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裂”的成語大全(52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裂眥嚼齒、魯莽滅裂、膽裂魂飛等含“裂”的成語52個,其中“裂”開頭的11個,“裂”結尾的25個,“裂”在中間的16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裂”開頭的成語
【第1句】:裂眥嚼齒[liè zì jué chǐ]
【解釋】眥:眼眶。瞪眼欲裂,緊咬牙齒。形容憤怒到極點。
【出處】宋·陸游《跋傅給事貼》:“紹興初,某甫成童,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嚼齒,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
【第2句】:裂裳衣瘡[liè sháng yī chuāng]
【解釋】撕下自己的衣服,裹扎農民的瘡傷。
【第3句】:裂石穿云[liè shí chuān yún]
【解釋】震開山石,透過云霄。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出處】宋·陸游《黃鶴樓》:“平生最喜聽長笛,裂石穿云何處吹。”
【第4句】:裂土分茅[liè tǔ fēn máo]
【解釋】古代分封諸侯時,用白茅裹著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權力。
【出處】《尚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孔穎達疏:“王者封五色土以為社,若封建諸侯則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歸國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黃土覆之,其割土與之時。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與之。”
【示例】我西平王功存社稷,慶流后嗣,子孫多賢,裂土分茅。 ——唐·杜牧《李叔玫除太仆卿高證除均州刺史等制》
【第5句】:裂石流云[liè shí liú yún]
【解釋】流:往來無定或轉運不停。裂開山石,震動云霄。形容聲音高昂響亮。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43回:“唱出一句來,端的有落塵繞梁之聲,裂石流云之響。”
【示例】她的聲音裂石流云,天生就是女高音。
【第6句】:裂裳裹膝[liè cháng guǒ xī]
【解釋】裂:破裂;裹:包裹。指奔走急切。同“裂裳裹足”。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申包胥知不可,乃之于秦,求救楚,晝馳夜趨,足踵跖劈,裂裳裹膝,鶴倚哭于秦庭,七日七夜,口不絕聲。”
【第7句】:裂裳裹足[liè cháng guǒ zú]
【解釋】裂:破裂;裹:包裹。指奔走急切。
【出處】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棄之長騖。”
【示例】老兄憂時之切,惓惓不忘,竊計裂裳裹足不俟屨而就徒矣。 ——宋·朱熹《答呂伯恭書》
【第8句】:裂石停云[liè shí tíng yún]
【解釋】震開山石,使行云停住。形容聲音高亢嘹亮,婉轉動人
【出處】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26回:“婷婷裊裊,錦簇花攢,端的有裂石停云之音,霓裳羽衣之妙。”
【第9句】:裂冠毀冕[liè guān huǐ miǎn]
【解釋】①比喻背棄王室。②比喻絕意仕進。③比喻毀滅華夏文化,背離民族傳統。
【出處】《左傳·昭公九年》:“王使詹桓伯辭于晉,曰:'……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后漢書·逸民傳序》:“漢室中微,王莽篡位,士之蘊藉義憤甚矣。是時裂冠毀冕,相攜持而去之者,蓋不可勝數。”
【示例】陛下一屈膝……天下士大夫皆當裂冠毀冕,變為胡服。 ——《宋史·胡銓傳》
【第10句】:裂地分茅[liè dì fēn máo]
【解釋】古代分封諸侯時,用白茅裹著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權力。同“裂土分茅”。
【出處】宋·葉適《任子》:“古者裂地分茅以報人臣之有功,使其子孫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后裔也。”
【示例】裂地分茅的想法不是天方夜談
【第11句】:裂冠毀冕,拔本塞源[liè guān huǐ miǎn,bá běn sāi yuán]
【解釋】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本:樹根。原比喻諸侯背棄禮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領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國君,奪取王位的代稱。
【出處】《左傳·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源,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示例】桂陽負眾,輕問九鼎,裂冠毀冕,拔本塞源。 ——《南齊書·高帝記》
“裂”結尾的成語
【第1句】:魯莽滅裂[lǔ mǎng miè liè]
【解釋】魯莽:粗魯莽撞;滅裂:輕率。形容行動粗魯莽撞,做事草率,不負責任。
【出處】《莊子·則陽》:“君為政焉勿鹵莽,治民焉勿滅裂。”
【示例】惟時文之義理格律乃能入細,凡文之不從時文出者,盡魯莽滅裂耳。 ——嚴復《道學外傳》
【第2句】:鹵莽滅裂[lǔ mǎng miè liè]
【解釋】形容做事草率粗疏。
【出處】先秦·莊周《莊子·則陽》:“昔予為禾,耕而鹵莽之,則其實亦鹵莽而報予;蕓而滅裂之,其實亦滅裂而報予。”
【示例】校古書者鹵莽滅裂,有遇衍字不加刪削。 ——清·俞樾《古書疑義舉例·因誤衍而誤倒例》
【第3句】:身名俱裂[shēn míng jù liè]
【解釋】身軀和聲譽一齊毀滅。
【出處】晉·桓玄《與劉牢之書》:“孰若翻然改圖,保其富貴,則身與金石等固,名與天壤無窮,孰與頭足異處,身名俱滅,為天下笑哉。”
【示例】當時壎顏屈節,僥幸以偷生者,多被刑掠以死,身名俱裂,貽詬無窮。 ——《明史·范景文等傳贊》
【第4句】:身敗名裂[shēn bài míng liè]
【解釋】身:身分,地位;敗:毀壞;裂:破損。地位喪失,名譽掃地。指做壞事而遭到徹底失敗。
【出處】宋·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詞:“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
【示例】家里破產了——我父親因為地權的事打了官司,鬧得身敗名裂。 ——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
【第5句】:政龐土裂[zhèng páng tǔ liè]
【解釋】龐:龐雜;裂:分裂。政策雜亂,國土分裂。指政治混亂,地方勢力割據。
【出處】唐·劉禹錫《唐故柳州刺史柳君集紀》:“夫政龐而土裂,三光五岳之氣分,太音不完,故必混一而后大振。”
【第6句】:身廢名裂[shēn fèi míng liè]
【解釋】指做壞事而遭到徹底失敗。同“身敗名裂”。
【出處】朱自清《經典常談·〈史記〉〈漢書〉》:“他覺得自己已經身廢名裂,要發抒意中的郁結,只有這一條通路。”
【第7句】:心碎膽裂[xīn suì dǎn liè]
【解釋】嚇破了心和膽。形容受到極大的驚嚇。
【出處】唐·張文成《游仙窟》:“下官當見此詩,心膽俱碎。”
【示例】賊兵見是云天彪,心碎膽裂,紛紛的跌下馬來。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九十一回
【第8句】:心膽俱裂[xīn dǎn jù liè]
【解釋】俱:都。嚇破了心和膽。形容受到極大的驚嚇。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竊念備漢朝苗裔,濫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綱紀崩摧,群雄亂國,惡黨欺君,備心膽俱裂。”
【示例】此時蒙古攻城甚急,鄂州將破,似道心膽俱裂,那敢上前?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二十二
【第9句】:天坼地裂[tiān chè dì liè]
【解釋】坼:裂開。象天塌下、地裂開那樣。比喻重大的事變。也形容巨大的聲響。
【出處】唐·李朝威《柳毅傳》:“語未畢,而大聲忽發,天坼地裂,宮殿擺簸,云煙沸涌。”
【第10句】:肝心若裂[gān xīn ruò liè]
【解釋】比喻極痛心。
【出處】《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騰用傷悼,肝心若裂。”
【第11句】:魂飛膽裂[hún fēi dǎn liè]
【解釋】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同“魂飛魄散”。
【出處】向春《煤城怒火》第二十章:“小島左堵右擋支持不住,看到劉鐵沖在前邊直取他來,嚇的他魂飛膽裂,關山一群保護著小島狂跑猛竄!”
【示例】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魂飛膽裂,傷亡慘重。 ——《人民日報》19【第68句】:【第2句】:2
【第12句】:沖冠眥裂[chōng guàn zì liè]
【解釋】形容憤怒到極點。眥裂,睜裂眼眶。
【出處】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示例】見先將軍呈諫割地之案,不覺沖冠眥裂。 ——明·劉若愚《酌中志·遼左棄地》
【第13句】:八花九裂[bā huā jiǔ liè]
【解釋】八處開了花,九處裂了縫。比喻漏洞、縫隙很多。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僧問慧颙禪師曰:'如何是無縫塔?’師曰:'八花九裂。’”
【示例】這事讓他攪和得八花九裂。
【第14句】:擊搏挽裂[jī bó wǎn liè]
【解釋】攻打撕裂。形容爭斗激烈。
【出處】唐·陸龜蒙《五歌·水鳥》:“則有觜鈹爪戟勁立直視者,擊搏挽裂圖膻腥。”
【示例】上古之時,人物雜處,其間擊搏挽裂,人與禽獸爭命者,不知更幾何年。 ——勇立《論排外不宜有形跡》
【第15句】:聲偶擿裂[shēng ǒu zhé liè]
【解釋】偶:成對;擿:選取。形容文章的句子兩兩并列,聲調平仄相對及選用古人的好句子。
【出處】宋·歐陽修《蘇氏文集序》:“見時學者,務以言語聲偶擿裂,號為時文,以相夸尚。”
【第16句】:心驚膽裂[xīn jīng dǎn liè]
【解釋】形容極度驚恐。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七十九回:“先鋒將魄散魂飛,合后兵心驚膽裂。”
【示例】清·陳瑞生《再生緣》第九回:“已曉得皇甫敬投降外國,到江陵縣拿解合家等事,只嚇得魂飛魄散,心驚膽裂。”
【第17句】:天崩地裂[tiān bēng dì liè]
【解釋】象天塌下、地裂開那樣。比喻重大的事變。
【出處】《戰國策·趙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示例】正在這個檔口,不提防大吼一聲,頓時天崩地裂一般。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十回
【第18句】:海沸山裂[hǎi fèi shān liè]
【解釋】海水沸騰,山石崩裂。比喻聲勢或力量極大。亦作“海沸山搖”。
【出處】明·張鳳翼《紅拂記·髯客海歸》:“坐談間早辨龍蛇,把袖里乾坤做夢里蝴蝶,狠的人海沸山裂,不禁支發,空跌雙靴。”
【第19句】:云擾幅裂[yún rǎo fú liè]
【解釋】比喻社會動亂,四分五裂。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四》:“少陵意謂天寶離亂,四方云擾幅裂,人物歲歲俱災。”
【第20句】:山崩地裂[shān bēng dì liè]
【解釋】山岳倒塌,大地裂開。形容響聲巨大或變化劇烈。
【出處】《漢書·元帝紀》:“山崩地裂,水泉涌出。”
【示例】這正是山崩地裂有人見,捉生替死卻難逢!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二回
【第21句】:革剛則裂[gé gāng zé liè]
【解釋】革:皮革;剛:硬。皮革太硬就容易斷裂。比喻人或集團過分強硬就容易遭致失敗或滅亡。
【出處】漢·劉向《說苑·敬慎》:“金剛則折,革剛則裂,人君剛則國家滅,人臣剛則交友絕。”
【第22句】:四分五裂[sì fēn wǔ liè]
【解釋】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團結,不統一。
【出處】《戰國策·魏策一》:“張儀為秦連橫說魏王曰:'魏南與楚而不與齊,則齊攻其東;東與齊而不與趙,則趙攻其北;不合于韓,是韓攻其西;不親于楚,則楚攻其南:此所謂四分五裂之道也。’”
【示例】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禍可至于亡國滅種,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 ——嚴復《論世變之亟》
【第23句】:肝腸寸裂[gān cháng cùn liè]
【解釋】肝臟與腸子好像被一寸一寸地斷裂一樣。形容萬分悲痛。
【出處】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杰傳》第25節:“王英瑪努埃聞之,肝腸寸裂,痛哭不食者三日。”
【第24句】:目眥盡裂[mù zì jìn liè]
【解釋】目眥:眼眶。眼眶都瞪裂了。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示例】老張怒氣填胸,把胃的容量擴大,越吃越勇,直到“目眥盡裂”,“怒發沖冠”! ——老舍《老張的哲學》十六
【第25句】:發指眥裂[fà zhǐ zì liè]
【解釋】發指:頭發直豎;眥裂:眼眶裂開。頭發向上豎,眼瞼全張開。形容非常憤怒。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示例】瞧見這部書,便追溯庚子年的事,說到激烈之處,不覺發指眥裂。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九回
“裂”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膽裂魂飛[dǎn liè hún fēi]
【解釋】裂:破裂。魂:魂靈、神志。膽也破了,魂也飛了。形容極度害怕、恐慌。
【出處】清·張春帆《宦海》第九回:“且說王觀察見防營軍作亂,嚇得個膽裂魂飛。”
【示例】她被嚇得膽裂魂飛了。
【第2句】:碎心裂膽[suì xīn liè dǎn]
【解釋】形容異常恐懼。
【出處】《四游記·蕭后呂客談兵》:“仗臣平生所學,排上南天七十二陣,宋之君臣,必茫然莫知,將碎心裂膽,無計所出矣。”
【第3句】:剜心裂膽[wān xīn liè dǎn]
【解釋】剜:用刀挖;裂:撕開。挖掉心,撕破膽。形容無法忍受的痛苦。
【第4句】:墮指裂膚[duò zhǐ liè fū]
【解釋】手指凍掉了,皮膚凍裂了。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出處】唐·李華《吊古戰場文》:“繒纊無溫,墮指裂膚。”
【第5句】:殘編裂簡[cán biān liè jiǎn]
【解釋】指殘缺不全的書籍或零散不整的詩文字畫。
【出處】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三》:“古書歷世兵革洊更,間有殘編裂簡,僅以空名,寓于載籍。輯錄之家,存而不論。”
【第6句】:分茅裂土[fēn máo liè tǔ]
【解釋】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舉行的儀式。后稱分封諸侯。
【出處】《尚書·禹貢》:“厥貢惟土五色。”
【示例】朕自當分茅裂土,以爵卿等。 ——明·許仲琳《封社演義》第九十四回
【第7句】:穿云裂石[chuān yún liè shí]
【解釋】穿破云天,震裂石頭。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出處】宋·蘇軾《〈水龍吟〉序》:“善吹鐵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
【示例】一個小小子走到鮑廷璽身邊站著,拍著手,唱李太白《清平調》。真乃穿云裂石之聲,引商刻羽之奏。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
【第8句】:毀冠裂裳[huǐ guān liè cháng]
【解釋】毀壞帽子和衣裳。用作表示徹底決裂的意思。
【出處】《后漢書·周燮傳》:[馮良]恥在廝役,因壞車殺馬,毀冠裂裳,乃遁至犍為,從杜撫學。”
【示例】譬如有一批人是為要擁護中國的舊禮教、舊道德,以為新文字運動是毀冠裂裳的叛逆。 ——郭沫若《今日新文字運動所應取的路向》
【第9句】:地裂山崩[dì liè shān bēng]
【解釋】崩:倒塌。山岳崩塌,大地裂開。形容響聲巨大或變化劇烈。
【出處】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19回:“只聽半空中一聲大震,好似地裂山崩,抬頭一看,依舊紅日青天。”
【示例】這邊萬里無云,陽光燦爛;那邊就可能風云驟起,地裂山崩。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3章
【第10句】:轟天裂地[hōng tiān liè dì]
【解釋】轟動天地。形容聲響猛烈或聲名巨大。
【出處】梁啟超《新英國巨人克林威爾傳》:“此十一年間,表面上之克林威爾,其聲希味淡也若此,而后此轟天裂地之克林威爾又何以稱焉。”
【示例】轟天裂地地手榴彈,咝…嘶…咝…嗡…哄…砰…硼。 ——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三
【第11句】:刺心裂肝[cì xīn liè gān]
【解釋】指悲痛至極。
【出處】明·張居正《答參軍高梅庵》:“三十年生死之交,一旦遂成永隔,刺心裂肝,痛何可言。”
【第12句】:驚心裂膽[jīng xīn liè dǎn]
【解釋】指內心十分震驚、恐懼。同“驚心破膽”。
【出處】茅盾《子夜》十四:“他來上海也已經有兩三天了,然而在前線炮火中的驚心裂膽,以及誤陷入敵陣被俘那時候的憂疑委屈,還不曾完全從他腦膜上褪去。”
【第13句】:眥裂發指[zì liè fà zhǐ]
【解釋】眼角裂開,頭發上豎。形容憤怒到極點。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瞋目視項王,頭發上指,目眥盡裂。”
【第14句】:撐霆裂月[chēng tíng liè yuè]
【解釋】形容聲氣驚人。
【出處】唐·司空圖《與王駕評詩》:“吾適又自編《一鳴集》,且云撐霆裂月,劫作者之肝脾,亦當吾言之無怍也。”
【第15句】:瞋目裂眥[chēn mù liè zì]
【解釋】憤怒地睜大眼睛,顯出盛怒的模樣。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秦族訓》:“高漸離為之擊筑,而歌于易水之上,聞者莫不瞋目裂眥,發直穿冠。”
【第16句】:齜牙裂嘴[zī yá liè zuǐ]
【解釋】露出牙,張開嘴。形容兇狠難看的樣子。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七回:“楊雄、石秀都跟出前廳來看時,只見杜興下了馬,入得莊門,見他模樣,氣得紫漲了面皮,齜牙露嘴,半晌說不的話。”
【示例】吃飯一拿起飯碗,就齜牙裂嘴裝鬼臉說:“怎么凈吃小米,還不敵豬食。人家那邊一天兩頓面,我還嫌不合口味。” ——楊朔《熔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