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潭西二十五步,當(dāng)湍而浚者為魚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fù)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shù)。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問其價(jià),曰:“止四百。”余憐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shí)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鏟刈穢草,伐去惡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回巧獻(xiàn)技,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則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鄠、杜,則貴游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nóng)夫漁父過而陋之。價(jià)四百,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dú)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書于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本文記述鈷鉧潭西的一座小丘。這是一座名符其實(shí)的小丘,面積不到一畝,用作者的夸張說法,“可以籠而有之”,真是小到很可憐的地步啊!
這樣的小丘處于人煙稀少的邊遠(yuǎn)地帶,極其荒蕪,雜草叢生,荊榛盡掩,怪石嶙峋。可是經(jīng)過作者與友人的悉心經(jīng)營,“鏟刈穢草,伐去惡木”,則是另一番景象:“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尤如一幅秀美的國畫小品。尤其是小丘周圍的高山、浮云、溪水,飛禽、走獸都一齊來為這座小丘奉獻(xiàn)技巧,傾倒在它的腳下,使它顯得極不平常。
這樣的小丘,被主人所棄,也為農(nóng)夫漁父所鄙,非一般世人所能玩賞。可是作者卻流連忘返,“枕席而臥”,尋求到無窮的樂趣:“清泠之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清冷的山色,清淙的水聲,空曠的天宇,深邃的寂靜,與作者的心身達(dá)到十分和諧的地步。這是作者在被貶中尋求解脫精神苦悶的曲折反映。從《永州八記》來看,他總是把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擊的悲憤,巧妙地溶合到對(duì)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去,借以抒發(fā)內(nèi)心的不平情緒。
文中一再提到這座小丘是“棄地”,這是隱喻自己被貶的身世,為人鄙棄。小丘為作者所得,作者又為何人所用呢?筆底內(nèi)心蘊(yùn)含著多么深沉的痛苦與不平啊!
這篇短文描寫奇石具有很大特色。“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這兩個(gè)比喻把無生命的石頭寫活了。尤其是“突怒偃蹇,負(fù)土而出,爭為奇狀”的情狀描繪,更表現(xiàn)出強(qiáng)烈的憤激情緒。作者因改革弊政而遭受政治打擊的遭遇、處境、心情,都在這幾句中傾瀉出來。他屢遭排擠而堅(jiān)貞不屈,深受重壓而奮力抗?fàn)帲硖幠婢扯鴪?jiān)持理想的思想性格,正可以在這描寫小丘的十二個(gè)字中見出其相似之處和共同之點(diǎn)。由此可見,本文主旨乃是借小丘而寫自己,寄托遙深,令人嘆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