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硬”的成語(30個)
本文整理了硬骨頭、吃軟不吃硬、軟硬不吃等含“硬”的成語30個,其中“硬”開頭的成語5個,“硬”結(jié)尾的成語4個,“硬”在中間的成語2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硬”開頭的成語【第1句】:硬骨頭[yìng gǔ tóu]
【解釋】堅強不屈,毫不讓步的人。
【出處】王朔《人莫予毒》:“我原以為你是個正視現(xiàn)實眼睛眨也不眨的硬骨頭。”
【示例】他就是典型的硬骨頭,十分難對付。
【第2句】:硬語盤空[yìng yǔ pán kōng]
【解釋】硬:遒勁有力的語句;盤:盤旋。遒勁有力的語文盤旋在天空中。形容文章的氣勢雄偉,矯健有力。
【出處】唐·韓愈《薦士》詩:“橫空盤硬語,妥貼力排奡。”
【示例】舌富貴千鈞如發(fā),硬語盤空論語來聽?記當時,只有西窗月。 ——宋·辛棄疾《賀新郎·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第3句】:硬撐門面[yìng chēng mén miàn]
【解釋】裝體面,假充上流。保持高等或中等階級社會地位的風(fēng)度、架子或門面。
【示例】他家道凄涼還要硬撐門面。
【第4句】:硬著頭皮[yìng zhe tóu pí]
【解釋】勉強去做難度較大的事。
【出處】曾樸《孽海花》第27回:“以后更難相處,只好硬著頭皮,老著臉子,追蹤前往,不管太后的款待如何,照舊的殷勤伺候。”
【示例】他硬著頭皮去見老板。
【第5句】:硬門檻子[yìng mén kǎn zǐ]
【解釋】比喻不易克服的困難。
【示例】我碰上了這個硬門檻子。
“硬”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吃軟不吃硬[chī ruǎn bù chī yìng]
【解釋】對態(tài)度強硬者,絕不屈從,對好言好語,可以聽從。形容個性頑強,不怕強硬。
【出處】清·醉月山人《狐貍緣全傳》第三回:“從來小孩愛戴高帽兒,吃軟不吃硬。”
【示例】他就是吃軟不吃硬的性格。
【第2句】:心高氣硬[xīn gāo qì yìng]
【解釋】氣:指氣勢或氣質(zhì)。心比天高,氣性驕傲。形容態(tài)度傲慢,自以為高人一等。
【出處】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一折:“我可也心高氣傲惹人憎。”
【示例】你平日里心高氣硬,笑伊家今日無計謀生。 ——明·王錂《春蕪記·反目》
【第3句】:雞爛嘴巴硬[jī làn zuǐ bā yìng]
【解釋】比喻自知理虧,還要強辯。
【示例】你真是雞爛嘴巴硬,不要再強詞奪理了。
【第4句】:欺軟怕硬[qī ruǎn pà yìng]
【解釋】欺負軟弱的,害怕強硬的。
【出處】明·高明《琵琶記·五娘請糧被搶》:“點催首放富差貧,保上戶欺軟怕硬。”
【示例】不公道,欺軟怕硬!有好差事派了別人;這樣黑更半夜送人,就派我。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
“硬”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軟硬不吃[ruǎn yìng bù chī]
【解釋】指與對方談判或處理問題時態(tài)度很強硬,什么方法均不能使其改變態(tài)度。
【出處】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不行呵,軟硬不吃呵,我就知道這岳穆的骨頭硬。”
【示例】她軟硬不吃,你就沒辦法了。
【第2句】:死記硬背[sǐ jì yìng bèi]
【解釋】指不用理解力去使用記憶力而一味死板地背誦書本。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7章:“中國這種考試方式鼓勵了死記硬背,但往往排斥了真正的才學(xué)。”
【示例】讀書不能靠死記硬背。
【第3句】:生拉硬扯[shēng lā yìng chě]
【解釋】比喻牽強附會,生拖死拽。
【出處】曹禺《日出》第四幕:“福升生拉活扯地將黃省三向外拖。”
【示例】王朔《一點正經(jīng)沒有》:“有話好說有話好說,別這么生拉硬扯,拽脫焊了到那兒他也說不出話了。”
【第4句】:生拉硬拽[shēng lā yìng zhuài]
【解釋】按主觀愿望辦事而不管別人的意愿或客觀的條件是否允許,比喻牽強附會。
【示例】你這樣生拉硬拽是行不通的。
【第5句】:軟硬兼施[ruǎn yìng jiān shī]
【解釋】兼施:同時施展。軟的和硬的手段都用上了。
【出處】張揚《第二次握手》:“這位神甫滿臉堆笑,幫著蘇鳳麒一唱一和,軟硬兼施地勸告蘇冠蘭結(jié)婚。”
【示例】敵人軟硬兼施也沒使他投降。
【第6句】:腳踏硬地[jiǎo tà yìng dì]
【解釋】指實打?qū)崳址€(wěn)靠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十卷:“況又實實是骨血,腳踏硬地,這家私到底是穩(wěn)取的了。”
【第7句】:盤空硬語[pán kōng yìng yǔ]
【解釋】硬:指行文遒勁有力。語言遒勁有力像能在空中盤旋一樣。形容詩文氣勢磅礴,矯健雄渾。
【出處】唐·韓愈《薦士》:“橫空盤硬語,妥貼力排奡。”
【示例】昌黎極有古音,惜其不由正道,反為盤空硬語,以文入詩,欲自成一有言,難矣。 ——清·黃子云《野鴻詩的》九十六
【第8句】:強弓硬弩[qiáng gōng yìng nǔ]
【解釋】強:強勁的,有力的;弩:古代發(fā)箭的機械。強有力的弓,堅硬的弩。形容武器精良。
【出處】《戰(zhàn)國策·韓策一》:“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出自韓。”
【示例】前后多是強弓硬弩,兵馬如林,都被射轉(zhuǎn)。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六回
【第9句】:強嘴硬牙[jiàng zuǐ yìng yá]
【解釋】指能說會道。
【出處】周立波《暴風(fēng)驟雨》第二部:“花永喜娘們,膽大心尖,強嘴硬牙,老花說不過她,干仗總是吃敗仗。”
【第10句】:怕硬欺軟[pà yìng qī ruǎn]
【解釋】害怕強硬的,欺負軟弱的。
【出處】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番順水推船。”
【示例】怕硬欺軟的人讓人瞧不起。
【第11句】:欺硬怕軟[qī yìng pà ruǎn]
【解釋】不懼怕強硬的。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我從來欺硬怕軟,吃苦不甘,你休只因親事胡撲掩。”
【第12句】:嘴硬心軟[zuǐ yìng xīn ruǎn]
【解釋】嘴上不服軟,心里卻認輸。指人嘴好強。
【示例】她是一個嘴硬心軟的人。
【第13句】:橫搶硬奪[hèng qiǎng yìng duó]
【解釋】指用強力奪取。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三二回:“你瞧他們爺兒們、娘兒們,這陣橫搶硬奪的,還了得了。”
【第14句】:生拼硬湊[shēng pīn yìng còu]
【解釋】指勉強拼湊。
【出處】《人民日報》19【第57句】:【第10句】:29:“使得人物性格在濃烈的生活氣息中向前發(fā)展,而沒有生拼硬湊違反常情的弊病。”
【第15句】:死纏硬磨[sǐ chán yìng mó]
【解釋】指一味不休的糾纏某人或某事。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6章:“但要是這家人死纏硬磨,她二媽又從旁勸說,她到時又可能沒勇氣和這一群縣上的頭面人物破開臉皮,讓他們當場下不了臺。”
【第16句】:生奪硬搶[shēng duó yìng qiǎng]
【解釋】指強行奪過來。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二八回:“還虧禇一官力大,把個公子生奪硬搶的救護下來。”
【第17句】:吃硬不吃軟[chī yìng bù chī ruǎn]
【解釋】好言好語不聽從,態(tài)度一強硬,反使屈從了。形容人的外強中干,欺軟怕硬。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17回:“戴大理囑咐他的一番話,說明統(tǒng)領(lǐng)的為人,吃硬不吃軟。”
【示例】他吃硬不吃軟,該強硬對待。
【第18句】:生搬硬套[shēng bān yìng tào]
【解釋】生:生硬。指不顧實際情況,機械地運用別人的經(jīng)驗,照抄別人的辦法。
【出處】馬南邨《燕山夜話·不吃羊肉吃菜羹》:“有人背誦了幾篇祭文,背得爛熟,到了考試的時候,題目是祝壽的,他居然生搬硬套地把祭文抄上去,弄得牛頭不對馬嘴。”
【示例】學(xué)習(xí)不是生搬硬套,生活中的語言也不能原封不動地運用,需要提煉。 ——老舍《語言、人物、戲劇》
【第19句】:死搬硬套[sǐ bān yìng tào]
【解釋】指不顧實際情況,機械地運用別人的經(jīng)驗,照抄別人的辦法。
【示例】我們不能死搬硬套,得靈活運用。
【第20句】:軟磨硬抗[ruǎn mó yìng kàng]
【解釋】以和緩的手段糾纏,以強硬的手段對抗。形容想方設(shè)法拒絕服從。
【第21句】:強媒硬保[qiǎng méi yìng bǎo]
【解釋】強迫做媒,包辦成親。
【示例】現(xiàn)在社會不能再出現(xiàn)強媒硬保的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