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鬻”的成語(24個)
本文整理了鬻寵擅權、焚琴鬻鶴等含“鬻”的成語24個,其中“鬻”開頭的成語10個,“鬻”在中間的成語14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鬻”開頭的成語【第1句】:鬻寵擅權[yù chǒng shàn quán]
【解釋】憑借寵幸以賣弄權勢。
【出處】《韓非子·三守》:“鬻寵擅權,矯外以勝內,險言禍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惡。”
【第2句】:鬻駑竊價[yù nǔ qiè jià]
【解釋】謙詞。指劣貨而獲優評。
【出處】唐·黃滔《蔣先鋒》:“昨者赍持惡賦,刺謁清塵,本期劉子俊待以蓋甌之地,陸士衡處置于撫掌之間,豈期以寸獲長,鬻駑竊價。”
【第3句】:鬻聲釣世[yù shēng diào shì]
【解釋】猶言沽名釣譽。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諸子之徒,心非郁陶,茍馳夸飾,鬻聲釣世,此為文而造情也。”
【第4句】:鬻矛譽楯[yù máo yù dùn]
【解釋】指自相矛盾,不能兩立。
【出處】語出《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譽之曰:'吾楯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示例】是楚人鬻矛譽楯,譽兩難得而俱售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定勢》
【第5句】:鬻官賣爵[yù guān mài jué]
【解釋】鬻:賣。買賣官爵來收取錢財。
【出處】《宋史·吳喜傳》:“朝廷乃至鬻官賣爵,以救災困。”
【第6句】:鬻雞為鳳[yù jī wéi fèng]
【解釋】指以次充好,混淆優劣。
【出處】唐·黃滔《謝試官》:“伏念鬻雞為鳳,有識咸驚,投礫參瓊,良知足鄙。”
【第7句】:鬻兒賣女[yù ér mài nǚ]
【解釋】鬻:賣。指生活無依,被迫賣掉自己的兒女。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7回:“破家蕩產,鬻兒賣女,時有所聞。”
【示例】舊社會老百姓鬻兒賣女也還得不到溫飽。
【第8句】:鬻文獲財[yù wén huò cái]
【解釋】鬻:賣。指以寫文章來換取財物。
【出處】《舊唐書·文苑傳·李邕》:“時議以為自古鬻文獲財,未有如邕者。”
【第9句】:鬻良雜苦[yù liáng zá kǔ]
【解釋】指出售貨物時弄虛作假,以次充好。
【出處】《文選·張衡〈西京賦〉》:“而乃商賈百族,裨販夫婦,鬻良雜苦,蚩眩邊鄙。”薛綜注:“良,善也,先見良物,價定,而雜與惡物,以期惑下士之人。”
【第10句】:鬻矛譽盾[yù máo yù dùn]
【解釋】鬻:賣;譽:贊美。自相矛盾,不能兩立
【出處】戰國·韓·韓非《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
【示例】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定勢》:“是楚人鬻矛譽盾,兩難得而俱售也。”
“鬻”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焚琴鬻鶴[fén qín yù hè]
【解釋】猶焚琴煮鶴。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出處】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焚琴鬻鶴,傖父所為,不圖出之改之。”
【第2句】:賣官鬻獄[mài guān yù yù]
【解釋】漢·崔寔《政論》:“自非夷齊,孰能餓死,于是則有賣官鬻獄,盜賊主守之奸生矣。”
【出處】今任使非人,~,囚系非辜者多。 ——《元史·耶律楚材傳》
【示例】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30回:“高、楊、童、蔡,四個奸黨在朝中,賣官鬻獄,賄賂公行。”
【第3句】:賣妻鬻子[mài qī yù zǐ]
【解釋】指因生活所迫,把妻子兒女賣給別人。
【出處】明·清溪道人《禪真逸史》第五回:“男女等也是良家兒女,只因命運淹蹇,又值惡薄時年,賣妻鬻子,家業凋零。”
【示例】可憐百姓已賣妻鬻子,啼饑號寒,還有甚么錢財,上應征求?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十九回
【第4句】:賣男鬻女[mài nán yù nǚ]
【解釋】指因生活所迫而出賣自己的兒女。
【出處】明·天然癡叟《石點頭·盧夢仙江上尋妻》:“況且如此荒年,那家不賣男鬻女來度命。”
【示例】舊社會,老百姓賣男鬻女還是勉強糊口。
【第5句】:賣兒鬻女[mài ér yù nǚ]
【解釋】鬻:賣。指生活無依,被迫賣掉自己的女兒。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七回:“破家蕩產,鬻兒賣女,時有所聞。”
【示例】洛陽饑民賣兒鬻女。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第6句】:破家鬻子[pò jiā yù zǐ]
【解釋】鬻:賣。家族毀壞,賣兒賣女。比喻困苦之極。
【出處】宋·楊萬里《民政上》:“上賦其民以十,則吏因以賦其百。朝廷喜其辦而不知有破家鬻子之民。”
【第7句】:賣官鬻爵[mài guān yù jué]
【解釋】鬻:賣。形容政治腐敗,統治階級靠出賣官職來搜刮財富。
【出處】《宋書·鄧琬傳》:“父子并賣官鬻爵。”
【示例】昔黃巾造反,其原皆由十常侍賣官鬻爵,非親不用,非仇不誅,以致天下大亂。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
【第8句】:典妻鬻子[diǎn qī yù zǐ]
【解釋】典:典當;鬻:賣。典賣妻子。形容生活極其貧困。
【出處】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設便民房》:“畝畝窮民何能堪此?勢必傾家蕩產,典妻鬻子以償其用矣。”
【示例】舊社會窮苦人民只有典妻鬻子才能維持生活。
【第9句】:質妻鬻子[zhì qī yù zǐ]
【解釋】質:抵押。因生活極端貧困而把妻子抵押,兒子出賣。
【出處】宋·陸子淵《與辛幼安書》:“隳家破產,質妻鬻子,僅以自免。”
【第10句】:買官鬻爵[mǎi guān yù jué]
【解釋】指買賣官爵。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2卷:“至于民間說事,買官鬻爵,只要他一口擔當,事無不成。”
【示例】賄賂公行,買官鬻爵,奸惡詐偽,上下相蒙。 ——鄭觀應《盛世危言·教養》
【第11句】:賣爵鬻子[mài jué yù zǐ]
【解釋】鬻:賣。因生活所迫,出賣爵位和子女。
【出處】漢·賈誼《新書·無蓄》:“歲惡不入,賣爵鬻子,既或聞耳矣。”
【第12句】:販官鬻爵[fàn guān yù jué]
【解釋】鬻:賣;爵:爵位,官爵。出賣官爵,以斂取財物。
【出處】《梁書·武帝紀》:“國命朝權,盡移近習,販官鬻爵,賄貨公行。”
【示例】兵食資儲,斂為私積;販官鬻爵,威恣百城。 ——《魏書·司馬叡傳》
【第13句】:賣獄鬻官[mài yù yù guān]
【解釋】獄:訟事;鬻:賣。收受賄賂,出賣官職爵位,徇私枉法。
【出處】《北史·魏咸陽王坦傳》:“雖祿厚位尊,貪求滋甚,賣獄鬻官,不知紀極。”
【示例】賣獄鬻官,溪壑難滿。 ——《北齊書·后主紀論》
【第14句】:賣爵鬻官[mài jué yù guān]
【解釋】買賣官爵來收取錢財。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權哄》:“還說不朦蔽,你賣爵鬻官多少?貪財貨竭脂膏。”
【示例】靠賣爵鬻官發財的貪官終究被判極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