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作品:墨池記
簡介
本篇選自《元豐類稿》。作者曾鞏(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豐(今江西南豐縣)人,北宋文學(xué)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歐陽修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支持者,文風(fēng)溫醇典重、雍容平易,文字簡明、委曲周詳。著有《元豐類稿》(編于宋神宗元豐年間)五十卷,凡詩八卷,文四十二卷,另附錄一卷。本篇是作者應(yīng)撫州州學(xué)教授王君之請而作,由記墨池遺跡而闡明王羲之書法的卓越成就是后天努力而非天成,并進一步強調(diào)深造道德的重要性,文章題小意宏,言近旨遠,委婉有致。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①,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云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xué)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②?
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③,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其徜徉肆恣④,而又嘗自休于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xué)不如彼邪?則學(xué)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xué)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于楹間以揭之⑤。又告于鞏曰:“愿有記?!蓖仆蹙?,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⑥,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xué)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fēng)馀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⑦
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注釋
①洼(wā)然:低洼深陷的樣子;方以長:方而長。 ②信:真;邪:同“耶”。 ③方:當(dāng);強:勉強;極:窮盡,作動詞用。④徜徉(chánɡyánɡ):徘徊流連;肆恣:通常作“恣肆”,放任縱情。 ⑤教授:官名,宋朝路、府、州學(xué)中主管教育的官員;章:彰明、顯著;楹(yínɡ):門前大柱;揭:昭示。 ⑥愛人之善:重視別人的長處;雖一能不以廢:雖然只有一技之長,也不能讓它埋沒。 ⑦莊士:行為端莊的人;遺風(fēng)馀思:遺留后世的風(fēng)范和思想。
譯文
在臨川城東,有塊地隱隱約約高起,它臨近撫河,名叫新城。新城的上面,有一低洼而呈長方形的池子,相傳為王羲之寫字洗筆的水池,荀伯子《臨川記》上這樣說。王羲之曾經(jīng)仰慕張芝,臨池學(xué)寫字,池水都被染成黑色,這是墨池的舊跡,難道真是如此嗎?
當(dāng)王羲之決心不再做官之后,曾經(jīng)盡歷東方諸郡,乘船浮海,以舒展快意于山水之間;難道他在縱情放任、流連忘返之時,還曾在此停留休息?王羲之的書法晚年才趨于精妙,他所具有的書法才能,也是靠專心致力才達到,非是天生的。而后世沒有能及王羲之的,莫非是學(xué)習(xí)的功夫不如他?那么學(xué)習(xí)都不可以少下功夫,更何況還想在道德方面有更深的造詣呢?
墨池之上,現(xiàn)是撫州州學(xué)的校舍。教授王君唯恐墨池不為人所知,寫了“晉王右軍墨池”六個字懸掛在門柱上以昭示世人。他又告訴我曾鞏說:“希望能有一篇記?!蓖茰y王君的心思,是注重別人的長處,即使只有一技之長也不讓它埋沒,因而及于王羲之的遺跡呢?還是想借推廣王羲之的精神來勉勵莘莘學(xué)子呢?一個人的一技之長,竟使后人如此崇尚,更何況道德高尚、德行莊重的人遺留下來的風(fēng)范和思想,影響到后世又該如何呢!
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