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舌的近義詞
[mark_b]
喉舌的相關詞: 喉痹、喉癌、喉嚨、喉咽、喉片、喉音、喉結、喉舌、喉頭、喉鏡
[/mark_b]
喉舌的意思:意思是:【第1句】:指口才,言辭?!镜?句】:比喻掌握機要,出納王命的重臣,后亦以指尚書等重要官員。【第3句】:喉舌比喻代為發表言論的宣傳機構(包括報紙等各種媒體)或個人,也就是代言人的意思。【第4句】:喻要害之地,交通要道。
喉舌的拼音:[ hóu shé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喉嚨:咽喉。
【第2句】:喉管:喉管又稱“竹管”,傳統吹奏樂器,它是在中國民間樂器管子的基礎上創制而成的一種雙簧氣鳴樂器。喉管在問世之初,是廣東省的街頭小販招攬生意的一種工具,到了二十世紀20年代末期,它才開始在廣東音樂和廣東粵劇中應用,后來,普遍地流行于廣東和廣西地區。
【第3句】:喉音:【第1句】:語音學名詞。氣流受阻于聲帶所發出的輔音??梢腊l音方法不同而分為兩種:喉塞音和喉擦音。
【第4句】:喉咽:喉咽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hóuyān,是位于喉的后方或緊接喉部的咽的下部,下端在第6頸椎下緣水平與食管相續,向前借喉口通喉腔。。
【第5句】:舌戰:激烈辯論:一場~。諸葛亮~群儒。
【第6句】:喉癰:中醫病名。是指因臟腑蘊熱,復感外邪,熱毒客于咽喉,腐血敗肉,釀成癰膿。
【第7句】:舌人:古代的翻譯官?!秶Z·周語中》:“故坐諸門外,而使舌人體委與之?!表f昭 注:“舌人,能達異方之志,象胥之官也。”明 王志堅《表異錄·地理》:“譯語人曰象胥,又曰舌人。”清 趙翼《同北野潄田觀西洋樂器》詩:“年深習漢語,無煩舌人譯。”
【第8句】:喉癌:喉癌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喉癌指原發部位在喉部的腫瘤,以鱗狀細胞癌最為常見。繼發性喉癌指來自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至喉部,較為少見。喉癌癥狀主要為聲嘶、呼吸困難、咳嗽、吞咽困難、頸部淋巴結轉移等。高危人群應當注意戒煙,適當飲酒,做好預防工作。早期發現,早期診療對于減輕喉癌的危害非常重要,一方面可提高患者術后生存率,另外有可能盡量保留喉的發音功能,減少術后并發癥。
【第9句】:喉痹:病癥名。喉頭發炎。
【第10句】:喉結:男子頸部由甲狀軟骨構成的隆起物。
【第11句】:喉頭:喉。
【第12句】:喉舌:意思是:【第1句】:指口才,言辭。【第2句】:比喻掌握機要,出納王命的重臣,后亦以指尚書等重要官員。【第3句】:喉舌比喻代為發表言論的宣傳機構(包括報紙等各種媒體)或個人,也就是代言人的意思?!镜?句】:喻要害之地,交通要道。
【第13句】:喉炎:喉的炎癥。
【第14句】:喉風:中醫指咽喉發炎、紅腫、疼痛等癥。
【第15句】:喉鏡:由于喉部位置深在,生理結構復雜,不能直接窺及,喉部檢查時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檢查方法,如間接喉鏡、直接喉鏡、纖維喉鏡、電子喉鏡、頻閃喉鏡、超高速電影攝影、聲圖或聲門圖。
喉舌造句:
【第1句】:國家報紙,前政府的官方喉舌金字塔報頭版標題為“民眾推翻了政府”,輿論導向擺到了反抗者的一邊。
【第2句】:一直以來,大陸傳媒都是共產黨和中央政府的喉舌。
【第3句】:內地重播出輕制作由來已久,國家投資大力播出產業,把電視臺等播出業視為喉舌,制作業作為附屬的思路沒有改變,電視節目走向市場便顯得頭重腳輕,步履蹣跚。
【第4句】:他出手封住了公孫拓的氣脈和耳目喉舌,同時收起了劍光罡氣。
【第5句】:但這年頭也不知怎么了,似乎不是筆頭對準了拳頭,就是槍頭對準了鏡頭。記者不是狗仔隊,是人民的喉舌,對記者打黑槍,就等于自殺。記者節,保護記者,祝記者朋友幸??鞓罚?/p>
【第6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認為,黨報主要是黨委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是溝通黨、政府和人民群眾關系的橋梁。
【第7句】:媒體,應該是黨的喉舌。我認為所有國家和政黨都必須有他們自己的出版物來宣傳他們的主張,我們的確有新聞自由,但是這種自由應該從屬并服從于國家的利益。江澤民
【第8句】:黨刊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擔負著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大職責。
【第9句】:一雙正義腳,詮釋不畏強權的神圣真理;一顆尋常心,肩負懲惡揚善的神圣職責;一張犀利嘴,堅守為民喉舌的神圣使命。由衷贊美,要給可贊之人,記者節,祝各位新聞工作者快樂平安!
【第10句】:鐵筆寫春秋,鐵肩擔道義,鐵齒銅牙訴人間悲喜,鐵面無私揚天地正氣,鐵血丹心探是非曲直,鐵馬金戈討公平公義。記者節,愿走南闖北為民喉舌的記者朋友們快樂安康,好運綿長!
【第11句】:英語是,而且一向是,人民大眾的喉舌。
【第12句】:帕諾夫打下容易,經過他的衣袖擦喉舌,開始吸。
【第13句】:人民日報不過是黨的喉舌,但每況愈下,信其報道的人是越來越少。
【第14句】:其中廣播站和電視臺由校團委直屬,而校報記者團由校黨委直屬,校報作為宣傳的主要喉舌,于是和校黨委*記及校長間聯系頗為密切。
【第15句】:言語在口,譬含鋒刃,不可動也。動鋒刃者,必傷喉舌。
喉舌的詩句:
【第1句】:喉舌煙塵生《和鄰幾六月十一日省書事》
【第2句】:慣將喉舌傳軍好《送走馬使》
【第3句】:喉舌專司歷有年《賜大學士張廷玉》
【第4句】:喉舌罷朝天《哭李尚書(之芳)》
【第5句】:骎骎管喉舌《送前歙黟楚□□五首》
【第6句】:喉舌湯湯未勞瀉《和王仲甫病暑》
【第7句】:喉舌初調叔夜琴《早鶯》
【第8句】:既教喉舌清能囀《和強參軍晚鶯》
【第9句】:中外通喉舌《香港感懷十首》
【第10句】:王之喉舌《烝民》
【第11句】:喉舌嫌棘棘《贈蕭巽齋》
【第12句】:啼月杜鵑喉舌冷《句》
【第13句】:代我傳喉舌《書白氏長慶集》
【第14句】:閟喉舌《箕斗歌》
【第15句】:喉舌新恩下九天《送周尚書赴滑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