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蘇轍
蘇轍
【作者小傳】
蘇轍(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年自號潁濱遺老,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宋代文學家、政治家。宋孝宗淳熙年間,追謚文定。蘇洵之子、蘇軾之弟,蘇家父子三人,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人稱“三蘇”,蘇轍稱“小蘇”。
北宋嘉祐二年(1057),蘇轍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轟動京師,不久母喪,返鄉服孝。嘉祐六年(1061)兄弟二人又同舉制科。英宗治平二年(1065)出任大名府推官,次年蘇洵病逝,與蘇軾扶喪還蜀。神宗熙寧二年(1069)二月還朝,上書神宗,即日召對,為制置三司條例司檢詳文字。熙寧三年(1070),因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元豐二年(1079),蘇軾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被捕入獄。他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不準,牽連被貶,監筠州鹽酒稅。
哲宗元祐四年(1089)權吏部尚書,出使契丹。還朝后任御史中丞。元祐六年拜尚書右丞,進門下侍郎,執掌朝政。元祐八年變法派重新得勢,他上書反對時政,被貶官,出知汝州,貶謫筠州,責授化州別駕、雷州安置,后又貶循州等地。崇寧三年(1104),蘇轍在潁川定居,過田園隱逸生活,筑室曰“遺老齋”,自號“潁濱遺老”,以讀書著述、默坐參禪為事。卒后追復端明殿學士,謚文定。
蘇轍生平學問深受其父兄影響,以儒學為主,最傾慕孟子而又遍觀百家。他擅長政論和史論,在政論中縱談天下大事,同父兄一樣,史論針對時弊,古為今用。蘇轍的傳記、雜文富有文學色彩,雖語言淡泊,但敘述生動形象,給人一種身臨其境,親見其人的感覺。著有《欒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有《四部叢刊》影明活字本。又《欒城應詔集》12卷,有《四部叢刊》影宋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