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哲”的成語(5個)
本文整理了哲人其萎、知人則哲、明哲保身等含“哲”的成語5個,其中“哲”開頭的成語1個,“哲”結(jié)尾的成語1個,“哲”在中間的成語3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哲”開頭的成語【第1句】:哲人其萎[zhé rén qí wěi]
【解釋】指賢人病逝。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示例】學(xué)人文人同聲哀悼,'泰山其頹,哲人其萎’的成語,在祭文挽聯(lián)哀詩中隨處露臉。 ——葉圣陶《鄉(xiāng)里善人》
“哲”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知人則哲[zhī rén zé zhé]
【解釋】指能鑒察人的品行才能,即可謂之明智。
【出處】《書·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曾運乾正讀:“哲,智;官,任……言知人則能器使。”
【示例】知人則哲,振古所難。 ——《魏書·肅宗紀》
“哲”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明哲保身[míng zhé bǎo shēn]
【解釋】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現(xiàn)指因怕連累自己而回避原則斗爭的處世態(tài)度。
【出處】《詩·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示例】高節(jié)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漢,甚至于一些虛無主義者。 ——朱自清《論氣節(jié)》
【第2句】:靡哲不愚[mǐ zhé bù yú]
【解釋】靡:沒有;哲:哲人。沒有一個哲人不出現(xiàn)愚蠢的時候。比喻任何人都會犯錯誤。
【出處】《詩經(jīng)·大雅·抑》:“人亦有言,靡哲不愚。”
【第3句】:往哲是與[wǎng zhé shì yǔ]
【解釋】往哲:先哲,前賢;與:贊許。古代圣賢所贊許的。
【出處】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夫迷涂知反,往哲是與;不遠而復(fù),先典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