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尉繚子·兵令(上)(節選)》原文鑒賞
《先秦散文·尉繚子·兵令(上)(節選)》原文鑒賞
兵者兇器也,爭者逆德也。事必有本,故王者伐暴亂①,本仁義焉。戰國則以立威抗敵相圖,而不能廢兵也。兵者,以武為植②,以文為種③,武為表,文為里。能審此二者,知勝敗矣。文所以視利害、辨安危,武所以犯強敵、力攻寧也。專一則勝④,離散則敗。
【注釋】 ①王者:稱王于天下的君主。 ②植:指植物的軀干。 ③種:根基,根本。 ④專一:指文武結合為一。
【今譯】 軍隊是殺人的兇器,戰爭是違背道德的行為。事都有所本,因此王者興師討伐暴亂,即以仁義為本。現在交戰各國為了樹立權威,抵抗外敵,也不能取消戰爭。關于用兵,應該以武為基干,以文為根基,武是表,文是里。能夠明確這兩方面的關系,就懂得戰爭勝敗的道理了。文是用來觀察利害,辨別安危的,武是用來對付強敵、致力攻守的。這二者結合起來就能勝利,而離散分裂就會失敗。
【總案】 本節雖然簡短,但它說明了戰爭的性質、用兵的原則以及當時不能廢除戰爭的原因,并進而論述了“武”與“文”的關系,即軍事與政治的關系。作者把“武”比作植物的莖干,把“文”比作植物的根基,一為表,一為里,強調將二者結合。這既十分生動形象,又非常精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