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嬋娟是什么意思(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全詩)
世事無常,坦然曠達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譯文:
明月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著酒杯遙問蒼天。
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憑借著風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擔心美玉砌成的樓宇太高了,我經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賞著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宮哪里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移動,轉過了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應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可又為什么總是在人們離別之時才圓呢?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事兒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
希望人們可以長長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賞這美好的月亮。
儒風君說:
這首詩大概是所有中秋詩詞中傳唱最廣的一首。
詩人因為與當權者政見不合,外放密州。
這一年中秋,詩人與弟弟蘇轍已經七年沒見過面了。
面對一輪中秋月,詩人心潮起伏,寫下這首千古名篇。
月夜澄凈,讓人遐想,想要一探究竟。
但是羽化登仙,終究不敵人間溫暖。
月亮陰晴圓缺,人間也有聚散離合。
無常是生命的常態。
但愿彼此思念的人,可以盡快團圓,盡快重逢。
這是對子由的思念,也是對一切經受著離別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全詩飄逸曠達,又不失脈脈溫情,于寥落秋景之中,得見春日暖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