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圈的近義詞
[mark_b]
繩圈的相關詞: 繩紋、繩墨、繩頭、繩圈、繩妓、繩幅、繩規、繩地、繩線、繩屝
[/mark_b]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繩墨:繩墨,漢語詞匯。拼音:shéngmò指木工打直線的墨線。語出《禮記·經解》:“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
【第2句】:繩幅:猶繩檢。約束。清 陳康祺《燕下鄉脞錄》卷十六:“西河 少年落拓江湖,無復繩幅,《鮚埼外集》痛詆之,他書亦多訾議。”
【第3句】:繩尺:工匠用以較曲直、量長短的工具。
【第4句】:繩結:以繩打出的各式各樣的“結”。
【第5句】:繩屝:見“繩菲”。
【第6句】:繩索:繩索(或稱繩子),是通過扭或編等方式加強后,連成一定長度的纖維。其拉伸強度很好但沒有壓縮強度,可用來做連接、牽引的工具。公元前2800年,中國人已經掌握了創造麻繩的技術,并開始用大麻纖維制繩。到公元紀元開始時,用大麻纖維已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主要制繩材料。1775年,英國發明家馬虛發明制繩機,結束了手工制繩的時代。從1950年開始用人造纖維制造繩索。
【第7句】:繩頭:繩的一端。
【第8句】:繩地:shéngdìㄕㄥˊㄉㄧˋ繩地(繩地)清代稱以繩為計量單位的土地。《清史稿·食貨志一》:“初設官莊,以近畿民來歸者為莊頭,給繩地,一繩四十二畝。”
【第9句】:繩妓:見“繩伎”。
【第10句】:繩紋:古代陶器的一種紋飾。用纏有繩子的工具在陶坯上拍印而成,多在陶器的腹部。
【第11句】:繩梯:用繩做的梯子,在兩根平行的繩子中間橫向而等距離地拴上許多短的木棍。
【第12句】:繩外:《古漢語詞匯學》是20011年6月1日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慶德。
【第13句】:繩糾:重慶巫山縣官田小學占地面積4285平方米,教學建筑面積達1675平方米。現有教職員工18人,專任教師17人,其中中級教師1人,本科學歷3人,專科學歷4人;在校生402人,教學班10個。服務范圍為大溪鄉官田村、大溪村等。
【第14句】:繩操:繩操ropeexercise原本是一種藝術體操,對身體的柔韌性和協調性要求很高,音樂相對舒緩。后來,繩操的簡便、多樣、柔韌等優勢逐漸被移植到健美操中來,音樂節奏也加快。
【第15句】:繩規:《世界文學名著寶庫·青少版-時間機器隱身人》是三秦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國)威爾斯。
繩圈造句:
【第1句】:裝于帆桁中央兩側的索具:能滑動的繩圈或鏈子,用來把帆桁或纜索拴在船桅上,使之仍可以隨意升降。
【第2句】:再找根結實的樹枝插在繩圈中間,向同一方向轉動,就成了簡陋的絞弦器。
【第3句】:雙人翻花繩的玩法是一人以手指將繩圈編成一種花樣,另一人用手指接過來,翻成不同的花樣,相互交替,直到一方不能再翻下去為止。
【第4句】:身體姿態是至關重要的,盡管使用繩圈,練習時也要保持正確的姿勢。
【第5句】:每到夜晚,農民把專業繩圈套在牛脖子上,將報警裝置插上電源。
【第6句】:一個絞刑的繩圈已經套在他的脖子上。
【第7句】:他睜開眼睛,透過淚水看向他依然捏在手里的繩圈。
【第8句】:人工攀登工具:一種縫成或結成的連續繩圈。http://www.semjishu.com/
【第9句】:他心想,我本來可以任魚線漂流,睡個覺,弄個繩圈套到我的大拇指上,這樣一有動靜就會把我拉醒的。
【第10句】:誘捕用或似乎用繩圈來捕或抓。
【第11句】:在下放或拆卸頂驅系統之前,要保證輥筒上留有足夠的大繩圈數。
【第12句】:為了使塔哈卡蒙羞,以撒漢頓修建了一座石碑,上面刻畫著塔哈卡的兒子,烏善庫魯頸帶繩圈雙膝跪在亞述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