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洞”的成語大全(56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洞見古今、塞狗洞、別有洞天等含“洞”的成語56個,其中“洞”開頭的30個,“洞”結尾的7個,“洞”在中間的19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洞”開頭的成語
【第1句】:洞見古今[dòng jiàn gǔ jīn]
【解釋】洞鑒:明察。深入透徹地了解歷史與現實世事。
【出處】《舊唐書·王及善等傳論》:“茍非洞鑒古今,深識王霸,何由立其高論哉?!?/p>
【示例】公高明遠識,洞見古今,知國家之事,心至于斯乎。 ——宋·錢世超《錢氏私志·蔡魯公》
【第2句】:洞見肺腑[dòng jiàn fèi fǔ]
【解釋】很清楚地看見人的內心。形容襟懷坦白,待人誠懇。
【出處】宋·陳亮《酌古論·李愬》:“愬復能待以厚禮,示之赤誠,言笑無間,洞見肺腑。”
【第3句】:洞房花燭[dòng fáng huā zhú]
【解釋】形容結婚的景象。
【出處】北周·庾信《和詠舞》詩:“洞房花燭明,燕余雙舞輕。”
【示例】洞房花燭之夜,兩新人原是舊相知,又多是吃驚吃嚇,哭哭啼啼,死邊過的,竟得團圓,其樂不可名狀。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九
【第4句】:洞無城府[dòng wú chéng fǔ]
【解釋】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難于揣測的深遠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誠,心口如一。
【出處】宋·魏了翁《知靈泉縣奉議郎致仕高君行狀》:“君夷易疏暢,洞無城府,雖居官亦敝衣羸馬,不改其度。”
【第5句】:洞幽燭遠[dòng yōu zhú yuǎn]
【解釋】洞:洞察;幽:深遠;燭:照亮。形容目光銳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細微之處。
【出處】明·吳承恩《贈郡伯古愚邵公報政序》:“有洞幽燭遠之明,有含茹翕張不疾不徐之度?!?/p>
【示例】他有洞幽燭遠的眼光。
【第6句】:洞達事理[dòng dá shì lǐ]
【解釋】洞達:透徹,深遠;理:道理,規律。深入透徹了解事物規律。
【第7句】:洞徹事理[dòng chè shì lǐ]
【解釋】洞徹:透徹,深遠;理:道理,規律。深入透徹了解事物規律。
【示例】我們要洞徹事理,才能很好處理。
【第8句】:洞幽燭微[dòng yōu zhú wēi]
【解釋】洞:洞察;幽:深遠;燭:照亮;微:微末,精細處。形容目光銳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細微之處。
【出處】明·吳承恩《贈郡伯愚邵公報政序》:“有洞幽燭遠之明,有含茹翕張不疾不徐之度?!?/p>
【示例】謂能洞幽燭微,提綱挈領,非徒鉆故紙者可比。 ——清·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課書》
【第9句】:洞心駭目[dòng xīn hài mù]
【解釋】形容使人驚異。
【出處】宋·楊萬里《答周監丞》:“'濯龍’二大字,洞心駭目,得未曾有?!?/p>
【示例】初不知異聞之有錄也。一日出示,余洞心駭目,多聞所未聞者。 ——清·盧文弨《<游宦紀聞>跋》
【第10句】:洞見其奸[dòng jiàn qí jiān]
【解釋】洞見:清楚地看到;奸:奸詐??辞宄Ψ降年幹\詭計。同“洞燭其奸”。
【出處】《元史·許衡傳》:“李林甫妒賢嫉能,明皇洞見其奸而不能退?!?/p>
【第11句】:洞察其奸[dòng chá qí jiān]
【解釋】對別人的陰謀詭計看得很清楚。
【出處】《明史·董傳策傳》:“嵩稔惡誤國,陛下豈不洞燭其奸?!?/p>
【示例】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諸事預為防范,毋許臨門,他又何所施其伎倆。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二回
【第12句】:洞悉底蘊[dòng xī dǐ yùn]
【解釋】洞悉:清楚地知道;底蘊:內情,事情的具體內容。透徹地觀察到事物的詳細內情。同“洞見底蘊”。
【出處】清·錢泳《履園叢話·耆舊·十蘭判官》:“先生自幼通于小學,及長,博極群書,于漢、唐先儒之學,無不洞悉底蘊。”
【第13句】:洞鑒古今[dòng jiàn gǔ jīn]
【解釋】洞鑒:明察。深入透徹地了解歷史與現實世事。
【出處】《舊唐書·王及善等傳論》:“茍非洞鑒古今,深識王霸,何由立其高論哉?!?/p>
【示例】公高明遠識,洞鑒古今,知國家之事,必至于斯乎。 ——宋·錢世昭《錢氏私志·蔡魯公》
【第14句】:洞如觀火[dòng rú guān huǒ]
【解釋】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樣。同“洞若觀火”。
【出處】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得悉其山川險要部落游牧,暨其強弱多寡離合之情,皆洞如觀火矣?!?/p>
【第15句】:洞洞惺惺[dòng dòng xīng xīng]
【解釋】洞洞:貫通的樣子;惺惺:清醒。形容明徹清醒的樣子。
【出處】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論語·子張篇二》:“徒孤守洞洞惺惺、覺了能知之主,則亦靈巖三喚主人之旨而已。”
【第16句】:洞洞屬屬[dòng dòng shǔ shǔ]
【解釋】洞洞:恭敬虔誠的樣子。形容非常恭敬謹慎,小心翼翼的樣子。
【出處】《禮記·祭義》:“孝子如執玉,如奉盈,洞洞屬屬然,如不勝,如將失之?!?/p>
【示例】對門灑掃應對,可以精義入神,況洞洞屬屬執玉奉盈者乎?(清·魏源《曾子章句序》)
【第17句】:洞鑒廢興[dòng jiàn fèi xīng]
【解釋】洞鑒:明察。深入透徹地了解歷代興盛衰敗情況。
【出處】《魏書·李順傳》:“卿往復積歲,洞鑒廢興。若朕此年行師,不克以不?”
【第18句】:洞悉無遺[dòng xī wú yí]
【解釋】洞:深入,透徹;洞悉:知道。對一切觀察得很清楚。
【出處】孫中山《倫敦被難記》:“此人之果為誰,及其抵英國后之一舉一動,本使館洞悉無遺?!?/p>
【第19句】:洞若觀火[dòng ruò guān huǒ]
【解釋】洞:透徹。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樣。
【出處】《尚書·盤庚上》:“予若觀火?!?/p>
【示例】否則怎樣,他卻沒有說。但這是“洞若觀火”的,否則,就不給。 ——魯迅《華蓋集續編·記“發薪”》
【第20句】:洞天福地[dòng tiān fú dì]
【解釋】原為道家語,指神道居住的名山勝地。后多比喻風景優美的地方。
【出處】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記》:“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名稱?!?/p>
【示例】如此洞天福地,倘得幾間幽室,在此暫住幾時,也不枉人生一世。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九回
【第21句】:洞幽察微[dòng yōu chá wēi]
【解釋】徹底地看到幽深微妙處。
【示例】他對事物有洞幽察微的本事。
【第22句】:洞見底蘊[dòng jiàn dǐ yùn]
【解釋】洞見:清楚地看到;底蘊:內情,事情的具體內容。透徹地觀察到事物的詳細內情。
【出處】宋·劉克莊《待制徐侍郎神道碑》:“宰相遺公書曰:拘摧檢核,洞見底蘊,不勝欽嘆?!?/p>
【示例】其開陳治道,區別邪正,辨釋事宜,平易明白,洞見底蘊。 ——《宋史·范祖禹傳論》
【第23句】:洞中肯綮[dòng zhōng kěn qǐng]
【解釋】觀察敏銳,言論能掌握問題的關鍵處。
【出處】《元史·韓性傳》:“郡之良二千石政事有所未達,輒往咨訪,性從容開導,洞中肯綮,裨益者多?!?/p>
【示例】她說話做事都能洞中肯綮。
【第24句】:洞察秋毫[dòng chá qiū háo]
【解釋】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鳥獸秋天身上新生的細毛,比喻極其細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之乎?”
【第25句】:洞隱燭微[dòng yǐn zhú wēi]
【解釋】形容目光犀利,觀察事物深刻透徹。
【出處】清·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課書》:“[學師]謂[馬建忠]能洞隱燭微,提綱挈領,非徒鉆故紙者可比?!?/p>
【第26句】:洞燭其奸[dòng zhú qí jiān]
【解釋】洞:透徹;燭:照見;奸:奸詐。對別人的陰謀詭計看得很清楚。
【出處】《明史·董傳策傳》:“(嚴)嵩稔惡誤國,陛下豈不洞燭其奸!”
【示例】他有一雙洞燭其奸的眼睛。
【第27句】:洞見癥結[dòng jiàn zhèng jié]
【解釋】洞見:清楚地看到;癥結:肚子里結塊的病,比喻問題的關鍵。比喻事情的糾葛或問題的關鍵所在。形容觀察銳利,看到了問題的關鍵。
【出處】《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以其言飲藥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臟癥結,特以診脈為名耳?!?/p>
【示例】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見癥結矣。”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
【第28句】:洞心駭耳[dòng xīn hài ěr]
【解釋】形容使人震驚。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金鼓迭起,鏗鏘鐺鼞,洞心駭耳?!?/p>
【第29句】:洞悉其奸[dòng xī qí jiān]
【解釋】洞悉:清楚地知道;奸:奸詐??辞宄Ψ降年幹\詭計。同“洞燭其奸”。
【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列朝·廟議獻諂不用》:“甫出口,而上已洞悉其奸,斥逐不已?!?/p>
【第30句】:洞察一切[dòng chá yī qiè]
【解釋】對一切觀察得很清楚。
【出處】羅廣斌《紅巖》第五章:“濃黑的眉梢下,又是那雙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還是那無比堅定、聲震屋宇的語音。”
【示例】他是一位能夠洞察一切的政治家。
“洞”結尾的成語
【第1句】:塞狗洞[sāi gǒu dòng]
【解釋】把銀錢花在無用的地方。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5回:“我有三萬銀子,我大八成的道臺都可捐得了。我為什么拿錢塞狗洞!”
【示例】你這點錢還不夠她塞狗洞呢。
【第2句】:引蛇出洞[yǐn shé chū dòng]
【解釋】比喻引誘壞人進行活動,使之暴露。
【出處】章詒和《往事并不如煙·兩片落葉,偶爾吹在一起》:“如果說,父親與會是中了'引蛇出洞’之計,那么,儲安平6月1日在中央統戰部的發言,則被許多人視為'自投羅網’?!?/p>
【示例】他這一招叫引蛇出洞。
【第3句】:無底洞[wú dǐ dòng]
【解釋】無法填滿的洞。比喻滿足不了的物質要求或者做不完的事。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五回:“我說這些人,是個無底洞,多給他多要,少給他少要?!?/p>
【示例】不能再往里投資了,這樣虧損下去簡直是個無底洞。
【第4句】:七穿八洞[qī chuān bā dòng]
【解釋】形容破舊不堪。
【第5句】:空空洞洞[kōng kōng dòng dòng]
【解釋】空虛,空無所有。
【出處】毛澤東《反對黨八股》:“為什么一定要寫得那么長,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種解釋,就是下決心不讓群眾看?!?/p>
【示例】一間空空洞洞的房屋,又臟又冷。
【第6句】:鉆天打洞[zuān tiān dǎ dòng]
【解釋】比喻利用一切機會鉆營。
【出處】清·曾樸《孽?;ā返诙兀骸澳沁厺O陽伯與郭掌柜摩拳擦掌的時候,正這邊莊燕替章風孫鉆天打洞的當兒?!?/p>
【第7句】:七孔八洞[qī kǒng bā dòng]
【解釋】孔:小洞??吡芏?,十分破爛的樣子。
【示例】他的衣服經常是七孔八洞的。
“洞”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別有洞天[bié yǒu dòng tiān]
【解釋】洞中另有一個天地。形容風景奇特,引人入勝。
【出處】唐·李白《山中問答》詩:“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p>
【示例】各處盡是畫棟雕梁,珠簾綺戶,那派艷麗光景,竟是別有洞天。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八回
【第2句】:花燭洞房[huā zhú dòng fáng]
【解釋】花燭:彩色蠟燭;洞房:深邃的房,指新婚夫婦的臥室。深室里點燃有龍鳳圖案裝飾的蠟燭。形容結婚的歡樂景象。
【出處】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一折:“到晚來月射的破窯明,風刮的蒲簾響,便是俺花燭洞房?!?/p>
【示例】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5章:“一個臂挽黑紗的人怎么可能去進花燭洞房呢?”
【第3句】:鉆洞覓縫[zuàn dòng mì féng]
【解釋】比喻千方百計地尋找時機。
【出處】茅盾《子夜》十一:“做公債的人那一個不在那里鉆洞覓縫探聽老趙的手法呢!” 又十六:“一下里他那好像凍僵了的心重復生氣蓬勃,能夠出主意,能夠鉆洞覓縫找門路了。”
【第4句】:漏洞百出[lòu dòng bǎi chū]
【解釋】百:極言其多。有很多漏洞。形容文章、說話或辦事,破綻很多。
【出處】姚雪垠《<歧路燈>序》:“我們從《歧路燈》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而是各種世俗人物,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
【示例】他的文章漏洞百出,自相矛盾。
【第5句】:通幽洞冥[tōng yōu dòng míng]
【解釋】通曉、洞察幽冥之事。
【出處】晉·陸機《漢高祖功臣頌》:“文成作師,通幽洞冥。”
【示例】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53卷:“通幽洞冥,吞咽九靈?!?/p>
【第6句】:林寒洞肅[lín hán dòng sù]
【解釋】寒:寒冷;肅:肅殺。形容秋冬時林木蕭疏,溪澗淺落的景象。
【出處】北朝·后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每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第7句】:門戶洞開[mén hù dòng kāi]
【解釋】門戶:房屋的出入處。比喻險要的地方。大門完全敞開,無遮無攔。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八十五回:“轉瞬間已近月宮,公遠扶住車子,玄宗凝眸一望,只見月中宮殿重重,門戶洞開?!?/p>
【示例】桿子嘩變,后路門戶洞開,致全軍處境,萬分危急。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六章
【第8句】:無洞掘蟹[wú dòng jué xiè]
【解釋】比喻無事生非,故意找岔子。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十卷:“在城棍徒無風起浪,無洞掘蟹,虧得當時立地就認了,這些人還道放了空箭,未肯住手,致有今日之告。”
【第9句】:空洞無物[kōng dòng wú wù]
【解釋】空空洞洞,沒有什么內容。多指言談、文章極其空泛。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此中空洞無物,然容卿輩數百人?!?/p>
【示例】出了口吻、技巧和聲調之外,八股文里是空洞無物的。 ——朱自清《經典常談·文第十三》
【第10句】:通幽洞微[tōng yōu dòng wēi]
【解釋】通曉、洞察細微而幽深的道理。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佛光滿禪師法嗣》:“并鉤深索隱,通幽洞微?!?/p>
【第11句】:狗咬呂洞賓[gǒu yǎo lǚ dòng bīn]
【解釋】呂洞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狗見了呂洞賓這樣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來罵人不識好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5回:“沒良心的,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示例】你這是狗咬呂洞賓,把人家的好心當驢肝肺了。
【第12句】:七洞八孔[qī dòng bā kǒng]
【解釋】形容特別破爛的樣子。
【第13句】:另有洞天[lìng yǒu dòng tiān]
【解釋】另有一種新鮮的境界。
【示例】巖洞中另有洞天的景色,引人入勝,不可言狀。
【第14句】:通幽洞靈[tōng yōu dòng líng]
【解釋】通曉、洞察幽冥靈異之事。
【出處】南朝·梁·陸倕《新刻漏銘》:“尚辨天意,猶測地情。況我神造,通幽洞靈?!?/p>
【第15句】:福地洞天[fú dì dòng tiān]
【解釋】原為道家語,指神道居住的名山勝地。后多比喻風景優美的地方。
【出處】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記》:“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名稱。”
【示例】一到南邊,果然山明川麗,如登福地洞天。 ——清·曾樸《孽海花》第七回
【第16句】:世事洞明[shì shì dòng míng]
【解釋】洞:洞悉,了解;明:明白。對于人世間的各種事情,都看得透徹明白。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又有一幅對聯,寫的是'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第17句】:光明洞徹[guāng míng dòng chè]
【解釋】明亮通透。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仙藥》:“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
【示例】若能安養其根,不為物障,常使光明洞徹,見性乃全。 ——宋·蘇軾《東坡志林·讀壇經》
【第18句】:一洞之網[yī dòng zhī wǎng]
【解釋】只有一個洞的網。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有鳥將來,張羅而待之,得鳥者羅之一目也。今為一目之羅,則無時得鳥矣?!?/p>
【示例】做買賣得有幾手,否則就像一洞之網,什么也撈不到。
【第19句】:清虛洞府[qīng xū dòng fǔ]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罵賊》:“除卻了清虛洞府,只有那沉香亭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