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三”的成語大全(581個,含解釋)
三蛇九鼠、三差兩錯、三徑之資、三臺八座、士別三日,刮目相待、捱三頂【第4句】:三冬二夏等含有“三”字的成語581個,附成語解釋。
【第1句】:三蛇九鼠[解釋:比喻為害莊稼的東西很多。]
【第2句】:三差兩錯[解釋:泛指差錯。比喻偶然的差錯。]
【第3句】:三徑之資[解釋:三徑:所說漢代隱士蔣詡在房前曾開三條小徑,后人因以三徑代稱住宅庭院。比喻籌集隱居住所的費用。]
【第4句】:三臺八座[解釋:泛指高官重臣。]
【第5句】:士別三日,刮目相待[解釋:指別人已有進步,當另眼相看。]
【第6句】:捱三頂四[解釋:形容人群擁擠,接連不斷。]
【第7句】:三冬二夏[解釋:猶言三兩年。]
【第8句】:不三不四[解釋: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樣子。]
【第9句】:三日耳聾[解釋:形容受到強烈的震動。]
【第10句】:避君三舍[解釋:指退讓和回避。一舍:三十里。]
【第11句】:三豕涉河[解釋:比喻文字傳寫或刊印訛誤。]
【第12句】:不管三七二十一[解釋:不顧一切,不問是非情由。]
【第13句】:三耳秀才[解釋:指很聰明的人。也比喻人狡猾。]
【第14句】:陽關三迭[解釋: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三迭:反復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別的曲調。后也比喻離別。]
【第15句】:三病四痛[解釋:指病痛很多。]
【第16句】:三不開[解釋:舊時諷刺那些懦弱糊涂,不敢有所作為的官僚。]
【第17句】:三怨成府[解釋:言與三人結怨則仇恨集身,難以免禍。]
【第18句】:三仕三已[解釋:仕:作官;已:指被罷免。三次作官,又三次被罷免。形容心胸開闊,對作官和罷官都不在乎。]
【第19句】:三分鐘熱度[解釋:比喻短暫的熱情。]
【第20句】:三牲五鼎[解釋:原形容祭品豐盛。現形容食物豐富美好。]
【第21句】:長年三老[解釋:古時指船工。]
【第22句】:推三宕四[解釋:推:推托;宕:拖延。形容一再推托拖延。]
【第23句】:張三呂四[解釋: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第24句】:耕三余一[解釋:耕種三年,節余一年的糧食。]
【第25句】:三頭兩日[解釋:三二天。形容時間相隔很近。]
【第26句】:火冒三丈[解釋:冒:往上升。形容憤怒到極點。]
【第27句】:拿三撇四[解釋:裝模作樣。]
【第28句】:三臡八菹[解釋:泛指精美的肴饌。亦借喻精美的詩文。]
【第29句】:兩般三樣[解釋:不一樣,不一致。]
【第30句】:隔三差五[解釋:比喻時常發生。]
【第31句】:網開三面[解釋:把捕禽的網撤去三面。比喻采取寬大態度,給人一條出路。]
【第32句】:三翻四覆[解釋:翻:轉。反復無常。]
【第33句】:約法三章[解釋:原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后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
【第34句】:挑三揀四[解釋:指挑挑揀揀,嫌這嫌那。]
【第35句】:三星在天[解釋:指新婚。]
【第36句】:三折股為良醫[解釋: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
【第37句】:三年五載[解釋:【第3句】:五:表示大概數量;載:年。指多年。]
【第38句】:立時三刻[解釋:立刻、馬上。]
【第39句】:二心三意[解釋:想這樣又想那樣。形容意念不專,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第40句】:三寫成烏[解釋:指古書傳寫易致差錯。同“三寫易字”。]
【第41句】:欺三瞞四[解釋:一再欺騙隱瞞。]
【第42句】:蹄閑三尋[解釋:指馬奔走時,前后蹄間一躍而過三尋。形容馬奔跑得快。同“蹄間三尋”。]
【第43句】:屢次三番[解釋:許多次。形容反復多次。]
【第44句】:三蛇七鼠[解釋:比喻為害的東西多。]
【第45句】:暮四朝三[解釋:①原指說法、做法有所變換而實質不變。②比喻反復無常。]
【第46句】:三分鼎立[解釋: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第47句】:三頭六臂[解釋:三個腦袋,六條胳臂。原為佛家語,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領。]
【第48句】:三下五除二[解釋:珠算口訣。形容做事及動作干脆利索。]
【第49句】:三環五扣[解釋:形容捆綁結實。]
【第50句】:朝三暮四[解釋: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后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
【第51句】:一夕三嘆[解釋:夕:晚上;三:多次。一夜之間反復嘆息。]
【第52句】:二三其操[解釋:二三:指不專一。三心二意,沒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專,反復無常。]
【第53句】:三老五更[解釋:相傳古代統治者設三老五更,以尊養老人。]
【第54句】:喙長三尺[解釋:喙:嘴。嘴長三尺。形容人善于辨說。]
【第55句】:三浴三熏[解釋:浴:沐浴。再三薰香、沐浴。表示以禮待人,對人尊重。也表示鄭重其事。]
【第56句】:言三語四[解釋:言、語:說、講。形容人多嘴雜,議論紛紛。]
【第57句】:低三下四[解釋:形容態度卑賤低下也指工作性質卑賤低下。]
【第58句】:三分天下有其二[解釋:泛指勢力強大。]
【第59句】:游戲三昧[解釋:原為佛家語,意思是排除雜念,使心神平靜。也比喻事物的精義、決竅。后指用游戲的態度對待一切。]
【第60句】:一波三折[解釋:波:指書法中的捺;折:指寫字時轉筆鋒。原指寫字的筆法曲折多變。現比喻文章的結構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進行中意外的變化很多。]
【第61句】:三男兩女[解釋:生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指人兒女兩全。]
【第62句】:此地無銀三百兩[解釋:比喻想要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暴露。]
【第63句】:三百甕齏[解釋:甕:陶制的盛器;齏:咸菜。指長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貧。]
【第64句】:三災六難[解釋:比喻小孩生來多病。也形容經常遭遇不幸。同“三災八難”。]
【第65句】:退避三舍[解釋: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第66句】:推三阻四[解釋:找各種借口推托。]
【第67句】:三只手[解釋:扒手,小偷。]
【第68句】:假眉三道[解釋:方言。裝模作樣。]
【第69句】:挑三撥四[解釋:指挑撥是非。同“挑三豁四”。]
【第70句】:三皇五帝[解釋:三皇:伏羲、神農、黃帝;五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原為傳說中我國遠古的部落酋長。后借指遠古時代。]
【第71句】:狡兔三穴[解釋: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同“狡兔三窟”。]
【第72句】:缺三短四[解釋:形容物品殘缺不全。]
【第73句】:舉一反三[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第74句】:二三其德[解釋:二三:不專一。形容三心二意。]
【第75句】:犒賞三軍[解釋:犒:以財物或食物慰勞、鼓勵。三軍:春秋時稱中軍、左軍、右宮為三軍;后統稱軍隊。現指陸、海、空三軍。指獎賞、慰勞軍隊將士。]
【第76句】:草廬三顧[解釋:顧:拜訪。劉備為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
【第77句】:三風十愆[解釋:三種惡劣風氣,所滋生的十種罪愆。指巫風二:舞、歌;淫風四:貨、色、游、畋;亂風四:侮圣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合而為十愆。]
【第78句】:九經三史[解釋:泛指古代典籍。]
【第79句】:不成三瓦[解釋:比喻不能要求齊全。]
【第80句】:入木三分[解釋: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第81句】:重三迭四[解釋:形容多次重復。]
【第82句】:三占從二[解釋:三個人一同算卦,聽從其中兩個人的意見。比喻聽從多數人的意見。]
【第83句】: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解釋:比喻遭過一次挫折以后就變得膽小怕事。同“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第84句】:三不知[解釋:原意是對事情的開頭、經過和結局不清楚。后指裝糊涂。也引申為意料不到或很突然。]
【第85句】:無風三尺浪[解釋:比喻無緣無故也會生出事來。]
【第86句】:亡秦三戶[解釋:指不畏強暴,奮起推翻黑暗統治之事。]
【第87句】:二帝三王[解釋:二帝:唐堯、虞舜;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指古代帝王。]
【第88句】:拿三搬四[解釋:比喻不服從調派。]
【第89句】:掉三寸舌[解釋:掉:擺動,搖。玩弄口舌。多指進行游說。]
【第90句】:三心二意[解釋: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一。]
【第91句】:三三五五[解釋:三個一群,五個一伙。]
【第92句】:八難三災[解釋:比喻小孩生來多病。也形容經常遭遇不幸。]
【第93句】:再三再四[解釋:重復好幾次。]
【第94句】:三從四德[解釋:封建禮教束縛婦女的道德標準之一。]
【第95句】:枉用三尺[解釋:枉:歪曲;用:使用;三尺:古代用三尺長的的竹簡記載法律。指為了達到個人不正當的目的而曲解使用法律。]
【第96句】:挑三豁四[解釋:指挑撥是非。]
【第97句】:三頭八臂[解釋:神道的形狀。后比喻神通廣大,本領出眾。同“三頭六臂”。]
【第98句】:三戰三北[解釋:北:敗逃。打三仗,敗三次。形容屢戰屢敗。]
【第99句】:頰上三毫[解釋:比喻文章或圖畫的得神之處。同“頰上三毛”。]
100、三日新婦[解釋:舊時過門三日之新婦,舉止不得自專。因以喻行動備受拘束者。]
10【第1句】:三絕韋編[解釋:韋:熟牛皮。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刻苦。]
10【第2句】:三日入廚[解釋:古代風俗,新娘結婚三日后到廚房做飯。借指初入社會或剛任職。]
10【第3句】:一口三舌[解釋:比喻嘮叨、話多。]
10【第4句】:三妻四妾[解釋:妻妾眾多的意思。]
10【第5句】:一沐三捉發[解釋:比喻求賢心切。]
10【第6句】:三山五岳[解釋:五岳: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10【第7句】:三語掾[解釋:掾:古代官署屬員的通稱。因三個字而任命的官員。后用以對幕府官員的贊美。]
10【第8句】:華封三祝[解釋:華:古地名。封:疆界,范圍。華封:華州這個地方。華州人對上古賢者唐堯的三個美好祝愿。即:祝壽、祝富、祝多男子,合稱三祝。]
10【第9句】:三思而行[解釋: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經過反復考慮,然后再去做。]
1【第10句】:頰上三毛[解釋:比喻文章或圖畫的得神之處。]
1【第11句】:三句話不離本行[解釋:行:行當,職業。指人的言語離不開他所從事的職業范圍。]
1【第12句】:五帝三皇[解釋:五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三皇:伏羲、神農、黃帝。原為傳說中我國遠古的部落酋長。后借指遠古時代的帝王。]
1【第13句】:三顧草廬[解釋:劉備為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同“草廬三顧”。]
1【第14句】:三貞九烈[解釋:貞:貞操;烈:節烈。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
1【第15句】:顧三不顧四[解釋:只顧這一面,不顧那一面。]
1【第16句】:二桃三士[解釋:士:武士。春秋時齊景公將兩個桃子賜給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論功而食,三人棄桃自殺。比喻借刀殺人。]
1【第17句】:拉三扯四[解釋:指談話或議論亂牽扯到無關的人或事。]
1【第18句】:三湯五割[解釋:泛指烹飪之事。也指各種肴饌。同“三湯兩割”。]
1【第19句】:一沐三渥發[解釋:沐:洗頭。洗一次頭要停頓三次。形容渴求賢才,謙恭下士]
1【第20句】:三十六策,走是上計[解釋: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了事。]
1【第21句】:河清三日[解釋:為升平祥瑞的預兆。]
1【第22句】:三綱五常[解釋: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范。]
1【第23句】:幾次三番[解釋:番:次。一次又一次。形容次數之多。]
1【第24句】:三魂出竅[解釋: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1【第25句】:一著被蛇咬,三年怕井繩[解釋: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1【第26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解釋: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恒心,經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1【第27句】:事無三不成[解釋:謂辦事非經多次努力不會輕易成功。]
1【第28句】:九流三教[解釋:泛指宗教、學術中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
1【第29句】: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解釋: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第30句】:六街三陌[解釋:泛指大街小巷。同“六街三市”。]
1【第31句】:無諍三昧[解釋:諍:直言勸人改正錯誤;昧:昏暗,糊涂。沒有什么爭論,什么都馬馬虎虎。]
1【第32句】:三毛七孔[解釋:指心思,心機。]
1【第33句】:三夫成市虎[解釋: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同“三人成虎”。]
1【第34句】:三頭二面[解釋:看對方的臉色而改變態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兩面手法。]
1【第35句】:五更三點[解釋:五更:古代一夜區分為五更,五更為早四點至六點。五更的第三點,約是早五點十分左右。]
1【第36句】:三言五語[解釋:三兩句話。形容言語十分簡短。]
1【第37句】:六經三史[解釋:六經:《易》、《書》、《詩》、《禮》、《樂》、《春秋》;三史:《史記》、《漢書》、《后漢書》。泛指古代典籍。]
1【第38句】:三番四覆[解釋:【第3句】:四:指次數之多;番、覆:反復,翻悔。形容變化無常,反復多次。]
1【第39句】:九衢三市[解釋:指繁華的街市。]
1【第40句】:兩頭三面[解釋:形容作事情表里不一,兩面糊弄,兩頭討好。同“兩頭白面”。]
1【第41句】:三頭兩緒[解釋:形容事務繁雜,不易弄清頭緒。]
1【第42句】:三拜九叩[解釋:指封建社會進見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禮。]
1【第43句】:三復斯言[解釋:三復:多次反復;斯言:這句話。反復朗讀并體會這句話。形容對它極為重視。]
1【第44句】:三遷之教[解釋:比喻選擇居住合適的環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1【第45句】:牽三扯四[解釋:牽:牽連;扯:拉。牽扯其他的事情。]
1【第46句】:三生石上[解釋:佛教故事,唐代李源與高僧圓澤禪師相約來世相見的故事。借指前世姻緣,來世重新締結。]
1【第47句】:三星在戶[解釋:表示新婚之喜。]
1【第48句】:道三不著兩[解釋:道:說話;著:接觸到。說話三句有兩句說不到地方。形容說話不著邊際。]
1【第49句】:珠履三千[解釋:珠履:綴有珠玉的鞋子。形容貴賓眾多。]
1【第50句】:九春三秋[解釋: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稱“九春”;三秋:秀季三個月,故稱“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時光。]
1【第51句】:一夕三遷[解釋:一夜之間三次遷移。形容居住的地方極不安全,令人提心吊膽,不得安寧。]
1【第52句】:丟三拉四[解釋:形容做事馬虎粗心,不是丟了這個,就是忘了那個。同“丟三落四”。]
1【第53句】:三親六故[解釋:親戚故舊的總稱。]
1【第54句】:三浴三薰[解釋: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一種禮遇。同“三釁三浴”。]
1【第55句】:至再至三[解釋:指一而再,再而三。]
1【第56句】:三瓦兩巷[解釋:舊指富家子弟尋歡作樂的地方。同“三瓦兩舍”。]
1【第57句】:三長兩短[解釋: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1【第58句】:三思而后行[解釋: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經過反復考慮,然后再去做。]
1【第59句】:余聲三日[解釋:形容樂聲余韻無窮,不絕于耳。]
1【第60句】:三至之讒[解釋:讒:讒言,壞話。形容經反復傳播,影響惡劣的誹謗性言語。]
1【第61句】:三告投杼[解釋:比喻流言數傳能使人信而轉疑。]
1【第62句】:倒四顛三[解釋:顛:顛倒。形容言行無條理或神智不清。]
1【第63句】:三折肱為良醫[解釋: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
1【第64句】:挨三頂五[解釋:形容人多,連接不斷。]
1【第65句】:五李三張[解釋:南唐時著名墨工李廷珪和宋代著名墨工張遇和合稱。后來作為墨的別稱。]
1【第66句】:三步并做二步[解釋:形容快步前進的樣子。]
1【第67句】:三回九轉[解釋:①形容曲折回蕩。②猶三番五次。指多次。]
1【第68句】:三杯兩盞[解釋:形容飲用少量的酒。]
1【第69句】:三江五湖[解釋:①指東南方的三條江與太湖流域一帶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稱。]
1【第70句】:一身三手[解釋:一個人身上長三只手。比喻雖多無用。]
1【第71句】:調三惑四[解釋:指挑撥是非。同“調三斡四”。]
1【第72句】:三釁三浴[解釋:釁: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一種禮遇。]
1【第73句】:朝三暮二[解釋:比喻主意多變。]
1【第74句】:三分鼎足[解釋: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1【第75句】:分三別兩[解釋:詳細分說;清楚,明白。同“分星擘兩”。]
1【第76句】:歲寒三友[解釋: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1【第77句】:蹄閒三尋[解釋:指馬奔走時,前后蹄間一躍而過三尋。形容馬奔跑得快。同“蹄間三尋”。]
1【第78句】:四德三從[解釋:封建禮教束縛婦女的道德標準之一。]
1【第79句】:三日仆射[解釋:仆射:古代官名。舊指沉緬于飲酒的人。]
1【第80句】:三反四覆[解釋:指反復無常。]
1【第81句】: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解釋:比喻眾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個超群出眾的人。]
1【第82句】:三年不目月[解釋:三年不見日月,精神不振,眼睛朦朧。比喻懶于修養,不求進取。]
1【第83句】:三豕渡河[解釋:比喻文字傳寫或刊印訛誤。三豕:應為“己亥”。同“三豕涉河”。]
1【第84句】:四世三公[解釋:世:父子相繼;三公:執掌朝政的大臣。指世代官居高位。]
1【第85句】:說三道四[解釋:形容不負責任地胡亂議論。]
1【第86句】:三求四告[解釋:指再三求告。]
1【第87句】:三老四少[解釋:①老少眾人。②方言。稱參加青幫的人。猶言老少爺們或兄弟爺們。]
1【第88句】:隔二偏三[解釋:隔:偏遠。比喻不按順序,沒有條理。]
1【第89句】:三番五次[解釋:番:遍數。一再,多次。]
1【第90句】:三言兩句[解釋:幾句話。形容話很少。同“三言兩語”。]
1【第91句】:河東三篋[解釋:指亡失的書籍。]
1【第92句】:三饑兩飽[解釋:猶言饑一頓,飽一頓。形容生活艱難。]
1【第93句】:三不惑[解釋:三不:不飲酒,不近女色,不貪財;惑:迷惑。指在酒、色、財方面對自己要求嚴格。]
1【第94句】:連三跨五[解釋:形容動作迅速。]
1【第95句】:二次三番[解釋:番:次、遍。不止一次的,反復的。]
1【第96句】:三年化碧[解釋:指忠心不泯。]
1【第97句】:此地無銀三十兩[解釋:比喻想要隱瞞、掩蓋真相,結果反而徹底暴露。]
1【第98句】:有三有倆[解釋:指有富余錢財。]
1【第99句】:三人成眾[解釋:數目達到三人即可稱為眾人,已不算少數。]
200、三夫之對[解釋:泛指經過多人傳播的流言。同“三夫之言”。]
20【第1句】:讀書三余[解釋:余: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指讀好書要抓緊一切閑余時間。]
20【第2句】:口稱三昧[解釋:佛教用語。指專心念誦佛經而達到拔除雜念、心神平靜的境界。]
20【第3句】:三盈三虛[解釋:盈:滿。虛:空。指孔子的滿門弟子,被少正卯講學所吸引,多次離開孔子之門。形容講學效果好,影響大。]
20【第4句】:張三李四[解釋:假設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20【第5句】:調三窩四[解釋:指挑撥是非。同“調三斡四”。]
20【第6句】:三宮六院[解釋:泛指帝王的妃嬪。]
20【第7句】:一沐三握發[解釋:沐:洗頭;握:用手攥住。洗一次頭發中間要停下來三次。比喻求賢心切。]
20【第8句】:目無三尺[解釋:不把法制放在眼里。形容違法亂紀,胡作非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
20【第9句】:一板三眼[解釋:板、眼:戲曲音樂的節拍。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2【第10句】:三親六眷[解釋:三親:父母、兄弟、夫婦;眷:家屬、親戚。泛指眾親戚。]
2【第11句】:三角貓[解釋:比喻憋腳的、不中用的人或事物。]
2【第12句】:重三疊四[解釋:形容多次重復。]
2【第13句】:壹倡三嘆[解釋:指一人歌唱,三人應和。]
2【第14句】:三家村[解釋:指偏僻的小鄉村。]
2【第15句】:三元及第[解釋:三元:科舉時代鄉試、會試、殿試都是第一名;及第:科舉應試中選。從鄉試到殿試都考中第一名。]
2【第16句】:三杯通大道[解釋:三杯:指飲了三杯酒;大道:寬廣的道路。三杯酒下肚,可達理想境界。形容舊時文人因政治上不得意,靠飲酒來安慰自己,自我陶醉。]
2【第17句】:三更半夜[解釋:一夜分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時。指深夜。]
2【第18句】:五申三令[解釋:三令五申。指再三告誡。]
2【第19句】:三沐三薰[解釋: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鄭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2【第20句】:三眼一板[解釋:眼,板:戲曲音樂的節拍。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2【第21句】:半三不四[解釋:指心神不定,無精打采。]
2【第22句】:三腳兩步[解釋:①形容走得快。②指走不多遠。]
2【第23句】:狡兔三窟[解釋: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準備好幾個藏身的窩。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2【第24句】:一日三月[解釋: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2【第25句】:橫三豎四[解釋:有的橫著,有的豎著。形容雜亂無章,沒有條理。]
2【第26句】:一時三刻[解釋:指很短的時間。]
2【第27句】:退徙三舍[解釋: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
2【第28句】:三杯和萬事,一醉解千愁[解釋:指飲酒可以消除煩惱,解脫愁悶。]
2【第29句】:二三其節[解釋:二三:不專一;節:節操。不能堅持操守。]
2【第30句】:三山二水[解釋:三山:護國山,位于南京西南,以有三峰得名;二水:白鷺洲,位于長江之中,分江面為二。泛指南京的山水。]
2【第31句】:楊穿三葉[解釋: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兄弟三人相繼科舉及第。]
2【第32句】:三徙成都[解釋:相傳舜三度遷移,百姓慕德而從,所至處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處都受到百姓的擁戴。]
2【第33句】:六問三推[解釋:指反復審訊。]
2【第34句】:三致志[解釋:致:向對方表示(情意、禮節等)。志:意向。再三表達某種意愿。]
2【第35句】:茅廬三顧[解釋:劉備為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同“草廬三顧”]
2【第36句】:三風五氣[解釋:三風:官僚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作風;五氣:官氣、暮氣、闊氣、傲氣、嬌氣。指一些工作人員的作風和習氣。]
2【第37句】:南陽三葛[解釋:三葛:指諸葛亮、講葛瑾、講葛誕三兄弟,他們三人都很有才能。比喻很有才能的人。]
2【第38句】:三九之位[解釋:三:三公;九:九卿。指官位很高的人。]
2【第39句】:三對六面[解釋:人 指會同當事雙方及中間人或見證人。]
2【第40句】:垂涎三尺[解釋:涎:口水。口水掛下三尺長。形容極其貪婪的樣子。也形容非常眼熱。]
2【第41句】:三瓜兩棗[解釋:北方口語,比喻微不足道的一點東西,或指有限的一點錢。]
2【第42句】:三夫之言[解釋:泛指經過多人傳播的流言。]
2【第43句】:連三接二[解釋:猶言接連不斷。]
2【第44句】:三諫之義[解釋:指事君之正道。]
2【第45句】:語四言三[解釋:指信口亂說閑話。]
2【第46句】:吾日三省[解釋:省:檢查、反省。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檢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
2【第47句】:猜三劃五[解釋:喝酒時劃拳行酒令。]
2【第48句】:巴三攬四[解釋:形容說話東拉西扯。]
2【第49句】:日圖三餐,夜圖一宿[解釋:圖:盼望;宿:住宿。每天只盼望有飯吃,晚上有睡覺的地方。形容胸無大志,安于現狀。]
2【第50句】:三媒六證[解釋: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還必須有媒人介紹。表示鄭重其事。]
2【第51句】:六臂三頭[解釋:比喻人的本事非凡,神通廣大。]
2【第52句】:埋三怨四[解釋:事事埋怨。]
2【第53句】:三分似人,七分似鬼[解釋:詈詞。罵人長相難看。]
2【第54句】:三緘其口[解釋:緘:封。在他嘴上貼了三張封條。形容說話謹慎。現在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
2【第55句】:丟三落四[解釋:形容做事馬虎粗心,不是丟了這個,就是忘了那個。]
2【第56句】:三無坐處[解釋:坐處:坐位。本指宰相、御史、員外官員太多,沒有辦公的地方可坐。后泛指官員太多,人浮于事。]
2【第57句】:三茶六飯[解釋: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2【第58句】:三頭六面[解釋:指當著眾人或有關各方之面。]
2【第59句】:鼎足而三[解釋: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也泛指三個方面。]
2【第60句】:三句不離本行[解釋:本行:個人從事的行業。形容一說話總要講到自己從事的行業。]
2【第61句】:三湯兩割[解釋:泛指烹飪之事。也指各種肴饌。]
2【第62句】:一呼三顛[解釋:比喻動搖、不穩定。]
2【第63句】:倒三顛四[解釋:形容言行無條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2【第64句】:三顧茅廬[解釋: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2【第65句】:距躍三百[解釋:指歡欣之極。]
2【第66句】:三差五錯[解釋:泛指差錯。常指意外的事故。]
2【第67句】:三年之艾[解釋:病久了才去尋找治這種病的干艾葉。比喻凡事要平時準備,事到臨頭再想辦法就來不及。]
2【第68句】:三跨兩步[解釋:形容快步前進的樣子。]
2【第69句】:三迭陽關[解釋:三迭:反復歌唱某一句;陽關:古關名,在今甘肅敦煌縣西南。原指古代送別的曲調。后也比喻離別。]
2【第70句】:三三兩兩[解釋:三個兩個地在一起。形容人數不多。]
2【第71句】:三等九格[解釋:猶三六九等。指等級和類別多,有種種差別。]
2【第72句】:三平二滿[解釋:平、滿:平日、滿日。舊時占卜認為平日、滿日主生,為種谷佳日。比喻生活過得去,很滿足。]
2【第73句】:再衰三涸[解釋:形容士氣越來越低落,不能再振作。]
2【第74句】:三鹿郡公[解釋:三鹿:合起來是“麤”(粗)字。形容人的粗心大意。]
2【第75句】: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解釋:三軍:指軍隊;奪:指打擊;氣:士氣;心:決心。用兵作戰首先要設法削弱敵人的士氣,擾亂和動搖敵將的決心。]
2【第76句】:三番四復[解釋:【第3句】:四:指次數之多;番、復:反復。變化無常或反復多次。]
2【第77句】: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解釋:一次被蛇咬了,看見井邊斷了的繩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害怕]
2【第78句】:五典三墳[解釋:猶言三墳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2【第79句】:徑一周三[解釋:徑:圓的半徑;周:圓的周長。即圓的半徑與圓的周長比為1:3,比喻兩者相差很遠。]
2【第80句】:疑三惑四[解釋:懷疑這個懷疑那個。指人多疑。]
2【第81句】:一舉三反[解釋: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2【第82句】:九蒸三熯[解釋:熱氣上升為蒸,火干為熯。比喻久經熬煉。]
2【第83句】:條三窩四[解釋:搬弄是非,挑拔離間。]
2【第84句】: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解釋:沐:洗頭;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洗一次頭與吃一頓飯要停頓三次。形容渴求賢才,謙恭下士。形容為延攬賢才而忙碌]
2【第85句】:三軍易得,一將難求[解釋:征集成千的兵士很容易,擔找一個好的將領卻很難。形容良才難得。]
2【第86句】:三步兩腳[解釋:快速行走的樣子。]
2【第87句】:三鼓氣竭[解釋:竭:盡。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經衰減耗盡。]
2【第88句】:蹄間三尋[解釋:指馬奔走時,前后蹄間一躍而過三尋。形容馬奔跑得快。]
2【第89句】:皈依三寶[解釋:皈依:歸順;三寶:指佛教里的佛、法、僧。信仰并遵守佛教的戒。]
2【第90句】: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解釋:形容人長相丑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樣子。]
2【第91句】:三千世界[解釋:佛教用語,指包括“三”種“千”數的大千世界。后泛指處處,即全世界的意思。]
2【第92句】:晝日三接[解釋:一日之間三次接見。形容深受寵愛禮遇。]
2【第93句】:三尺童蒙[解釋:指年幼還不太懂事的兒童。]
2【第94句】:三杯和萬事[解釋:和:緩和。指飲酒可以解脫愁悶消除煩惱。]
2【第95句】:著三不著兩[解釋:指說話或做事輕重不當,考慮欠周,注意這里,顧不到那里。]
2【第96句】:一飯三吐哺[解釋:指一頓飯之間,三次停食,以接待賓客。比喻求賢殷切。]
2【第97句】:兩意三心[解釋:三心二意。心里想這樣又想那樣,形容猶豫不決或意志不堅定。]
2【第98句】:三寸之舌[解釋: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2【第99句】:三余讀書[解釋: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時間讀書。]
300、三折肱,為良醫[解釋:幾次斷臂,就能知道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成為內行。也指高明的醫道。]
30【第1句】:連二并三[解釋:猶言接連不斷。]
30【第2句】:讓再讓三[解釋:指幾次三番地推讓。]
30【第3句】:金人三緘[解釋:比喻因有顧慮而閉口不說話。]
30【第4句】:三錘兩棒[解釋:形容處事簡單明快。]
30【第5句】:兩兩三三[解釋:①指三兩為群。②形容稀疏。]
30【第6句】:一月三舟[解釋:佛家語,同是一個月亮,三只船上的人看的角度各不一樣。比喻佛家的道規只有一個,而因人理解不同而異。]
30【第7句】:兩頭三緒[解釋:形容心意煩亂。]
30【第8句】:湯去三面[解釋:泛言普施仁德。]
30【第9句】:三人為眾[解釋:數目達到三人即可稱為眾人,已不算少數。]
3【第10句】:三令五申[解釋:令:命令;申:表達,說明。多次命令和告誡。]
3【第11句】:折臂三公[解釋: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3【第12句】:三拳兩腳[解釋:形容不多幾下拳打腳踢。]
3【第13句】:三紙無驢[解釋:形容寫文章廢話連篇,不得要領。]
3【第14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解釋:三十年前風水在河的東面,而三十年后卻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變化,盛衰無常。]
3【第15句】:勇冠三軍[解釋:冠:位居第一;三軍:軍隊的統稱。指勇敢或勇猛是全軍第一。]
3【第16句】:三貞五烈[解釋: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同“三貞九烈”。]
3【第17句】:挑三檢四[解釋:指挑挑揀揀,嫌這嫌那。同“挑三揀四”。]
3【第18句】:朝四暮三[解釋:原指使用騙術欺騙人。后比喻經常變卦,反復無常。]
3【第19句】:倚酒三分醉[解釋:仗著喝點酒就裝出醉態來。形容借一點因由,故意擴大事態。]
3【第20句】:讓三讓再[解釋:指幾次三番地推讓。同“讓再讓三”。]
3【第21句】:三分像人,七分似鬼[解釋:罵人的話。罵人長相難看。]
3【第22句】:三寸金蓮[解釋:金蓮:舊指女子纏過的小腳。封建時代美譽婦女小腳的用語。]
3【第23句】:三天兩頭[解釋:隔一天,或幾乎每天。形容經常、頻繁。]
3【第24句】:三尸暴跳[解釋:形容人氣憤到極點。]
3【第25句】:一步三搖[解釋:指人走路搖晃或者悠閑自得的樣子]
3【第26句】:推三推四[解釋:找各種借口推托。同“推三阻四”。]
3【第27句】:兩道三科[解釋:說三道四,花言巧語。]
3【第28句】:若要好,問三老[解釋:如果想辦好事情,就要先請教幾位有經驗的老人。]
3【第29句】:三節兩壽[解釋:舊俗對于塾師,逢端午節、中秋節、年節及孔子誕辰,塾師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稱為三節兩壽。亦用以泛指節日和生辰。]
3【第30句】:三生有幸[解釋: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來生;幸:幸運。三世都很幸運。比喻非常幸運。]
3【第31句】:三瓦兩舍[解釋:瓦、舍:宋、元時指妓院及各種娛樂場所。舊指富家子弟尋歡作樂的地方。]
3【第32句】:三五成群[解釋:幾個人、幾個人在一起。]
3【第33句】:五短三粗[解釋:形容人身材矮小但很粗壯。]
3【第34句】:三下兩下[解釋:形容動作迅速利落。]
3【第35句】:三十而立[解釋:指人在三十歲前后有所成就。]
3【第36句】:三寸之轄[解釋:轄:車軸頭上穿的小鐵棍,管住輪子使其不脫落。指車轄。比喻事物的關鍵。]
3【第37句】:三角戀愛[解釋:指一個人和兩個異性同時戀愛的不正常的關系。]
3【第38句】:三寸不爛之舌[解釋: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3【第39句】:三命而俯[解釋:舊是指官職步步上升,態度也愈加謙虛。]
3【第40句】:三回五次[解釋:指多次。]
3【第41句】:連中三元[解釋:三元:科舉制度稱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三元”。接連在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
3【第42句】:應天三絕[解釋:應天寺有三絕,即人的畫、詩、書法三者俱佳。]
3【第43句】:三頭兩面[解釋:看對方的臉色而改變態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兩面手法。]
3【第44句】:連三并四[解釋:猶言接連不斷。]
3【第45句】:日出三竿[解釋:太陽升起來離地面已有三根竹竿那樣高。約為午前【第8句】:九點鐘。形容天已大亮,時間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3【第46句】:三窩兩塊[解釋:①指有多房妻妾。②指眾多的子女。]
3【第47句】:三尸亂爆,七竅生煙[解釋:三尸:道家認為人體內有作崇的神,叫“三尸”或“三尸神”;七竅:指兩眼、兩耳、兩鼻孔和嘴。形容人氣憤到極點。]
3【第48句】:三獸渡河[解釋:佛教以兔、馬、象三獸渡河入水之深淺,喻小、中、大三乘證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3【第49句】:三葷五厭[解釋:泛指葷腥食物。]
3【第50句】:拼命三郎[解釋:梁山好漢石秀的綽號。比喻打仗勇敢不怕死或干事竭盡全力的人。]
3【第51句】:一日三秋[解釋:三秋:三個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見面,就象過了三個季度。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3【第52句】:九烈三貞[解釋:貞:貞操;烈:節烈。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
3【第53句】:二桃殺三士[解釋:將兩個桃子賜給三個壯士,三壯士因相爭而死。比喻借刀殺人。]
3【第54句】:吼三喝四[解釋:大聲吆喝。]
3【第55句】: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解釋:舊指知識分子不滿現狀,有所抗爭,但又軟弱膽小,搖擺不定,做不成大事。]
3【第56句】:求三拜四[解釋:形容到處請求人家幫忙。]
3【第57句】:連三接四[解釋:猶言接連不斷。]
3【第58句】: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解釋:各行各業都有專家、能手。]
3【第59句】:三槐九棘[解釋:中國周代朝廷種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
3【第60句】: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繩[解釋: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過苦頭,以后一碰到類似的事情就害怕。]
3【第61句】:一倡三嘆[解釋:指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樂、詩文優美,富有余味,令人贊賞不己。倡,亦作“唱”。]
3【第62句】:三好兩歉[解釋:指時好時病。形容體弱。]
3【第63句】:鼎分三足[解釋: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鼎足三分”。]
3【第64句】:狂三詐四[解釋:狂:誆的假借,誆騙。一味欺詐。]
3【第65句】:紅日三竿[解釋:指天已大亮,時候不早。]
3【第66句】:三位一體[解釋:比喻三個人、三件事或三個方面聯成的一個整體。]
3【第67句】:三千珠履[解釋:珠履:鞋上以珠為裝飾,富貴之人用之。形容貴賓眾多且豪華奢侈。]
3【第68句】:蒲邑三善[解釋:蒲邑:蒲縣,在山西隰縣。孔子的弟子子路治理蒲邑,孔子稱贊他有三善:恭敬、忠信、明察。]
3【第69句】:朱弦三嘆[解釋:指稱音樂的美妙。]
3【第70句】: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解釋:諸葛亮:三國時蜀國劉備的軍師。比喻人多智廣。]
3【第71句】:連三接五[解釋:猶言接連不斷。]
3【第72句】:三波六折[解釋:指各種波折。]
3【第73句】:偏三向四[解釋:指偏向、袒護某方。]
3【第74句】:三不朽[解釋:不朽:永不磨滅立。立德、立功、立言,這三件是永不磨滅的功德偉業。]
3【第75句】:挑三嫌四[解釋:指挑挑揀揀,嫌這嫌那。同“挑三揀四”。]
3【第76句】:攢三聚五[解釋:三三五五聚在一起。]
3【第77句】:三人六樣話[解釋:形容說法不一。]
3【第78句】:三榜定案[解釋:三次張榜,廣求意見,再作最后決定。極言行事慎重。]
3【第79句】:三般兩樣[解釋:指多個,也指耍手段,弄花樣。]
3【第80句】:三長四短[解釋:①特指人的死亡。同“三長兩短”。②猶閑話,壞話。]
3【第81句】:白璧三獻[解釋:楚人和氏得玉璞,兩獻楚王,兩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為璧,世稱“和氏璧”。比喻不識良材或懷才不遇。]
3【第82句】:三姑六婆[解釋:比喻不務正業的婦女。]
3【第83句】:五大三粗[解釋:形容人高大粗壯,身材魁梧。]
3【第84句】:三人成虎[解釋:三個人謊報城市里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3【第85句】:一再則宥,三則不赦[解釋:一再:第【第1句】:二次;宥:寬容。第【第1句】:第二次可以寬容,再三違犯就不能赦免了。]
3【第86句】:調三斡四[解釋:指挑撥是非。]
3【第87句】:一日三歲[解釋:形容對人思念殷切。]
3【第88句】:一唱三嘆[解釋:一個人領頭唱,三個人和著唱。原指音樂和歌唱簡單而質樸。后轉用來形容詩婉轉而含義深刻。]
3【第89句】:三過其門而不入[解釋: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3【第90句】:一食三起[解釋:原指周公旦勤于接待來客,吃飯時,三次吐出食物急于迎客。形容殷勤待士。]
3【第91句】:三日不彈,手生荊棘[解釋:三天不彈琴,手就象長了荊棘那樣不靈活。比喻一停止練習,技藝就會生疏。]
3【第92句】:一日三覆[解釋:指在一天之內多次反復玩味。]
3【第93句】:一日三復[解釋:指在一天之內多次反復玩味。]
3【第94句】:怕三怕四[解釋:這也怕,那也怕。比喻顧慮太多,不能做出決定。]
3【第95句】:三好二怯[解釋:指時好時病。形容體弱。同“三好兩歹”。]
3【第96句】:三年不窺園[解釋:指專心苦學。]
3【第97句】:逢人只說三分話[解釋:逢:遇見。指人與人互相欺瞞,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
3【第98句】:三田分荊[解釋:比喻兄弟之間重新和好。]
3【第99句】:三不拗六[解釋:指少數人拗不過多數人。]
400、三足鼎立[解釋:象鼎的三只腳一樣,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40【第1句】:三旨相公[解釋:用來諷刺庸祿低能的大官。]
40【第2句】:三十六雨[解釋:指天下太平,五谷豐登。]
40【第3句】:事不過三[解釋:指同樣的事不宜連作三次。]
40【第4句】:三臺五馬[解釋:三臺:原指星名,這里指尚書、御史、謁者;五馬:用五匹馬駕車,指太守。原指居三臺或太守之位。后比喻達官顯宦。]
40【第5句】:咸五登三[解釋:指帝德廣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40【第6句】:三人成市虎[解釋: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同“三人成虎”。]
40【第7句】: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解釋: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請經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40【第8句】:三災八難[解釋:比喻小孩生來多病。也形容經常遭遇不幸。]
40【第9句】:三省吾身[解釋:省:檢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檢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
4【第10句】:三鄰四舍[解釋:泛指鄰居。]
4【第11句】:五葷三厭[解釋:五葷:佛教忌食的五種蔬菜,即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茗蔥;三厭:道教忌食的三種肉:即雁、狗、烏龜。泛指飲食的禁忌。]
4【第12句】:兩次三番[解釋:多次,好幾次。]
4【第13句】:九棘三槐[解釋:棘、槐:樹名。古代皇宮外朝種植棘樹和槐樹,作為臣子朝見皇帝時所居位置的標志。后泛指三公、九卿等高級官職。]
4【第14句】:大酺三日[解釋:酺:聚飲。封建帝王為表示歡慶,特許民間舉行大聚飲三天。后用以表示大規模慶賀。]
4【第15句】:三錢之府[解釋:古代的錢庫。]
4【第16句】:三言兩語[解釋:幾句話。形容話很少。]
4【第17句】:橫三順四[解釋:形容縱橫雜亂。]
4【第18句】:三寫易字[解釋:指古書傳寫易致差錯。]
4【第19句】:推三挨四[解釋:找各種借口推托。]
4【第20句】:新官上任三把火[解釋:指官員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4【第21句】:攢三集五[解釋:指三五成堆或成群地聚集在一起。]
4【第22句】:巴三覽四[解釋:比喻說話拉扯,沒有中心。]
4【第23句】:三疊陽關[解釋:即《陽關三疊》。琴曲。琴譜以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為主要歌詞,并引申詩意,增添詞句,抒寫離別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詩反復三次,故稱“三疊”。后泛指送]
4【第24句】:三拳不敵四手[解釋:比喻人少的敵不過人多的。]
4【第25句】:穩吃三注[解釋:四人賭博,一個人贏三個人的賭注。比喻憑空的大量收獲。]
4【第26句】:三陽開泰[解釋:《周易》稱爻連的為陽卦,斷的為陰爻,正月為泰卦,三陽生于下;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
4【第27句】:三日打魚,兩日曬網[解釋:比喻對學習、工作沒有恒心,經常中斷,不能長期堅持。]
4【第28句】:一飯三遺矢[解釋:矢:通“屎”,糞便。一頓飯的功夫上了三次廁所。形容年老體弱或年老無用。]
4【第29句】:三心兩意[解釋:常指不安心,不專一。同“三心二意”。]
4【第30句】:三折之肱[解釋:幾次斷臂,就能知道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成為內行。也指高明的醫道。]
4【第31句】:二滿三平[解釋:比喻生活過得去,很滿足。同“三平二滿”。]
4【第32句】:察三訪四[解釋:指愛打聽調查別人的事情。]
4【第33句】:三翻四復[解釋:變化無常或反復多次。]
4【第34句】: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解釋:逢:遇見。指人與人互相欺瞞,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
4【第35句】:三智五猜[解釋:比喻用盡心思,多方猜測。]
4【第36句】:日上三竿[解釋:太陽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樣高。形容太陽升得很高,時間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4【第37句】:三征七辟[解釋:【第3句】: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指朝廷召舉布衣之士授以官職。形容朝廷多次征召選拔。]
4【第38句】:三瓦四舍[解釋:宋代對妓院、茶樓、酒肆及其他娛樂場所的總稱。]
4【第39句】:二意三心[解釋:形容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堅定。]
4【第40句】:三薰三沐[解釋: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一種禮遇。同“三釁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攜。]
4【第41句】:家半三軍[解釋:三軍:舊指上中下三軍人馬。指一家人可以抵得上半個三軍的數目。形容家庭人口眾多。]
4【第42句】:火冒三尺[解釋:形容憤怒到極點。同“火冒三丈”。]
4【第43句】:官無三日緊[解釋:官府辦案先緊后松,不久持久。]
4【第44句】:三十六策,走為上策[解釋: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4【第45句】:接三連四[解釋:接連不斷。]
4【第46句】:孟母三遷[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4【第47句】:無事不登三寶殿[解釋:三寶殿:泛指佛殿。比喻沒事不上門。]
4【第48句】:三荊同株[解釋:荊樹雖三杈而同一株干。比喻同胞兄弟。也指兄弟分而復合。]
4【第49句】:三復白圭[解釋:指慎于言行。]
4【第50句】:傳三過四[解釋:傳閑話,說是非。]
4【第51句】:讀書三到[解釋:形容讀書十分認真。]
4【第52句】:一而二,二而三[解釋:由一至二,由二至三。指由此及彼聯想開去。]
4【第53句】:一國三公[解釋:公: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權不統一,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
4【第54句】:利市三倍[解釋:利市:利潤;三倍:幾倍。形容買賣得到的利潤極多。]
4【第55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釋:比喻一種情況的形成,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醞釀的。]
4【第56句】:三十六著,走為上著[解釋: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4【第57句】:不壹而三[解釋:指再三;多次。]
4【第58句】:三浴三釁[解釋:釁: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一種禮遇。]
4【第59句】:三朋四友[解釋:泛指各種朋友。]
4【第60句】:此中三昧[解釋:三昧:佛教用語,梵文音譯詞,意思是“正定”,即屏絕雜念,使心神平靜,是佛門修養之法。比喻這里面的奧妙之處。]
4【第61句】: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解釋:三軍之勇,可以劫取首領,而普通的人,卻不可奪其志氣。形容一個人志氣的重要。]
4【第62句】:三腳貓[解釋:比喻虛有其名而無真本事的人。]
4【第63句】:三殺三宥[解釋:宥:赦罪。形容斷案慎重。]
4【第64句】:三茶六禮[解釋:猶言明媒正娶。舊指正式婚姻。]
4【第65句】:三街兩市[解釋:泛稱各街市。]
4【第66句】:三等九般[解釋:指等級和類別多,有種種差別。同“三等九格”。]
4【第67句】:差三錯四[解釋:顛倒錯亂。形容差錯很多或虛假不實。]
4【第68句】:三魂七魄[解釋:魂:舊指能離開人體而存在的精神;魄:舊指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道家語,稱人身有“三魂七魄”。]
4【第69句】:半夜三更[解釋:一夜分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時。指深夜。]
4【第70句】:觀隅反三[解釋:猶言舉一反三。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4【第71句】:三教一體[解釋: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一體:一家。舊時認為三教形式不同,但同是一個本源。]
4【第72句】:三三四四[解釋:猶三三兩兩。形容人數不多。]
4【第73句】:三十六策,走為上計[解釋: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為上策。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4【第74句】:三頭六證[解釋:指眾多的人證。]
4【第75句】:威震三軍[解釋:威:威力,威望;震:震動;三軍:指整個軍隊。威力震撼整個軍隊。形容在軍隊中享有極高的威望。]
4【第76句】:挑三窩四[解釋:搬弄是非,挑拔離間。]
4【第77句】:三折其肱[解釋:肱:手臂。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自能造詣精深。]
4【第78句】:三尺童子[解釋:指年幼不懂事的兒童。]
4【第79句】:接三換九[解釋:舊時風俗,新嫁娘到夫家后,三朝要接回娘家一次,九朝要互送禮物,探望一次。]
4【第80句】:急三火四[解釋:形容非常匆忙。]
4【第81句】:丟三忘四[解釋:形容做事馬虎粗心,不是丟了這個,就是忘了那個。同“丟三落四”。]
4【第82句】:夜半三更[解釋:指深夜時光。]
4【第83句】:三言二語[解釋:三兩句話。形容言語十分簡短。]
4【第84句】:三軍暴骨[解釋:三軍:指所有軍隊;暴:曬。三軍的尸骨暴露于戰場。形容戰敗,使軍士尸橫戰場。]
4【第85句】:挨三頂四[解釋:形容人多,連接不斷。同“挨三頂五”。]
4【第86句】:君子三戒[解釋:戒:戒規。君子有三條戒規:少年時戒美色;壯年時戒毆斗;老年時戒貪圖。]
4【第87句】:三教九流[解釋:舊指宗教或學術上的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
4【第88句】:三年不蜚[解釋:蜚:飛。比喻長期退隱,無所作為。]
4【第89句】:三推六問[解釋:推:推究;問:審問。舊時指反復審訓。]
4【第90句】:三過家門而不入[解釋:指夏禹治水的故事,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4【第91句】:三尺門里[解釋:東北方言,指家庭之內的事。]
4【第92句】:三街六市[解釋:泛稱各街市。]
4【第93句】:再衰三竭[解釋:竭:盡。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經衰減耗竭。]
4【第94句】:三公九卿[解釋:三公:古時輔助國君的最高官員;九卿:古時中央政府的九個高級官員。指官位很高的人。 ]
4【第95句】:接二連三[解釋:一個接著一個,接連不斷。]
4【第96句】:三街六巷[解釋:泛指大街小巷。]
4【第97句】:三男四女[解釋:泛指子女眾多。]
4【第98句】:六街三市[解釋:六街:唐代長安城中的六條大街;市:古代稱早晨、中午、傍晚為三時之市。泛指大街小巷。]
4【第99句】:三好兩歹[解釋:身體三天好,兩天不好。指時好時病。形容體弱。]
500、三班六房[解釋:三班:指皂、壯、快班,均為差役;六房:指吏、戶、禮、兵、刑、工房,均為書辦胥吏。明、清時州縣衙門中吏役的總稱。]
50【第1句】:三墳五典[解釋:三墳:指伏羲、神農、黃帝的書;五典:指少昊、顓頊、高辛、唐、虞的書。相傳為我國最早的古籍。]
50【第2句】:三熏三沐[解釋: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一種禮遇。同“三釁三浴”。②表示虔敬。③比喻栽培,提攜。]
50【第3句】:奉三無私[解釋:奉:奉行;三無私: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象天地日月那樣無私。舊時比喻帝王以天下為公,不謀一己私利。]
50【第4句】:推三拉四[解釋:推:推諉。找各種借口推托、阻撓。]
50【第5句】:三寸鳥,七寸嘴[解釋:比喻能說會道(多用于諷刺)。]
50【第6句】:三言訛虎[解釋:猶三人成虎。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50【第7句】:二三其意[解釋: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專一,反復無常。]
50【第8句】:一問三不知[解釋:原意是對某一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都不知道,現在用來表示對實際情況一點也不知道。]
50【第9句】:三清四白[解釋:指非常清白。]
5【第10句】:繞梁三日[解釋:形容音樂高昂激蕩,雖過了很長時間,好像仍在回響。]
5【第11句】:三日兩頭[解釋:隔一天,或幾乎每天。形容經常、頻繁。]
5【第12句】:三豕金根[解釋:“三豕”本作“己亥”,“金根”,史傳有金根車,后誤作“金銀”。指字訛誤。]
5【第13句】:一詠三嘆[解釋:一個人領頭唱,三個人和著唱。原指音樂和歌唱簡單而質樸。后轉用來形容詩婉轉而含義深刻。]
5【第14句】:三尸五鬼[解釋:比喻奸佞之臣。]
5【第15句】:捱三頂五[解釋:形容人群擁擠,接連不斷。]
5【第16句】:三馬同槽[解釋:隱指司馬懿父子三人將篡奪魏的政權。也泛指陰謀篡權。]
5【第17句】:韋編三絕[解釋: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5【第18句】:三十六行[解釋:舊時對各行各業的通稱。]
5【第19句】: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解釋:非:不是;寒:冷。冰凍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種情況的形成,是經過長時間醞釀、積累的結果。]
5【第20句】:得其三昧[解釋:三昧:梵語,意為正定。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專心致志,達到悟境。引申為訣竅或精義。指在某方面造詣深湛,熟知精義。]
5【第21句】:日已三竿[解釋:形容太陽升得很高,時間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同“日上三竿”。]
5【第22句】:三六九等[解釋:指等級和類別多,有種種差別。]
5【第23句】:一獻三酬[解釋:指人臣過蒙寵幸。亦作“一獻三售”。]
5【第24句】:三期賢佞[解釋:以之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實。]
5【第25句】:三徙成國[解釋:形容圣人到處都受到百姓的擁戴。同“三徙成都”。]
5【第26句】:一隅三反[解釋:隅:角落;一隅:一個方面。從一件事物的情況、道理類推而知道許多事物的情況、道理。]
5【第27句】:三尸暴跳,七竅生煙[解釋:三尸:道家認為人體內有作崇的神,叫“三尸”或“三尸神”;七竅:指兩眼、兩耳、兩鼻孔和嘴。形容人氣憤到極點。]
5【第28句】:氣冠三軍[解釋:三軍:軍隊的總稱。指勇敢或勇猛是全軍第一。]
5【第29句】:三頭對案[解釋:指有關雙方在證人或中間人在場時一起對質,講清楚事情真相。]
5【第30句】:三曹對案[解釋:指審問對質。]
5【第31句】:三百甕齏[解釋:指長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貧。齏,咸菜。三百甕,極言其多,一時吃不完。]
5【第32句】:不問三七二十一[解釋:不顧一切,不問是非情由。]
5【第33句】:三番兩次[解釋:指屢次,多次。]
5【第34句】:肚束三篾[解釋:篾:薄竹片,可編制成席子。用三根篾條勒住肚子。指勒緊腰帶。比喻忍受饑餓,安于貧困。]
5【第35句】:遮三瞞四[解釋:說話、做事多方掩飾,不爽快。]
5【第36句】:三人行,必有我師[解釋: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5【第37句】:三字獄[解釋:獄:指官司,罪案。指宋朝名將岳飛的冤獄。后也泛指冤獄。]
5【第38句】:三尸神暴跳,七竅內生煙[解釋:三尸:道家認為人體內有作崇的神,叫“三尸”或“三尸神”;七竅:指兩眼、兩耳、兩鼻孔和嘴。形容人氣憤到極點。]
5【第39句】:三朝五日[解釋:指【第3句】:五天。]
5【第40句】:三跪九叩[解釋:叩:磕頭。最敬重的禮節。]
5【第41句】:三江七澤[解釋:泛指江河湖澤。]
5【第42句】: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解釋: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5【第43句】:二三君子[解釋:猶二三子。]
5【第44句】:兩面三刀[解釋:比喻居心不良,當面一套,背后一套。]
5【第45句】:三吐三握[解釋:以之為求賢殷切之典。]
5【第46句】: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解釋:病久了才去尋找治這種病的干艾葉。比喻凡事要平時準備,事到臨頭再想辦法就來不及。]
5【第47句】: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解釋:一天不見,就好像過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5【第48句】:三真六草[解釋:真:正楷;草:草體。泛指各種書體。]
5【第49句】:三沐三熏[解釋: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鄭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5【第50句】:夢喜三刀[解釋:指官吏升遷。]
5【第51句】:一日三省[解釋: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5【第52句】:勇貫三軍[解釋:貫:通“冠”,第一;三軍:軍隊的總稱。指勇敢或勇猛是全軍第一。]
5【第53句】:三戶亡秦[解釋:三戶:幾戶人家;亡:滅。雖只幾戶人家,也能滅掉秦國。比喻正義而暫時弱小的力量,有消滅暴力的必勝信心。]
5【第54句】:一歲三遷[解釋:比喻官職升得極快。]
5【第55句】:逢人且說三分話[解釋:逢:遇見。指人與人互相欺瞞,不把實際情況或心里話說出來。]
5【第56句】:避軍三舍[解釋:指退讓和回避。一舍:三十里。]
5【第57句】:鼎足三分[解釋: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5【第58句】:三朝元老[解釋:元老:資格最老,聲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現在用來指在一個機構里長期工作過的資格老的人。]
5【第59句】:三釁三沐[解釋:釁: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這是我國古代對人極為尊重的一種禮遇。]
5【第60句】:亡國三戶[解釋:指不畏強暴,奮起推翻黑暗統治。]
5【第61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解釋:三戶:幾戶人家;亡:滅;秦:秦國。雖只幾戶人家,也能滅掉秦國。比喻雖小,決心大也能成功。]
5【第62句】:三星高照[解釋:三星:原指明亮而接近的三顆星,也指福星、祿星、壽星三個神仙。指有福、祿、有壽,命運好。]
5【第63句】:三陽交泰[解釋:常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同“三陽開泰”。]
5【第64句】:三十三天[解釋:佛教稱欲界第六天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5【第65句】:三首六臂[解釋:神道的形狀。后比喻神通廣大,本領出眾。同“三頭六臂”。]
5【第66句】:沒三沒四[解釋:不三不四,行為不端正。]
5【第67句】:三月不知肉味[解釋:三個月之內吃肉不覺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記了其它事情。也借用來形容幾個月不吃肉。]
5【第68句】:六韜三略[解釋:《六韜》、《三略》:都是古代的兵書。后泛指兵書、兵法。]
5【第69句】:三親四眷[解釋:泛指眾親戚。同“三親六眷”。]
5【第70句】:三旬九食[解釋: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頓飯。形容家境貧困。]
5【第71句】:詩家三昧[解釋:指作詩的訣竅。]
5【第72句】:三百六十行[解釋:舊時對各行各業的通稱。]
5【第73句】:顛三倒四[解釋:【第3句】:四:表示雜亂。形容說話做事錯雜紊亂。]
5【第74句】: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解釋:繞梁:環繞屋梁。優美動聽的音樂長久地在屋梁上回蕩。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5【第75句】:日高三丈[解釋:猶日上三竿。形容太陽升得很高,時間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5【第76句】:一獻三售[解釋:指人臣過蒙寵幸。同“一獻三酬”。]
5【第77句】:三尺童兒[解釋:指年幼還不太懂事的兒童。]
5【第78句】:三婆兩嫂[解釋:猶言三妻四妾。]
5【第79句】:一而再,再而三[解釋:再:第二次。一次又一次。]
5【第80句】:馮諼三窟[解釋:馮諼:馮驩,戰國時孟嘗君的門客;窟:窩。比喻為安全設置多處藏身之地或采取多種避禍之策。]
5【第81句】:連二趕三[解釋:急忙;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