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肘”的成語(26個)
本文整理了肘脅之患、遇事掣肘、腋肘之患等含“肘”的成語26個,其中“肘”開頭的成語7個,“肘”結尾的成語8個,“肘”在中間的成語1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肘”開頭的成語【第1句】:肘脅之患[zhǒu xié zhī huàn]
【解釋】近在身邊的禍患。同“肘腋之患”。
【出處】清·昭梿《嘯亭雜錄·王文端》:“明張差之事,殷鑒猶存,吾見上時必當極力言之,以除肘脅之患。”
【第2句】:肘見踵決[zhǒu xiàn zhǒng jué]
【解釋】踵:腳后跟,伢指鞋后跟;決:裂開。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來,拔一拔鞋,腳后跟露了出來。形容非常貧窮。
【出處】《莊子·讓王》:“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屨而踵決。”
【示例】清·李綠園《歧路燈》第81回:“要之,雞魚降而為蔬,此即米珠薪桂之漸也;綢帛降而為布,那肘見踵決之狀,也就不遠了。”
【第3句】:肘行膝步[zhǒu xíng xī bù]
【解釋】匍匐前行,表示虔誠或哀戚。
【出處】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下:“時有軍卒,斷左臂于佛前,以手執(zhí)之,一步一禮,血流灑地,至于肘行膝步,嚙指截發(fā),不可算數(shù)。”
【示例】既葬,蘆墓,日三時號泣,肘行膝步,負土成墳。 ——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忠孝》
【第4句】:肘腋之下[zhǒu yè zhī xià]
【解釋】肘腋:胳膊肘與胳肢窩。比喻切近的地方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法正傳》:“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在,北畏曹公之疆,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之下,正當斯這時,進退狼跋。”
【第5句】:肘腋之變[zhǒu yè zhī biàn]
【解釋】肘腋:胳膊肘和夾肢窩,比喻極近的地方。比喻產生于身邊的禍患。
【出處】《三國志·蜀志·法正傳》:“近則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之下。”
【示例】那共濤是個奸邪險惡的人,長防肘腋之變。(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十三回)
【第6句】:肘腋之患[zhǒu yè zhī huàn]
【解釋】肘腋:胳膊肘和夾肢窩,比喻極近的地方。產生于身邊的禍患。
【出處】《三國志·蜀志·法正傳》:“近則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之下。”
【示例】這是肘腋之患,不若我們先下手驅除了他。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五回
【第7句】:肘腋之憂[zhǒu yè zhī yōu]
【解釋】肘腋:胳膊肘和夾肢窩,比喻極近的地方。比喻產生于身邊的禍患。
【出處】《三國志·蜀志·法正傳》:“近則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之下。”
【示例】倘此例他日踵行,亦肘腋之憂。 ——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內臣兼掌印廠》
“肘”結尾的成語【第1句】:遇事掣肘[yù shì chè zhǒu]
【解釋】掣:拉;掣肘:拉住胳膊。比喻從旁牽制、阻撓。一遇到事情就從旁干涉阻撓。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十四回:“后來又被賈總辦曉得了,反說他有意霸持,遇事掣肘,遞了個稟帖給河臺,請河臺撤他的差使,以便事權歸一。”
【示例】楊文弱縱有通天本領,深蒙崇禎信任,也無奈朝廷上很多人都攻擊他,遇事掣肘。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三章
【第2句】:臂有四肘[bì yǒu sì zhǒu]
【解釋】比喻不凡的相貌。
【出處】《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耳有三漏,大禹之奇形,臂有四肘,成湯之異體。”
【第3句】:捉襟見肘[zhuō jīn jiàn zhǒu]
【解釋】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付。
【出處】《莊子·讓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示例】平時所過的早就是捉襟見肘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錢來做歸國的路費呢? ——郭沫若《學生時代·創(chuàng)造十年》
【第4句】:捉襟露肘[zhuō jīn lù zhǒu]
【解釋】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付。
【出處】《莊子·讓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示例】平時所過的早就是捉襟露肘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錢來做歸國的路費呢? ——郭沫若《學生時代·創(chuàng)造十年》
【第5句】:捉衿見肘[zhuō jīn jiàn zhǒu]
【解釋】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
【出處】《莊子·讓王》:“曾子居衛(wèi),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
【示例】捉衿見肘貧無敵,聳膊成山瘦可知。 ——宋·陸游《衰疾》詩
【第6句】:掣襟露肘[chè jīn lù zhǒu]
【解釋】掣:牽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兒就露出來。形容衣服破爛,生活貧困。
【出處】《明史·劉應節(jié)傳》:“邊長兵寡,掣襟露肘。”
【示例】宗昭原是寒素之家,中了舉,百務齊作的時候,去了這四十兩銀,弄得手里掣襟露肘。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
【第7句】:捉衿露肘[zhuō jīn lù zhǒu]
【解釋】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肘子。形容衣衫襤褸。引申為顧此失彼,處境困難。
【出處】明·焦竑《焦氏筆乘·募疏》:“伏以捉衿露肘,誰憐子夏之貧。”
【第8句】:金印系肘[jīn yìn jì zhǒu]
【解釋】象斗一樣大的金印掛在手臂上。比喻官高位尊,功勛卓著。
【出處】晉·郭澄之《郭子》:“今年殺諸賊奴,當取一金印如斗大系肘。”
“肘”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腋肘之患[yè zhǒu zhī huàn]
【解釋】比喻事變就發(fā)生在身邊。
【出處】《三國志·蜀志·法正傳》:“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
【第2句】:禍生肘腋[huò shēng zhǒu yè]
【解釋】肘腋:胳肢窩。比喻事變就發(fā)生在身邊。
【出處】《三國志·蜀志·法正傳》:“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
【示例】禍生肘腋,釁起蕭墻。 ——《周書·孝閔帝紀》
【第3句】:膝行肘步[xī xíng zhǒu bù]
【解釋】用膝蓋和肘部匍匐前進。形容地位低下,不足以與人平起平坐。
【出處】唐·王勃《山亭思友人序》:“陸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車載斗量;謝靈運、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示例】待到來日,膝行肘步,肉袒求見。 ——元·無名氏《誶范叔》第三折
【第4句】:事生肘腋[shì shēng zhǒu yè]
【解釋】肘腋:胳肢窩。比喻事變就發(fā)生在身邊。
【出處】《三國志·蜀志·法正傳》:“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
【示例】景崧守臺的失敗,原因全在李文魁的內變,這種內變,事生肘腋,無從預防。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二
【第5句】:掣襟肘見[chè jīn zhǒu xiàn]
【解釋】掣:牽拉;襟:衣襟。指捉襟見肘。形容身陷困境、窘迫不堪。
【出處】《明史·劉應節(jié)傳》:“邊長兵寡,掣襟肘見。”
【第6句】:捉衿肘見[zhuō jīn zhǒu jiàn]
【解釋】衿,同“襟”。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形容衣衫襤褸。引申為顧此失彼,處境困難。
【出處】《莊子·讓王》:“曾子居衛(wèi),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
【示例】惟夫床琴于浚井之日,弦歌于絕糧之余,以致捉衿肘見而歌商聲,簞食瓢飲而不改其樂,乃為境之逆而樂之真耳。 ——明·楊慎《丹鉛總錄·境逆樂真》
【第7句】:變生肘腋[biàn shēng zhǒu yè]
【解釋】肘腋:胳肢窩。比喻事變就發(fā)生在身邊。
【出處】《三國志·蜀志·法正傳》:“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
【示例】萬一中外合謀,變生肘腋,鄭國非公之有矣。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回
【第8句】:踵決肘見[zhǒng jué zhǒu jiàn]
【解釋】踵:腳后跟,伢指鞋后跟;決:裂開。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來,拔一拔鞋,腳后跟露了出來。形容非常貧窮。
【出處】《莊子·讓王》:“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屨而踵決。”
【第9句】:捉襟肘見[zhuō jīn zhǒu jiàn]
【解釋】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肘子。形容衣衫襤褸。引申為顧此失彼,處境困難。
【出處】《莊子·讓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
【示例】只為一向窘迫,捉襟肘見,便東涂西抹不來,所以諸事膽怯。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七回
【第10句】:害起肘腋[hài qǐ zhǒu yè]
【解釋】肘腋:比喻切近的地方。比喻變亂發(fā)生在內部或身旁。
【出處】《晉書·江統(tǒng)傳》:“寇發(fā)心腹,害起肘腋。”
【第11句】:牽衣肘見[qiān yī zhǒu jiàn]
【解釋】指牽動一下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不蔽體。
【出處】語出《莊子·讓王》:“曾子居衛(wèi)……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絕纓,捉襟而肘見,納屨而踵決。”
【示例】牽衣肘見,步雪履穿。 ——唐·王維《送鄭五赴任新都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