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斷”的成語大全(262個)

30653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含“斷”的成語大全(262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斷鶴繼鳧、柔腸寸斷、誓天斷發等含“斷”的成語262個,其中“斷”開頭的90個,“斷”結尾的71個,“斷”在中間的101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斷”開頭的成語

【第1句】:斷鶴繼鳧[duàn hè jì fú]

【解釋】截短鶴的長腿,接長野鴨的短腿。比喻違反自然規律,辦不成的事。

【第2句】:斷簡殘編[duàn jiǎn cán biān]

【解釋】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編:穿簡的細長皮條。指殘缺不全的書籍。

【出處】北周·庚信《謝滕王集序啟》:“某本乏財用,無多作述……至如殘編落簡,并入塵埃;赤軸青箱,多從灰燼。

【示例】斷簡殘編中雖有一二歌訣,亦不祥其說。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五回

【第3句】:斷梗流萍[duàn gěng liú píng]

【解釋】梗:植物的枝莖;萍:浮萍。像枯折的枝莖,漂流的浮萍一樣。比喻生活飄泊不定。

【出處】宋·秦觀《別賈耘老》詩:“人生百齡同臂伸,斷梗流萍暫相親。”

【第4句】:斷港絕潢[duàn gǎng jué huáng]

【解釋】潢:低洼的積水坑。無法通行的水路。比喻錯誤的,不可能達到目的的辦法。

【出處】唐·韓愈《送王秀才序》:“道于楊、墨、老、莊、佛之學,而欲之圣人之道,猶航斷港絕潢,以望至于海也。”

【第5句】:斷袖余桃[duàn xiù yú táo]

【解釋】指男性之間的同性戀。同“斷袖之癖”。

【第6句】:斷發請戰[duàn fà qǐng zhàn]

【解釋】斷:割斷。割下頭發,請求出戰。舊時指將士急于出征,士氣高昂。

【出處】《后漢書·王霸傳》:“合戰良久,霸軍中將士路潤等數十人斷發請戰。”

【第7句】:斷齏塊粥[duàn jī kuài zhōu]

【解釋】指食物粗簡微薄。形容貧苦力學。同“斷齏畫粥”。

【出處】清·馮桂芬《潘紱庭京卿五十壽序》:“少陵秋風茅屋,而有廣廈萬間之愿;希文斷齏塊粥,而有先憂后樂之志。”

【第8句】:斷發文身[duàn fà wén shēn]

【解釋】剪短頭發,身上刺著花紋。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風俗。

【出處】《左傳·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禮,仲雍嗣之,斷發文身,祼以為飾,豈禮也哉。”《禮記·王制》:“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示例】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斷發文身。 ——漢·曹操《善哉行》詩

【第9句】:斷線珍珠[duàn xiàn zhēn zhū]

【解釋】比喻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一般紛紛落下。

【出處】元·關漢卿《仙呂·桂枝香》:“淚痕流,滴破芙蓉面,卻似珍珠斷線頭。”

【示例】卻一字說不出,那眼淚一似斷線珍珠一般,只將一只手回過去指著黛玉。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七回

【第10句】:斷無此理[duàn wú cǐ lǐ]

【解釋】斷:絕對,一定。絕對沒有這樣的道理。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一個少年婦女,獨自在外,又無同伴,靠賣詩文過日子,恐怕世上斷無此理。”

【示例】讓你親自來送我,真是斷無此理。

【第11句】:斷管殘沈[duàn guǎn cán shěn]

【解釋】殘缺不全的字畫。管,筆;沈,墨汁。

【出處】明·焦竑《李氏〈焚書〉序》:“宋元豐間,禁長公之筆墨,家藏墨妙,抄割殆盡,見者若祟。不逾時而征求鼎沸,斷管殘沈,等于吉光片羽。”

【第12句】:斷幅殘紙[duàn fú cán zhǐ]

【解釋】幅:指小箋。指殘留或星散的寫有詩文墨跡的小幅紙。

【出處】宋·趙佶《宣和畫譜·行書三·吳通玄》:“故當時名臣碑刻,往往得其書則夸以為榮,至于文稿,斷幅殘紙爭傳之。”

【第13句】:斷簡遺編[duàn jiǎn yí biān]

【解釋】簡:古時用以書寫的竹片。編:穿簡的皮條。指殘缺不全的古籍。

【出處】唐·陸龜蒙《藥名離合夏日即事三首》詩之三:“青箱有意終須續,斷簡遺編一半通。”

【第14句】:斷然不可[duàn rán bù kě]

【解釋】斷然:堅決果斷的樣子;可:可以,能夠。指堅決或絕對不能。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1卷:“景清道:'賢侄,此事斷然不可。’”

【示例】茍乘于理、事、情,是謂不通,不通則杜撰,杜撰則斷然不可。 ——清·葉燮《原詩·外篇》

【第15句】:斷斷繼繼[duàn duàn jì jì]

【解釋】時斷時續,斷斷續續。

【出處】清·魏子安《花月痕》第十八回:“到了四更,又是一聲狂雨直打入紗窗來,一會尚有那斷斷繼繼的檐漏,不想醒來,卻是紅日上窗,天早開霽。”

【第16句】:斷香零玉[duàn xiāng líng yù]

【解釋】比喻女子的尸骸。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尸解》:“這是我斷香零玉沉埋處,好結果一場廝耨,空落得薄命留。”

【第17句】:斷壁殘璋[duàn bì cán zhāng]

【解釋】壁:圓形扁平中間有孔的玉器;璋:象半個圭的玉器。殘缺不全的璋壁。比喻雖然殘缺仍然是很珍貴的東西。

【出處】宋·孫覿《李茂嘉寄茶》:“蠻珍分到謫仙家,斷壁殘璋裹絳紗。”

【第18句】:斷線風箏[duàn xiàn fēng zhēng]

【解釋】象放上天斷了線的風箏一樣。比喻一去不回來的人或東西。

【出處】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折:“摑著手分開云雨,騰的似線斷風箏。”

【示例】去了多時,約摸四更天氣,卻似石沉滄海,斷線風箏,不見回來。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二十一

【第19句】:斷臂燃身[duàn bì rán shēn]

【解釋】斷臂:砍斷手臂。砍斷手臂,燃肉身燈。指做事專誠。

【出處】明·李贄《詠古》:“斷臂燃身未足夸,何當垂老問年華。”

【第20句】:斷惡修善[duàn è xiū shàn]

【解釋】斷:斷絕;惡:壞事;修:候行。斷絕壞事,修行善業,做好事。

【出處】《勝軍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儀軌》:“明王四弘愿天:見我身者發菩提心,聞吾名者斷惡修善,聞我說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成佛。”

【第21句】:斷線鷂子[duàn xiàn yào zǐ]

【解釋】猶言斷線風箏。鷂子,指紙鳶,鳥形風箏。

【出處】《醒世恒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若是這廝識局知趣,見機而作,恰是斷線鷂子,一般再也不來,落得先前受用一番,且又完名全節。”

【第22句】:斷木掘地[duàn mù jué dì]

【解釋】上古時代,斷木為杵,掘地為臼。雖粗拙,亦適用。

【出處】語出《易·系辭下》。宋·黃庭堅《題王黃州墨跡后》詩:“掘地與斷木,智不如機春。”

【示例】嘗觀孔融《肉刑論》云:賢者所制,或逾圣人,水碓之巧,勝于斷木掘地。 ——宋·王應麟《困學紀聞·評詩》

【第23句】:斷縑尺楮[duàn jiān chǐ chǔ]

【解釋】斷縑:殘缺不全的畫幅;楮:紙。指殘缺不全的書畫。

【出處】宋·鄧椿《畫繼》卷一:“收藏古畫,往往斷縑寸紙,皆可珍惜。”

【示例】今人間往往有其所畫梅花,斷縑尺楮,人爭寶之,多元章自畫所題其上。 ——明·葉盛《水東日記·王元章畫梅》

【第24句】:斷手續玉[duān shóu xù yù]

【解釋】斷:砍下;續:接上。砍下手來再接上一塊玉。比喻得不償失。

【出處】《韓非子·用人》:“不察私門之內,輕慮重事,厚德迫禍,是斷手而續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禍。”

【第25句】:斷長續短[duàn chāng xù duǎn]

【解釋】續:接、補。截斷長的來補短的。比喻取別人的長處,來補自己的短處。

【出處】戰國·趙·荀況《荀子·禮論》:“禮者,斷長續短,損有余,益不足,達敬愛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者也。”

【示例】今秦地形,斷長續短,方數千里,名師數百萬。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

【第26句】:斷垣殘壁[duàn yuán cán bì]

【解釋】形容房屋倒塌殘破的景象。

【出處】徐遲《火中的鳳凰》:“灰紅的火焰漸漸熄滅,留下一片瓦礫場,斷垣殘壁。”

【示例】地震后的城市到處都是斷垣殘壁。

【第27句】:斷紙馀墨[duàn zhǐ yú mò]

【解釋】零星或殘存的墨跡。

【出處】《宣和書·詹鸞》:“彩鸞以書《唐韻》名于時,至今斷紙馀墨,人傳寶之。”

【示例】至于斷紙馀墨,人爭寶焉。 ——《蔡京》

【第28句】:斷管殘瀋[duàn guǎn cán shěn]

【解釋】殘缺不全的字畫。管,筆;瀋,墨汁。

【第29句】:斷縑零璧[duàn jiān líng bì]

【解釋】比喻片段而珍貴的文字。

【出處】葉景葵《〈忘山廬日記〉序》:“辛亥以后,會面甚稀,今得于斷縑零璧中溫其緒論,斯誠光緒以來讀書明理之君子矣。”

【第30句】:斷紙余墨[duàn zhǐ yú mò]

【解釋】斷、余:殘存的。零星或殘存的墨跡。

【出處】宋·趙舍《宣和畫譜·行書六·詹鸞》:“彩鸞以書《唐韻》名于時,至今斷紙余墨,人傳寶之。”

【示例】古代的斷紙余墨真跡現在可價值連城

【第31句】:斷井頹垣[duàn jǐng tuí yuán]

【解釋】井:指井欄;垣:短墻。斷了的井欄,倒塌的短墻。形容庭院破敗的景象。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出:“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示例】但系斷井頹垣,夸苔砌草,卻怎便零落到這般田地呀! ——清·梁啟超《新羅馬·吊古》

【第32句】:斷金之交[duàn jīn zhī jiāo]

【解釋】指情深誼厚的朋友。

【出處】《周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第33句】:斷章摘句[duàn zhāng zhāi jù]

【解釋】裁斷章節,取綴成文。亦有割裂全文,取其所需之意。

【出處】唐·李商隱《唐容州經略使<元結文集>后序》:“斷章摘句,如娠如生。”

【示例】寫作文不能把別人的文章斷章摘句抄襲成文。

【第34句】:斷事以理[duān shì yǐ lǐ]

【解釋】斷:判斷。根據道理來判斷事情的是非曲直。

【出處】《管子·版法解》:“陳義設法,斷事以理。”

【第35句】:斷子絕孫[duàn zǐ jué sūn]

【解釋】沒有兒子,也沒有孫子。指沒有后代。

【出處】元·柯丹邱《荊釵記·執柯》:“你再不娶親,我只愁你斷子絕孫誰拜墳。”

【示例】'斷子絕孫的阿Q!’遠遠地聽得小尼姑的帶哭的聲音。 ——魯迅《吶喊·阿Q正傳》

【第36句】:斷圭碎璧[duàn guī suì bì]

【解釋】圭:古代帝王諸侯舉行禮儀時所用的玉器;璧:璧玉。殘缺不全的圭寶和璧玉。比喻殘缺不全而又珍貴的文字。

【出處】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儀禮》:“雖寂寥片言,斷圭碎璧,猶可寶也。”

【示例】余近得拓本,字雖漫漶,其存者尚有神采。斷圭碎璧,彌見珍奇。 ——清·葉廷琯《吹網錄·二礎去麾碑》

【第37句】:斷袖分桃[duàn xiù fēn táo]

【解釋】借指男寵。

【出處】《漢書·董賢傳》:“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韓非子·說難》:“異日,與君游于果園,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啖君。”

【示例】其艷而慧者,類為要津所據,斷袖分桃之際,賚以酒貲仕牒,既充功曹,加納候選。 ——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小唱》

【第38句】:斷瓦殘垣[duàn wǎ cán yuán]

【解釋】形容建筑物倒塌殘破的景象。

【示例】地震過后,到處是斷瓦殘垣的景象。

【第39句】:斷蛟刺虎[duàn jiāo cì hǔ]

【解釋】指武藝高強,行為俠義。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自新》載:相傳晉周處曾射蛟殺虎,為民除害。

【示例】斷蛟刺虎好身手,碧瞳如水涵清秋。 ——元·師嚴《藺五見訪》詩

【第40句】:斷雨殘云[duàn yǔ cán yún]

【解釋】比喻男女的愛情被阻隔或斷絕。

【出處】宋·劉克莊《西樓》詩:“短松明月易陳跡,斷雨殘云難覓蹤。”

【示例】孤幃再把重門掩,不堪離恨寄冰弦,斷雨殘云思黯然。 ——明·徐霖《繡孺記·剔目勸學》

【第41句】:斷鳧續鶴[duàn fú xù hè]

【解釋】鳧:野鴨;續:接續;鶴:仙鶴。截斷野鴨的短腿接到仙鶴的長腿。比喻做事違反自然規律。

【出處】梁啟超《政聞時言·外債平議》:“今我國于此種機關,百不一具,而惟斷鳧續鶴,欲襲取其企業之形式以移植于我國,是以格格而不入也。”

【第42句】:斷梗飄蓬[duàn gěng piāo péng]

【解釋】梗:植物的枝莖;蓬:蓬蒿,遇風常吹折離根,飛轉不已。如同折斷的枝莖,飄飛的蓬蒿一般。形容人東奔西走,生活不固定。

【出處】宋·石孝友《清平樂》詞:“自憐俗狀塵容,幾年斷梗飄蓬。”

【示例】一個世家千金小姐,弄得一生伶仃孤苦,有如斷梗飄蓬,生死存亡,竟難預定。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二回

【第43句】:斷送一生惟有酒[duàn sòng yī shēng wéi yǒu jiǔ]

【解釋】斷送:葬送,消磨。喝酒消磨人的意志,足可以斷送人的一生前程。

【出處】唐·韓愈《游城南十六首·遣興》:“斷送一生惟有酒,尋思百計不如閑。莫憂世事兼身事,須著人間比夢間。”

【第44句】:斷潢絕港[duàn huáng jué gǎng]

【解釋】潢:低洼的水坑;港:與江河相通的小河。比喻錯誤的無法達到的目的地的道路。

【出處】元·貢師泰《玩齋集·送宗人貢仲歸丹陽序》:“雖日諰諰以求其合,必如斷潢絕港,其何由達其流而究其源哉!”

【第45句】:斷斷續續[duàn duàn xù xù]

【解釋】時斷時續地接連下去。

【出處】魯迅《致臺靜農》:“而且所收到的印本斷斷續續,也提不起興趣來。”

【示例】我實在忍不住打斷她斷斷續續的談話。

【第46句】:斷杼擇鄰[duàn zhù zé lín]

【解釋】孟母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廢學業,用被割斷的紗不成布來做比喻;孟母三遷居處,選擇良好的環境,來影響孟子的成長。

【出處】漢·劉向《列女傳·母儀傳》:“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學,若吾斷斯織也。’”

【第47句】:斷鰲立極[duàn áo lì jí]

【解釋】比喻開創新局面,創建偉業,樹立最高準則。

【出處】《淮南子·覽冥訓》:“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

【示例】斷鰲立極萬萬古,爭遣起滅如浮漚。 ——金·元好問《游龍山》

【第48句】:斷梗飄萍[duàn gěng piāo píng]

【解釋】比喻漂泊不定。同“斷梗浮萍”。

【出處】明·梅鼎祚《玉合記·祝發》:“想歸海樓船未有期,夢與飄風會,似斷梗飄萍誰可系。”

【第49句】:斷壁頹垣[duàn bì tuí yuán]

【解釋】頹垣:倒了的矮墻。坍塌的墻壁,殘毀的矮墻。形容殘敗的景象。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八回:“走到也是園濱文述農門首,抬頭一看,只見斷壁頹垣,荒涼滿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燒的。”

【示例】便是屈服了的奴隸也只得棲息在斷壁頹垣下面,他們有的那一點東西也給高國兵士拿走了。 ——巴金《海的夢》三

【第50句】:斷釵重合[duàn chāi chóng hé]

【解釋】比喻夫妻離散而又重新團聚。也指感情破裂后又重歸于好。

【出處】元·施惠《幽閨記·洛珠雙合》:“幾年間破鏡重圓,今日里斷釵重合。”

【第51句】:斷壁殘垣[duàn bì cán yuán]

【解釋】殘垣:倒了的短墻。殘存和坍塌了的墻壁。形容殘敗的景象。

【出處】《新民晚報》19【第87句】:【第2句】:8:“幾年后,秦始皇駕崩,秦二世登極。朱賢始得返回家鄉。可家里人不見,唯剩一片斷壁殘垣。”

【示例】面對這斷壁殘垣,他感慨萬分。

【第52句】:斷決如流[duàn jué rú liú]

【解釋】如流 :像流水一樣多而迅速。決斷事務多而快。

【出處】《周書·李彥傳》:“彥在尚書十有五載,屬軍國草創,庶務殷繁,留心省閱,未嘗懈怠,斷決如流,略無疑滯。”

【示例】每視事,自旦至暮,或通夕,斷決如流,無有凝滯,當時稱為能吏。 ——《宋史·楊克讓傳》

【第53句】:斷爛朝報[duàn làn cháo bào]

【解釋】斷爛:形容陳腐雜亂;朝報:古代傳抄皇帝詔令和官員奏章之類的文件。指陳舊、殘缺,沒有參考價值的歷史記載。

【出處】《宋史·王安石傳》:“黜《春秋》之書,不使列于學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

【示例】真令人莫名其妙。無怪朱子疑心他不可解,王安石蔑視他為斷爛朝報,要束諸高閣了。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四回

【第54句】:斷鶴續鳧[duàn hè xù fú]

【解釋】斷:截斷;續:接;鳧:野鴨。截斷鶴的長腿去接續野鴨的短腿。比喻行事違反自然規律。

【出處】《莊子·駢拇》:“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示例】斷鶴續鳧,嬌作者妄;移花接木,創始者奇。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陸判》

【第55句】:斷雁孤鴻[duàn yàn gū hóng]

【解釋】鴻:鴻雁。離了群的孤獨大雁。比喻孤身獨處,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出處】明·張鳳翼《紅拂記·楊公完偶》:“徐生,你一向斷雁孤鴻,可曾尋偶否?”

【示例】他至今未婚,成了斷雁孤鴻。

【第56句】:斷袖之癖[duàn xiù zhī pǐ]

【解釋】指男子搞同性戀的丑惡行徑。

【出處】《漢書·董賢傳》:“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

【第57句】:斷齏畫粥[duàn jī huà zhōu]

【解釋】斷:切斷;齏:醬菜或腌菜之類。指食物粗簡微薄。形容貧苦力學。

【出處】宋·魏泰《東軒筆錄》:“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宿遂凝,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齏數十莖,酢汁半盂,入少鹽,暖而啖之。”

【示例】貧而力學,斷齏畫粥。 ——《書言故事·苦學·斷齏畫粥》

【第58句】:斷然處置[duàn rán chǔ zhì]

【解釋】斷然:堅決,果斷。堅決果斷地處理。

【出處】羅廣斌、楊益言《紅巖》第八章:“大敵當前,只能斷然處置。”

【第59句】:斷乎不可[duàn hū bù kě]

【解釋】斷乎:果斷的樣子;可:可以,能夠。指堅決或絕對不能。

【出處】魯迅《隨感錄》:“如何掃除?萬萬不能,也斷乎不可!”

【第60句】:斷尾雄雞[duàn wěi xióng jī]

【解釋】斷尾:斷去尾巴。雄雞因怕做祭祀的貢品而自殘其身。比喻人怕被殺而自盡或裝傻。

【出處】宋·蘇軾《僧爽白雞》:“斷尾雄雞本畏烹,年來聽法伴修行。”

【第61句】:斷章截句[duàn zhāng jié jù]

【解釋】不顧上下文義,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彎曲原意。斷、截:割裂。

【出處】《宋史·選舉志二》:“斷章截句,破壞義理。”

【第62句】:斷璧殘璋[duàn bì cán zhāng]

【解釋】璧:圓形扁平中間有孔的玉器;璋:像半個圭的玉器。殘缺不全的璋璧。比喻雖然殘缺仍然是很珍貴的東西。

【出處】宋·孫覿《李茂嘉寄茶》:“蠻珍分到謫仙家,斷璧殘璋裹絳紗。”

【第63句】:斷織勸學[duàn zhī quàn xué]

【解釋】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后比喻勸勉學習。

【出處】《后漢書:樂羊子妻傳》載:“遠尋師,一年來歸,妻跪問其故,羊子曰:'久行懷思,無它異也。’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今若斷斯織也,則損失成功,……,若中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

【第64句】:斷發紋身[duàn fā wén shēn]

【解釋】剪短頭發,身上刺著花紋。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風俗。同“斷發文身”。

【出處】馮至《伍子胥》九:“在吳越的邊境上還有許多野人,他們是斷發紋身的。”

【第65句】:斷章取意[duàn zhāng qǔ yì]

【解釋】斷:割斷;章:文章。指不顧全文或原話上下前后的聯系,孤立地取其中的一部分,從而歪曲原意

【出處】唐·張鷟《游仙窟》:“斷章取意,唯須得情,若不愜當,罪有科罰。”

【示例】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如今只斷章取意,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罵我自己不成?”

【第66句】:斷怪除妖[duàn guài chú yāo]

【解釋】指鏟除妖魔鬼怪。

【出處】明·無名氏《大破蚩尤》第二折:“我我我,仗神鋒斷怪除妖,是是是,賃道法驅邪斬虎。”

【示例】據著他斷怪除妖,我道來恰便似班門弄斧。 ——明·無名氏《鎖白猿》第三折

【第67句】:斷袖之寵[duàn xiù zhī chǒng]

【解釋】斷:截斷;寵:寵愛,寵幸。指男子搞同性戀的行徑,指男寵。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董賢傳》:“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

【示例】紹聞每日在碧草軒戲謔調笑,九娃兒居然斷袖之寵。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24回

【第68句】:斷章取義[duàn zhāng qǔ yì]

【解釋】斷:截斷;章:音樂一曲為一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示例】宋人攻擊王介甫,說他將明妃寫成一個不忠君不愛國的人,其實是斷章取義,故入人罪。 ——朱自清《清華的一日》

【第69句】:斷羽絕鱗[duàn yǔ jué lín]

【解釋】斷絕書信。羽鱗,猶魚雁。

【出處】元·柯丹邱《荊釵記·套書》:“因科舉離鄉半春,從別后斷羽絕鱗。今日天教遇你們,趁良使附歸音信。”

【第70句】:斷還歸宗[duàn huán guī zōng]

【解釋】指出嫁或被賣的女子由官府判決歸還母家。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二卷:“如今認定我是你失去的妹子,我認定你是哥哥,兩口同聲當官去告理,一定斷還歸宗。”

【第71句】:斷斷休休[duàn duàn xiū xiū]

【解釋】斷斷:專誠守一。專誠守一,快樂和善的樣子。

【出處】《尚書·秦誓》:“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伎,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示例】使歸子而得志,所謂斷斷休休,其人與。 ——明·高攀龍《陶庵先生傳》

【第72句】:斷竹續竹[duàn zhú xù zhú]

【解釋】指砍竹作弓矢。

【出處】先秦·無名氏《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宍。”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肉’之謂也。”

【第73句】:斷梗浮萍[duàn gěng fú píng]

【解釋】比喻漂泊不定。

【出處】宋·秦觀《別賈耘老》詩:“人生百齡同臂伸,斷梗浮萍暫相親。”

【示例】白小姐道:'蘇郎斷梗浮萍,一去杳然,似不以我為念。’ ——《玉嬌梨》第十六回

【第74句】:斷事如神[duàn shì rú shén]

【解釋】斷:判斷。形容判斷事情非常準確。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4回:“先生真是斷事如神!但是照這個斷法,在我是別人的事,在先生只怕是自己的事呢。”

【示例】他一向斷事如神,我們不必擔心。

【第75句】:斷然措施[duàn rán cuò shī]

【解釋】斷然:果斷堅決。堅決果斷的解決方法。

【出處】羅廣斌《紅巖》第17章:“必要時,將采取斷然措施,嚴厲處置害群之馬!”

【示例】我們得盡快采取斷然措施。

【第76句】:斷梗飛蓬[duàn gěng fēi péng]

【解釋】如同折斷的枝莖,飄飛的蓬蒿一般。形容人東奔西走,生活不固定。同“斷梗飄蓬”。

【出處】宋·陸游《拆號前一日作》詩:“飄零隨處是生涯,斷梗飛蓬但可嗟。”

【第77句】:斷珪缺璧[duàn guī quē bì]

【解釋】喻指片段而珍貴的文字。同“斷圭碎璧”。

【出處】清·葉廷琯《吹網錄·二礎云麾碑》:“余近得拓本,字雖漫漶,其存者尚有神采。斷珪缺璧,彌見珍奇。”

【第78句】:斷線偶戲[duàn xiàn ǒu xì]

【解釋】像斷了線的木偶,不能動彈。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六:“猶如斷線偶戲,手足撣軟,連話都無了。”

【第79句】:斷長補短[duàn chāng bǔ duǎn]

【解釋】截斷長的來補短的。比喻取別人的長處,來補自己的短處。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王制》:“凡四海之內,斷長補短,方三千里,為田八十萬億一萬億畝。”

【示例】斷長補短,方數千里,皆爾伯仲,又何加焉! ——唐·元稹《授李愿檢校司空宣武軍節度使制》

【第80句】:斷縑寸紙[duàn jiān cùn zhǐ]

【解釋】指殘缺不全的書畫。

【出處】宋·鄧椿《畫繼》卷一:“收藏古畫,往往斷縑寸紙,皆可珍惜。”

【第81句】:斷頭將軍[duàn tóu jiāng jūn]

【解釋】比喻堅決抵抗,寧死不屈的將領。

【出處】《三國志·蜀書·張飛傳》:“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

【示例】大小三軍都來看斷頭將軍呀!(清·孔尚任《桃花扇·劫寶》)

【第82句】:斷墨殘楮[duàn mò cán chǔ]

【解釋】指殘缺不全的典籍。

【出處】明·王世貞《題俞紫芝急救章》:“子中獨能尋考遺則于斷墨殘楮,遂與仲溫并驅。”

【第83句】:斷脰決腹[duàn dòu jué fù]

【解釋】脰:頸;決:破。殺掉頭,剖開腹。形容慘烈的死難。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楚策一》:“有斷脰決腹,一瞑而萬世不視,不知所益,以憂社稷者。”

【示例】及其亡也,一二孤忠間出,斷脰決腹,一瞑而萬世不視。 ——清·戴名世《王養正傳》

【第84句】:斷金零粉[duàn jīn líng fěn]

【解釋】斷折的花鈿和零散的鉛粉。借指因遭橫逆而結局不圓滿的風流韻事。

【出處】清·龔自珍《百字令》詞:“龍華劫換,問何人料理,斷金零粉。”

【第85句】:斷而敢行[duàn ér gǎn xíng]

【解釋】斷:果斷。果斷而敢于行動。

【出處】《史記·李斯列傳》:“顧汪而忘大,后必有善;狐疑猶豫,后必有悔;斷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

【第86句】:斷根絕種[duàn gēn jué zhǒng]

【解釋】斷絕后代,即斷子絕孫。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81卷:“真人甲乙,上帝已徵,身佩玉符丹文金章,列名元圖,三欲已忘,元始符命,斬滅尸形,斷根絕種,勿得飛揚。”

【示例】防止斷根絕種的思想還在左右大多數人。

【第87句】:斷織之誡[duàn zhī zhī jiè]

【解釋】孟子的母親用割斷織布機上的紗,使機上的紗不能成布的損失來告誡中途放棄學業的兒子。后用這個故事告誡中途輟學的人。

【出處】漢·劉向《列女傳·母儀傳》:“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學,若吾斷斯織也。’”

【第88句】:斷編殘簡[duàn biān cán jiǎn]

【解釋】編:穿簡的細長皮條;簡:古代用來寫字的竹片。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文章。

【出處】宋·黃庭堅《讀書呈幾復》:“身入群徑作蠹魚,斷編殘簡伴閑居。”

【示例】金石遺文,斷編殘簡,一切掇拾。 ——《宋史·歐陽修傳》

【第89句】:斷弦再續[duàn xián zài xù]

【解釋】斷弦:指喪妻。指男子喪妻后再娶。也用以比喻夫妻離散后得以重聚。

【出處】明·熊龍峰《四種小說·張生彩鸞燈傳》:“二人缺月重圓,斷弦再續,大喜不勝。”

【第90句】:斷送老頭皮[duàn sòng lǎo tóu pí]

【解釋】斷送了老頭的性命。借指被官事所束縛,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

【出處】宋·蘇軾《東坡志林》卷六:“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詠詩。今日提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

【示例】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清·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斷”結尾的成語

【第1句】:柔腸寸斷[róu cháng cùn duàn]

【解釋】柔軟的心腸一寸一寸地斷開。形容女子的憂愁苦悶。

【出處】清·沙張白《再來詩讖記》:“先夫之亡,妾柔腸寸斷。”

【示例】淚盈盈,只怕柔腸寸斷,不忍來聽。 ——吳梅《風洞山·鴆媒》

【第2句】:連綿不斷[lián mián bù duàn]

【解釋】連綿:連續不斷的樣子。形容連續不止,從不中斷。

【出處】明·朱國禎《涌幢小品》:“往余再喪妻,四喪子,復喪妹,最后喪母,連綿不絕,哭泣悲傷,五衷菀結。”

【示例】連綿不斷的高山阻擋我們的去路。

【第3句】:音容凄斷[yīn róng qī duàn]

【解釋】形容聲音容貌哀傷到極點的情態。

【出處】唐·戴君孚《廣異記·閻陟》:“后一日,夢婦女來別,音容凄斷,曰:'已是前長史女,死殯在城東南角。’”

【第4句】:豕分蛇斷[shǐ fēn shé duàn]

【解釋】比喻支離破碎。

【出處】后蜀·何光遠《鑒誡錄·知機對》:“一擊而魚潰鳥離;四合而豕分蛇斷。”

【第5句】:當機貴斷[dāng jī guì duàn]

【解釋】當機:抓住時機;斷:決斷。抓住關鍵時機,最可貴的是立即做出決斷。

【出處】《宋史·宋綬傳》:“臨事尚乎守,當機貴乎斷,兆謀先乎密。”

【第6句】:應機立斷[yìng jī lì duàn]

【解釋】猶言當機立斷。形容在緊要關頭處事果斷。

【出處】漢·陳琳《答東阿王箋》:“君侯體高世之才,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鐘無聲,應機立斷,此乃天然異稟,非鉆仰者所庶幾也。”

【示例】若夫駿發之士,心總要術,敏在慮前,應機立斷。 ——南朝·宋·劉勰《文心雕龍·神思》

【第7句】:仁柔寡斷[rén róu guǎ duàn]

【解釋】謂柔弱而缺乏主見。

【出處】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其孱弱少用如此,是則仁柔寡斷之主,漢獻、唐昭之儔耳!”

【第8句】:獨裁專斷[dú cái zhuān duàn]

【解釋】斷:決斷,做決定。獨自做出決定,自己想怎么樣就怎么樣。

【出處】毛澤東《井岡山的斗爭》:“封建時代獨裁專斷的惡習慣深中于群眾乃至一般黨員的頭腦中,一時掃除不凈,遇事貪圖便利,不喜歡麻煩的民主制度。”

【第9句】:一刀兩斷[yī dāo liǎng duàn]

【解釋】一刀斬為兩段。比喻堅決斷絕關系。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二:“一刀兩段,未稱宗師。”《朱子語類》卷四十四:“觀此可見克己者是從根源上一刀兩斷,便斬絕了,更不復萌。”

【示例】文先生真是快人,賤性也是一刀兩斷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十四回

【第10句】:赳赳雄斷[jiū jiū xióng duàn]

【解釋】赳赳:勇武矯健的樣子。指威武雄壯,善于決斷。

【出處】《后漢書·光武紀贊》:“明明廟謨,赳赳雄斷。”

【第11句】:藕斷絲不斷[ǒu duàn sī bù duàn]

【解釋】比喻表面上關系已斷,實際上仍有牽連。

【示例】雖然他們已經離了婚,但實際上他們是藕斷絲不斷。

【第12句】:英明果斷[yīng míng guǒ duàn]

【解釋】思想出色明智,做事果敢。

【示例】他是一個英明果斷的領導。

【第13句】:綿綿不斷[mián mián bù duàn]

【解釋】綿綿:延續不絕的樣子。接連不斷,一直延續下去。亦作“綿綿不息”、“綿綿不絕”、“綿延不絕”。

【出處】《孔子家語·觀周》:“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

【示例】天色灰蒙蒙的,彌漫的云霧遮蓋著山巒,那種無盡無休的貴州式的細雨綿綿不斷。 ——魏巍《地球的紅飄帶》二十

【第14句】:魂銷腸斷[hún xiāo cháng duàn]

【解釋】指情思凄苦。同“魂銷目斷”。

【出處】宋·劉過《賀新郎》詞:“衣袂京塵曾染處,空有香紅尚軟。料彼此,魂銷腸斷。”

【第15句】:九回腸斷[jiǔ huí cháng duàn]

【解釋】形容痛苦、憂慮、愁悶已經到了極點。同“九回腸”。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忘。”

【示例】盼望的我九回腸斷,思量的我兩眉孱愁。 ——元·無名氏《玩江亭》第三折

【第16句】:心碎腸斷[xīn suì cháng duàn]

【解釋】形容極度悲傷。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八回:“試想林黛玉的花顏月貌,將來亦到無可尋覓之時,寧不心碎腸斷!”

【第17句】:繩鋸木斷[shéng jù mù duàn]

【解釋】用繩當鋸子,也能把木頭鋸斷。比喻力量雖小,只要堅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十卷:“一日一錢,千日一千,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示例】諺曰:'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夫繩非木之鋸,水非石之鉆也,蓋積漸使然耳。 ——明·朱舜水《與奧村德輝書八首》

【第18句】:逢機立斷[féng jī lì duàn]

【解釋】猶言當機立斷。

【出處】唐·元載《故相國杜鴻漸神道碑》:“觀公之辨政,消煩解結,逢機立斷。”

【第19句】:多謀善斷[duō móu shàn duàn]

【解釋】很有智謀,又善于判斷。

【出處】西晉·陸機《辨亡論》上:“疇咨俊茂,好謀善斷。”

【示例】你依靠人民,依靠無產階級,多謀善斷,領導了上海工人武裝起義。 ——郭小川《痛悼敬愛的周總理》詩

【第20句】:愁腸寸斷[chóu cháng cùn duàn]

【解釋】愁腸:憂思縈繞的心腸。愁得腸子都斷成一段段的。形容憂愁到了極點。

【出處】唐·張鷟《游仙窟》:“淚臉千行,愁腸寸斷,端坐橫琴,涕血流襟。”

【示例】她現在愁得愁腸寸斷。

【第21句】:源源不斷[yuán yuán bù duàn]

【解釋】形容接連不斷。

【出處】《孟子·萬章上》:“欲常常而見之,故源源而來。”

【示例】夜間,官軍打通了由智亭山通往龍駒寨的大道,所以從天亮起就有軍糧源源不斷地從龍駒寨向西運送。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三章

【第22句】:優游不斷[yōu yóu bù duàn]

【解釋】指處世遲疑,沒有決斷。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元帝紀贊》:“而上牽制文義,優游不斷,孝宣之業衰焉。”

【示例】孝元固已自知之,卒以優游不斷,墮宣帝之業。 ——明·歸有光《河南策問對二道》

【第23句】:當機立斷[dāng jī lì duàn]

【解釋】當機:抓住時機。在緊要時刻立即做出決斷。

【出處】漢·陳琳《答東阿王箋》:“秉青萍干將之器,拂鐘無聲,應機立斷。”

【示例】哥哥,國姓爺就在城下,你應該當機立斷。 ——郭沫若《鄭成功》第七章

【第24句】:無腸可斷[wú cháng kě duàn]

【解釋】比喻悲痛之極。

【出處】宋·石孝祥《愁倚闌》詞:“衰草低襯斜陽。斜陽外,水冷云黃。借使有腸也須斷,況無腸。”

【第25句】:房謀杜斷[fáng móu dù duàn]

【解釋】指唐太宗時,名相房玄齡多謀,杜如晦善斷。兩人同心濟謀,傳為美談。

【出處】《舊唐書·房玄齡杜如晦傳論》:“世傳太宗嘗與文昭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及如晦至焉,竟從齡之策也。蓋房知杜之能斷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謀。”

【示例】房謀兼杜斷,蕭律繼曹遵。 ——元雅琥《上執政四十韻》

【第26句】:山窮水斷[shān qióng shuǐ duàn]

【解釋】指山和水到了盡頭。同“山窮水盡”。

【出處】北周·庚信《周兗州刺史宇文公神道碑》:“溪澗崢嶸,巖崖豁險,山窮水斷,馬束橋飛。”

【第27句】:能謀善斷[néng móu shàn duàn]

【解釋】善:擅長;斷:決斷。形容人能不斷思考,并善于判斷。

【出處】晉·陸機《辨亡論》上:“疇咨俊茂,好謀善斷。”

【示例】允結呂布刺卓,復殺蔡邕,可謂能謀善斷者矣。 ——宋·李新《跨鰲集·王允論》

【第28句】:綿延不斷[mián yán bù duàn]

【解釋】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觀一個接一個不間斷地出現。

【出處】《孔子家語·觀周》:“涓涓不雍,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

【示例】綿延不斷的游行隊伍正往這邊涌來。

【第29句】:言語道斷[yán yǔ dào duàn]

【解釋】原為佛家語,指意義深奧微妙,無法用言辭表達。后指不能通過交談、談判的方法解決問題。

【出處】《纓珞經》:“言語道斷,心行所滅。”

【示例】三月十八日段政府慘殺徒手請愿的市民和學生的事,本已言語道斷,只使我們覺得所住的并非人間。 ——魯迅《華蓋集續編·“死地”》

【第30句】:好謀無斷[hào móu wú duàn]

【解釋】好:喜愛,喜好;謀:計謀,謀劃。愛用計謀,但缺少決斷。形容人空有心計而沒有膽略。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21回:“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第31句】:獨行獨斷[dú xíng dú duàn]

【解釋】行事專斷,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形容作風不民主。同“獨斷獨行”。

【出處】郭希仁《從戎紀略》:“彥彪令各營于肩章均添'四標’字樣,官長進謁皆稱邱大帥,儼然以兵馬都督自居,調遣布置,獨行獨斷。”

【示例】只可異她母親死早了,沒有人管教她,任她一個人獨行獨斷,將來不曉得會弄成什么樣子。 ——巴金《家》二五

【第32句】:優游少斷[yōu yóu shǎo duàn]

【解釋】優柔:猶豫不決。指遇事猶豫,不果斷。

【出處】《元史·李之紹傳》:“之紹平日自以其性遇事優游少斷,故號果齊以自勵。”

【第33句】:暗弱無斷[àn ruò wú duàn]

【解釋】愚昧軟弱,沒有決斷。

【出處】《資治通鑒·卷九十一·晉元帝太興三年》:“(司馬保)好讀書而暗弱無斷,故及于難”。

【第34句】:遲疑不斷[chí yí bù duàn]

【解釋】猶言遲疑不決。

【出處】唐·韓愈《淪淮西事宜狀》:“遲疑不斷,未有能成其事者也。”

【第35句】:狐疑不斷[hú yí bù duàn]

【解釋】狐疑:猶豫,狐性多疑。傳說狐貍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時決定不下來。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劉表傳》:“表狐疑不斷,乃遣嵩詣操,觀望虛實。”

【第36句】:章決句斷[zhāng jué jù duàn]

【解釋】文章正確句子明了,不含糊其辭。

【出處】漢·袁康《越絕書·德序外傳記》:“章決句斷,各有終始。”

【第37句】:委隨不斷[wěi suí bù duàn]

【解釋】委隨:柔弱。軟弱無力,不善于決斷。

【出處】《魏書·王憲傳》:“嶷性儒緩,委隨不斷,終日在坐,昏睡而已。”

【第38句】:淚干腸斷[lèi gān cháng duàn]

【解釋】形容傷心到極點。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二回:“氣的彩云哭個淚干腸斷。”

【示例】等到淚干腸斷的時候,她的心也就是死了

【第39句】:恩絕義斷[ēn jué yì duàn]

【解釋】恩:恩情;義:情義。感情破裂。多指夫妻離異。

【出處】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三折:“咱兩個恩斷義絕,花殘月缺,再誰戀錦帳羅幃。”

【第40句】:主觀臆斷[zhǔ guān yì duàn]

【解釋】臆斷:憑臆想進行判斷。不依舊客觀實際情況,只憑主觀對事物做出判斷。

【示例】憑個人的主觀臆斷是行不通的。

【第41句】:殺伐決斷[shā fá jué duàn]

【解釋】伐:討伐,進攻。泛指處事作出決斷的能力。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若說料理不開,從小兒大妹妹玩笑時就有殺伐決斷,如今出了閣,在那府里辦事,越發歷練老成了。”

【示例】他帶兵打過仗,又干過銅政司“銀臺”,出任巡撫又當總督,管錢管物又管人,一向雷靂風行殺伐決斷剛明。 ——二月河《乾隆皇帝》十

【第42句】:臨事屢斷[lín shì lǚ duàn]

【解釋】屢:經常。遇事勇于決斷。

【出處】《禮記·樂記》:“明乎商之音者,臨事而屢斷。明乎齊之音者,見利而讓。臨事而屢斷,勇也;見利而讓,義也。”

【第43句】:飄零蓬斷[piāo líng péng duàn]

【解釋】漂泊零落,如蓬草一樣隨風飛轉,轉徒無常。

【出處】明·楊珽《龍膏記·旅況》:“只是漢庭無狗監之游揚,北海乏孔融之賞鑒,以故漂零蓬斷,世業漸雕,燕喜桃夭,室家未遂。”

【第44句】:回腸寸斷[huí cháng cùn duàn]

【解釋】形容極端悲苦、憂傷。

【出處】明·湯顯祖《還魂記·詰病》:“我發短回腸寸斷,眼昏眵淚雙淹。”

【第45句】:滔滔不斷[tāo tāo bù duàn]

【解釋】比喻像流水一樣連續不斷。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安老先生]將作了個破題兒,又早被姑娘接過話來,滔滔不斷的一套,把他四位湊起來二百多周兒、商量了將及一年的一個透鮮的招兒,說了個隔腸如見!”

【示例】我一心只想翡翠鐲子,那知青鈿妹妹同他們談論算法,滔滔不斷,再也說不完。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九回

【第46句】:臨機輒斷[lín jī zhé duàn]

【解釋】猶當機立斷。抓住時機,立刻決斷。同“臨機立斷”。

【出處】《新唐書·杜如晦傳》:“如晦少英爽,喜書,以風流自命,內負大節,臨機輒斷。”

【第47句】:接連不斷[jiē lián bù duàn]

【解釋】一個接著一個而不間斷。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三回:“陳設兵衛,自王宮起,直至光家之門,街衢皆滿,接連不斷。”

【示例】只見人煙輳集,作買作賣,接連不斷。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一回

【第48句】:魚沉鴻斷[yú chén hóng duàn]

【解釋】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明·王玉峰《焚香記·餞別》:“又恐魚沉鴻斷,阻隔云山,銜悲飲淚有萬千。”

【第49句】:當斷不斷[dāng duàn bù duàn]

【解釋】指應該決斷的時候不能決斷。

【出處】《史記·齊悼惠王世空》:“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示例】段失之太剛,黎又失之太柔,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十一回

【第50句】:優柔失斷[yōu róu shī duàn]

【解釋】優柔:猶豫不決。形容遇事猶豫,不能當機立斷。

【出處】《舊唐書·高祖紀論》:“由是攫金有恥,伏莽知非,人懷漢道之寬平,不責高皇之慢罵。然而優柔失斷,浸潤得行,誅文靜則議法不從,酬裴寂則曲恩太過。”

【第51句】:魂勞夢斷[hún láo mèng duàn]

【解釋】形容日夜思念,精神困乏。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小生為小姐,晝夜忘餐廢寢,魂勞夢斷,常忽忽如有所失。”明·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不料東人妹淑蘭留心于那生身上,終日魂勞夢斷。”

【示例】香消玉減因誰害,廢寢忘飧為誰來,魂勞夢斷無聊賴。 ——明·馮夢龍《掛枝兒·不湊巧》

【第52句】:臨機立斷[lín jī lì duàn]

【解釋】猶當機立斷。抓住時機,立刻決斷。

【出處】明·唐順之《條陳海防經略事疏》:“訪得淮揚,海防兵備副使劉景韶英敏多謀,臨機立斷,運籌足以破鬼夷之算,賈勇足以汗懦將之顏。”

【示例】曰:'決力’,臨機立斷,自殘不恤,如劍鋒直陷,劍身亦折然。 ——清·譚嗣同《仁學》四五

【第53句】:柔茹寡斷[róu rú guǎ duàn]

【解釋】柔茹:柔軟。指處事軟弱不果斷。

【出處】《韓非子·亡征》:“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第54句】:臨機能斷[lín jī néng duàn]

【解釋】猶當機立斷。抓住時機,立刻決斷。同“臨機立斷”。

【出處】《北史·樊子蓋傳論》:“子蓋雅有干局,質性方嚴,見義而勇,臨機能斷,保全邦邑,勤亦懋哉!”

【第55句】:柔懦寡斷[róu nuò guǎ duàn]

【解釋】指軟弱面不果斷。

【出處】語出《韓非子·亡徵》:“緩心面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茹,通“懦”。

【示例】[邊鎬]及冠翹秀……后嗣主愛其博雅,累用之,然而柔懦寡斷,惟好釋氏。 ——宋·文瑩《玉壺清話》

【第56句】:優柔不斷[yōu róu bù duàn]

【解釋】優柔:猶豫不決。指做事猶豫,缺乏決斷。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九:“貢禹、薛廣德、韋元成、匡衡也,四人皆握娖自好,當優柔不斷之朝,無所規救。”

【示例】自太祖開基,太宗承統,其中列圣相傳,并無荒淫暴虐之主,只是優柔不斷,姑息為心。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一回

【第57句】:優柔無斷[yōu róu wú duàn]

【解釋】優柔:猶豫不決。指做事猶豫,拿不定主意。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觀此語意,疑若優柔無斷者;至其端委廟堂,決澶淵之策,其氣銳然,奮仁者之勇,全與此詩意不相類。蓋人之難知也如此!”

【示例】前后七上疏請除罷釋氏,詞皆激切,帝春秋高而優柔無斷。 ——元·釋念常《佛祖通載》卷十一

【第58句】:一筆勾斷[yī bǐ gōu duàn]

【解釋】全部取消之意。同“一筆勾消”。

【出處】宋·陳亮《與吳益恭書》:“此事今已一筆勾斷云云。”

【示例】倘我人朝,曹公仁德,則一筆勾斷;倘若不仁,就死于帝都。 ——《三國志平話》卷下

【第59句】:漂零蓬斷[piāo líng péng duàn]

【解釋】漂泊零落如蓬草一樣隨風飛轉,轉徙無常。

【出處】明·楊珽《龍膏記·旅況》:“北海乏孔融之賞鑒,以故漂零蓬斷,世業漸雕。”

【第60句】:魂銷目斷[hún xiāo mù duàn]

【解釋】指情思凄苦。

【出處】唐·嚴休復《唐昌觀玉蕊花折有心人游悵然成二絕》之一:“終日齋心禱玉宸,魂銷目斷未逢真。”

【第61句】:優柔寡斷[yōu róu guǎ duàn]

【解釋】優柔:猶豫不決;寡:少。指做事猶豫,缺乏決斷。

【出處】《韓非子·亡征》:“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示例】他做什么事都沒有主見,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

【第62句】:香火不斷[xiāng huǒ bù duàn]

【解釋】信神者所供養的香燭永不斷絕。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七:“立碑以記其事,至今香火不斷。”

【示例】總之無論怎樣,我一定還你個香火不斷的地方就是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三回

【第63句】:衡陽雁斷[héng yáng yàn duàn]

【解釋】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傳雁來去以此為界。比喻音信不通。

【出處】唐·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詩:“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示例】衡陽雁斷三千路,巫峽猿啼十二峰。 ——元·陳益稷《安南集·鄂館書懷》

【第64句】:銅壺漏斷[tóng hú lòu duàn]

【解釋】漏壺里的水滴完了。表示一天的時間已經過完,夜已深了。

【出處】唐·溫庭筠《雞鳴埭歌》:“銅壺漏斷夢初覺,寶馬塵高人未知。”

【第65句】:好謀善斷[hào móu shàn duàn]

【解釋】善:擅長;斷:決斷。形容人能不斷思考,并善于判斷。

【出處】晉·陸機《辨亡論》上:“疇咨俊茂,好謀善斷。”

【第66句】:肝腸寸斷[gān cháng cùn duàn]

【解釋】肝腸一寸寸斷開。比喻傷心到極點。

【出處】《戰國策·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腸亦且寸絕。”

【示例】一時想起碑中記中薄命之話,再看看書香、秀英諸人前車之鑒,不由不毛骨悚然,肝腸寸斷。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九回

【第67句】:椎拍輐斷[zhuī pāi wàn duàn]

【解釋】輐:圓。用椎使不相合的物體拍合,圓轉截斷物體而不見裂狀。指能適應事物,不露棱角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天下》:“椎拍輐斷,與物宛轉。”

【第68句】:多謀少斷[duō móu shǎo duàn]

【解釋】能多方謀劃,但缺少決斷力。

【出處】清·薛福成《庸庵筆記·駱文忠公遺愛》:“同時張石卿制軍,其初名位與駱公相埒,而才調發越,則十倍駱公,然有為不能有守,好用權術,多謀少斷。”

【第69句】:魂飛目斷[hún fēi mù duàn]

【解釋】形容十分心向往之,不能自持。

【出處】《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嬌容轉盛,艷質更豐……遠看時意散心驚,近睹者魂飛目斷。”

【第70句】:生生不斷[shēng shēng bù duàn]

【解釋】生生:中國哲學術語,指變化和新生事物的發生;不斷:沒有中斷。不斷地生長、繁殖。

【出處】《尚書·盤庚中》:“汝萬民,乃不生生,暨予一人猷同心。”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念念隨滅,生生不斷。”

【第71句】:眼穿腸斷[yǎn chuān cháng duàn]

【解釋】眼穿:望眼欲穿。眼欲望穿,腸欲盼斷。形容盼望、相思之極。

【出處】宋·柳永《安公子》詞:“當初不合輕分散,及至厭厭獨自個,卻眼穿腸斷。”

【示例】眼穿腸斷,如今千種,思量無奈。 ——宋·歐陽修《鼓笛慢》詞

“斷”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誓天斷發[shì tiān duàn fā]

【解釋】斷發向天起誓。

【出處】《新五代史·伶官傳序》:“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第2句】:七斷八續[qī duàn bā sù]

【解釋】①形容散亂,不相照應。②斷接之處甚多。形容十分破爛。

【出處】《秦并六國平話》卷中:“應榮圣刀頭引舉三軍喊殺,秦兵敗走,東砍西伐,七斷八續。”

【示例】穿一頂千補百衲藏形襖,系一條七七斷八續勒身絳。 ——《北宮詞紀·醉太平嘆子弟》

【第3句】:獨斷獨行[dú duàn dú xíng]

【解釋】行事專斷,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形容作風不民主。

【出處】清·容閎《西學東漸記》第十九章:“予已預備隨時辭職,以便足下獨斷獨行。”

【示例】他也不信任母親,有意見就獨斷獨行。 ——柔石《二月》五

【第4句】:目斷魂消[mù duàn hún xiāo]

【解釋】因望不到而內心傷悲。形容離別的悲傷愁苦。

【出處】明·無名氏《精忠記·辭母》:“只今別去,山長水遙,意匆匆遠離膝下,目斷魂消。”

【第5句】:零圭斷璧[líng guī duàn bì]

【解釋】比喻殘破不全的珍貴文物。

【出處】宋·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詞:“積蘚殘碑,零圭斷璧,重拂人間塵土。”

【第6句】:線斷風箏[xiàn duàn fēng zhēng]

【解釋】象放上天斷了線的風箏一樣。比喻一去不回來的人或東西。

【出處】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折:“摑著手分開云雨,騰的似線斷風箏。”

【示例】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2卷:“卻似石沉滄海,線斷風箏,不見回來。”

【第7句】:拈斷髭須[niān duàn zī xū]

【解釋】髭:嘴上邊的胡子。頻頻搓轉胡子,以致搓斷了幾根。形容寫詩時反復推敲的情態。

【出處】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二:“唐人皆苦思作詩,所謂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

【示例】這種拈斷髭須的音調,在這個書齋里,不容易聽到的。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五回

【第8句】:遺篇斷簡[yí piān duàn jiǎn]

【解釋】指散佚而殘缺不全的典籍。同“遺編斷簡”。

【出處】清·梅曾亮《陳碩士〈學士授經圖〉記》:“而茍其學之不足傳,與傳之不得其人,雖當時為諸儒所宗,而遺篇斷簡不可見于后世者,往往有之。”

【第9句】:恩斷意絕[ēn duàn yì jué]

【解釋】恩:恩惠,恩情;意:情份。恩愛和情義完全斷絕,形容感情破裂。

【出處】明·無名氏《認金梳》第一折:“你若得見了你的親娘,莫漏泄,休將我恩斷意絕,可憐我無家無業。”

【第10句】:雞聲斷愛[jī shēng duàn ài]

【解釋】雄雞報曉,情人就要上路,歡愛從而中斷。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雞聲斷愛》:“歡寢方濃,恨雞聲之斷愛。恩憐未洽,嘆馬足無情。”

【示例】世徒以勾欄中人,雞聲斷愛,馬足無情,多致譏諷。 ——清·王韜《淞濱瑣話·劉淑芳》

【第11句】:巧斷鴛鴦[qiǎo duàn yuān yāng]

【解釋】斷:判定。很巧妙成全別人成為夫妻。

【示例】我們要巧斷鴛鴦,不能亂點鴛鴦。

【第12句】:頹垣斷壁[tuí yuán duàn bì]

【解釋】殘垣斷壁。

【示例】地震過后,到處都是頹垣斷壁。

【第13句】: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yī dù zhāo shé yǎo,pà jiàn duàn jǐng suǒ]

【解釋】一次被蛇咬了,看見井邊斷了的繩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頭,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也會害怕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龍門遠禪師法嗣》:“趙州道:'無意者如何?’師曰:'一度著蛇咬,怕見斷井索。’”

【第14句】:時斷時續[shí duàn shí xù]

【解釋】不連續的,具有無條理的和不連貫的特性。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6章:“雖然這樣時斷時續地學,但他實際上早可以獨立開汽車了。”

【示例】看臺上人聲如潮夾著裁判的哨音和時斷時續的喇叭聲。 ——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

【第15句】:龍斷可登[lóng duàn kě dēng]

【解釋】指可經營得利。龍,通“壟”。

【第16句】:抽刀斷水[chōu dāo duàn shuǐ]

【解釋】抽刀:拔出刀來。水:流水。抽出刀來要斬斷流水。比喻無濟于事,反會加速事態的發展。

【出處】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第17句】:殘圭斷璧[cán guī duàn bì]

【解釋】殘缺不全的圭璧。指雖然殘缺卻是很珍貴的東西。

【出處】宋·樓鑰《跋傅夢良所藏山谷書漁父詩》:“書既刊諸石,此雖僅得三分之一,殘圭斷璧要自可寶。”

【示例】造意成書,縱言為文,殘圭斷璧,千古難群。 ——元·戴表元《代祭王右軍祠堂文》

【第18句】:抽刀斷絲[chōu dāo duàn sī]

【解釋】抽刀:拔出刀來。拔出刀來把亂絲斬斷。比喻做事果斷。

【出處】《北齊·齊本紀》:“又嘗令諸子,各使理亂絲,帝獨抽刀斷之,曰:'亂者須斬。’”

【第19句】:成城斷金[chéng chéng duàn jīn]

【解釋】成城,團結得像城堡一樣堅固;斷金,力量大得能折斷金屬。指萬眾一心,力量無比強大。

【出處】語出《國語·周語下》:“故諺曰:'眾心成城,眾口鑠金。’”又《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示例】以四五萬萬人之眾,成城斷金,誰能御之? ——康有為《公民自治篇》

【第20句】:割恩斷義[gē ēn duàn yì]

【解釋】舍棄恩德,斷絕道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自桃園締盟,誓以同死;今何中道相違,割恩斷義?”

【示例】你難道舍得割恩斷義嗎?

【第21句】:簡斷編殘[jiǎn duàn biān cán]

【解釋】簡:竹簡;編:穿竹簡的皮條或繩子。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形容書籍磨損殘破。

【出處】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簡斷編殘字欲無,吾兒不負乃翁書。”

【第22句】:據水斷橋[jù shuǐ duàn qiáo]

【解釋】依靠河道阻斷橋梁。形容膽識過人,勇敢善戰。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張飛傳》:“飛據水斷橋,嗔目橫矛曰:'某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

【示例】他有據水斷橋的氣魄。

【第23句】:夢斷魂勞[mèng duàn hún láo]

【解釋】睡夢中也想著,弄得心神不寧。

【出處】元·王元和《小桃紅·題情》曲:“又不敢對著人明明道,只落的夢斷魂勞。”

【示例】你這幾日為李大姐一絲兩氣,茶飯少進,行思坐想,夢斷魂勞,豈不是癡心漢子。 ——明·無名氏《南牢記》第一折

【第24句】:決獄斷刑[jué yù duàn xíng]

【解釋】受理訴訟,決斷刑令。

【出處】《后漢書·郭躬傳》:“躬家世掌法,務在寬平,及典禮官,決獄斷刑,多依矜恕。”

【第25句】:殘篇斷簡[cán piān duàn jiǎn]

【解釋】殘缺不全的書籍。

【出處】北周·庚信《謝滕王集序啟》:“某本乏財用,無多作述……至如殘編落簡,并入塵埃;赤軸青箱,多從灰燼。”

【第26句】:翦爪斷發[jiǎn zhǎo duàn fà]

【解釋】翦:同“剪”。原指古人占卜祭祀時剪掉頭發,斷掉腳趾來代替身體作犧牲品。后用以表示用極為虔誠的方法祈雨。

【出處】《尚書大傳》卷二:“湯乃剪爪斷發,自以為牲,而禱于桑林之社,而雨大至,方數千里。”

【第27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dāng duàn bù duàn,fǎn shòu qí luàn]

【解釋】斷:決斷;亂:禍亂。應該作出決斷而猶豫不決,就要產生禍亂。指做事應當機立斷,否則后患無窮。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齊悼惠王世家》:“道家之言'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乃是也。”

【示例】這是他走向革命的最好時機,要當機立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薄一波《師長與戰友——回憶劉伯承同志》

【第28句】:義以斷恩[yì yǐ duàn ēn]

【解釋】照大義辦事,割斷私欲間的恩情。指秉公處置,不徇私情。

【出處】三國·魏·嵇康《管蔡論》:“一化齊俗,義以斷恩。”

【示例】臣聞二叔不咸,難結隆周,淮南悖縱,禍興盛漢,莫非義以斷恩,情為法屈。 ——蔡東藩《南北史演義》第八回

【第29句】:孤文斷句[gū wén duàn jù]

【解釋】指片斷、孤立的文句。

【出處】魯迅《〈古小說鉤沉〉序》:“《莊子》舉宋鈃之言,孤文斷句,更不能推見其旨。”

【第30句】:氣斷聲吞[qì duàn shēng tūn]

【解釋】氣出不來,話說不出。形容極度憂傷失望。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成顧蟋蟀籠虛,則氣斷聲吞,亦不復以兒為念。”

【第31句】:二人同心,其利斷金[èr rén tóng xīn,qí lì duàn jīn]

【解釋】比喻只要兩個人一條心,就能發揮很大的力量。

【出處】《周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示例】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山主可細參之。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七十三回

【第32句】:意斷恩絕[yì duàn ēn jué]

【解釋】指情義斷絕。

【出處】元·無名氏《一枝花·盼望》:“情濃時熱烘烘買笑追歡,興闌也冷冰冰意斷恩絕。”

【第33句】:藕斷絲聯[ǒu duàn sī lián]

【解釋】藕已折斷,但還有許多絲連接著未斷開。比喻沒有徹底斷絕關系。多指男女之間情思難斷。同“藕斷絲連”。

【出處】宋·黃機《滿庭芳·次仁和韻時欲之官永興》詞:“人道郴陽無雁,奈情鐘藕斷絲聯。”

【第34句】:蘭言斷金[lán yán dàn jīn]

【解釋】蘭言:心意相合的言論;斷金:比喻同心。心意相合才會有共同語言。

【出處】唐·駱賓王《上齊州張司馬啟》:“挹蘭言于斷金,交蓬心于匪石。”

【第35句】:蛇螫斷腕[shé shì duàn wàn]

【解釋】比喻小害能壞大事。

【出處】清·錢謙益《向言下》之五:“蛇螫斷腕,蟻穴壞堤,史臣之所以俯仰三嘆者也。”

【第36句】:武斷專橫[wǔ duàn zhuān héng]

【解釋】武斷:只憑主觀想象作判斷。專橫:專制強橫。形容憑借權勢獨斷專行,蠻橫跋扈。

【示例】以何者為教育大本,萬國憲法,無此武斷專橫之規定。 ——陳獨秀《憲法與孔教》

【第37句】:殘垣斷壁[cán yuán duàn bì]

【解釋】倒塌了的墻壁,形容殘破的景象

【示例】地震后的殘垣斷壁已經不復存在了

【第38句】:決斷如流[jué duàn rú liú]

【解釋】決策、斷事猶如流水。形容決策迅速、順暢。

【出處】《周書·斐漢傳》:“漢善尺牘,尤便簿領,理識明贍,決斷如流。”

【示例】穆之內總朝政,外供軍旅,決斷如流,事無擁滯。 ——《宋書·劉穆之傳》

【第39句】:獨斷專行[dú duàn zhuān xíng]

【解釋】行事專斷,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形容作風不民主。

【出處】草明《乘風破浪》九:“她好像完全看不見他的顯著的成績,而成天提醒他不要驕傲,不要獨斷專行。”

【示例】他平時不講民主,做事情常常是獨斷專行。

【第40句】:瞎子斷匾[xiā zǐ duàn biǎn]

【解釋】瞎子批判匾額上的字。指各說各的,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

【出處】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第二章第十節:“于是《詩》有齊、魯、韓、毛四家,而四家之說,也就像瞎子斷匾一樣,各是其所是。”

【第41句】:續鳧斷鶴[xù fú duàn hè]

【解釋】比喻違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損。

【出處】《莊子·駢拇》:“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示例】續鳧斷鶴,截足以適履,猶以為工未至也,如是則寧復有詩哉? ——清錢謙益《題<交蘆言怨集>》

【第42句】:頹垣斷塹[tuí yuán duàn piàn]

【解釋】猶頹垣廢井。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

【出處】宋歐陽修《真州東園記》:“園之廣百畝,而流水橫其前,清池浸其右,高臺起其北……此前日之頹垣斷塹而荒墟也。”

【第43句】:隔皮斷貨[gé pí duàn huò]

【解釋】指隔著封皮,判斷貨物的好壞。比喻憑外部現象推測內部底細。

【出處】《歧路燈》第八回:“不是為他中了舉,便說深遠。只是那光景兒,我就估出來六七分。兄弟隔皮斷貨,是最有眼色的。”

【第44句】:路斷人稀[lù duàn rén xī]

【解釋】路被隔斷,行人稀少。形容某種災害嚴重,以致路無行人。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九:“一向恁么去,路絕人稀。”

【示例】譬之猛虎當道,吃的路斷人稀,必有食肉寢皮之日。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十回

【第45句】:飄蓬斷梗[piāo péng duàn gěng]

【解釋】飄飛的蓬草和隨波逐流的斷樹枝。比喻到處漂泊,行蹤無定。

【出處】宋·宗澤《上鄭龍圖求船書》:“全家百指,如飄蓬斷梗,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示例】驚歲月之逝波,傷美人之遲暮,飄蓬斷梗,不復問人世事矣。 ——吳梅《風洞山·旅吟》

【第46句】:割席斷交[gē xí duàn jiāo]

【解釋】席:坐席,草席。把席割開分別坐。比喻朋友絕交。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書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第47句】:分桃斷袖[fēn táo duàn xiù]

【解釋】借指男寵。

【出處】《漢書·董賢傳》:“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韓非子·說難》:“異日,與君游于果園,食桃而甘,不盡,以其半啖君。”

【第48句】:殘章斷簡[cán zhāng duàn jiǎn]

【解釋】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零散不整的詩文字畫。編,用來穿聯竹簡的皮條或繩子。簡,竹簡,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片。同“斷編殘簡”。

【出處】宋·陸游《會稽志序》:“秦漢晉唐以降金石刻,歌詩賦詠,殘章斷簡,靡有遺者。”

【第49句】:藕斷絲連[ǒu duàn sī lián]

【解釋】藕已折斷,但還有許多絲連接著未斷開。比喻沒有徹底斷絕關系。多指男女之間情思難斷。

【出處】唐·孟郊《去婦》詩:“妾心藕中絲,雖斷猶相連。”

【示例】算了吧,你也不必看得過于眼緊,反正他們是藕斷絲連的。 ——歐陽山《三家巷》二二

【第50句】:雄雞斷尾[xióng jī duàn wěi]

【解釋】斷尾:斷去尾巴。本指雄雞因怕做祭祀的犧牲而自殘其身。后比喻人怕被殺而自盡。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二年》:“賓孟適郊,見雄雞自斷其尾。問之,侍者曰:'自憚其犧也。’”

【第51句】:識文斷字[shí wén duàn zì]

【解釋】識字。指有一點文化知識。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當著人家識文斷字的人兒呢?別掄葷,看人家笑話。”

【示例】你看,先父是個舉人,我自幼就識文斷字。 ——老舍《女店員》第一幕

【第52句】:浮萍斷梗[fú píng duàn gěng]

【解釋】浮萍:浮在水上的萍草;斷梗:折斷的草木莖。比喻飄泊無定的浪子。

【出處】元·喬吉《揚州夢》:“博著個甚功名,教俺做浮萍浪梗,因此上意懶出豫章城。”

【示例】到家時,養起頭發,聽憑父母擇一頭親事,結果終身,再不作浮萍斷梗,路柳墻花了。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十一回

【第53句】:雨斷云銷[yǔ duàn yún xiāo]

【解釋】比喻男女恩情斷絕。

【出處】宋·石孝友《醉落魄》詞:“歸期莫負青箋約。雨斷云銷,總是初情薄。”

【第54句】:殘絲斷魂[cán sī duàn hún]

【解釋】殘:剩余的;絲:蠶和其它昆蟲吐的絲;斷:斷絕;魂:魂魄。比喻即將死亡的生命。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獻發》:“奴身止寥寥發數根,這便是我的殘絲斷魂。”

【第55句】:踢斷門檻[tī duàn mén kǎn]

【解釋】由于跑得太勤、太快,把人家的門檻都踢斷。諷刺那些溜須拍馬的走狗們。

【示例】邀請外出傳經送寶的人都快踢斷門檻了。

【第56句】:同心斷金[tóng xīn duàn jīn]

【解釋】形容心齊力量大。

【出處】《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示例】明·張鳳翼《灌園記·法章聞變》:“感吾師同心斷金,愧吾身有戈難枕。”

【第57句】:文身斷發[wén shēn duàn fā]

【解釋】古代荊楚、南越一帶的習俗。身刺花紋,截短頭發,以為可避水中蛟龍的傷害。后常用以指較落后地區的民俗。

【出處】《左傳·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禮,仲雍嗣之,斷發文身,裸以為飾,豈禮也哉。”

【第58句】:分釵斷帶[fēn chāi duàn dài]

【解釋】釵分開,帶斷了。比喻夫妻的離別。

【出處】南朝·梁·陸罩《閨怨》詩:“自憐斷帶日,偏恨分釵時。”

【第59句】:懸斷是非[xuán duàn shì fēi]

【解釋】懸:憑空,沒有依據。憑空推斷是非對錯。

【出處】唐·柳宗元《復杜溫夫書》:“吾性騃滯,多所未甚諭,安敢懸斷是且非耶?”

【第60句】:目斷飛鴻[mù duàn fēi hóng]

【解釋】斷:斷絕;鴻:鴻雁。目送大雁飛去,直到看不見。形容離別的悲凄之情。

【出處】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慰夏孤》:“此情未語淚先溶,自今別去,目斷飛鴻。”

【示例】他目斷飛鴻,不忍離開碼頭。

【第61句】:目斷魂銷[mù duàn hún xiāo]

【解釋】目斷:竭盡目力所見。指竭盡目力而看望不到,因而內心悲痛。多形容因離別而傷心之極。

【出處】唐·元稹《同州刺史謝上表》:“臣自離京國,目斷魂銷,每至五更朝謁之時,臣實制淚不得。”

【示例】歸雁下平橋,目斷魂銷。夕陽無限江皋,楊柳杏花相對晚,各自無聊。 ——宋·陳亮《浪淘沙》詞

【第62句】:百足之蟲,斷而不蹶[bǎi zú zhī chóng,duàn ér bù jué]

【解釋】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出處】唐·馬總《意林》卷一:“百足之蟲,斷而不蹶。”

【第63句】:百足之蟲,至斷不僵[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iāng]

【解釋】百足:蟲名,馬陸,多足蟲;僵:倒。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

【出處】三國·魏·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以扶之者眾也。”

【第64句】:先斷后聞[xiān duàn hòu wén]

【解釋】指先處理后奏聞。

【出處】《北史·宇文護傳》:“護第屯兵禁衛,盛于宮闕,事無巨細,皆先斷后聞。”

【第65句】:義斷恩絕[yì duàn ēn jué]

【解釋】義:情義;恩:恩情。指情誼完全決裂。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離別,可憐是千里關山,獨自跋涉。似這般割肚牽腸,倒不如義斷恩絕。”

【示例】此刻又被景翼那廝賣出來,已是義斷恩絕的了,還有甚么守節的道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四回

【第66句】:漂蓬斷梗[piāo péng duàn gěng]

【解釋】飄飛的蓬草和隨波逐流的植物斷莖。比喻生活不安定,到處漂泊。

【出處】明·王錂《春蕪記·閨語》:“春蕪可曾有了么?問卿卿,多應是漂蓬斷梗渾無定。”

【示例】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孫,反不如漂蓬斷梗。 ——清·孔尚任《桃花扇·哭主》

【第67句】:琴斷朱弦[qín duàn zhū xián]

【解釋】比喻婦女死掉丈夫。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幸恩》:“奴家楊氏,幼適裴門,琴斷朱弦,不幸文君早寡,香含青瑣,肯容韓掾輕偷。”

【第68句】:肝腸斷絕[gān cháng duàn jué]

【解釋】斷絕:折斷。肝臟與腸子好像被一寸一寸地斷裂一樣。形容萬分悲痛。

【出處】《古樂府·隴頭歌辭》:“隴頭流水,鳴聲嗚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

【第69句】:金斷觿決[jīn duàn xī jué]

【解釋】如同金屬的刀斧砍物,骨制成的錐子解結。形容決斷迅速。

【出處】清·錢謙益《復李叔則書》:“叔則不以此時金斷觿決,示斗極于中流,而又奚待與?”

【第70句】:遺編斷簡[yí biān duàn jiǎn]

【解釋】指散佚而殘缺不全的典籍。

【出處】宋·呂大臨《〈考古圖〉后記》:“雖遺編斷簡,僅存二三,然世移俗革,人亡書殘,不復想見先王之緒余。”

【第71句】:夢斷魂消[mèng duàn hún xiāo]

【解釋】睡夢中也在思想著,弄得神魂不寧。同“夢斷魂勞”。

【出處】明·高濂《玉簪記》第二十七出:“滿目新紅驚樹杪,鶯啼處夢斷魂消。”

【示例】[外]他如今似夢斷方醒,[旦]只怕你要夜迢迢夢斷魂消。 ——清·方成培《雷峰塔·水斗》

【第72句】:殘編斷簡[cán biān duàn jiǎn]

【解釋】指殘缺不全的書籍。編,用來穿聯竹簡的皮條或繩子。簡,竹簡,古代用來書寫的竹片。

【出處】北周·庚信《謝滕王集序啟》:“某本乏財用,無多作述……至如殘編落簡,并入塵埃;赤軸青箱,多從灰燼。

【示例】那軍警執著火炬,照耀如同白晝,忽到這處,忽到那處,目光灼灼,東張西望,最注意的是片紅只字,殘編斷簡。 ——《民國演義》第五十回

【第73句】:老吏斷獄[lǎo lì duàn yù]

【解釋】吏:司法官;獄:案件。老司法官判斷案件。形容有豐富經驗的人,判斷是非又快又準。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五回:“老吏斷獄著著爭先,捕快查贓頭頭是道。”

【示例】因此,一向不大肯說題外之話的他,覆奏措詞,如老吏斷獄,犀利無比。 ——高陽《李鴻章》第一章

【第74句】:杜斷房謀[dù duàn fáng móu]

【解釋】喻指多謀善斷。同“房謀杜斷”。

【出處】《新唐書·杜如晦傳》:“每議事帝所,玄齡必曰:'非如晦莫籌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齡策也。蓋如晦長於斷,而玄齡善謀,兩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濟謀,以佐佑帝。”

【示例】杜斷房謀勞午夜,江毫丘錦各名家。 ——柳亞子《寄毛主席延安》詩

【第75句】:目斷鱗鴻[mù duàn lín hóng]

【解釋】鱗鴻:魚和雁,比喻書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書信到來。

【出處】元·無名氏《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妝臺目斷鱗鴻信,山隱隱水粼粼,方知人遠天涯近。”

【示例】小姐,看你背里沉吟,想是心中明白,何不口傳信息,免他目目斷鱗鴻。 ——明·張景《飛丸記·誓盟牛女》

【第76句】:煙斷火絕[yān duàn huǒ jué]

【解釋】指人煙滅絕。

【出處】《文選·江淹〈恨賦〉》:“若乃騎疊跡,車屯軌,黃塵匝地,歌吹四起,無不煙斷火絕,閉骨泉里。”李善注:“煙斷火絕,喻人之死也。”

【第77句】:龍斷之登[lóng duàn zhī dēng]

【解釋】指謀利求財。龍,通“壟”。

【出處】曾國藩《筆記·勸學篇示直隸士子》:“豪俠之質,可與入圣人之道者,約有數端。俠者薄視財利,棄萬金而不眄;而圣賢則富貴不處,貧賤不去,痛惡夫播間之食、龍斷之登。”

【第78句】:截斷眾流[jié duàn zhòng liú]

【解釋】比喻識見玄遠,超情越識。

【出處】《五燈會元·云門偃禪師法嗣·德山緣密禪師》:“我有三句語示汝諸人:一句函蓋乾坤,一句截斷眾流,一句隨波逐浪。”《朱子語類》卷七六:“如復其天地之心神者,妙萬物而為言,此截斷眾流句。”

【示例】厲太鴻為詩,精深華妙,截斷眾流。 ——清·杭大宗《詞科掌錄》

【第79句】:恩斷義絕[ēn duàn yì jué]

【解釋】恩:恩情;義:情義。感情破裂。多指夫妻離異。

【出處】元·馬致遠《任風子》第三折:“咱兩個恩斷義絕,花殘月缺,再誰戀錦帳羅幃。”

【示例】今與郎君恩斷義絕矣,天荒地老,永無見期。 ——清·徐瑤《太狠生傳》

【第80句】:飄萍斷梗[piāo píng duàn gěng]

【解釋】隨波逐流的浮萍和植物的斷莖。比喻飄泊無定的身世。

【出處】宋·周行己《再和文叔》:“契闊十年才道舊,問關千里又言旋。飄萍斷梗無根柢,愁喚羸童理破韉。”

【第81句】:出死斷亡[chū sǐ duàn wáng]

【解釋】指效死捐生。

【出處】《荀子·富國》:“故仁人在上,百姓貴之如帝,親之如父母,為之出死斷亡而愉者,無它故焉;其所是焉誠美,其所得焉誠大,其所利焉誠多。”

【第82句】:枯蓬斷草[kū péng duàn cǎo]

【解釋】干枯、斷折的蓬草。因易隨風飄散,故亦以喻不由自主,行蹤難定。

【出處】《中國民間故事選·六弟兄》:“姑娘離家以后,像是枯蓬斷草一樣,到處漂流。”

【第83句】:清官難斷家務事[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

【解釋】再公正的官吏也很難論斷家庭糾紛的是非曲直。指家庭內部的事,外人很難搞清楚。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難斷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示例】實是俗語說的'清官難斷家務事’,此事正是公婆難斷床幃事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回

【第84句】:清官難斷家事[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shì]

【解釋】清官:公正清廉的官吏。指家庭內部糾紛情況復雜,外人沒法斷定誰是誰非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十卷:“常言道:'清官難斷家事’,我如今管你母子一生衣食充足,你也休做十分大望。”

【第85句】:清官能斷家務事[qīng guān néng duàn jiā wù shì]

【解釋】俗語。表示家族糾紛情況復雜,只有更公正的官吏才有可能斷定誰是誰非。

【出處】曹樹厚《好夢成真記》第六十九章:“人們常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哈,這次我做到了清官能斷家務事。”

【第86句】:以義斷恩[yǐ yì duàn ēn]

【解釋】用大義割斷私恩。指秉公行事,不徇私情。

【出處】《晉書·劉毅傳》:“凡所以立品設狀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虛飾名譽,相為好丑。雖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門外之事,以義斷恩。”

【第87句】:望斷白云[wàng duàn bái yún]

【解釋】形容想念父母。

【出處】《新唐書·狄仁杰傳》:“親在河陽,仁杰在太行山,反顧,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云移乃得去。”

【第88句】:不斷如帶[bù duàn rú dài]

【解釋】猶不絕如縷。多形容局面危急或聲音、氣息等低沉微弱、時斷時續。

【出處】《新唐書·韓愈傳贊》:“自晉汔隋,老佛顯行,圣道不斷如帶。”

【第89句】:快刀斷亂麻[kuài dāo duàn luàn má]

【解釋】快:鋒利。比喻采取堅決有效的措施,果斷解決復雜的問題。

【出處】梁啟超《樂利主義泰斗邊泌之學說》:“茍其所發論所措施,與此正鵠相繆戾者,則昌言排擊之,無所顧戀,無所徇避,快刀斷亂麻,一拳碎黃鶴。”

【第90句】:雁斷魚沉[yàn duàn yú chén]

【解釋】比喻彼此音訊斷絕。同“雁逝魚沉”。

【出處】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雁斷魚沉,久隔音塵,此后相思兩地分。”

【第91句】:梧桐斷角[wú tóng duàn jiǎo]

【解釋】指梧桐雖是柔木而可以斷堅硬之角。比喻柔能勝剛。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兩堅不能相和,兩強不能引服。故梧桐斷角, 馬怤截玉,媒但者,非學謾也,但成而生不信;立慬者,非學斗爭也,慬立而生不讓。”

【第92句】:逸塵斷鞅[yì chén duàn yāng]

【解釋】指馬奔跑時揚起塵土,掙斷馬鞅。形容馬跑得很快。

【出處】唐許堯佐《柳氏傳》:“[許俊]遂升堂,出翊札示柳氏,挾之跨鞍馬,逸塵斷鞅,倏忽乃至。”

【第93句】:百足之蟲,至斷不蹶[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ué]

【解釋】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同“百足之蟲,至死不僵”。

【出處】《文選·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魯連子》:“百足之蟲,至斷不蹶者,持之者眾也。”

【第94句】:武斷鄉曲[wǔ duàn xiāng qū]

【解釋】指憑借勢力在民間橫行霸道。

【出處】《史記·平準書》:“當此之時,網疏而民富,役財驕溢,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于鄉曲。”

【示例】力之大者,則反持官府;力之小者,則武斷鄉曲。 ——清蒲松齡《上孫給諫書》

【第95句】:壯士斷腕[zhuàng shì duàn wàn]

【解釋】指勇士手腕被蝮蛇咬傷,就立即截斷,以免毒性擴散全身。比喻作事要當機立斷,不可遲疑、姑息。

【出處】唐·竇皐《述書賦下》:“君子棄瑕以拔才,壯士斷腕以全質。”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煙消云散》:“有句話叫做'壯士斷腕’,我只有自己斬掉一條膀子,人雖殘廢,性命可保。”

【第96句】:鴻斷魚沉[hóng duàn yú chén]

【解釋】書信斷絕,音訊全無。

【第97句】:思斷義絕[ēn duàn yì jué]

【解釋】感情破裂。多指夫妻離異。

【第98句】:投鞭斷流[tóu biān duàn liú]

【解釋】把所有的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斷水流。比喻人馬眾多,兵力強大。

【出處】《晉書·苻堅載記》:“以吾之眾旅,投鞭于江,足斷其流。”

【示例】人民解放軍以投鞭斷流之勢跨躍長江天險。

【第99句】:水斷陸絕[shuǐ duàn lù jué]

【解釋】指道路阻隔,不能相通。

【出處】宋·王令《與邵不疑書》:“窮南之珠,極西之玉,山海之犀象,蜀里之錦,楚南荊北之材,天下之殊也,然皆水斷陸絕。”

100、藕斷絲長[ǒu duàn sī cháng]

【解釋】藕已折斷,但還有許多絲連接著未斷開。比喻沒有徹底斷絕關系。多指男女之間情思難斷。同“藕斷絲連”。

【出處】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蒙愁緒以回腸,蔓牽瓜落;拭淚珠而洗面,藕斷絲長。”

10【第1句】: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shāng qí shí zhǐ,bù rú duàn qí yī zhǐ]

【解釋】比喻擊潰敵人全部,不如徹底消滅其中一部分。

【示例】這個戰略正合乎孫子兵法的“倍則圍之”,與“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兵學原理。 ——梁羽生《慧劍心魔》第三十八回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18禁无遮挡羞羞污污污污免费| 欧美人与zoxxxx另类| 国产无遮挡吃胸膜奶免费看| 久久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美女扒开大腿让男人桶| 天天插天天操天天射|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扒开两腿猛进入爽爽视频| 免费h视频在线观看| 1000部拍拍拍18勿入免费凤凰福利| 最近中文字幕2019|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岳|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毒不卡| 欧美一级片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julia无码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女人毛茸茸| 国产一级一片免费播放| a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欧洲vodafonewifi14| 啦啦啦中文中国免费高清| 99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蜜芽| 最近中文字幕mv在线视频www| 国产一级性生活| 99在线精品免费视频九九视| 日韩色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一级片| 91精品国产免费网站| 日本福利视频导航| 任你躁欧美一级在线精品| 亚洲护士毛茸茸|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野外做受又硬又粗又大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a|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豆| 男女搞基视频软件| 国产女主播喷水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