù lè]
【解釋】隅:角落。一個人朝著屋角創造性落淚,屋里的人都不高興。形容在公共聚會中因一個人的不悅影響了整個氣氛。
【出處】《漢書·刑法志》:“古人有言:滿堂而飲酒,有一人鄉隅而悲泣,則一堂皆為之不樂。”
【示例】且一人向隅,滿堂不樂;一物失所,納隍增慮。 ——《舊唐書·嚴挺之傳》
【第3句】:靡靡之樂[mǐ mǐ zhī yuè]
【解釋】指柔弱、頹靡的音樂。
【出處】《韓非子·十過》:“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先此聲者,其國必削。”《史記·殷本紀》:“于是使師涓作新淫聲,北里之舞,靡靡之樂。”
【示例】三代之衰,邪音間起,則有爛漫靡靡之樂興焉。 ——北齊·魏收《魏書·樂志》
【第4句】:怡然自樂[yí rán zì lè]
【解釋】怡然:喜悅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
【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示例】這簡直是不倫不類的態度,但他卻怡然自樂,認為是義薄云天,忠貫日月,大有關云長“降漢不降曹”的氣慨。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復辟謬說》
【第5句】:濠上之樂[háo shàng zhī lè]
【解釋】指悠閑舒適的情趣。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倏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第6句】:暗中作樂[àn zhōng zuò lè]
【解釋】暗中:背后,偷偷地。暗地里尋找快樂。
【示例】她常常暗中作樂,自得其樂。
【第7句】:翩翩自樂[piān piān zì lè]
【解釋】翩:唐書地飛;翩翩:輕快地跳舞。形容欣喜自得的樣子。
【出處】晉·張華《鷦鷯賦》:“翩翩然有以自樂也。”
【第8句】:南面王樂[nán miàn wáng lè]
【解釋】指面向南稱王稱侯,享受王侯之樂。
【出處】《莊子·至樂》:“吾安能棄南面王樂而復為人間之勞乎?”
【示例】盧柟日夕吟花課鳥,笑傲其間,雖南面王樂,亦不是過。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二十九
【第9句】:富強康樂[fù qiáng kāng lè]
【解釋】國家富裕而人民健康快樂。
【出處】羅廣斌、楊益言《紅巖》第二十二章:“人家有無窮的力量,足以解放全國人民,給全國人民以富強康樂的希望。”
【示例】我們的理想是使國家和人民穩步地進入富強康樂之境
【第10句】:愀然無樂[qiǎo rán wú lè]
【解釋】愀然:憂愁的樣子。臉上憂愁嚴肅,心中不愉快。
【出處】《荀子·修身》:“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第11句】:于飛之樂[yú fēi zhī lè]
【解釋】于飛:比翼齊飛。比喻夫妻間親密和諧。
【出處】《詩·大雅·卷阿》:“鳳皇于飛,翙翙其羽,亦集爰止。”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不知彼可能將女進貢深宮,以遂朕于飛之樂?”
【示例】是夜裴越客遂同德容小姐就在舟中,共入鴛幃歡聚。少年夫婦,極盡于飛之樂。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五
【第12句】:鈞天之樂[jūn tiān zhī yuè]
【解釋】鈞天:古代神話傳說指天的中央。指天上的音樂,仙樂。后形容優美雄壯的樂曲。
【出處】《異聞錄·韋安道》:“行百許步,復有大殿,上陳廣筵重樂,羅列樽俎,九奏萬舞,若鈞天之樂。”
【示例】雖有鈞天之樂,霓裳羽衣之舞,皆付之不見不聞。 ——清·李漁《閑情偶寄·科諢第五》
【第13句】:具食與樂[ju shi yu le]
【解釋】備辦了酒飯和歌舞。
【第14句】:縱情歡樂[zòng qíng huān lè]
【解釋】縱:放縱,聽任。放縱心情,尋歡作樂。
【示例】馬上就要放假,我們可以縱情歡樂了。
【第15句】:鐘鼓之樂[zhōng gǔ zhī yuè]
【解釋】鐘鼓;鐘與鼓,樂器。指鐘鼓一類的音樂
【出處】漢·賈誼《論時政疏》:“勞智慮,苦身體,乏鐘鼓之樂。”
【第16句】:喜怒哀樂[xǐ nù āi lè]
【解釋】喜歡、惱怒、悲哀、快樂。泛指人的各種不同的感情。
【出處】《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示例】雖是海外之邦,不過言語不同,衣服有異,那喜怒哀樂的人情,原是一樣的。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三十一回
【第17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xiān tiān xià zhī yōu ér yōu,hòu tiān xià zhī lè ér lè]
【解釋】憂慮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出處】宋·范仲淹《岳陽樓記》:“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示例】在被貶外逐時,還念念不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陶斯亮《一封終于發出的信》
【第18句】:獨自樂樂[dú zì yuè lè]
【解釋】樂樂:欣賞音樂。獨自一個人欣賞音樂的快樂。比喻自己享樂必然導致脫離群眾。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
【第19句】:舉酒作樂[jǔ jiǔ zuò yuè]
【解釋】舉:舉辦;樂:音樂。舉行酒宴,奏起樂曲。
【出處】《三國志·吳志·朱然傳》:“然既獻捷,群臣上賀,權乃舉酒作樂。”
【示例】政和禮局定飲酒祭降之節,與舉酒作樂器用之屬,并參用辟雍宴貢士儀,其有古樂處,令用古樂。 ——《宋史·禮樂志》
【第20句】:悵悵不樂[chàng chàng bù lè]
【解釋】悵悵:失意的樣子。形容懊惱不快樂的樣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秦鐘本自怯弱,又帶病未痊,受了笞杖,今見老父氣死,悔痛無改,又添了許多病癥。因此寶玉心中悵悵不樂。”
【第21句】:心億則樂[xīn yì zé lè]
【解釋】億:安。心中安適就會快樂。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心億則樂,窕則不咸。”
【第22句】:夔龍禮樂[kuí lóng lǐ yuè]
【解釋】夔龍:相傳為虞舜二臣,夔為樂官,龍為諫官。指可以作為規范的禮樂制度。
【出處】明·王士楨《鳴鳳記·鄒林游學》:“夔龍禮樂承先范,班馬文章勘墨鉛。”
【第23句】:泉石之樂[quán shí zhī lè]
【解釋】泉石:指山水、泉石名勝之處;樂:樂趣。比喻生活在山水園林之中,享受其中的樂趣。
【出處】明·清溪道人《禪真逸史》第二十九回:“聞將軍興仁義之師,大駕到城,傾心愿投麾下,不思爵祿之榮,惟求泉石之樂。”
【第24句】:知足長樂[zhī zú cháng lè]
【解釋】人沒有過多的要求就能長時間覺得滿足。
【出處】《老子》第四十六章:“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示例】委心任運,不失其為我。知足長樂,不愿乎其外。(清·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
【第25句】:貪歡逐樂[tān huān zhú lè]
【解釋】逐:追逐。無休止地尋歡作樂。形容生活放蕩。
【出處】《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貪歡逐樂無時歇,批論摴蒲。”
【示例】頻頻滿酌醉如泥,輕輕更換金卮,盡日貪歡逐樂。此是富不歸。 ——《敦煌曲子詞·長相思》
【第26句】:自得其樂[zì dé qí lè]
【解釋】自己能從中得到樂趣。
【出處】明·陶宗儀《輟耕錄》卷二十:“白翎雀生于烏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鳴,自得其樂。”
【示例】老頭兒有個老伴兒,帶一個伙計,就這么活著,倒也自得其樂。 ——朱自清《雜文遺集·蒙自雜記》
【第27句】:知足常樂[zhī zú cháng lè]
【解釋】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于已經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處】先秦·李耳《老子》:“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示例】一個快樂主義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養,就是古訓所謂'知足常樂’。 ——王西彥《古屋》第一部
【第28句】:怏怏不樂[yàng yàng bù lè]
【解釋】怏怏:形容不滿意的神情。心中郁悶,很不快活。
【出處】《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示例】種怏怏不樂,然猶未深信其言,嘆曰:“少伯何慮之過乎?”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三回
【第29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shēng yú yōu huàn ér sǐ yú ān lè]
【解釋】憂患:患難。憂患使人勤奮,因而得生;安樂使人怠惰,因而萎靡致死。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而死于安樂也。”
【示例】屯難困頓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宋·陸九淵《與蘇宰相書》
【第30句】:及時行樂[jí shí xíng lè]
【解釋】不失時機,尋歡作樂。
【出處】漢樂府《西門行》詩:“夫為樂,為樂當及時。”《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示例】此時離行期尚遠,正當及時行樂,反要傷悲,豈不將好好時光都變成苦海嗎?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八回
【第31句】:與民同樂[yǔ mín tóng lè]
【解釋】原指君王施行仁政,與百姓休戚與共,同享歡樂。后泛指領導與群眾一起游樂,共享幸福。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莊暴見孟子》:“今王四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
【示例】人人都到五鳳樓前,端門之下,插金花,賞御酒,國家與民同樂。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戒指兒記》
【第32句】:吃喝玩樂[chī hē wán lè]
【解釋】指過恣意享樂的生活。
【出處】老舍《上任》:“吃喝玩樂的慣了,再天天啃窩窩頭?受不了。”
【示例】我們不能只顧吃喝玩樂,要干一番事業。
【第33句】:只可共患難,不可同安樂[zhǐ kě gòng huàn nàn,bù kě tóng ān lè]
【解釋】只能一起共度危險困難的日子,卻不能一起共享安定快樂的生活。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第34句】:忽忽不樂[hū hū bù lè]
【解釋】忽忽:心中空虛恍惚的情態。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興的樣子。
【出處】《史記·梁孝王世家》:“三十五年冬,復朝。上疏欲留,上弗許。歸國,意勿勿不樂。”
【示例】秦少游謫古藤,意忽忽不樂。 ——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五
【第35句】:不改其樂[bù gǎi qí lè]
【解釋】不改變自有的快樂。指處于困苦的境況仍然很快樂。
【出處】《論語·雍也》:“一簞食,一飄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擾,回出不改其樂。”
【示例】(孔子)稱贊顏回吃喝不夠,'不改其樂’。 ——朱自清《論吃飯》
【第36句】:朝歡暮樂[zhāo huān mù lè]
【解釋】指終日歡樂;日夜尋歡作樂。
【出處】《警世通言·杜下娘怒沉百寶箱》:“雖則如此,兩下情好愈密,朝歡暮樂,終日相守,如夫婦一般。”
【示例】要令小娘子時常省視,雖在朝歡暮樂之際,不忘故鄉恩義之情。 ——明·梁辰魚《浣紗記·別施》
【第37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shēng yú yōu huàn,sǐ yú ān lè]
【解釋】指艱難使人奮進,安逸使人沉淪。
【出處】《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示例】然君每因是以自省察,故缺失由是而知,德業由是而進。屯難困頓者,乃所以成君子之美也,故曰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宋·陸九淵《與蘇宰書》
【第38句】:鈞天廣樂[jūn tiān guǎng yuè]
【解釋】鈞天:古代神話傳說指天之中央;廣樂:優美而雄壯的音樂。指天上的音樂,仙樂。后形容優美雄壯的樂曲。
【出處】《列子·周穆王》:“王實以為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
【示例】昔者大帝說秦繆公而覲之,饗以鈞天廣樂。 ——漢·張衡《西京賦》
【第39句】:為善最樂[wéi shàn zuì lè]
【解釋】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常用為勸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出處】《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
【示例】為善最樂,讀書便佳。 ——清·阮葵生《茶余客話》卷十二
【第40句】:一人向隅,滿坐不樂[yī rén xiàng yú,mǎn zuò bù lè]
【解釋】指滿堂之上,一人不樂,眾皆為之不歡。
【出處】漢·劉向《說苑·貴德》:“故圣人之于天下也,譬猶一堂之上也。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
【示例】方見一少年,舉杯瞻之曰:'一人向隅,滿坐不樂,小人竊不自量,愿聞金玉之聲。’ ——《太平廣記》卷二八一引唐·薛漁思《河東記·獨孤遐叔》
【第41句】:先憂后樂[xiān yōu hòu lè]
【解釋】憂慮在天下人之先,安樂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出處】漢·劉向《說苑·談叢》:“先憂事者后樂,先傲世者后憂。”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示例】你先憂后樂師忠彥,由義居仁效昔賢。 ——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林游學》
【第42句】:助人為樂[zhù rén wéi lè]
【解釋】幫助人就是快樂。
【出處】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在我們的新社會里,這種助人為樂的新風尚,可以說是天天在發生,處處在發生。”
【示例】他一向都是助人為樂。
【第43句】:知魚之樂[zhī yú zhī lè]
【解釋】了解魚的快樂。比喻善于體會物情。
【出處】《莊子·秋水》:“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第44句】:悒悒不樂[yì yì bù lè]
【解釋】悒悒:憂愁不安的樣子。心里郁悶,感到不快。
【出處】漢·班固《漢武帝內傳》:“庸主對坐,悒悒不樂。”
【示例】郎君年漸長,合求官職。悒悒不樂,何以遣時。 ——唐·薛調《無雙傳》
【第45句】:鞅鞅不樂[yāng yāng bù lè]
【解釋】因不滿意而很不快樂。鞅,通“怏”。
【出處】宋·洪邁《夷堅丁志·武真人》:“武真人,名元照,會稽蕭山民女也……年稍長,議以妻邑之富人,既受幣,照鞅鞅不樂。”
【示例】既廢,居汴中,常鞅鞅不樂。 ——《金史·赤盞合喜傳》
【第46句】:引以為樂[yǐn yǐ wéi lè]
【解釋】把任何活動都視為一種快樂。
【第47句】:慘然不樂[cǎn rán bù lè]
【解釋】表情凄楚的樣子。
【出處】唐·陳鴻《東城老父傳》:“自老人居在道旁,往往有郡太守休馬于此,皆慘然不樂。”
【示例】你今日容顏慘然不樂,卻是為何? ——明·葉憲祖《鸞鎞記·論心》
【第48句】:富貴安樂[fù guì ān lè]
【解釋】指富裕而有顯貴的地位,過著安寧快樂的生活。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0回:“今日富貴安樂,從何而來?早晚將些金銀,可使人親到鄆城縣走一遭,此是第一件要緊的事務。”
【第49句】:愀然不樂[qiǎo rán bù lè]
【解釋】愀然:憂愁的樣子。臉上憂愁嚴肅,心中不愉快。
【出處】《荀子·修身》:“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示例】大家開懷暢飲,獨有盧爺有些愀然不樂之狀。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五十八回
【第50句】:邑邑不樂[yì yì bù lè]
【解釋】邑邑:發愁的樣子。形容心里苦悶,很少言笑。
【出處】《南史·曇首傳》:“暕為尚書左丞仆射,當朝用事,騫自中書令為郡,邑邑不樂,在郡臥不視事。”
【示例】宮中數見妖孽,帝春秋高,意邑邑不樂,中官因詐飾以娛之。 ——《明史·王金傳》
【第51句】:尋歡作樂[xún huān zuò lè]
【解釋】尋求歡快,設法取樂。形容追求享樂。
【出處】清·吳梅《風洞山》附《先導》:“風塵傾洞,天地丘墟,這班人兒還要演起戲來尋歡作樂。”
【示例】也是地主惡霸尋歡作樂的場所。 ——陳登科《赤龍與丹鳳》
【第52句】:逢場作樂[féng chǎng zuò lè]
【解釋】猶言逢場作戲。偶爾隨俗應酬湊湊熱鬧。
【出處】明·沈受先《三元記·開宗》:“對酒當歌須慷慨,逢場作樂任優游。”
【示例】你們也去逢場作樂。
【第53句】:苦中作樂[kǔ zhōng zuò lè]
【解釋】在困苦中勉強自尋歡樂。
【出處】宋·陳造《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自注:“宰運:'吾輩可謂忙里偷閑,苦中作樂。’”
【示例】此第三首,則俗所謂苦中作樂也。言山行之可畏若此,而于其中強尋樂處,則亦有可喜者。 ——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十
【第54句】:悶悶不樂[mèn mèn bù lè]
【解釋】悶悶:心情不舒暢,心煩。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八回:“意欲棄布他往,卻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終日悶悶不樂。”
【示例】當夜永清悶悶不樂,燈下披甲觀書。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八十六回
【第55句】:追歡取樂[zhuī huān qǔ lè]
【解釋】猶言尋歡作樂。
【出處】《宣和逸事》前集:“何況徽宗是個風流快活的官家,目見帝都景致,怎不追歡取樂。”
【示例】話說溫如玉住在鄭三家中,也顧不得他母孝服未滿,人情天理上何如,一味要追歡取樂。 ——《綠野仙蹤》第四十四回
【第56句】:郁郁不樂[yù yù bù lè]
【解釋】郁郁:心里苦悶。悶悶不樂。
【出處】唐·蔣防《霍小玉傳》:“傷情感物,郁郁不樂。”
【示例】他那方寸之間,兀自郁郁不樂的,不曉得要怎樣才好。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二一回
【第57句】:追歡作樂[zhuī huān zuò lè]
【解釋】猶言尋歡作樂。同“追歡取樂”。
【出處】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三折:“瓊英,你到那里,好生追歡作樂,務要丞相歡喜。”
【示例】追歡作樂笑顏開,不念危亡半點哀。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十九回
【第58句】:與民偕樂[yǔ mín xié lè]
【解釋】原指君王施行仁政,與百姓休戚與共,同享歡樂。后泛指領導與群眾一起游樂,共享幸福。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
【示例】故堯舜與民偕樂,以仁德化天下,不事干戈,不行殺伐,景星耀天,甘露下降,鳳凰止于庭,芝草生于野。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回
【第59句】:欣然自樂[xīn rán zì lè]
【解釋】欣然:愉悅,高興。指高興地自覺喜悅。
【出處】漢·王逸《魚父章句序》:“而漁父避世隱身,釣魚江濱,欣然自樂。”
【第60句】:宜家之樂[yí jiā zhī lè]
【解釋】形容家庭和順,夫妻和睦。
【出處】《詩經·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第61句】:衣冠禮樂[yī guàn lǐ lè]
【解釋】指各種等級的穿戴服飾及各種禮儀規范。指封建社會中各種典章禮儀。
【出處】南朝·梁·任昉《策秀才文》:“何者?百王之敝,齊季斯甚。衣冠禮樂,掃地無余。”
【示例】宋·范仲淹《上張右丞書》:“生四民中,識書學文為衣冠禮樂之士,研精覃思,粗聞圣人之道。”
【第62句】:詩書禮樂[shī shū lǐ yuè]
【解釋】六代儒家六經的名稱,即《詩經》、《尚書》、《周禮》、《儀禮》、、《禮記》、《樂經》。
【出處】《禮記·王制》:“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
【示例】詩書禮樂,定自孔子,發明章句,始于子夏。 ——清·朱彝尊《文水縣卜子祠堂記》
【第63句】:天倫之樂[tiān lún zhī lè]
【解釋】天倫:舊指父子、兄弟等親屬關系。泛指家庭的樂趣。
【出處】唐·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
【示例】這時父親如果能夠保持著相當豐裕的收入,家中當然充滿一片天倫之樂。 ——聞一多《關于儒、道、土匪》
“樂”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伯樂相馬[bó lè xiàng mǎ]
【解釋】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處】《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帶上多年寫下的社會科學論文和空前的決心去接受伯樂相馬的考驗了。”
【示例】我們盼望有伯樂相馬的機會。
【第2句】:哀樂中節[āi lè zhōng jié]
【解釋】中:合乎;節:適度。指哀傷和歡樂都適度,抒發感情不過分。
【出處】清·劉熙載《藝概·詩概》:“不發乎情,即非禮義,故詩要有樂有哀;發乎情,未必即禮義,故詩要哀樂中節。”
【第3句】:安家樂業[ān jiā lè yè]
【解釋】猶安居樂業。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
【出處】《漢書·谷永傳》:“薄收賦稅,毋殫民財,使天下黎元咸安家樂業。”
【示例】俺在北京安家樂業,你來賺我上山。 ——《水滸傳》第八五回
【第4句】:隨緣樂助[suí yuán lè zhù]
【解釋】隨著緣分的深淺,樂意捐助多少就捐助多少。
【出處】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二十九回:“這都是隨緣樂助,本不能強人的,或多或少,卻是未定,總求大人這里踴躍些便是。”
【第5句】:禮壞樂崩[lǐ huài yuè bēng]
【解釋】古代制禮,把它當作社會道德、行為的規范;把制樂人微言輕教化的規范。形容社會綱紀紊亂,騷動不寧的時代。
【出處】《漢書·武帝紀》:“蓋聞導民以禮,風之以樂。今禮壞樂崩,朕甚閔焉。”
【示例】秦吞六雄之后,漢承百代之弊,禮壞樂崩,上陵下替。 ——唐·白居易《叔孫通定朝儀賦》
【第6句】:以樂慆憂[yǐ lè tāo yōu]
【解釋】樂:快樂。以娛樂度過憂患。比喻以快樂的方式來掩飾憂愁。
【出處】《左傳·昭公三年》:“政在家門,民無所依,君日不悛,以樂慆憂。”
【第7句】:好善樂施[hào shàn lè shī]
【解釋】好:喜歡;善:親善,善事;樂:樂意;施:施舍。指喜歡做善事,樂意施舍。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樂書二》:“聞徽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好禮。”
【示例】夫妻兩口,為了疏財仗義,好善樂施。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張員外又撫螟蛉子》
【第8句】:行樂及時[xíng lè jí shí]
【解釋】及時:抓緊時機。不失時機,尋歡作樂。
【出處】漢樂府《西門行》詩:“夫為樂,為樂當及時。”《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示例】行樂及時時已晚,對酒當歌歌不成。 ——唐·杜牧《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第9句】:廣樂鈞天[guǎng yuè jūn tiān]
【解釋】廣樂:優美而雄壯的音樂;鈞天:古代神話傳說指天之中央。指天上的音樂,仙樂。后形容優美雄壯的樂曲。
【出處】《列子·周穆王》:“王實以為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
【示例】乃睹此廣樂鈞天,復見宗廟百官之美富。 ——清·康有為《孔子改制考·敘》
【第10句】:推賢樂善[tuī xián lè shàn]
【解釋】推:推崇;樂:愛好。推崇賢人,愛好善事。
【出處】《晉書·傅玄傳》:“疾惡如仇,推賢樂善,常慕季文子、仲山甫之志。”
【第11句】:安堵樂業[ān dǔ lè yè]
【解釋】安堵:相安,安定。猶言安居樂業。
【出處】三國·魏·鐘會《檄蜀文》:“百姓士民,安堵樂業。農不易畝,市不回肆。”
【示例】今且安堵樂業,勿妄自辛苦。 ——《南史·梁臨川靖惠王宏傳》
【第12句】:先憂事者后樂,先傲事者后憂[xiān yōu shì zhě hòu lè,xiān ào shì zhě hòu yōu]
【解釋】先為事業而憂慮,后來就為事業的成功而安樂;事業未成先驕傲,后來就會為事業而憂慮。
【出處】漢·劉向《說苑·談叢》:“先憂事者后樂,先傲事者后憂。”
【第13句】:知命樂天[zhī mìng lè tiān]
【解釋】命:命運;天:天意。安于自己的處境,由命運安排。這是相信宿命論的人生觀。
【出處】《周易·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
【示例】道既不行,復不能知命樂天,又不能隱于山藪。 ——唐·陳子昂《無端貼》
【第14句】:極樂世界[jí lè shì jiè]
【解釋】佛教指阿彌陀佛居住的地方。后泛指幸福安樂的地方。
【出處】《阿彌陀經》:“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示例】細觀此景,與我大唐何異!所為極樂世界,誠此之謂也。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八回
【第15句】:喜聞樂見[xǐ wén lè jiàn]
【解釋】喜歡聽,樂意看。指很受歡迎。
【出處】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書》:“仆誠喜聞而樂道,自顧何德以承之。”
【示例】他的臥薪嘗膽的故事,兩千多年來為人民所喜聞樂見。 ——吳晗《臥薪嘗膽的故事》
【第16句】:不亦樂乎[bù yì lè hū]
【解釋】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里相當于“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
【出處】《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示例】哎,那罵得可真也是不亦樂乎。 ——郭沫若《屈原》第五幕
【第17句】:暮樂朝歡[mù lè zhāo huān]
【解釋】指終日歡樂,整天尋歡作樂。
【出處】元·朱庭玉《點絳唇·中秋月》套曲:“唱道暮樂朝歡,須有更闌管弦息。”
【示例】一個溺愛河而罔悟,只圖暮樂朝歡,一個沉宦海而久迷,空自南奔北走。 ——明·陳汝元《金蓮記》第十二出
【第18句】:其樂不窮[qí lè bù qióng]
【解釋】其中的樂趣沒有窮盡。指進行某一工作,感到樂在其中。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暢玄》:“故玄之所在,其樂不窮”
【示例】脫衣服,浴涼風,其樂不窮,這叫作'席卷天下’。 ——魯迅《花邊文學·安貧樂道法》
【第19句】:好施樂善[hào shī lè shàn]
【解釋】樂:好,喜歡。喜歡做善事,樂于拿財物接濟有困難的人。
【出處】《史記·樂書》:“聞徵音,使人樂善而好施;聞羽音,使人整齊而而好禮。”
【示例】再說施家,自從施濟存日,好施樂善,囊中已空虛了。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五
【第20句】:禮崩樂壞[lǐ bēng yuè huài]
【解釋】指封建禮教的規章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
【出處】清·章炳麟《與簡竹居書》:“中唐以來,禮崩樂壞,狂狡有作,自己制則,而事不稽古。”
【示例】章炳麟《與簡竹居書》:“中唐以來,禮崩樂壞,狂狡有作,自己制則,而事不稽古。”
【第21句】:虛中樂善[xū zhōng lè shàn]
【解釋】中:同“衷”,內心;虛中:虛心;善:善言善事。指虛心采納善言,樂意做善事。
【出處】清·劉開《問說》:“古之人虛中樂善,不擇事而問焉,不擇人而問焉。”
【第22句】:潘文樂旨[pān wén lè zhǐ]
【解釋】指美好文章的文辭與意旨。
【出處】《晉書·樂廣傳》:“廣善清言而不長于筆,將讓尹,請潘岳為表。岳曰:'當得君意。’廣乃作二百句語,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筆。時人咸云:'若廣不假岳之筆,岳不取廣之旨,無以成斯美也。’”
【示例】雅擅潘文樂旨,妙參羊體嵇心。 ——清·吳偉業《偶成》詩之八
【第23句】:禮樂刑政[lǐ yuè xíng zhèng]
【解釋】指禮法、樂教、刑罰以及各項政令等。
【出處】宋·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朝廷禮樂刑政之事,未嘗在于學。學者亦漠然自以為禮樂刑政為有司之事,而非己所當知也。”
【示例】臣愿陛下盡君道以宰天下,禮樂刑政并出而用之。 ——宋·陳亮《廷對》
【第24句】:安心樂業[ān xīn lè yè]
【解釋】指心緒安定,生活愉快。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8回:“那二姐得了這個所在,又見園里姐妹個個相好,倒也安心樂業的,自為得所。”
【示例】這里的百姓可以安心樂業了。
【第25句】:長樂永康[cháng lè yǒng kāng]
【解釋】吉祥的頌詞。歡樂無窮,永遠健康。
【出處】漢·焦延壽《易林》:“萬物備俱,長樂無憂。”
【第26句】:和樂且孺[hé lè qiě rú]
【解釋】孺:孩子,這里指孩子氣。隨和樂觀,孩子氣十足。
【第27句】:伯樂一顧[bō lè yī gù]
【解釋】比喻受人知遇賞識。
【出處】《戰國策·燕策二》載:戰國時,蘇代說淳于髡,謂人有告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連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一顧之,請獻一朝之費。伯樂乃環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示例】數蒙伯樂一顧之價,而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即托驥尾,得以絕群。 ——《后漢書·隗囂傳》
【第28句】:躬耕樂道[gōng gēng lè dào]
【解釋】躬:親自;道:圣賢之道。親自耕種,樂于信守圣賢之道。指過隱居生活。
【出處】《三國志·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胡]昭乃轉居渾山中,躬耕樂道,以以經籍自娛。”
【示例】隱于田里,躬耕樂道,教育二子。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七
【第29句】:鼓樂喧天[gǔ yuè xuān tiān]
【解釋】鼓:彈奏。喧天:聲音大而嘈雜。彈奏著各種樂器,聲響大得直沖云天。形容十分歡樂熱鬧。
【出處】《五代史平話·漢史》:“笙歌聒地,鼓樂喧天。”
【示例】郭小川《廈門風姿》:“我們城里的市聲啊,烘托得有如鼓樂喧天。”
【第30句】:安生樂業[ān shēng lè yè]
【解釋】猶安居樂業。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
【出處】《漢書·嚴助傳》:“使元元之民安生樂業,則澤被萬世,傳之子孫,使之無窮。”
【示例】以是黎民感德,皆安生樂業,實有太平之象。 ——明·張居正《謝召見疏》
【第31句】:其樂融融[qí lè róng róng]
【解釋】其:代詞,其中的;融融:和樂的樣子。形容十分歡樂、和睦。
【出處】《左傳·隱公元年》:“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
【示例】盡管家人極力制造天倫之樂、其樂融融的氛圍,蔣介石卻怎么也笑不起來。 ——馬輅《國共和談演義》第三部第十五回
【第32句】: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yuè ér wān wān zhào jiǔ zhōu,jī jiā huān lè jī jiā chóu]
【解釋】九州:指全中國。月亮普照全中國,而人間苦樂不同,少數人過著吃喝玩樂奢侈豪華的生活,好多人卻過著饑寒交迫的苦日子
【出處】《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妻同羅帳,幾家飄散在他州?”
【第33句】:仁者樂山[rén zhě yào shān]
【解釋】具有仁義之心的人安于義理,不為功名利祿所動搖,象山一樣穩固不動。
【出處】《論語·雍也》:“知者樂山,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第34句】:安貧樂道[ān pín lè dào]
【解釋】道:主張,思想。安于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為樂。舊時士大夫所主張的為人處世之道。
【出處】《后漢書·楊彪傳》:“安貧樂道,恬于進趣,三輔諸儒莫不慕仰之。”
【示例】勸人安貧樂道是古今治國平天下的大經絡,開過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沒有十全大補的功效。 ——魯迅《花邊文學·安貧樂道法》
【第35句】:王道樂土[wáng dào lè tǔ]
【解釋】王道:統治者治理國家應遵循的道理;樂土:安樂的土地。指施行仁政,把國家治理得很好,百姓安居樂業。
【示例】他竟然大肆宣稱:茫茫草原本來是“大東亞共榮圈”內的一片“王道樂土”。 ——馮苓植《雪駒》第十七章
【第36句】:貧而樂道[pín ér lè dào]
【解釋】家境貧窮,卻以獲得知識、懂得道理為樂事。
【出處】《論語·學而》:“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示例】自行其道,自得其樂,行于所當行,止于所當止,富而有德,貧而樂道,這些當然與計謀無關,乃大智無謀也。 ——王蒙《我的人生哲學》二一
【第37句】:好亂樂禍[hào luàn lè huò]
【解釋】好、樂:喜歡,喜愛。喜歡搗亂和闖禍。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操贅閹遺丑,本無懿德,漂狡鋒協,好亂樂禍。”
【第38句】:甘心樂意[gān xīn lè yì]
【解釋】甘心:心里樂意。心里完全愿意,毫不勉強。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但是為了錢先生的恢復健康,就是冬天沒有皮袍穿,他也甘心樂意。”
【示例】為了讓心愛的人幸福,自己累一點也是甘心樂意的。
【第39句】:幸災樂禍[xìng zāi lè huò]
【解釋】幸:高興。指人缺乏善意,在別人遇到災禍時感到高興。
【出處】《左傳·僖公十四年》:“背施無親,幸災不仁。”又《莊公二十年》:“今王子頹歌舞不倦,樂禍也。”
【示例】對于同學的缺點和錯誤,我們不應采取幸災樂禍的態度。
【第40句】:何樂而不為[hé lè ér bù wéi]
【解釋】有什么不樂于去做的呢?表示愿意去做。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六回:“此地河道,為患已久,居民被害已深,聞貴人修治河道,雖士商人等,亦必樂于從事;況又發給工錢飯食,那些小民,何樂不為?”
【示例】這件事對國家對個人都有益處,何樂而不為?
【第41句】:津津樂道[jīn jīn lè dào]
【解釋】津津:興趣濃厚的樣子;樂道:喜歡談講。很有興趣地說個不停。
【出處】清·頤瑣《黃繡球》第七回:“這位萊恩女杰,他才學固然卓越,但他也只從口講指畫入手,每遇鄉愚,津津樂道。”
【示例】十余年來,在不少出版物中我都看到這幅畫,它為不少人所津津樂道。 ——秦牧《一幅古畫的風味》
【第42句】:先憂事者后樂事,先樂事者后憂事[xiān yōu shì zhě hòu lè shì,xiān lè shì zhě hòu yōu shì]
【解釋】先為事業而憂慮,后來就為事業的成功而安樂;事業未成先享樂,后來就會為事業而憂慮。
【出處】漢·戴德《大戴禮記·曾子立事》:“先憂事者后樂事,先樂事者后憂事。”
【第43句】:苦樂之境[kǔ lè zhī jìng]
【解釋】境:境地。痛苦與歡樂的境界。
【出處】北魏·溫子升《定國寺碑》:“并馳于苦樂之境,皆入于生死之門。”
【第44句】:禮壞樂缺[lǐ huài yuè quē]
【解釋】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范;樂:教化的規范;缺:殘破,廢缺。形容社會綱紀紊亂,動蕩不安。
【出處】《梁書·徐勉傳》:“禮壞樂缺,故國異家殊,實宜以時修定,以為永準。”
【第45句】:禮樂崩壞[lǐ yuè bēng huài]
【解釋】禮:社會道德、行為的規范;樂:教化的規范;崩:敗壞。形容社會綱紀紊亂,動蕩不安。
【出處】宋·陸游《書郭崇韜傳后》:“莊宗雖出夷狄,又承天下大亂,禮樂崩壞之際,然顧典禮人情,亦難其事。”
【第46句】:喜見樂聞[xǐ jiàn lè wén]
【解釋】聞:聽。喜歡聽,樂意看。指很受歡迎。
【出處】茅盾《夜讀偶記》:“就其形式來說是群眾性的(為人民大眾所喜見樂聞的)。”
【第47句】:安難樂死[ān nàn lè sǐ]
【解釋】安難:不避危難。不懼危難,把死視為快樂。形容不怕犧牲。
【出處】《戰國策·楚策》:“法令既明,士卒安難樂死。”
【第48句】:盲目樂觀[máng mù lè guān]
【解釋】盲:瞎,盲從。指不根據實際情況高興得太早。
【示例】我們不能盲目樂觀,形勢還很嚴峻。
【第49句】:人生行樂耳[rén shēng xíng lè ěr]
【解釋】人生在世上只有尋歡作樂罷了。這是封建士大夫的消極人生觀。
【出處】漢·楊惲《報孫會宗書》:“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
【示例】人生行樂耳,身后虛名,何似生前一杯酒。 ——宋·辛棄疾《洞仙歌·訪泉于奇石村,得周氏泉,為賦》
【第50句】:其樂無窮[qí lè wú qióng]
【解釋】其中的樂趣沒有窮盡。指進行某一工作,感到樂在其中。
【出處】《抱撲子·暢玄》:“故玄之所在,其樂不窮。”宋·邵雍《伊川擊壤集·君子飲酒吟》:“家給人足時和歲豐;筋骸康健,里昀執櫻瘓右疲淅治耷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