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雨果《悼念喬治·桑》抒情散文鑒賞
作者: 〔法國〕雨果
【原文】:
我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這位不朽者致敬。
昔日我曾愛慕過她,欽佩過她,崇敬過她,而今,在死神帶來的莊嚴(yán)肅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視著她。
我祝賀她,因為她所做的是偉大的;我感激她,因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記得,曾經(jīng)有一天,我給她寫過這樣的話:“感謝您,您的靈魂是如此偉大?!?/p>
難道說我們真的失去她了嗎?
不。
那些高大的身影雖然與世長辭,然而他們并未真正消失。遠(yuǎn)非如此,人們甚至可以說他們已經(jīng)自我完成,他們在某種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種形式中猶然可見。這真是崇高的變?nèi)荨?/p>
人類的軀體乃是一種遮掩。它能將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來。喬治·桑就是一種思想,她從肉體中超脫出來,自由自在,雖死猶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女神!
喬治·桑在我們這個時代具有獨一無二的地位。其他的偉人都是男人,唯獨她是偉大的女性。
在本世紀(jì),法國革命的結(jié)束與人類革命的開始都是順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為人與人之間平等的一部分。一個偉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婦女應(yīng)該顯示出,她們不僅保持天使般的稟性,而且還具有我們男子的才華。他們不僅應(yīng)有強韌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溫柔的稟性。喬治·桑就是這類女性的典范。
當(dāng)法蘭西遭到人們的凌辱時,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為她爭光載譽。喬治·桑永遠(yuǎn)是本世紀(jì)的光榮,永遠(yuǎn)是我們法蘭西的驕傲。這位榮譽等身的女性是完美無缺的。她象巴貝斯一樣有著一顆偉大的心;她象巴爾扎克一樣有著偉大的精神?她象拉馬丁一樣有著偉大的靈魂。在她身上不乏詩才。在加里波第曾創(chuàng)造過奇跡的時代里,喬治·桑留下了無數(shù)杰作佳品。
列舉她的杰作顯然是毫無必要的,重復(fù)大眾的記憶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偉力概括起來就是“善良”二字。喬治·桑確實是善良的,當(dāng)然她也招來某些人的仇視。崇敬總是有它的對立面的,這就是仇恨。有人狂熱崇拜,也有人惡意辱罵。仇恨與辱罵正好表現(xiàn)人們的反對,或者不妨說它表明了人們的贊同——反對者的叫罵往往會被后人視為一種贊美之辭。誰戴桂冠誰就招打,這是一條規(guī)律,咒罵的低劣正襯出歡呼的高尚。
象喬治·桑這樣的人物,可謂公開的行善者,他們離別了我們,而幾乎是在離逝的同時,人們在他們留下的似乎空蕩蕩的位子上發(fā)現(xiàn)新的進(jìn)步已經(jīng)出現(xiàn)。
每當(dāng)人間的偉人逝世之時,我們都聽到強大的振翅博擊的響聲。一種事物消失了,另一種事物降臨了。
大地與蒼穹都有陰晴圓缺。但是,這人間與那天上一樣,消失之后就是再現(xiàn)。一個象火炬那樣的男人或女子,在這種形式下熄滅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復(fù)燃了。于是人們發(fā)現(xiàn),曾經(jīng)被認(rèn)為是熄滅了的,其實是永遠(yuǎn)不會熄滅。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光彩奪目,從此它組成文明的一部分,從而屹立在人類無限的光明之列,并將增添文明的光芒。健康的革命之風(fēng)吹動著這支火炬,并使它成為燎原之勢,越燒越旺,那神秘的吹拂熄滅了虛假的光亮,卻增添了真正的光明。
勞動者離去了,但他的勞動成果留了下來。
埃德加·基內(nèi)逝世了,但是他的高深的哲學(xué)卻越出了他的墳?zāi)?,居高臨下勸告著人們。米謝萊去世了,可在他的身后,記載著未來的史冊卻在高高聳起。喬治·桑雖然與我們永別了,但她留給我們以女權(quán),充分顯示出婦女有著不可抹煞的天才。正由于這樣,革命才得以完全。讓我們?yōu)樗勒呖奁?,但是我們要看到他們的業(yè)績。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偉業(yè),得益于頗可引以為豪的先驅(qū)者的英靈精神,必定會隨之而來。一切真理、一切正義正在向我們走來。這就是我們聽到的振翅博擊的響聲。
讓我們接受這些卓絕的死者在離別我們時所遺贈的一切!讓我們?nèi)ビ游磥?讓我們在靜靜的沉思中,向那些偉大的離別者為我們預(yù)言將要到來的偉大女性致敬!
【作者簡介】: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qo,1802——1885) 法國浪漫主義詩人、小說家和戲劇家,他于1827年發(fā)表的《〈克倫威爾〉序》是浪漫主義文藝綱領(lǐng),長篇小說《巴黎圣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海上勞工》更是浪漫主義的杰作。他還有詩集《東方吟》、《懲罰集》、《靜觀集》,戲本《歐那尼》、《臺伊·布拉斯》等。
【鑒賞】:
一位偉人逝世了。人們?yōu)橹镣础橹畤@息,然而真正理解她的人則會牢記她的精神,因為她的昭示而繼續(xù)前進(jìn)、迎接未來。這,也是雨果的《悼念喬治·?!返闹髦?。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悼念文章,追述死者生平、貢獻(xiàn)、成就,寄托哀思。而是通過對喬治·桑的深切了解和深厚感情的抒發(fā),表現(xiàn)自己對她去世的哀悼之情,同時肯定了她在人類歷史上的作用及地位,激勵人們沿著她的善良、正義、真理繼續(xù)走下去。
全文籠罩著一種沉痛、傷感的悲哀情緒,但作者沒有一昧沉于哀痛,而以充沛的激情、智慧的頭腦與語言,表達(dá)了作者對于喬治·桑的深切理解及對她的逝世的沉痛哀悼,同時,也肯定了喬治·桑在人類歷史上的偉大作用,滿懷豪情地號召后來的人們超越悲痛和哀悼而變成迎接未來的勇士。
開篇直接切入主題,表達(dá)了對于死者的愛慕、欽佩、崇敬、哀悼之情。接下來沒有累述她的成績、生平,而是根據(jù)自己對她的深切了解肯定了她的精神永存:“她從肉體中超脫出來,自由自在,雖死猶生,永垂不朽”;肯定了她在時代中的獨一無二的地位:她與男子一樣成為偉人,她顯示了女性也具有男子的才華;她是本世紀(jì)的光榮,更是法蘭西的驕傲。作者還對她的偉大人格及創(chuàng)作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贊美了她的善良品格,抨擊了反對者,從一個哲學(xué)的高度說明了一個偉人盡管她在形體上消失了,然而她的思想、精神卻久遠(yuǎn)存在,“她留給我們以女權(quán),充分顯示出婦女有著不可抹煞的天才”。
最后作者激情洋溢地從悲痛中奮起,向人們發(fā)出“迎接未來”的號召,這,也是喬治·桑所期望于人們的。
這篇悼詞的語言精煉、凝重、富于哲理,在深沉的悲悼中又給人以某種力量和啟迪,內(nèi)涵極為深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