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愚溪詩序》譯文與賞析
愚溪詩序
愚溪詩序
唐·柳宗元
【題解】
柳宗元被貶永州,只能與山水為伍,從山水中尋求慰藉,一切凄涼之感、憤激之情,也只能向山水發泄。因此,這時他筆下的山水,都飽含作者深沉的酸甜苦辣。序中說明了他將溪以及附近的丘、泉、溝、池、堂、島等命名為“愚”的原因。通過議論,反映出作者因“不合于俗”而被貶后所產生的憤懣之情,這是一篇借物刺人的小品文。
【原文】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予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18]。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猶龂龂然[19],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注釋】
[18]家:在此安家。作動詞用。
[19]龂龂然:爭論不休的樣子。
【譯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條小溪,向東流入瀟水。有人說:過去有個姓冉的在這里住過,所以這條小溪被人稱為冉溪。還有人說:這溪里的水可以用來漂染絲帛,根據它的性能,所以稱之為染溪。我因為愚昧而犯罪,被貶到瀟水邊上。我喜愛這條溪水的景色,沿著它走了二三里,找到了一處環境優美的地方就安下家來。古代有個愚公谷,現在我住在這條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一直沒有確定下來,當地的居民還在為此爭論不休,看來不能不為它改個名字了,所以替它改名叫愚溪。
【原文】
愚溪之上,買小丘,為愚丘。自愚丘東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買居之[20],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為愚溝。遂負土累石,塞其隘[21],為愚池。愚池之東為愚堂。其南為愚亭。池之中為愚島。嘉木異石錯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注釋】
[20]居:儲存。
[21]隘:狹窄的地方。
【譯文】
我在愚溪上游買了座小山丘,稱為愚丘。從愚丘往東北方向走六十步,發現一處泉水,也把它買了下來,稱為愚泉。愚泉總共有六個泉眼,都是從山下平地流過來的,泉水汩汩不停地往上涌。六股泉水匯合后彎彎曲曲地向南流去,所經之地就稱為愚溝。于是堆土壘石,將愚溝狹窄的泉水通道堵住,形成愚池。愚池的東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中央是愚島。在這些地方參差錯落地點綴著美好的樹木和奇異的石頭,這都是山水中的出奇美景,只是因為我的緣故,它們都蒙上了“愚”的壞名聲。
【原文】
夫水,智者樂也。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蓋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云雨,無以利世,而適類于余,然則雖辱而愚之,可也。
【譯文】
流水,是聰明人所喜愛的。唯獨這條溪水今天竟被愚字玷辱,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它的水流很低,不能用來灌溉。水流又很急湍,突出水面的石塊很多,大船無法駛入。它幽深淺狹,蛟龍又不屑于住在此地,不能興起云雨,所以它對世人沒有帶來什么好處,正好和我一樣。那么,即使用愚來玷辱它也是可以的。
【原文】
寧武子“邦無道則愚”[22],智而為愚者也;顏子“終日不違如愚”[23],睿而為愚者也[24]。皆不得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違于理,悖于事,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則天下莫能爭是溪,予得專而名焉。
【注釋】
[22]寧武子:名俞,春秋時衛國大夫,號“武”。
[23]顏子:顏回,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
[24]睿:明智,有智慧。
【譯文】
寧武子那種“在國家不太平時就表現得很愚蠢”的表現,是聰明人故意裝糊涂;顏子那種“從來不提相反的見解,像是很愚笨”的舉動,也是智商很高的人故意表現得很愚笨。他們都不能算是真愚。而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時卻違背常理,犯了錯誤,所以再沒有像我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沒有任何人能同我爭這條溪,只有我可以單獨占有它并給它取這個名字。
【原文】
溪雖莫利于世,而善鑒萬類,清瑩秀澈,鏘鳴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樂而不能去也。予雖不合于俗,亦頗以文墨自慰,漱滌萬物,牢籠百態[25],而無所避之。以愚辭歌愚溪,則茫然而不違,昏然而同歸,超鴻蒙[26],混希夷[27],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詩》,記于溪石上。
【注釋】
[25]牢籠:作動詞用,包羅、概括的意思。
[26]鴻蒙:古代指自然界的大氣,這里指宇宙。
[27]希夷:指空虛寂靜。
【譯文】
這條溪水雖然沒有給世人帶來什么好處,可它卻能夠映照萬物,那清明澄澈的溪水,那敲金擊石般的流水聲,能使愚蠢的人笑逐顏開,留戀愛慕,不忍心離去。我雖然同世俗格格不入,也還頗能用文章來寬慰自己,我描寫的萬事萬物如同用水洗滌過一樣鮮明生動,概括事物的千姿百態,無論什么形狀都逃不過我的筆端。我用愚辭歌唱愚溪,茫茫然與愚溪合二為一,昏昏然與愚溪融為一體,超越宇宙,融入玄虛靜寂的蒼穹之中,達到形神俱忘、空虛無我的境界。于是便寫了一首《八愚詩》,刻在溪邊的石壁上。
【評析】
全文圍繞“愚”字展開。開篇先交代溪水的地形方位及改名的原因:一是作者“以愚觸罪”,貶謫到此;二是古代就有“愚公谷”之說;三是當地居民為溪水的命名爭辯不休,故更之為“愚溪”。接著敘述八愚的方位和命名的緣由。由此轉入議論,敘述命名愚溪的合理性。引用寧武子、顏子兩個人物,再轉入真愚和假愚的議論。最后又轉入對溪的贊揚,寫溪雖于世無利,但它“善鑒萬類,清瑩秀澈,鏘鳴金石”,然后寫到自己雖違時背理、不合世俗,實際是在暗示自己不愚。
文章以愚作結,描繪出作者創作八愚時的心境,能夠和萬事萬物融為一體。時而寫愚溪,時而議論,情文相生,名寫溪水之“愚”,實際是在映襯自己之“愚”,一番自嘲中顯露出作者對現實的不滿以及無限的悲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