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溝”的成語(28個)
本文整理了溝中瘠、畫若鴻溝、匹夫溝瀆等含“溝”的成語28個,其中“溝”開頭的成語6個,“溝”結尾的成語4個,“溝”在中間的成語18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溝”開頭的成語【第1句】:溝中瘠[gōu zhōng jí]
【解釋】瘠:通“胔”,沒有完全腐爛的尸體。暴露在山溝的尸體。指因貧困而死無葬身之地的人。
【出處】瘠:通“胔”,沒有完全腐爛的尸體。暴露在山溝的尸體。指因貧困而死無葬身之地的人。
【示例】宋·文天祥《正氣歌》:“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第2句】:溝溝坎坎[gōu gōu kǎn kǎn]
【解釋】難走的地方,比喻做事時所遇到的困難與障礙。
【示例】人生道路上難免會有許多溝溝坎坎的。
【第3句】:溝滿壕平[gōu mǎn háo píng]
【解釋】形容飽滿。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見他們一個個蹲在地下,吃了個狼餐虎咽,溝滿壕平。”
【第4句】:溝中之瘠[gōu zhōng zhī jí]
【解釋】瘠:腐爛的肉。指因貧困而流落荒野或死于溝壑的人。
【出處】《荀子·正論》:“是規磨之說也,溝中之瘠也,則未足與及王者之制也。”
【示例】懷市井錐刀之心,背先圣立人之教,溝中之瘠,寧復掛念。 ——明·袁宏道《良鄉三教寺記》
【第5句】:溝深壘高[gōu shēn lěi gāo]
【解釋】溝:壕溝;壘:堡壘。深挖溝和高筑墻。指堅固的防御工事。
【出處】戰國·齊·孫臏《孫臏兵法·客主人兮》:“溝深壘高,不得以為固;甲堅兵利,不得以為強。”
【第6句】:溝滿濠平[gōu mǎn háo píng]
【解釋】濠:護城河。形容填滿所有的空隙。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4回:“見他們一個個蹲在地下,吃了個狼餐虎咽,溝滿壕平。”
【示例】一場暴雨下來,到處是溝滿濠平。
“溝”結尾的成語【第1句】:畫若鴻溝[huà ruò hóng gōu]
【解釋】畫:劃分;鴻溝:古汴水支流。比喻界限分明。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漢王復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
【示例】一旦有事,則舉國之人,胸有成竹,不難駕輕就熟,乘勝長驅,道里關山,畫若鴻溝。 ——鄭觀應《盛世危言·游歷》
【第2句】:判若鴻溝[pàn ruò hóng gōu]
【解釋】判:區別;鴻溝:古代運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漢分界的一條河,比喻事物的界線。形容界限很清楚,區別很明顯。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項羽恐,乃與漢王約,中分天下,割鴻溝而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
【示例】從此之后,中國文壇新舊的界限,判若鴻溝。 ——魯迅《偽自由書·后記》
【第3句】:高壘深溝[gāo lěi shēn gōu]
【解釋】壘:壁壘,軍營四周所筑圍墻。溝:戰壕。高筑壁壘,深挖壕溝。指強固防御工事。
【出處】《孫子·虛實》:“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
【示例】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七卷:“既爹爹夜夢不祥,且停止不出交兵,高壘深溝,坐老其師何如?”
【第4句】:高城深溝[gāo chéng shēn gōu]
【解釋】高高的城墻,深深的護城河。形容防衛堅固。
【出處】唐·李翱《楊烈婦傳》:“項城小邑,無長戟勁弩,高城深溝之固,賊氣吞焉。”
“溝”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匹夫溝瀆[pǐ fū gōu dú]
【解釋】指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節。
【出處】《論語·憲問》:“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示例】江之所恃者堤,安有伯起不知以石代薪之便,功未及成,效匹夫溝瀆之為。 ——宋·紹翁《四朝聞見錄·張司封廟》
【第2句】:深溝高壘[shēn gōu gāo lěi]
【解釋】深的戰壕和高的營壘。指堅固的防御工事。
【出處】《孫子·虛實》:“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史記·淮陰侯列傳》:“足下深溝高壘堅營,勿與戰。”
【示例】你則深溝高壘,緊守城池。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一折
【第3句】:深溝堅壘[shēn gōu jiān lěi]
【解釋】深的戰壕和堅固的營壘。指堅固的防御工事。
【出處】《孫子·虛實》:“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韓非子·說林下》:“將軍怒,將深溝高壘,將軍不怒,將懈怠。”
【示例】五年八月,攻大凌河城,伊爾登當城東迤南,深溝堅壘,環而守之,卒以破敵。 ——《清史稿·伊爾登傳》
【第4句】:轉死溝壑[zhuǎn sǐ gōu hè]
【解釋】指棄尸于山溝水渠。
【出處】《孟子·公孫丑下》:“兇年饑歲,子之民,老羸轉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午人矣。”
【示例】先生年邁齒變,饑寒不贍,轉死溝壑,其誰知乎? ——《晉書·皇甫謐傳》
【第5句】:深溝堅壁[shēn gōu jiān bì]
【解釋】《后漢書·南匈奴列傳》:“宜令續深溝高壁,以恩信招降,宣示購賞,明其期約。”
【出處】《后漢書·南匈奴列傳》:“宜令續深溝高壁,以恩信招降,宣示購賞,明其期約。”
【第6句】:千溝萬壑[qiān gōu wàn hè]
【解釋】①形容溝壑極多。②比喻道路坎坷不平。
【出處】賀敬之《放聲歌唱》:“面前,還有望不斷的千溝萬壑。”
【示例】這太行山里是千溝萬壑。
【第7句】:御溝紅葉[yù gōu hóng yè]
【解釋】御溝:流經宮苑的河道。指紅葉題詩的故事,后用以比喻男女奇緣。亦作“御溝流葉”、“紅葉之題”。
【出處】唐·孟棨《本事詩》記載,顧況在洛陽游苑中,流水上得大梧葉,上有宮女題詩,顧況次日也于上游題詩葉上,泛于波中,以此傳情。又一說,題詩宮女名韓翠蘋,詩為于祐所得,于又題詩為韓所得,韓、于最終成為夫妻。
【示例】御溝紅葉誰與寄,青樓薄幸空遺跡。 ——宋·張孝祥《滿江紅》
【第8句】:御溝流葉[yù gōu liú yè]
【解釋】御溝:皇城外的護城河。皇城外的護城河水中漂流的紅葉。指皇宮中盼望外嫁的宮女。
【出處】元·無名氏《四喜記·瓊英閨悶》:“黃花初綻,碧梧漸凋,御溝流葉空來到,最難熬。”
【第9句】:轉死溝渠[zhuǎn sǐ gōu qú]
【解釋】指棄尸于山溝水渠。同“轉死溝壑”。
【出處】《梁書·武帝紀上》:“征發閭左,以充繕筑。流離寒暑,繼以疫厲,轉死溝渠,曾莫收恤,朽肉枯骸,烏鳶是厭。”
【示例】家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于時可免。 ——《宋書·良吏傳》
【第10句】:皂白溝分[zào bái gōu fēn]
【解釋】皂:黑。比喻界限非常分明
【出處】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論語·述而篇四》:"此是圣學極至處,亦是圣學、異端皂白溝分處。"
【第11句】:老死溝壑[lǎo sǐ gōu hè]
【解釋】溝壑:溪谷。老死于山谷之中。指平庸地死去。
【出處】宋·蘇軾《代張方平諫用兵書》:“為社稷長久之計,以上安二宮朝夕之養,下以濟四方億兆之命,則臣雖老死溝壑,瞑目於地下矣!”
【第12句】:青黃溝木[qīng huáng gōu mù]
【解釋】為無心仕進的典故。
【出處】《莊子·天地》:“百年之木,破為犧尊,青黃而文之,其斷在溝中。比犠尊于溝中之斷,則美惡有間矣,其于失性一也。”
【第13句】:深溝固壘[shēn gōu gù lěi]
【解釋】猶深溝高壘。深的戰壕和高的營壘。指堅固的防御工事。
【出處】《花月痕》第四二回:“江南江北一帶官軍,因此得以深溝固壘,臥守一冬。”
【第14句】:不忘溝壑[bù wàng gōu hè]
【解釋】溝壑:山溝。念念不忘為正義而死,棄尸山溝。形容有為正義獻身的思想準備。也比喻人發跡之后不忘過去貧賤的日子。
【出處】《孟子·萬章下》:“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示例】嘗曰:“士求自立,當自不忘溝壑。” ——清·陳康祺《燕下鄉脞錄》
【第15句】:匹婦溝渠[pǐ fù gōu qú]
【解釋】指拘守普通婦女的小節。
【出處】《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示例】我偷生不為求瓦全,念玉碎,須明聲價,怎肯做個匹婦溝渠沒帳查。 ——清·李漁《蜃中樓·望洋》
【第16句】:深溝高壁[shēn gōu gāo bì]
【解釋】深的戰壕和高的城墻。指堅固的防御工事。
【出處】《后漢書·南匈奴列傳》:“宜令續深溝高壁,以恩信招降,宣示購賞,明其期約。”
【第17句】:深溝壁壘[shēn gōu bì lěi]
【解釋】猶深溝高壘。深的戰壕和高的營壘。指堅固的防御工事。
【出處】《漢書·黥布傳》:“漢王收諸侯,還守成皋、滎陽,下蜀漢之粟,深溝壁壘,分卒守徼乘塞。”
【第18句】:轉于溝壑[zhuān yú gōu hè]
【解釋】壑:山溝。指死在山溝里。
【出處】《孟子·公孫丑下》:“兇年饑歲,子之民,老羸轉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午人矣。”
【示例】自卜已審,若道盡途殫則已耳,足下無事冤之令轉于溝壑也。 ——《晉書·嵇康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