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陽《獄中上梁王書》賞析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鄒陽《獄中上梁王書》賞析

獄中上梁王書

鄒陽

臣聞“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臣常以為然,徒虛語耳。昔者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誠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今臣盡忠竭誠,畢議愿知,左右不明,卒從吏訊,為世所疑,是使荊軻、衛先生復起,而燕、秦不寤也。愿大王孰察之。

昔玉人獻寶,楚王誅之;李斯竭忠,胡亥極刑。是以箕子陽狂,接輿避世,恐遭此患也。愿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后楚王、胡亥之聽,毋使臣為箕子、接輿所笑。臣聞比干剖心,子胥鴟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愿大王孰察,少加憐焉。

語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荊軻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頸,以卻齊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齊、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于志,而慕義無窮也。是以蘇秦不信于天下,為燕尾生;白圭戰亡六城,為魏取中山。何則?誠有以相知也。

蘇秦相燕,人惡之于燕王,燕王按劍而怒,食以;白圭顯于中山,人惡之于魏文侯,文侯投以夜光之壁。何則?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于浮辭哉?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昔者司馬喜臏腳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摺脅折齒于魏,卒為應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畫,捐朋黨之私,挾孤獨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是以申徒狄蹈雍之河,徐衍負石入海,不容身于世,義不茍取比周于朝,以移主上之心。故百里奚乞食于路,繆公委之以政;寧戚飯牛車下,而桓公任之以國。此二人豈素宦于朝,借譽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感于心,合于行,堅如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惑于眾口哉?

故偏聽生奸,獨任成亂。昔魯聽季孫之說,而逐孔子,宋信子冉之計,囚墨翟。夫以孔墨之辯,不能自免于讒諛,而二國以危。何則?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是以秦用戎人由余,而霸中國;齊用越人子臧,而彊威、宣。此二國豈拘于俗,牽于世,系奇偏之辭哉?公聽并觀,垂明當世。故意合則胡越為昆弟,由余、子臧是矣;不合則骨肉為仇敵,朱、象、管,蔡是矣。今人主誠能用齊、秦之明,后宋、魯之聽,則五霸不足侔,而三王易為比也。

是以圣王覺悟,捐子之之心,而不悅田常之賢,封比干之后,修孕婦之墓,故功業覆于天下。何則?欲善無厭也。夫晉文公親其仇,疆霸諸侯;齊桓公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何則?慈仁殷勤,誠嘉于心,此不可以虛辭借也。

至夫秦用商鞅之法,東弱韓、魏,立彊天下,而卒車裂之。越用大夫種之謀,禽勁吳而霸中國,遂誅其身。是以孫叔敖三去相而不悔,於陵子仲辭三公為人灌園。今人主誠能去驕傲之心,懷可報之意,披心腹,見情素,隳肝膽,施厚德,終與之窮達,無愛于士,則桀之狗可使吠堯,而跖之客可使刺由。何況因萬乘之權,假圣王之資乎?然則荊軻湛七族,要離燔妻子,豈足為大王道哉!

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眾莫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蟠木根柢,輪離奇,而為萬乘器者。何則?以左右先為之容也。故無因而至前,雖出隋侯之珠,夜光之璧,柢足結怨而不見德。故有人先談,則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今天下布衣窮居之士,身在貧賤,雖蒙堯舜之術,挾伊管之辯,懷龍逢、比干之意,欲盡忠當世之君,而素無根柢之容,雖竭精神,欲開忠信,輔人主之治,則人主必襲按劍相眄之跡矣。是使布衣之士,不得為枯木朽株之資也。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獨化于陶鈞之上,而不牽乎卑辭之語,不奪乎眾多之口。故秦皇帝任中庶子蒙嘉之言,以信荊軻之說,而匕首竊發;周文王獵涇渭,載呂尚而歸,以王天下。秦信左右而亡,周用烏集而王。何則?以其能越拘攣之語,馳域外之議,獨觀于昭曠之道也。今人主沉于諂諛之辭,牽于帷墻之制,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皂,此鮑焦所以忿于世而不留富貴之樂也。

臣聞盛飾入朝者,不以私污義;砥礪名號者,不以利傷行。故里名勝母,曾子不入;邑號朝歌,墨子回車。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誘于威重之權,脅于位勢之貴,回面污行,以事讒諛之人,而求親近于左右,則士有伏死堀穴巖藪之中耳,安有盡忠信而趨闕下者哉!

譯文

我聽說“忠心的人無不得到好的報答,誠信的人不會遭到懷疑”,我平常認為這說法是對的,現在才明白這不過是一句空話罷了。從前荊軻愛慕燕太子丹的義氣,準備替他去刺殺秦王的時候,天上白虹貫穿太陽,而太子丹還害怕他不想去;衛先生為秦王謀劃乘長平之捷一舉滅趙,天上太白金星掩蔽了昴星,秦昭王卻還要懷疑他。荊軻、衛先生的精誠之心感動天地,使得天上出現了異常現象,可是燕太子丹和秦昭王卻不理解,這難道不使人傷心嗎!現在我竭盡忠誠,把我的主張全說出來,希望你能了解,可你身邊的人不明白我的用心,結果讓我去接受官吏的審訊,被世人懷疑。這就是即令荊軻、衛先生復活,而燕太子丹、秦昭王還是會不理解他們的事情啊。希望大王仔細地考慮一下。

從前玉人卞和獻寶,楚王砍掉他的腳;李斯竭盡忠心,胡亥卻把他處以極刑。因此箕子假裝發瘋,接輿隱居不仕,都是害怕遇到這種禍患。希望大王考慮一下玉人卞和與李斯的本意,去掉楚王、胡亥那樣的偏聽偏信,不要讓我被箕子、接輿譏笑。我聽說比干被紂王剜出了心肝,伍子胥的尸體被吳王裝進皮口袋拋進了江中,我起初不相信,現在才明白真有這種事。希望大王仔細考慮,對我稍加憐惜吧。

俗話說:“有的人從初相識到頭發白了還像剛認識一樣;有的人在路上碰見,停車交談,就像老朋友一般。”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彼此了解和不了解的緣故。所以樊於期從秦國逃到燕國,把自己的頭交給荊軻,讓他去完成替燕太子丹刺殺秦王的任務;王奢離開齊國到魏國,登城自刎,為的是使齊國退兵,保全魏國。王奢、樊於期對于齊王、秦王來說,并不是新交,對于燕太子丹和魏王來說,也不是老朋友,他們離開齊、秦二國,為燕太子丹和魏王而死的原因,在于這種行動合乎他們的志向,和他們無限向往義氣的本性。因此蘇秦對天下的人不講信用,而對燕國卻像尾生那樣講究信用;白圭在戰爭中丟掉了中山國六座城池,卻為魏文侯攻取了中山國。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他們君臣之間確實相互了解啊。

蘇秦在燕國作相,有人在燕王面前說他的壞話,燕王按著劍發脾氣,還把的肉賞給他吃;白圭在中山國地位顯貴,有人在魏文侯面前說他的壞話,文侯卻賞給白圭夜光璧。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兩位君主和兩位臣子,披肝瀝膽,相互信任,哪里會因為一些沒有根據的言論而改變看法呢?所以女子無論美丑,一進皇宮就受人嫉妒;做官的人無論是賢還是不賢,一提拔到朝廷也受到別人的非議。從前司馬喜在宋國受刑,被削掉了膝蓋骨,最后在中山國做了丞相;范雎在魏國被打斷了肋骨、敲斷了牙齒,最后封為應侯。這兩個人都相信勢在必行的計謀,拋棄朋黨間的私情,堅持孤介獨立的處世原則,所以他們不可避免遭到一些人的嫉妒。因此申徒狄自沉于雍州河中,徐衍背著石頭自沉入海,他們不被世人所容,堅持正義,并不隨隨便便在朝廷結黨,用來改變君主的想法。所以百里奚在路上要飯,秦穆公把國政委托給他;寧戚在車下喂牛,而齊桓公卻委任他處理國事。這兩個人哪里是素來就在朝廷做官,靠著身邊人的贊美,然后才得到兩位君主的任用呢?他們是和君主心心相印,行為相合,象膠漆一樣堅固,兄弟都不能離間他們君臣之間的關系,難道眾人的言辭能使他們生疑嗎!

所以聽信片面的言辭就會出現壞事,單單信任一個人就會出亂子。從前魯國君主聽信季孫的說法趕走了孔子,宋國君主相信子冉的計謀囚禁了墨翟。憑著孔子、墨翟那樣的辯才,卻不能避免讒言和阿諛之辭的陷害,而二國因此處于危險之中。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眾人的議論可以熔化金屬,各種誹謗積在一起能夠毀掉骨肉之親。因此秦國任用戎人由余,卻在中國稱霸;齊國任用越人子臧,而使齊威王、齊宣王強大起來。這兩國的君主哪里受到過世俗的約束、世人的牽制和那些沒有根據的片面之詞的束縛呢?他們公正地聽取意見,全面地觀察事物,在當時以明察著稱。所以心意相合就是遠在胡、越的人也可以成為親兄弟,由余、子臧的遭遇就是這樣的例子;心意不合即使是骨肉親戚,也要成為仇敵,丹朱、象、管叔、蔡叔就是這樣的例子。現在君主如果確實能像齊國、秦國君主那樣明察事物,而不像宋國、魯國君主那樣偏聽偏信,那么五位霸主也不夠格和他相比,而要成為三王那樣的君主卻很容易了。

因此周武王覺悟了,拋棄了子之那樣的“忠心”,而不喜歡田常那樣的“賢人”,封賞比干的后人,為被紂王剖腹的孕婦修墓,所以他的功業覆蓋天下。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他想做好事的愿望沒有止境。晉文公親近往日的仇人,卻能在諸侯國中稱霸;齊桓公任用他往日的仇人,卻匡正了天下。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他們確實具備仁慈誠懇的心意,這種心情不能用空話來代替。

至于那秦王采用商鞅的辦法,向東削弱韓、魏的力量,很快成了天下的強國,可是最后卻對商鞅施以車裂的酷刑;越王采用文種大夫的謀略,擒捉強大的吳王而在中國稱霸,竟殺掉了文種。因此孫叔敖三次免掉相位而不后悔,於陵子仲辭去三公的高位,替人去澆灌菜園。現在君主確實能除去驕傲的心情,懷有可以使人報答的心意,披露心腹,情真意實,披肝瀝膽,厚施恩惠,始終和人同甘共苦,對人毫不吝嗇,那么桀的狗也可以讓它去吠堯,柳下跖的門客可以讓他去刺殺許由。何況還憑著君主的權勢,借著圣王的能力呢?這樣,那么荊軻刺秦王,聽憑秦王誅殺他的七族,要離為了謀殺慶忌而情愿燒死妻子兒女,哪還值得向大王一提呢?

我聽說把明月珠、夜光璧,在路上暗中投擲給人,眾人沒有誰不按著劍斜眼相看的。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這些寶貝無緣無故地拋到了人們面前。彎屈的樹根,盤繞曲折,而被君主器重,是因為他身邊的人先把它雕刻裝飾好了。所以無緣無故地拋到人的面前,即使拋出的是隋侯珠、和氏璧,只能結下怨仇,卻不會得到感激。所以有人先介紹、贊揚一番,那么即使是枯木朽株,也會建立功業而不被人忘記。現在天下那些出身庶民、處于窮困境遇中的士人,他們家境貧寒、地位卑賤,即使具備堯舜的治國策略,有伊尹、管仲那樣的辯才,懷抱龍逢、比干那樣的心意,想要盡忠于當世的君主,可是沒有象樹根那樣經過雕刻裝飾,即使用盡精力,想在當代君主面前表白忠心,要輔佐君主治理天下,那君主一定會用按著劍斜眼相看的老辦法對待他們。這樣就使那些出身庶民的士人,不能發揮出枯木朽株那樣的作用了。

因此圣王統治天下,應象陶工擺動轉輪一樣獨有主張,而不受到卑下言辭的牽制,不因為眾人的議論而改變主意。秦始皇相信了中庶子蒙嘉的話,信任荊軻,可是匕首卻暗中投過來了;周文王在涇、渭一帶狩獵,和呂尚一同坐車回來,卻在天下稱王。秦王相信身邊人的話使得國家滅亡,周文王任用偶然相識的人而稱王天下。這是為什么呢?是因為周文王能超出那些固執意見的干擾,拋棄不受約束的議論,獨自采用光明正大的主張。現在君主沉溺在奉承話中,受到帷墻內近臣妻妾的制約,使那些不受羈絆的人才和牛馬同槽共食,這正是鮑焦對時政感到憤怒而不留戀人世的富貴的原因。

我聽說穿戴得整整齊齊進入朝廷的人,不會用他的私心去玷污道義;修身立名的人,不會因為貪利而去傷害他的品行。所以聽說里弄名叫“勝母”,曾子就不進去;聽說城名“朝歌”,墨子便掉轉行車的方向。現在想使天下氣度寬宏的人士,受到威重權力的籠絡,受到高貴勢力地位的脅迫,轉過臉來,改變節操、玷污品行,來侍奉進讒獻諛的人,求得親近君主的機會,那士人只有隱伏在巖洞水澤而死,哪里會有人到宮廷來盡忠守信呢?

作者介紹

鄒陽(約前206—前129),西漢散文家。齊人。文帝時,為吳王劉濞門客,以文辯著名于世。吳王陰謀叛亂,鄒陽上書諫止,吳王不聽,因此與枚乘、嚴忌等離吳去梁,為景帝少弟梁孝王門客。鄒陽“為人有智略,慷慨不茍合”,后被人誣陷入獄,險被處死。他在獄中上書梁孝王,表白自己的心跡。梁孝王見書大悅,立命釋放,并尊為上客。

鄒陽有文七篇,現存兩篇,即《上書吳王》、《于獄中上書自明》。又《西京雜記》錄有他的《酒賦》、《幾賦》,不可信。從《上書吳王》可以看出鄒陽是一個有志于維護國家統一的人,在政治主張上與賈誼、晁錯有一致的地方。《于獄中上書自明》,情意懇切,在哀婉悲嘆之中包含著激憤感慨。文中反復征引史實,詞采華麗,多用排偶,有戰國策士說辭氣味。《漢書·藝文志》可能即因此把鄒陽列入縱橫家。

鄒陽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社會經濟逐漸恢復發展、思想文化相對自由,同時也是各種社會矛盾潛滋暗長的時期。承秦之衰,為了迅速恢復被戰爭破壞的社會經濟,劉漢皇朝在初期崇尚道家黃老學說,實行無為而治。到文帝、景帝時期,經濟上,社會生產力有所發展,出現了封建史家所艷稱的“文景之治”;政治上,劉漢皇朝日加鞏固,但諸侯王的勢力也在擴張,分裂因素不斷增加;思想文化上,諸子之學復起,士人的活動有一定的自由度,雖然不比春秋戰國時期任意馳騁,“合則留,不合則去”,但也可以講議集論,著書立說。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大約于文帝中期,鄒陽與著名賦家枚乘、嚴忌(即莊忌,為避漢明帝劉莊名諱改)等先后應聘至富庶的吳國。吳王劉濞是漢高祖劉邦之侄,漢初封于吳地3郡53城,地理位置優越,擅漁、鹽、銅山之利,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實力已經相當強大。國富起異心。吳王劉濞招致流亡,延攬賢士,謀奪帝位。鄒陽至吳之后,吳太子赴長安朝見文帝,與皇太子博戲,無意中被皇太子用博局(棋盤)砸死。當時御吏大夫晁錯又向漢景帝建議削弱諸侯王封地。這些使得吳王劉濞怨恨之余又添恐慌,遂暗地勾結其他諸侯王以及閩越、匈奴等,伺機叛亂。鄒陽微有察覺,寫下《諫吳王書》進行規勸。因他是吳王門客,其時叛亂尚未發動,所以只能隱晦曲折地加以勸說,文多隱語,常于言外見意。盡管如此,在文中他還是不無憂慮地指出,如若輕舉妄動,“則我吳遺嗣,不可期于世矣。”從《諫吳王書》可以看出,鄒陽既有維護諸侯王地位的動機,又見微知著地認識到中央集權的不可逆轉,具有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這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戰國游士的風氣已不能照舊存在下去。然而吳王劉濞剛愎自用,利令智昏,一意孤行,于景帝三年(前154年)聯合楚、趙、膠西、膠東、淄川、濟南六國諸侯王,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名,發動了“七國之亂”,但很快被漢兵打敗,身死國破。

鄒陽勸諫吳王后不久,即與枚乘、嚴忌離開吳國,來到待士甚厚的梁國。梁孝王劉武為漢景帝同母弟,原為代王,后改封淮陽王,于公元前168年又改封為梁王。因仁慈孝順,被追謚為孝王,后人稱之為梁孝王。在七國之亂時,梁孝王旗幟鮮明地支持中央,為維護西漢王朝的統一立下了大功。梁孝王因功勞顯赫,再加之受竇太后的寵愛,被授予天子旌旗,權勢“擬于天子”。因此故,他動了謀求帝嗣的野心,大力招賢納士,天下文人名士也齊趨梁國,鄒陽與公孫詭、羊勝、枚乘、司馬相如等都成了座上客。在羊勝、公孫詭等人的慫恿、策劃下,梁孝王在謀求帝嗣上采取了一系列實際行動。不過,這受到漢大臣袁盎等人的強烈反對,梁孝王盛怒之下,派人刺殺了袁盎及其他與議大臣十余人。

鄒陽死后,歸葬故里臨淄。在清朝咸豐元年(1851年)正月,臨淄知縣鄒崇孟立漢鄒陽故里碑。《臨淄縣志》有記載:“鄒陽故里,在辛店莊,有碑尚存。”碑文曰:“大清咸豐元年正月,‘漢鄒陽故里’,臨淄縣知縣鄒崇孟”。后人有詩曰:“招賢納士漢梁王,善辯鄒陽是智囊;總有小人羊勝妒,一腔血淚著華章。”

賞析:正氣凜然一丈夫,詞采絢爛真文士

鄒陽被系獄中,身罹殺身之禍,但并不迎合媚上,哀求乞憐,而在上書中繼續諫諍,字里行間,還很有些“不遜”(司馬遷語),充分顯示了他的“抗直”“不茍合”的性格,也是他“有智略”的表現。文章歷舉史實,借古喻今,雄辯地揭示了人主沉讒諛則危,任忠信則興的道理。全文辭格豐贍,運用靈活,富于文采,是漢代散文名篇之一。

據記載:“陽為人有智略,慷慨不茍合,介于羊勝、公孫詭之間勝等疾陽,惡之孝王,孝王怒,下陽吏,將殺之陽客游以讒見禽,恐死而負累,乃從獄中上書曰:‘臣聞……’書奏孝王,孝王立出之,卒為上客”這篇書信就是在獄中寫就的。為什么會“今日階下囚,明日座上客”呢?超絕的散文魅力不失為一重要原因。全面歸納起來,主要有兩點:一是這篇文章中融注了他雄辯的才略,讓人不得不服;二是他入獄前后社會環境的改變促成的。鄒陽文婉而善辯,《上梁王書》不容爭辯的邏輯是作者得以獲釋的重要原因。公孫詭與羊勝乃是鄒陽入獄的始作俑者,他們鼓吹讓梁孝王向皇帝上書要地盤,鄒陽作為客卿,深知梁王此舉會引火燒身,反對向中央挑釁,故遭幸臣讒言,被拘入獄。后來,奏章被朝廷駁回,梁王竟在一怒之下暗殺了袁盎等多位元老大臣,朝野震驚,梁王深感自危,于是處死羊、公二人以謝罪,禍首被除,讒言不攻自破,鄒陽因此被釋,并同意向皇帝說情,梁王終于免死。

《獄中上梁王書》以說理為主,內蘊深厚,語言華麗凝重,語重心長,尤其辭格運用,靈活豐贍,下面就以辭格為主談談這封書信所表現作者的雄才大略和作文藝術:

本疏六十八句,一千二百四十七字,六個自然段,三部分。首先,作者連用八個典故備數歷代君王中沒有做到“忠無不報,信不見疑”者,點明自己雖“盡忠竭誠”,但因“左右不明”蒙“卒從吏訊”的冤情。其次,作者連用二十九個典故說明:一、君臣相知才能做到君“不移于浮辭”,臣“不借譽于左右”;二、君王“公聽并觀”,不偏聽偏信,采取與暴君不同的作法,才能使忠臣不催禍,賢臣不遁世。作者如此肆揮筆墨,其目的是要梁王仔細斟酌:自己如何待臣子? 如何待浮辭? 凡事有無自己的主見?能否做到有錯就改?經過思索漸漸平息了梁王心中的徐怒,對自己“卒從吏訊”的作法產生懷疑。最后一部分中,作者對照現實,用八個典故說明君王不要靠“左右先為之容”,而要有自己的主見,才能使忠信之士趨于網下。這樣方能切中弊端,鞭辟人里,使梁王真正意識到自己偏信諂辭所產生的嚴重后果,一步步走出讒言的泥潭,痛改前非,達到獲釋的目的。全文所用辭格達十三種,且連用兼用極盡修辭之能事。

濮侃在《修辭格的運用與分析》中說:“所謂辭格,就是具有特定表達效果(或作用)的語言結構格式,這種格式有相對的獨立性,是修辭學上的格式,有語言標志(或聲音,或結構形式),它與其它格式有區別”。吳士文也說:“辭格是在言語活動中長期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結構,特定方法,符合特定類聚系統的模式。”綜上所述,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辭格就是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為了使讀者對語言文字有準確、靈活的把握和理解而運用的一種文學表達形式。陳望道在《修辭學發凡》中把辭格分為四類三十八種,李濟中在《關于修辭方式的分類和處理》中把辭格分為六類三十五種。由此,我們可見辭格的繁富,《獄中上梁王書》中,鄒陽選用了最能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一些辭格,運用得當,且主次分明。

一、稽古

稽古是援引古人的事跡或語言來闡述自己的觀點的一種辭格。準確巧妙地運用它可使文章內容更加充實,達到深化主題的作用,以增強文章的可信性和說服力。它可分為用典和引言兩種。用典則是引用古人的事跡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它是古書中最常用的辭格,或明或暗,或正或反,無所不可。明代文學理論家高琦在《文章一貫》中就提出了“用事十四法”:一曰正用,二曰歷用,三曰列用,四曰衍用,五曰援用,六曰評用,七曰反用,八曰活用,九曰設用,十曰借用,十一為假用,十二為藏用,十三為暗用,十四為逐段引證。.本文用典達四十五處,其中大多采用正用、評用相結合的方法。所謂“正用”就是“本題的正必用之事”,即“故事與題事相同也”,也就是作者所用典故的原始意義與其要表達的意思一致。所謂“評用”就是“引故事,因而評論之”,即把故事先擺出來,然后對其進行點評,借以表達作者的立場觀點、思想感情,讓讀者從中見出理來,如“昔者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白蝕昴,而昭王疑之。夫精誠變天地,而信不諭兩主,豈不哀哉”,“故昔樊於期逃秦之燕,藉荊軻首以奉丹之事;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剄,以卻齊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齊‘秦而故于燕’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于志,而慕義無窮也”等。

讓我們再看看與鄒陽同時代的作家枚乘的《上書諫吳王》一文,盡管兩文體裁相同,但由于他們寫作目的不同,所用辭格也就不同,枚乘旨在說明起兵造反的危險性則多用比喻格,而鄒陽側重于用典。另外,它又不同于其它文章的用典,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旨在表達自己對遇刑的憤懣并言明他隱忍茍活的原因,所以他于文章的三處堆疊典故來表達自己強烈的感情,非連續用典。而《獄中上梁王書》的用典卻貫穿全文始末。那么,作者為什么要如此大量地援引歷史故事呢? 其原因大概有三:其一,與作者當時所處情勢有關。他受諂下獄,面臨殺頭,處境險惡,形勢嚴峻,上書若能奏效,便有遇赦的可能;若稍有懈怠,不但性命難保,反會罪加一等而累及他人,所以他只好選用這一辭格來旁敲側擊,以便給梁王留有回旋的余地,不致于觸怒梁王。其二,與中化民族的傳統文化心理和作者的創作意圖有關。《漢書·藝文志》上就有“祖述堯舜,憲法文武,宗師仲尼”的記載,李世民在《教太子》中也說:“為人君雖無道,受諫則圣。”雖梁王處于漢初,但作為皇子龍孫,不會不受此類教育,所以鄒陽援引大量的有關君臣的歷史故事,同時又運用對比的手法,使之在與歷代圣賢的對比中明辨是非,自慚形穢,達到勸諫梁王師法祖規,效法圣賢,體恤臣民的目的。其三,與這一辭格本身的特點有關。隨著歷史的推進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對歷史上發生的事件,人們都有較公正的評價,所以這種辭格就帶上了傳統的神圣性和不可懷疑性,用它闡述觀點,是非分明,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李斯的《諫逐客書》就充分利用了這一特點。同時,鄒陽又擔心因其太含蓄而難以說服梁王,所以他就一個意思一而再,再而三地闡述,例如連用荊軻,衛先生、卞和、李斯、箕子、接輿、比干、子青八個典故來論述忠不報、信見疑的觀點;用樊於期、王奢、蘇秦、白圭、司馬喜、范雎等典論述知與不知的異同;用箕子、接輿、孫叔敖、陵子仲等典故說明國君偏信浮辭,則會導致忠臣避世的結果。

引言就是援引古代圣賢之言或諺語、俗語來闡述自己的觀點,如“忠無不報,信而見疑”“白頭如新,傾蓋如故”。這些語句人人皆知,其含義明晰,用之作論點,除醒目外,還有不可辯駁之勢。

至此,我們就可以看見稽古不但可以使文章含蓄委婉,精練典雅,且易于引起讀者的聯想和想象,收到發弦外之音,生言外之意的效果。這也極適合作者當時的處境,既不使自己的目的太直露,又不得罪于梁王,起到了一箭雙雕的作用。且用典引言精當自然,猶如“水中煮鹽”,不露痕跡。

二、排偶

排偶包括排比和對偶,它們的共同點是句式大致相同,整齊有音樂感。不同點在于對偶句是由兩個結構相同,字數相等,內容相對或相關的句子構成,顯得美觀和諧,韻味溢于楮墨之間,可體現出文章結構上的對稱美。本文用對偶句二十處,其中散對十三處,如“昔者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衛先生為秦畫長平之事,太日昴,而昭王疑之”,“昔玉人獻寶,楚王誅之;李斯竭忠,胡亥極刑”等。工對七處,如“偏聽生奸,獨任成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等。

排比,是把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三個或三以上的句子排列在一起,表達相近或相關的內容。這樣則易于把復雜的內容表達的更集中更透徹,且句式整齊美觀,音節響亮,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如排山倒海,勢不可擋。如“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畫,捐朋黨之私,挾孤獨之交,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今人主誠能去驕傲之心,懷可報之意,披心腹,見情素,隳肝膽,施厚德,終與之窮達,無愛于士,則桀之狗可使吠堯,而跖之客可使刺由”等。

本文中,作者用對偶句陳述史實,用排比句言情說理,正符合他唯恐不能說服梁王的心理,但并不拘泥于排偶,而是整散相間,錯落有致。

三、提問

提問分兩種,一種是“胸中早有定見”,為了“提醒下文”而“故意設問的”自問自答式,且“必定有答案在它的下文”。它可以引起讀者的注意和遐想,與陳述句相間,可使句式語氣抑揚頓挫,跌宕起伏,這種辭格叫設問。另一種則是藏答于問中以激發讀者進一步思考的反問格,它既可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語氣,又可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語氣,無論哪種形式均可使作品氣勢峭拔,給人一種無庸置辨之感。本文提問十四處,其中設問、反問各七處,或連續設問,或連續反問,但兩種句式相間,猶如繁弦急管,緊緊地扣住讀者的心,不留給對方思考的余地,一氣呵成,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如:

何則? 知與不知也。(設問)

何則? 誠有以相知也。(設問)

何則? 兩主二臣,剖心坼肝相信,豈移于浮辭哉?(設問反問相兼)

此二人者,豈借宦于朝,借譽于左右,然后二主用之哉?(反問)感于心,合于行,親于膠漆,昆弟不能離,豈感于眾口哉?(反問)

除上所述外,本文還用了其它辭格,如“東弱韓魏”中“弱”字屬移就,即“改變詞性”“何況因萬乘之權中的”“萬乘”代指天子,“枯木朽株”中“枯”與“朽”、“木”與“株”為變文同義,“朽木”與“枯株”又為同義連用,“左右不明”中的“左右”又為婉曲。還有共用、倒置、警策等格。雖用格頗豐,但表達井然,繁而不亂。

四、辭格運用靈活

魯迅先生在談到讀書創作時說:“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創作離不開語言,然一味地只求語言流暢或辭藻的華麗,則文章的趣味性就大打折扣。同理,本文運用辭格正遵循了這一規則,不但辭格豐贍,且運用靈活,單用連用兼用比比皆是。連用就是在一個句子或語言片斷中,連續使用兩種或多種辭格,如“今人主沉于諂諛之辭,牽于帷裳之制,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皂,此鮑焦所以忿于世而不留富貴之樂也”,其中“帷墻”為借代,“牛驥”為比喻,鮑焦憤世又為用典。

兼用,“就是在一個句子(或一個語言片段)中,綜合運用兩種(或多種)修辭方式。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此句融警策、對偶、移就、變文同義四種辭格于一體,精譬深刻地闡述了多聚浮辭可以毀滅一切的道理,用語精練,含義深刻,發人深省,又容易吸引讀者,在文中起提綱挈領的作用,所以陸機在《文賦》中說“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雖眾辭之有條,必待茲而效績。”。劉勰稱它為“秀句”,現在常稱之為“警句”。“夫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齊、秦而故于燕魏也”,參照上文,王奢與齊魏、樊於期與燕秦出于一典,原句應為“王奢樊於期非新于齊秦而故于魏燕”,其中燕魏倒置。句中“非新于”、“而故于”又為王奢樊於期共用之詞,所以本句倒置、共用相兼,使語句含量大增,又不顯得冗贅,以致分散讀者注意力。

作者時而用典,時而引言;時而設問反問相間,時而整散相間;時而用典對偶相兼,時而又共用倒置相兼,就是連用和兼用也不避交叉現象,如“蟠木根柢,輪離詭,而為萬乘器者,何則? 以左右先為之容也”其中“蟠木”與“根柢”,“輪”與“離詭”屬同義連用,“萬乘”為借代,“何則? 以左右先為之容也”,又是設問、借代、比喻相兼。

鄒陽身處漢初,受到的是策士文風的影響,喜用典、重氣勢。文章正氣凜然,悲憤激越,詞采絢爛,富于感染力。用語婉轉,態度懇切,邏輯嚴謹,結構周密,辭格豐贍,用法靈活,旁征博引,反復說理,鋪張揚厲,“比物連類”,滔滔不絕,氣勢宏壯,是典型的戰國文章的瑰麗風格。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不朽的藝術魅力。

附:

獄中上梁王書(詩)

不問歸期不乞憐,此心到底為誰偏。

用仇尚可安天下,斬袖還須視等閑。

自有英雄三去國,豈無騏驥一灌園。

東風萬里常施厚,披膽披肝擾向前。

通篇只一“乞”字最有骨力。鄒陽獄中上書梁王雖乞命乞憐,然顧左右以言他,幸出一大堆軼人軼事言信言義,說服主人以求不死,這是《獄中上梁王書》根本所在。這詩以“乞”做引,步步發揮,終成佳作。

“不問歸期”,乞之發端也。人在獄中死期將至,何處是歸?“不乞憐”,乞之別裁也。鄒陽受小人之陷被梁王下獄,不期獲斬,豈有不乞之理?本為一“乞”,卻言“此心到底為誰偏”,采用感嘆之法,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史說事修棧道也;以仁乞人度陳倉也。此自是曲筆復意之功。

以“乞”為線,于開篇鋪墊已成,現只需因勢利導,順流而下即可。“用仇尚可安天下”義也,以義說人自是鄒大夫之能事:昔日齊小白以仇人管仲為相而匡扶天下,心胸如此寬廣,實乃大義之舉。而今你梁王怎不容我區區一人?言辭懇切義理俱明,“乞”亦乞到真切處。“斬袖還須視等閑”信也,以信說人更進一步。傳說尾生如約等人,人未來水先至,從容抱柱視死如歸。他人守信如此,我鄒陽豈不亦然?如此表明心跡,“乞”亦乞到沉痛處。

說義說信實乃說人,前四句向主人討乞已乞之可憐,這兩句再不能一路“乞”下去了。還要在主人面前表現一些英雄氣概。“自有英雄三去國,豈無才俊一灌園”便是如此。“英雄三去國”言孫叔敖三次相楚莊王,三用不喜三免不悔,自有幾分英雄氣度。“一灌園”言樸陵子仲拒絕楚王重金聘用,帶著妻子逃走為人灌園。這兩句輕描淡寫以欲蓋彌彰之筆使其言之愈真,乞之愈切,達到了不乞而乞的目的。至此詩路明朗,承轉順暢,高潮迭起,已然可觀。

前六句明乞暗乞已然奏效,現在到了總括之時,惟有深入下去,進一步表明心跡,做最后一搏,才有勝算。否則豈不前功盡棄!“ 東風萬里常施厚,披膽披肝擾向前”,君子以厚德載物,吾人豈有不披肝之理?上兩聯以唇舌之能盡言天下忠義賢能之事,這聯總括前論,站到歷史與現實的高度揭穿一世以至萬世之理,足可以打動人心。這一“乞”雖有些歇斯底里,但卻真實可見,將人性回歸于理性之上,情生于理,理囿于情,高潮亦至此而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第37部分夫妇交换系列| 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午夜| 波多野结衣与老人| 国产www视频| caoporn97在线视频| 女神校花乳环调教| 久久亚洲免费视频| 欧美白人最猛性xxxxx欧美馆| 成人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91香蕉视频污污| 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亚州三级久久电影|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 十二以下岁女子毛片免费| 黑人xxxx日本| 国产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一级做性色a爰片久久毛片免费|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果冻传媒mv在线观看入口免费 | 少妇被躁爽到高潮无码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夜色AV网站| 欧美特黄三级电影aaa免费| 六月婷婷在线观看| 色老板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浮力影院在线地址| 99re5久久在热线播放| 怡红院怡春院首页|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 最近最新好看的中文字幕2019|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奇米色影视 | 日本免费看视频|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欧美黑寡妇黑粗硬一级在线视频| 免费观看男男污污ww网站| 老司机精品在线| 国产人人为我我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