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國語·祁奚薦子午以自代》原文鑒賞
《先秦散文·國語·祁奚薦子午以自代》原文鑒賞
祁奚辭于軍尉①,公問焉②,曰:“孰可?”對曰:“臣之子午可。人有言曰:‘擇臣莫若君,擇子莫若父。’午之少也,婉以從令,游有鄉,處有所,好學而不戲。其壯也,強志而用命③,守業而不淫。其冠也,和安而好敬,柔惠小物,而鎮定大事,有直質而無流心④,非義不變,非上不舉。若臨大事,其可以賢于臣。臣請薦所能擇而君比義焉⑤。”公使祁午為軍尉,歿平公⑥,軍無秕政⑦。
【注釋】 ①祁奚:晉國大夫,悼公任命他為中軍尉。 ②公:晉悼公,公元前572年——公元前558年在位。 ③志:記憶。命:父命。 ④流:放縱。 ⑤義:適宜。 ⑥平公:晉平公,悼公之子,公元前557年——公元前532年在位。 ⑦秕:谷物不結實,此謂不良的措施。
【今譯】 祁奚要辭去中軍尉的職務,晉悼公向他詢問,說:“誰可以代替你呢?”祁奚回答說:“我的兒子祁午可以。人們說道:‘挑選臣子沒人能比過國君,挑選兒子沒人能比過父親。’祁午年小的時候,柔順而且聽話,到哪里玩,到哪里去都先講明地方,愛學習不貪玩。大一點時,強于記憶并能遵從父命,篤守自己所做的事毫不懈怠。成年后,平和穩重又懂禮敬,對小東西很仁愛,又能夠安定大事;有耿直的性格,卻沒有放縱之心;除非合乎道義,否則不輕易改變觀點;除非接受了上級的命令,否則不輕易行動。如果遇到戰事的話,他能比我強。我推薦了我能挑選的人,請您比較一下,確定他是否適合做中軍尉。”晉悼公派祁午做中軍尉,直到晉平公去世,軍中也沒有出現不良的政令。
【總案】 祁奚不為虛禮所囿,“內舉不避親”,向晉悼公推薦自己的兒子來接替自己,他的目的不是為自己謀私利,而是為國家薦賢才,在任用“私”人之舉上,顯示了無私的品格。祁奚的薦語,介紹兒子由小到大的成長過程,詳細誠懇,既表現了為臣的誠信,也表現出為父的慈愛,舐犢深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