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峰”的成語(12個)
本文整理了峰回路轉、造極登峰、登峰造極等含“峰”的成語12個,其中“峰”開頭的成語1個,“峰”結尾的成語1個,“峰”在中間的成語10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峰”開頭的成語【第1句】:峰回路轉[fēng huí lù zhuǎn]
【解釋】峰巒重疊環繞,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勝路徑曲折復雜。
【出處】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示例】我們坐在火車里就像坐在江船里一樣,峰回路轉,景象刻刻變換,讓你目不暇接。 ——葉圣陶《從西安到蘭州》
“峰”結尾的成語【第1句】:造極登峰[zào jí dēng fēng]
【解釋】登峰造極。比喻達到極點。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五回:“只看世上那班分明造極登峰的,也會變生不測;任是爭強好勝的,偏逢用違所長。”
【示例】你想造極登峰,那就拿出真本事來
“峰”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登峰造極[dēng fēng zào jí]
【解釋】登:上;峰:山頂;造:到達;極:最高點。比喻學問、技能等達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然陶練之功,尚不可誣。”
【示例】到了清末,梁啟超先生的“新文體”可算登峰造極。 ——朱自清《經典常談·文第十三》
【第2句】:路轉峰回[lù zhuǎn fēng huí]
【解釋】峰巒重疊環繞,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勝路徑曲折復雜。
【出處】唐·陳子昂《入東陽峽與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風煙猶可望,歌笑浩難聞。路轉青山合,峰回百日曛。”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示例】路轉峰回出畫塘,一山楓葉背殘陽,看來渾不似春光。 ——王國維《浣溪沙》詞
【第3句】:狂峰浪蝶[kuáng fēng làng dié]
【解釋】輕狂的蜂蝶。比喻輕狂的男子。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牛小姐規勸侍俾》:“驚起嬌鶯語燕,打開浪蝶狂蜂。”
【第4句】:橫峰側嶺[héng fēng cè lǐng]
【解釋】形容山勢縱橫交錯,起伏重疊。
【出處】宋·蘇軾《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示例】嘗作《云山圖》,峭壁圓崢,橫峰側嶺,備極隱現浮沉之妙。 ——清·陶元藻《越畫見聞·明·劉鵬》
【第5句】:望峰息心[wàng fēng xī xīn]
【解釋】遙望山巒巍峨而塵念隨之平息。多指遁世隱居。亦喻知難而止息。
【出處】南朝·梁·吳均《與朱元思書》:“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第6句】:千峰萬壑[qiān fēng wàn hè]
【解釋】猶千巖萬壑。形容山巒連綿,高低重迭。
【出處】明·沈榜《宛署雜記·山川》:“每大雪初霽,千峰萬壑,積素凝華,若圖畫然,為京師八景之一。”
【第7句】:千峰百嶂[qiān fēng bǎi zhàng]
【解釋】形容山巒重迭。
【出處】宋·陸游《晚泊》:“身游萬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示例】千峰百嶂轉芝城,添作山廚鱟尾羹。 ——清·梁章鉅《附謝辰和韻》詩
【第8句】:孤峰突起[gū fēng tū qǐ]
【解釋】孤:單獨;突起:高聳。單獨的一座山峰高高地聳立著。
【示例】桂林的山有一個突出的特點,便多是孤峰突起。
【第9句】:躋峰造極[jī fēng zào jí]
【解釋】指登上山峰絕頂。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外編·六朝》:“登龜、蒙、鳧、繹峰者,即躋峰造極,龜、蒙、鳧、繹已耳。”
【第10句】:連天峰火[lián tiān fēng huǒ]
【解釋】烽火:古時邊防報警點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形容戰火燒遍各地。
【出處】漢·蔡邕《蔡中郎集·外紀上·漢書十志疏》:“其時鮮卑連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絕,埃塵連天。”
【示例】無限傷心劫后話,連天峰火獨思君。 ——李大釗《南天動亂,適將去國,憶天問軍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