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甑”的成語(9個)
本文整理了甑釜生塵、魚釜塵甑、破甑生塵等含“甑”的成語9個,其中“甑”開頭的成語3個,“甑”結尾的成語1個,“甑”在中間的成語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甑”開頭的成語【第1句】:甑釜生塵[zēng fǔ shēng chén]
【解釋】甑:古代蒸食的炊具。甑里積了灰塵,鍋里生了蠹魚。形容窮困斷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出處】《后漢書·范冉傳》:“甑中生塵范史去,釜中生魚范莢蕪。”
【示例】自為我家婦,甑釜常生塵。(清·黃景仁《春城》)
【第2句】:甑塵釜魚[zēng chén fǔ yú]
【解釋】甑里積了灰塵,鍋里生了蠹魚。形容窮困斷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出處】《后漢書·范冉傳》:“甑中生塵范史云,釜中生魚范莢蕪。”
【示例】若如古時范史云,曾官萊蕪令,甘自受著甑塵釜魚。 ——明·天然智叟《石頭點·貪婪漢六院賣風流
【第3句】:甑生塵[zèng shēng chén]
【解釋】甑:炊具。甑里積了灰塵。形容生活貧困,斷炊已久
【出處】宋·陸游《連陰欲雪排悶》:“先生經旬甑生塵。”
“甑”結尾的成語【第1句】:魚釜塵甑[yú fǔ chén zèng]
【解釋】指貧窮的無糧可炊。
【出處】《后漢書·獨行傳·范冉》:“(范冉)遭黨人禁錮,遂推鹿車,載妻子,捃拾自資,或寓息客廬,或依宿樹廕。如此十馀年,乃結草室而居焉。所止單陋,有時糧粒盡,窮居自若,言貌無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塵范史云,釜中生魚范萊蕪。’”
【示例】甘守著裙布釵荊,甘受盡魚釜塵甑,不慚愧牛衣對影,也惟愿鹿車挽并。 ——清·陳烺《梅喜緣·情訴》曲
“甑”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破甑生塵[pò zēng shēng chén]
【解釋】甑:蒸食器。食器既破而且滿積塵土。形容極其窮困。
【出處】明·王士楨《鳴鳳記·林公避兵》:“若有此變,未免漂流別境。那里呵,餐風宿水鄉,恐破甑生塵愁范丹。”
【示例】范丹土灶生娃,破甑生塵;曾子捉襟見肘,納履決踵,貧不勝言。 ——明·程允升《幼學瓊林·貧富》
【第2句】:破甑不顧[pò zèng bù gù]
【解釋】甑:古代一種瓦制炊器;顧:回頭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實,不再追悔。
【出處】《后漢書·郭泰傳》:“客居太原,荷甑墮地,不顧而去。林宗見而問其意,對曰:'甑已破矣,視之何益。’”
【第3句】:塵魚甑釜[chén yú zēng fǔ]
【解釋】甑:古代蒸食的炊具。甑里積了灰塵,鍋里生了蠹魚。形容窮困斷炊已久。也比喻官吏清廉自守。
【出處】《后漢書·范冉傳》:“甑中生塵范史去,釜中生魚范莢蕪。”
【示例】塵魚甑釜時相厄,微汝誰能為解圍。(宋·范成大《次韻虞子建見吮帶作醮》)
【第4句】:墮甑不顧[duò zèng bù gù]
【解釋】甑:古代一種瓦制炊器;顧:回頭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實,不再追悔。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郭泰傳》:“客居太原,荷甑墮地,不顧而去。林宗見而問其意,對曰:'甑已破矣,視之何益。’”
【示例】已棄不問,曰墮甑不顧。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大全》第12卷
【第5句】:釜魚甑塵[fǔ yú zèng chén]
【解釋】釜中生魚,甑中生塵,比喻生活清貧。
【出處】清·黃宗羲《子劉子行狀》:“一旦以輜重被訐于監司,夫以巡方而黷貨,又何問下吏之操守,釜魚甑塵之風,空谷于天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