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葬”的成語(8個)
本文整理了葬用柔日、卷席而葬、死無葬身之所等含“葬”的成語8個,其中“葬”開頭的成語3個,“葬”結尾的成語2個,“葬”在中間的成語3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葬”開頭的成語【第1句】:葬用柔日[zàng yòng róu rì]
【解釋】柔日:天干中的乙、丁、己、辛、癸五天,其余五天為剛日。春秋時代習俗,死者埋葬必須選擇柔日
【出處】清·顧炎武《日知錄·經義·葬用柔日》:“春秋葬用柔日,漢人不知此義,皆用剛日。”
【第2句】:葬玉埋香[zàng yù mái xiāng]
【解釋】指美麗的女子死亡。含有惋惜之意。
【出處】唐·無名氏《王承檢掘得墓銘》:“車道之北,邽山之陽。深深葬玉,郁郁埋香。”
【示例】葬玉埋香偏不免,上天入地總無因。篋中僥幸存遺稿,十萬珠璣認化身。 ——田漢《黑馬·跋》
【第3句】:葬身魚腹[zàng shēn yū fù]
【解釋】尸體為魚所食。指淹死于水中。
【出處】戰國·楚·屈原《漁父》:“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示例】只要你舍得這輛汽車,我就奉陪三百回合,直到大雨把汽車沖進大河,咱倆一同葬身魚腹。 ——劉紹棠《十步芳草》
“葬”結尾的成語【第1句】:卷席而葬[juǎn xí ér zàng]
【解釋】指用葦席裹尸而埋葬。極言葬禮之薄。
【出處】《后漢書·逸民傳·梁鴻》:“父讓王莽時為城門校尉,封修遠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鴻時尚幼,以遭亂世,因卷席而葬。”
【第2句】:薄養厚葬[bó yǎng hòu zàng]
【解釋】指子女在父母生前不盡心供養,父母死后卻大辦喪事,借以炫耀自己的經濟實力與孝心。
【示例】薄養厚葬的做法要遭人譴責的。
“葬”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死無葬身之所[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suǒ]
【解釋】形容慘死或嚴厲的懲罰。同“死無葬身之地”。
【出處】魯迅《而已集·答有恒先生》:“我先前的攻擊社會,其實也是無聊的。社會沒有知道我在攻擊,倘一知道,我早已死無葬身之所了。”
【第2句】:玉葬香埋[yù zàng xiāng mái]
【解釋】指美麗的女子死亡。含有惋惜之意。
【出處】唐·無名氏《王承檢掘得墓銘》:“車道之北,邽山之陽。深深葬玉,郁郁埋香。”
【示例】察知佳人有主,忿火中燒,萬慮俱斷矣。未幾,聞玉葬香埋,然悲喪,恨不從麗人俱死。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封三娘》
【第3句】:死無葬身之地[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解釋】死了沒有地方埋葬。形容慘死或嚴厲的懲罰。
【出處】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三折:“雖然道臣事君已忠,君使臣以禮哎,這便是死無葬身之地,敢向那云陽市血染朝衣。”
【示例】相公堅執如此,夫婦死無葬身之地矣!(明·王世貞《鳴鳳記·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