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竅”的成語(20個)
本文整理了堅瓠無竅、一竅不通等含“竅”的成語20個,其中“竅”結尾的成語9個,“竅”在中間的成語1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竅”結尾的成語【第1句】:堅瓠無竅[jiān hú wú qiào]
【解釋】瓠:葫蘆。堅硬的葫蘆沒有一點空隙,不能剖瓠盛物。比喻徒有虛名而無實用的東西。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瓠所貴者,謂其可以盛也。今厚而無竅,則不可?a href='.com/baike/220/2474【第79句】:html' target='_blank' >云室允⑽錚沃厝緙崾蠆豢梢云室哉澹崳摶責病!?/p>
【第2句】:不通一竅[bù tōng yī qiào]
【解釋】竅:洞,指心竅。沒有一竅是貫通的。比喻一點兒也不懂。
【出處】《呂氏春秋·過理》:“殺比干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高誘注:“紂性不仁,心不通,安于為惡,殺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
【第3句】:官迷心竅[guān mí xīn qiào]
【解釋】指人一心想當官到了癡迷的地步。
【示例】他官迷心竅,連做夢也想當官。
【第4句】:三魂出竅[sān hún chū qiào]
【解釋】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第5句】:痰迷心竅[tán mí xīn qiào]
【解釋】指中風昏迷。也形容一心貪圖某一事物而失去理智。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回:“剛才只因多飲幾杯,痰迷心竅,酒后失言,只求夫人饒恕。”
【示例】大眾聽了,都說他是痰迷心竅。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九回
【第6句】:蠅聲蚓竅[yíng shēng yǐn qiào]
【解釋】從蚯蚓孔發出像蒼蠅一樣的嗡嗡叫聲。比喻聲響微不足道。也比喻沒有多大的才能。
【出處】唐·軒轅彌明《石鼎聯句》:“時于蚯蚓竅,微作蒼蠅鳴。”
【示例】豈肯寄今人籬落下,效蠅聲蚓竅之音,茍然相慕說也哉。 ——清·錢謙益《牧齋初學集·南游草敘》
【第7句】:鬼迷心竅[guǐ mí xīn qiào]
【解釋】鬼怪迷惑住心竅。指對問題認識不清。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六十回:“一時鬼迷心竅,后悔不及。”
【示例】我真象從前的人說的“鬼迷心竅”了,現在可算把鬼打跑了! ——趙樹理《表明態度》
【第8句】:知機識竅[zhī jī shí qiào]
【解釋】掌握時機和竅門。形容人機靈。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回:“你又知機識竅,見景生情,這事大有可成。”
【第9句】:財迷心竅[cái mí xīn qiào]
【解釋】指由于一心愛財而心中糊涂。
【出處】孫犁《秀露集·耕堂讀書記》:“如果當時這位作者,明達冷靜一些,不財迷心竅,天下原可以平安無事的。”
【示例】你不能財迷心竅誤了大事。
“竅”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一竅不通[yī qiào bù tōng]
【解釋】竅:洞,指心竅。沒有一竅是貫通的。比喻一點兒也不懂。
【出處】《呂氏春秋·過理》:“殺比干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高誘注:“紂性不仁,心不通,安于為惡,殺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
【示例】雖然他是一竅不通的渾蟲,可是雙橋鎮上并無“鎮長”之流的官兒,他也還明白。 ——茅盾《子夜》六
【第2句】:三尸亂爆,七竅生煙[sān shī luàn bào,qī qiào shēng yān]
【解釋】三尸:道家認為人體內有作崇的神,叫“三尸”或“三尸神”;七竅:指兩眼、兩耳、兩鼻孔和嘴。形容人氣憤到極點。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八回:“太師聞報,破了兩陣,只急得三尸神暴跳,七竅內生煙。”
【示例】這時一些官員,面面相覷,沒奈他何,制臺是氣的三尸亂爆,七竅生煙。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七回
【第3句】:三尸暴跳,七竅生煙[sān shī bào tiào,qī qiào shēng yān]
【解釋】三尸:道家認為人體內有作崇的神,叫“三尸”或“三尸神”;七竅:指兩眼、兩耳、兩鼻孔和嘴。形容人氣憤到極點。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八回:“太師聞報,破了兩陣,只急得三尸神暴跳,七竅內生煙。”
【示例】駱青相真氣得三尸暴跳,七竅生煙。老大氣喘了一回,方才同段承恩商議,要報這個仇的話。 ——清·吳趼人《糊涂世界》第十一回
【第4句】:七竅流血[qī qiào liú xuè]
【解釋】七竅:指人頭上的七個孔,即兩眼、兩耳、兩鼻孔和口。口鼻等處往外流血。
【出處】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二折:“李大到的家中,七竅流血死了也。”
【示例】忽有聲震如雷,已而煙滅,見術士七竅流血死矣。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甄后》
【第5句】:蚓竅蠅鳴[yǐn qiào yíng míng]
【解釋】從蚯蚓孔發出像蒼蠅一樣的嗡嗡叫聲。比喻聲響微不足道。也比喻沒有多大的才能。
【出處】唐·軒轅彌明《石鼎聯句》:“時于蚯蚓竅,微作蒼蠅鳴。”
【示例】文章之事,豈可假人!蚓竅蠅鳴,庶不自珍? ——清·黃宗羲《作文三戒·戒應酬之文》
【第6句】:七竅玲瓏[qī qiào líng lóng]
【解釋】形容聰明靈巧。相傳心有七竅,故稱。
【出處】老舍《趙子曰》:“鷹鼻、狗眼、豬嘴,加上一顆鮮紅多血、七竅玲瓏的人心,才完成了一個萬物之靈的人。”
【第7句】:七竅冒火[qī qiào mào huǒ]
【解釋】形容氣憤到極點。同“七竅生煙”。
【出處】《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三回:“一天兩天還好受,等到第三天,真受不得了!怎么還沒有信呢?俗語說的好,真是七竅冒火,五臟里生煙。”
【示例】見此情不由我七竅冒火,你這般對付我卻待如何? ——歐陽予情《漁夫恨》第五場
【第8句】:七竅生煙[qī qiào shēng yān]
【解釋】七竅:口?a href='.com/baike/221/2437【第92句】:html' target='_blank' >土窖邸⒘蕉⒘獎強住F叩煤孟穸靠詒嵌家俺齷鵠礎P穩萜叩郊恪?/p>
【出處】七竅:口和兩眼、兩耳、兩鼻孔。氣憤得好像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來。形容氣憤到極點。
【示例】三尸神炸,七竅生煙,忙傳軍令,叫把京城十三門盡行關閉,挨戶查拿。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七十五回
【第9句】:濟竅飄風[jì qiào piāo fēng]
【解釋】指大風止則所有的竅孔都空寂無聲。后比喻毫無影響與作用的事物。
【出處】語出《莊子·齊物論》:“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
【示例】此奚翅當士子出身之日,先教以赫赫王言,實等諸濟竅飄風,不關人事,又何怪他日者,身為官吏,刑在前而不栗,議在后而不驚。 ——嚴復《救亡決論》
【第10句】:三尸神暴跳,七竅內生煙[sān shī shén bào tiào,qī qiào nèi shēng yān]
【解釋】三尸:道家認為人體內有作崇的神,叫“三尸”或“三尸神”;七竅:指兩眼、兩耳、兩鼻孔和嘴。形容人氣憤到極點。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八回:“太師聞報,破了兩陣,只急得三尸神暴跳,七竅內生煙。”
【第11句】:一竅通,百竅通[yī qiào tōng,bǎi qiào tōng]
【解釋】竅:孔。關鍵的一竅通了,百竅都通。形容關鍵的一點明白了,所有的也隨之而明白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回:“這猴王也是他一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修自煉。”
【示例】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8回:“他一竅通,百竅通,會得更覺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