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lán)田《勞山巨峰白云洞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藍(lán)田:勞山巨峰白云洞記
藍(lán)田
即墨之東南,百里皆山焉。山之大者,曰勞山。勞山之群峰,其最高者,曰巨峰。巨峰之巔,有洞焉,曰白云。洞深而明,旁有水泉,可引以漱濯,甲于巨峰。雖當(dāng)晴晝,云氣蓊郁,則咫尺不可辨;頃刻變幻,則又漠然不知所之矣。然地高氣寒,又多烈風(fēng),非神完骨強(qiáng)者,不敢久居。其登也,緣崖攀蘿,崎嶇數(shù)十里,非有泉石之癖者,亦不能至也。
北泉山人,薄游海上,南訪朐山,登瑯琊臺,北觀之罘山,雄秀突兀,皆未有若勞山者也?!洱R記》曰:“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勞?!笔莿谏街?,高于泰岳矣!然勞山僻在海隅,名未聞于天下,而朐山、瑯琊、之罘,以秦皇之游覽也,人人知之。鳴呼!山之見知與不見知,而亦有幸不幸存焉。山川且然,而況于人乎!
道人張某,得白云洞,曰:“是與人境隔異,直可以傍日月而依星辰,非元武之神,不足以當(dāng)之也?!蹦擞谄渲蟹钍略洌跃悠浒瑢W(xué)煉形之術(shù)焉。
嘉靖壬午秋、北泉山人登巨峰之巔而望焉,面各數(shù)百里,海濤蜃氣,起伏洶涌,而島嶼出于其中者,皆若飛鳧來往,旦夕萬狀,連峰有無,遠(yuǎn)邇環(huán)繞,村墟城郭,隱隱可指數(shù),神觀蕭爽,非世人耳目所嘗見聞?wù)咭?。夜宿洞中,援筆題于石曰:“居白云洞者,自張某始也?!?/p>
李謫仙詩曰:“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眴韬?安得斷棄家事而餐霞洞中,彈琴鼓缶,以詠屈子《遠(yuǎn)游》之篇也哉!顧今所未暇,聊記于此,以志自愧云。
黃海之濱,嶗山拔地而起,雄偉瑰奇,威猛粗獷,古來有“山海奇觀”之稱。巨峰是嶗山的主峰,又名嶗頂。巨峰之巔,白去繚繞之中,三塊天然巨石架成的洞窟,有如天上仙境,印白云洞。明清以來,這里曾相繼建立殿閣,為道家修煉之處?,F(xiàn)今是嶗山名景之一。
本文從作者家鄉(xiāng)即墨“東南百里皆山”起筆,由“群山”而“嶗山”,又由“嶗山”而“巨峰”,再由“巨峰”落筆到“白云洞”。運(yùn)用頂真格的修辭方法,極其緊湊地把嶗山的巨峰和白云洞鑄為一體,恰似電影的遠(yuǎn)景、近景和特寫鏡頭,把讀者的視線引向巨峰,引向白云洞。白云洞很深,卻明亮,地處山巔,卻“旁有水泉”,景致可謂奇妙。 白云洞又是云霧的世界,即使晴朗的白天,雖隔咫尺也難看清眼前的景物,偶或看到了,霎時(shí)又被云封霧鎖,變得無影無蹤了,真是撲朔迷離,令人神往啊!接著,作者筆鋒陡轉(zhuǎn),寫此處“地高氣寒,又多烈風(fēng),非神完骨強(qiáng)者,不敢久居”,而且通向巨峰的道路遙遠(yuǎn)、崎嶇,攀登又談何容易!“非有泉石之癖者,亦不能至”。這里寫游客“不敢久居”和難以攀登,意在烘托巨峰和白云洞的高峻,更能給讀者以實(shí)感。
作者在“南訪朐山,登瑯琊臺”,北游之罘山之后,而今又登上嶗山巨峰??磥恚{(lán)田不愧有“泉石之癖”者。他從自身的游歷感受中,得出結(jié)論說嶗山比之于上述諸山,實(shí)在是最“雄奇突兀”的。但是,朐山、瑯琊、之罘之輩,皆因秦始皇的巡幸,載入史冊,名聞古今,而雄奇突兀的嶗山,由于“僻在海隅”,不為天下所知。寫嶗山巨峰的雄奇突兀和知名度不高,皆用對比手法。這鮮明的反差,又為作者的感慨蓄足了氣勢,使之奔瀉而下:“山之見知與不見知,而亦有幸不幸存焉,山川且然,而況于人乎!”字里行間,抒發(fā)了作者生不逢時(shí),懷才失意,而又無奈的復(fù)雜感情。隨后,作者借道人張某之口,說白云洞才是“傍日月而依星辰”的好處所,是遠(yuǎn)隔塵世的仙地。為下文寫返歸自然的憧憬作了鋪墊。
藍(lán)田游嶗山,是在“嘉靖壬午”(1522)秋天。登上巨峰遠(yuǎn)眺,展現(xiàn)在他眼前的是數(shù)百里的奇觀。作者筆下的大海,是動蕩、奇幻的,“海濤蜃氣,起伏洶涌”,“旦夕萬狀”,在云蒸波撼之中,那些原是靜止的島嶼,竟如飛鳧一般,在海上游來游去。意境既宏廓,形象又玲瓏。俯瞰大地,則又是另一番開闊靜幽的景象,“連峰有無,遠(yuǎn)邇環(huán)繞,村墟城郭,隱隱可指數(shù)”,在肅爽的秋日,遠(yuǎn)處的群山似有似無,山下的田野村莊依稀可辨,宛如一幅淡彩山水寫意畫。
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引用李白“我昔東海上,嶗山餐紫霞”的詩句,進(jìn)一步贊美了嶗山的壯觀奇景,同時(shí)寄托了對自由生活的向往。他多么渴望“餐霞洞中,彈琴鼓缶,以詠屈子《遠(yuǎn)游》之篇”啊!但是,“家事”難以斷棄,遂使美好的心愿難以實(shí)現(xiàn)。從藍(lán)田的慨嘆中,我們洞察到的,是一顆輕蔑官場之心,是一顆冷于仕途之心。
綜觀全篇,作者貼切地運(yùn)用了對比和烘托筆法,描繪了巨峰、白云洞高峻奇特的風(fēng)貌,抒發(fā)了突兀不平的胸襟,寫景寄慨,脈絡(luò)清晰,意蘊(yùn)深遠(yuǎn),堪稱一篇游記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