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銜”的成語(33個)
本文整理了銜石填海、面縛銜璧等含“銜”的成語33個,其中“銜”開頭的成語18個,“銜”在中間的成語1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銜”開頭的成語【第1句】:銜石填海[xián shí tián hǎi]
【解釋】比喻為實現既定目標,堅韌不拔地奮斗到底。
【出處】《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示例】清·譚嗣同《報貝元微書》:“此日之銜石填海,他日未必不收入人材蔚起之效。”
【第2句】:銜冤負屈[xián yuān fù qū]
【解釋】銜:含在嘴里,負:遭受;比喻心懷冤枉,身受委屈。
【出處】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我做了個銜冤負屈沒頭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賊!”
【示例】明·范受益《尋親記·省夫》:“你吃人妝配,銜冤負屈無甚罪。”
【第3句】:銜恨蒙枉[xián hèn méng wǎng]
【解釋】銜:含著;蒙:受著。含著怨恨,受著冤枉。
【出處】漢·孔僖《上書自訟》:“恐有司卒然見構,銜恨蒙冤,不得自敘,使后世論者,擅以陛下有此方比,寧可復使子孫追掩之乎?”
【第4句】:銜橛之虞[xián jué zhī yú]
【解釋】指車馬傾覆的危險。亦喻意外發生的事故。同“銜橛之變”。
【出處】明·何景明《功實篇》:“夫利猛獸之樂者忘銜橛之虞。”
【示例】清·夏燮《中西紀事·天津新議續議》:“一旦有觸藩之變、銜橛之虞……京師豈復有可存之地哉!”
【第5句】:銜玉賈石[xián yù jiǎ shí]
【解釋】給人看的是玉,賣給人的卻是石頭,義同“掛羊頭,賣狗肉”。
【示例】這家小店老板經常做些銜玉賈石的買賣,以此發財。
【第6句】:銜哀致誠[xián āi zhì chéng]
【解釋】銜:含著。胸懷哀痛之情,致真誠之意。
【出處】唐·韓愈《祭十二郎文》:“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第7句】:銜環結草[xián huán jié cǎo]
【解釋】結草:把草結成繩子,搭救恩人;銜環:嘴里銜著玉環。舊時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唐·白居易《贖雞》詩:“莫學銜環雀,崎嶇謾報恩。”
【示例】大恩未報,刻刻于懷。銜環結草,生死不負。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九
【第8句】:銜沙填海[xián shā tián hǎi]
【解釋】猶言銜石填海。比喻為實現既定目標,堅韌不拔地奮斗到底。
【出處】明·何景明《送呂子遷右給事中》詩:“銜沙填海志,煉石補天情。”
【第9句】:銜悲蓄恨[xián bēi xù hèn]
【解釋】銜:含;蓄:積蓄。胸中藏著悲痛和仇恨。
【出處】漢·蔡琰《胡笳十八拍》:“傷今感昔兮三拍成,銜悲蓄恨兮何時平。”
【第10句】:銜尾相隨[xián wěi xiāng suí]
【解釋】銜:馬嚼子;尾:馬尾巴。馬嚼子接著馬尾巴。形容一個緊跟著一個,成單行前進。
【出處】《漢書·匈奴傳》:“如遇險阻,銜尾相隨。”
【第11句】:銜膽棲冰[xián dǎn qī bīng]
【解釋】銜:嘴含;膽:苦膽;棲:棲息。嘴里含著苦膽,居住在冰上。形容刻苦自勵。
【出處】《晉書·劉元海載記》:“但以大恥未雪,社稷無主,銜膽棲冰,勉從群議。”
【第12句】:銜枚疾走[xián méi jí zǒu]
【解釋】銜:用嘴含;枚:像筷子的東西,兩頭有帶,可系于頸上;疾走:快走。形容夜晚秘密急行軍。
【出處】宋·歐陽修《秋聲賦》:“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第13句】:銜勇韜力[xián yǒng tāo lì]
【解釋】銜:含;韜:掩藏。把勇氣和力量掩藏起來。比喻收斂鋒芒,等待時機成熟。
【出處】唐·柳宗元《奉平淮夷伯雅表》:“銜勇韜力,日思予殛。”
【第14句】:銜悲茹恨[xián bēi rú hèn]
【解釋】銜:含。茹:吃。胸中藏有悲痛與仇恨。亦作“銜悲蓄恨”。
【出處】《太平廣記》卷一二○引《還冤記》:“元崇母陳氏夢元崇還,具敘父亡及身被殺委曲,尸骸流漂,怨酷無雙,奉違累載,亙 長辭,銜悲茹恨,如何可說,歔欷不能自勝。”
【第15句】:銜橛之變[xián jué zhī biàn]
【解釋】指車馬傾覆的危險。亦喻意外發生的事故。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司馬相如傳》:“且夫道清而后行,中路而馳,猶時有銜橛之變。”
【示例】《明史·趙佑傳》:“萬一有銜橛之變,豈不為兩宮憂。”
【第16句】:銜華佩實[xián huá pèi shí]
【解釋】銜:包含;華:比喻文采;佩:佩帶;實:果實,比喻文章的思想內容。形容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完美。也形容草木開花結果。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圣》:“然則圣文之雅麗,固銜華而佩實者也。”
【示例】竊觀古人文章,銜華佩實。 ——清·錢謙益《復徐巨源書》
【第17句】:銜口墊背[xián kǒu diàn bèi]
【解釋】銜口:給死者嘴里含上珍珠、玉石或米作壓舌物;墊背:在死者墊褥下面放錢。指古時殮葬時的一種習俗。比喻死亡。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二回:“我又不等著銜口墊背,忙了什么。”
【第18句】:銜尾相屬[xián wěi xiāng zhǔ]
【解釋】銜:馬嚼子;尾:馬尾巴。馬嚼子接著馬尾巴。形容一個緊跟著一個,成單行前進。
【出處】《漢書·匈奴傳》:“如遇險阻,銜尾相隨。”
【示例】前馬已去,后馬續來,相次不絕者。古人謂之銜尾相屬,即其義也。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五
“銜”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面縛銜璧[miàn fù xián bì]
【解釋】兩手反綁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請罪。
【出處】《左傳·僖公六年》:“許男面縛銜璧,大夫衰绖,士輿櫬。”
【示例】許僖公見楚救不至,乃面縛銜璧,向晉軍中乞降,大出金帛犒軍。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三回
【第2句】:結草銜環[jié cǎo xián huán]
【解釋】結草:把草結成繩子,搭救恩人;銜環:嘴里銜著玉環。舊時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出處】《左傳·宣公十五年》:“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唐·白居易《贖雞》詩:“莫學銜環雀,崎嶇謾報恩。”
【示例】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爺的恩典,結草銜環,一定會報答你二位的。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四回
【第3句】:抱屈銜冤[bào qū xián yuān]
【解釋】抱屈:受委屈;銜冤:含冤。形容人遭受冤屈。
【出處】《新編五代史平話·梁史》上卷:“這三個功臣,抱屈銜冤,訴于天帝。”
【示例】他抱屈銜冤而死。
【第4句】:枯魚銜索[kū yú xián suǒ]
【解釋】銜:含;索:繩子。穿在繩上的干魚。形容事物存在的日子已經不多。
【出處】西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一卷:“枯魚銜索,幾何不蠹。二親之壽,忽如過隙。”
【示例】枯魚銜索,疾風過牖。匪降自天,誰執其咎。 ——唐·陳子昂《臨邛縣令封君遺愛碑》
【第5句】:黃雀銜環[huáng què xián huán]
【解釋】黃雀銜著銀環以報答恩人。指報恩。
【出處】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吾西王母使者,蒙君拯救,實感仁恩。今贈白環四枚,令君子孫潔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環。”
【示例】適在海中取參,見一大蚌,特取其珠,以為黃雀銜環之報,望恩人筆納。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三回
【第6句】:口銜天憲[kǒu xián tiān xiàn]
【解釋】比喻說話就是法律,可以決定人的生死。同“口含天憲”。
【出處】《資治通鑒·漢桓帝永興元年》:“當今中官近習,竊持國柄,受握王爵,口銜天憲。”胡三省注:“天憲,王法也;謂刑戮出于其口也。”
【第7句】:楊雀銜環[yáng què xián huán]
【解釋】以之為報恩典實。
【出處】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載,東漢弘農人楊寶少時救了一只黃雀,后有一黃衣童子送白環四枚相報,謂當使其子孫顯貴,位登三公。
【第8句】:詭銜竊轡[guǐ xián qiè pèi]
【解釋】詭銜:吐出馬嚼;竊轡:擺脫籠頭。馬吐出嚼子,咬斷韁繩。比喻不受束縛。
【出處】《莊子·馬蹄》:“夫加之以衡扼,齊之以月題,而馬知介倪闉扼鷙曼,詭銜竊轡。故馬之知而態至盜者,伯樂之罪也。”
【第9句】:寸草銜結[cùn cǎo xián jié]
【解釋】比喻雖然力薄,亦當感恩圖報。
【出處】《西湖二集·救金鯉魚龍王報德》:“幸有好生君子,不忍高人楊維楨,解錢而贖命,釋死而就生,雖蟣虱微枕,不敢上塵天聽,而寸草銜結,思報洪恩。”
【第10句】:鉗馬銜枚[qián mǎ xián méi]
【解釋】鉗馬:用器具夾住馬口,不使鳴叫;銜枚:形如箸,兩端有帶,可系于頸上。形容古代急行軍時聽不到馬的嘶叫和人的說話聲。
【出處】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虜議》:“宜選敢悍數千,騖行潛掩,偃旗裹甲,鉗馬銜枚。”
【第11句】:卷甲銜枚[juǎn jiǎ xián méi]
【解釋】指行軍時輕裝疾進,保持肅靜,以利奇襲。
【出處】《北史·隋紀下·煬帝》:“其外輕赍游闕,隨機赴響,卷甲銜枚,出其不意。”
【第12句】:燕子銜食[yàn zǐ xián shí]
【解釋】比喻育子之艱辛。
【出處】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二折:“且休說懷耽十月,只從小偎干就濕,兒口氣抬舉他偌大,恰便似燕子銜食。”
【示例】燕子銜食:凡母自言育子之苦,往往有此語。 ——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家族》
【第13句】:反哺銜食[fǎn bǔ xián shí]
【解釋】反哺:烏雛長大后,銜食哺母烏。小烏又銜食喂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恩情。
【出處】晉·成公綏《烏賦》:“雛既壯而能飛兮,乃銜食而反哺。”
【第14句】:月銜半規[yuè xián bàn guī]
【解釋】規:圓形。指農歷初【第8句】:九或【第22句】:二十三,月亮上弦、下弦的日子。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公孫九娘》:“生至戶外,不見朱。翹首西望。月銜半規,昏黃中猶認舊徑。見南面一第,朱坐門石上。”
【第15句】:負屈銜冤[fù qū xián yuān]
【解釋】銜:用嘴含,這里指心里懷著。身上背著委屈,心里懷著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出處】元·無名氏《后庭花》第四折:“今日個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兇賊,還了報了這負屈銜冤兩怨鬼。”
【示例】恩相明鏡,念林沖負屈銜冤。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