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戰國策·知伯身死國亡地分(趙策一)》原文鑒賞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先秦散文·戰國策·知伯身死國亡地分(趙策一)》原文鑒賞

《先秦散文·戰國策·知伯身死國亡地分(趙策一)》原文鑒賞

知伯帥趙、魏、韓而伐范、中行氏,滅之。休數年,使人請地于韓。韓康子欲勿與,段規諫曰:“不可。未知伯之為人也,好利而鷙愎。來請地,不與,必加兵于韓矣。君其與之。與之,彼狃,又將請地于他國。他國不聽,必鄉之以兵。然則韓可以免于患難,而待事之變。”康子曰:“善。”使使者致萬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說。又使人請地于魏。魏宣子欲勿欲(10),趙葭諫曰(11):“彼請地于韓,韓與之,請地于魏,魏弗與,則是魏內自強(12),而外怒知伯也。然則其錯兵于魏必矣(13),不如與之。”宣子曰:“諾。”因使人致萬家之邑一于知伯,知伯說。又使人之趙,請蔡皋狼之地(14),趙襄子弗與(15)。知伯因陰結韓、魏(16),將以伐趙。



【注釋】 ①知伯:名瑤,晉六卿之一。另五卿為趙氏、魏氏、韓氏、范氏、中行氏。 ②請:求,索。 ③韓康子:名虎,或云名虔。 ④段規:韓氏家臣。 ⑤鷙(zhi,音至):兇猛。愎(bi,音必):執拗。 ⑥其:表示祈求。 ⑦狃(niu,音扭):貪。 ⑧鄉:通“向”。 ⑨說:通“悅”。 ⑩魏宣子:《史記》作魏桓子,名駒。(11)趙葭:魏氏家臣。 (12)自強:獨自逞強。 (13)錯:通“措”。措兵:加兵。 (14)蔡皋狼:地名,在今山西離石。 (15)趙襄子:名毋恤,字亦作無恤。 (16)陰結:暗中勾結。



【今譯】 知伯率領趙、魏、韓三國的軍隊攻打范氏、中行氏,滅掉了他們。過了幾年,知伯派人向韓國索要地盤。韓康子不想給,段規勸諫道:“不行。知伯為人貪婪,兇狠執拗。他來要地盤,不給他,必然會進攻韓國。您還是給他。給了他,他貪心不足,又會向其他國家索取地盤。別的國家不肯從命,他必然以刀兵相見。這樣一來,韓國就可以免受災難,靜觀情況的發展變化了。”韓康子道:“有道理。”于是派人送給知伯一座萬戶的縣城,知伯非常高興。接著他又派人向魏國索要地盤。魏宣子不想給,趙葭勸諫道:“知伯向韓國要地,韓國給了他。向魏國要地,魏國不給,那我們魏國就是對內逞強,對外卻惹怒了知伯。這樣一來,他定會向魏國進兵,我看不如給他。”魏宣子道:“好。”于是派人送給知伯一座萬戶的縣城,知伯非常高興。接著又派人去趙國,索要蔡皋狼這塊地方,趙襄子不給。知伯便暗中勾結韓國、魏國準備進攻趙國。

趙襄子召張孟談而告之曰:“夫知伯之為人,陽親而陰疏。三使韓、魏,而寡人弗與焉。其移兵寡人必矣,今吾安居而可?”張孟談曰:“夫董閼安于,簡主之才臣也。世治晉陽,而尹澤循之。其余政教猶存,君其定居晉陽。”君曰:“諾”。乃使延陵王將車騎先之晉陽”。君因從之。至,行城郭,案府庫,視倉廩(11),召張孟談曰:“吾城郭之完,府庫足用,倉廩實矣,無矢奈何(12)?”張孟談曰:“臣聞董子之治晉陽也,公宮之垣(13),皆以狄蒿苫楚墻之(14),其高至丈余,君發而用之(15)。”于是發而試之,其堅,則箘簬之勁不能過也(16)。君曰:“足矣。吾銅少若何(17)?”張孟談曰:“臣聞董子之治晉陽也,公宮之室,皆以煉銅為柱質(18),請發而用之,則有余銅矣。”君曰:“善。”號令以定.備守以具(19)



【注釋】 ①張孟談:《史記》作張孟同,趙氏相。 ②三使:三次派遣使臣。 ③董閼安于:趙氏家臣,《史記》作董安于。 ④簡主:即趙襄子父趙簡子。才臣:有才之臣。 ⑤晉陽:今山西太原。⑥尹澤:趙氏家臣。循:因循,繼承。 ⑦余:遺留。 ⑧延陵王:趙氏家臣。將:率領。之:到。 ⑨行:巡行。 ⑩案:驗察。 (11)倉廩(lin,音凜):倉庫。 (12)矢:箭。奈何:怎么辦。 (13)公宮:公家建筑。垣:墻。 (14)狄:通“荻”:草名,似蘆葦。蒿:草名,艾類。苫:苦之訛,苦通“楛”,木名,堅可制箭。 (15)楚:木名,即牡荊,可制箭。發:拆除。 (16)箘( jun,音俊) 簬(lu,音路):竹之一種 (17)若何:怎么辦。 (18)煉銅:熟銅。質:材料。 (19)備守:防守措施。以具:已經完備。以:通“已”。



【今譯】 趙襄子把張孟談找來,告訴他道:“知伯為人,表面對人親熱,而內心卻疏遠冷淡。他三次派人到韓國、魏國(和趙國)要地,我卻沒給他。他必定會領兵攻打我,現在我到哪里定居才好呢?”張孟談道:“董閼安于是先君簡子的才能卓越的家臣,世世代代治理晉陽,如今由尹澤繼任。董閼安于治政從教的遺風至今尚在,您還是定居晉陽吧。”趙襄子道:“好吧。”于是派延陵王率領車馬先去晉陽,他自己隨后跟上。到了晉陽,趙襄子巡視城郭,驗查府庫,視察糧倉,然后叫來張孟談,對他說道:“我們的城郭完整堅固,府庫財物充足,糧倉滿滿登登,但是沒有箭,怎么辦?”張孟談道:“我曾聽說,董閼安于治理晉陽的時候,公房的墻壁都是用荻、蒿等草類和楛、楚等木類修成的,墻高一丈多,您拆掉它可以用來做箭。”趙襄子于是叫人拆下來一試,其堅硬程度比箘簬還要強得多。趙襄子又道:“箭是夠了。但是我們缺少銅,怎么辦?”張孟談道:“我聽說董閼安于治理晉陽的時候,公房柱子的材料都是熟銅,請您叫人拆下來使用,那會使不完的。”趙襄子道:“對。”號令一下達,各種防備措施都準備完畢了。

三國之兵乘晉陽城,遂戰。三月不能拔,因舒軍而圍之,決晉水而灌之。圍晉陽三年,城中巢居而處,懸釜而炊,財食將盡士卒病贏。襄子謂張孟談曰:“糧食匱,城力盡,士大夫病,吾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如?”張孟談曰:“臣聞之,亡不能存,危不能安,則無為責知士也。君釋此計,勿復言也。臣請見韓、魏之君。”襄子曰:“諾。”張孟談于是陰見韓、魏之君日:“臣聞唇亡則齒寒,今知伯帥二國之君伐趙,趙將亡矣。亡則二君為之次矣。”二君曰:“我知其然。夫知伯為人也,粗中而少親(11)。我謀未遂而知(12),則其禍必至,為之奈何?”張孟談曰:“謀出二君之口,入臣之耳,人莫之知也。”二君即與張孟談陰約三軍,與之期日‘夜’,遣入晉陽’。張孟談以報襄子,襄子再拜之。



【注釋】 ①乘:逼近。 ②舒:散開。 ③決:挖開。晉水:水名。源出山西太原東南懸甕山:分北、中、南三渠,東注汾河。知伯所決即北渠。 ④巢居:于高處筑棚。 ⑤懸釜(伯u,音斧):掛起鍋。炊:做飯。 ⑥贏(lei,音雷):瘦弱。 ⑦匱(kui,音愧):缺乏。 ⑧無為:無須。貴:重視。知士:有才智之士。知:通“智”。⑨釋:放棄。 ⑩陰見:秘密會見。 (11)粗中:內心對人疏遠。少親:少愛,無情。 (12)遂:成功。



【今譯】 知氏、韓國、魏國三國的軍隊兵臨晉陽城下,雙方于是開始了攻防戰。打了三個月,未能打下晉陽城,知伯便散開軍隊,圍住了晉陽,然后挖開晉水,來了個水灌晉陽城。晉陽被包圍了三年,城內的人因為到處是水,只好在高處搭棚子居住,吊起鍋來燒飯,財物糧食快用光了,士兵病得衰弱不堪。趙襄子對張孟談道:“糧食吃光了,守城的力量用盡了,士大夫病倒了,我無法堅守了,準備獻城投降,怎么樣?”張孟談道:“我聽說,如果不能起死回生,不能轉危為安,那么謀臣智士就不值得重視了。您丟開投降這個打算,不要再說了。請您讓我去見見韓國、魏國的君主。”趙襄子道:“好吧。”張孟談于是秘密會見了韓、魏的君主,向他們說道:“我聽說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寒冷,如今知伯率領你們兩國攻打趙國,趙國要滅亡了。趙國一滅亡,那就該輪到你們二位了。”兩位君主道:“我知道會這樣。知伯為人,內心對人疏遠冷淡,刻薄寡恩,殘忍無情。要是我們的策劃未實行就被他知道了,那么必將大禍臨頭,你看如何是好呢?”張孟談道:“謀劃從您二位嘴里講出來,由我耳朵聽進去,別人不會知道的。”兩位君主便和張孟談秘密約定了三軍反戈,定好某日之“夜”起事,然后派張孟談潛入晉陽。張孟談把情況報告了趙襄子,趙襄子再三感謝他。

張孟談因朝知伯而出,遇知過轅門之外。知過入見知伯曰:“二主殆將有變。”君曰:“何如?”對曰:“臣遇張孟談于轅門之外,其志矜,其行高。”知伯曰:“不然。吾與二主約謹矣,破趙三分其地。寡人所親之,必不欺也。子釋之,勿出于口。”知過出見二主,入說知伯曰:“二主色動而意變,必背君,不如令殺之!”知伯曰:“兵著晉陽三年矣,旦暮當拔之而饗其利(11),乃有他心,不可!子慎勿復言。”知過曰:“不殺則遂親之。”知伯曰:“親之奈何?”知過曰:“魏宣子之謀臣曰趙葭,康子之謀臣曰段規,是皆能移其君之計。君其與二君約,破趙則封二子者各萬家之縣一。如是,則二主之心可不變,而君得其所欲矣。”知伯曰:“破趙而三分其地,又封二子者各萬家之縣一,則吾所得者少,不可。”知過見君之不用也,言之不聽,出,更其姓為輔氏,遂去不見(12)



【注釋】 ①朝:晉見。 ②知過:知伯同族之人。轅門:領軍將帥的營門。 ③二主:指韓康之、魏宣子。殆:大概:恐怕。變:叛變。 ④矜(jin,音今):驕矜。 ⑤行高:趾高步闊。 ⑥約:盟約。謹:鄭重。 ⑦說(shui,音稅):勸說。 ⑧色動:顏色改變。意變:情緒波動。 ⑨背:叛。 ⑩著:迫。 ( 1 1 )旦暮:早晚。饗:通“享”,享受。 ( 1 2 )去:離開。見:通“現”。



【今譯】 張孟談順便拜會了知?? 出來時在轅門外碰到了知過。知過入內對知伯說道:“韓、魏兩國君主恐怕要反叛。”知伯道:“何以見得?”知過答道:“我在轅門外碰到了張孟談,看到他得意揚揚,高視闊步。”知伯道:“不會的。我同韓康子、魏宣子鄭重約定,滅趙后三家瓜分趙國的土地。我待他們很親近,他們肯定不會欺騙我。你放心,別再說了。”知過出去看到了韓康子、魏宣子,又進來勸知伯道:“韓康子、魏宣子臉色有變,心神不定,肯定要背叛您,不如叫人把他們殺掉!”知伯道:“大軍圍攻晉陽已有三年了,早晚之間會攻下它來,分享好處。這個時候,他們竟會產生二心,不可能!你謹慎些,不要再說了。”知過道:“要是不殺,那您就親近他們。”知伯道:“怎么個親近法?”知過道:“魏宣子的謀臣叫趙葭,韓康子的謀臣叫段規,這兩個人都能改變他們君主的打算。您最好同魏宣子、韓康子約定,滅趙后就封給趙葭、段規每個人一座萬戶縣城。這樣,魏宣子、韓康子就不會變心,您也就會隨心所欲了。”知伯道:“滅趙后三家分享趙國領地,要是再封給那兩人每人一座萬戶縣城,那我得到的太少了,不行。”知過見知伯不肯采用自己的計謀,不肯聽從自己的勸告,便退出來,把姓改成輔氏。從此離去,不再露面。

張孟談聞之,入見襄子曰:“臣遇知過于轅門之外,其視有疑臣之心;入見知伯,出更其姓。今暮不擊,必后之矣!”襄子曰:“諾。”使張孟談見韓、魏之君曰:“夜期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知伯軍。”知伯軍救水而亂,韓、魏翼而擊之,襄子將卒犯其前,大政知伯軍而禽知伯

知伯身死,國亡地分,為天下笑,此貪欲無厭也。夫不聽知過,亦所以亡也。知氏盡滅,唯輔氏存焉。



【注釋】 ①視:目光。 ②后:晚。 ③翼而擊:夾擊。 ④犯:沖。 ⑤禽:通“擒”,捉獲。



【今譯】 張孟談得知這個消息,進見襄子道:“我在轅門外碰到過知過,他的眼神流露出對我的懷疑;他進去見知伯,出來后改變了姓氏。今天晚上不出擊,就必然來不及了!”趙襄子道:“好。”于是派張孟談去見韓康子、魏宣子,對他們說道:“夜晚動手,殺掉守衛堤壩的官吏,然后挖開堤壩,水淹知伯的軍隊。”知伯的軍隊為了救水,亂成一團,韓、魏的軍隊從兩翼夾攻,趙襄子率兵迎頭痛擊,將知伯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活捉了知伯。

知伯敗戰身死。國家隨之滅亡,土地被韓、趙、魏三家分掉。天下之人都恥笑他,這是他貪婪無厭所致啊。不聽從知過的勸告,這也是他滅亡的一個原因啊。知氏一族被斬盡殺絕,只有輔氏得以幸免。



【集評】 清·儲欣《國策選》:“段規、趙葭、張孟談、知過,紀一大事,只以四謀臣成文。”

清·張星徽《國策評林》:“‘好利而鷙’四個字,便已了卻智伯矣。乃作者必要重重迭迭提出智伯之為人而詳寫之者,蓋深惡而痛絕之,為黷貨無厭者戒。故一書之不足而至于再,再書之不足而又至于三也。末后將覆亡鐵案明白結斷,一‘亦’字有無窮意味,便把他罄竹不盡,決波難滌底罪狀,都在此‘亦’字上敲膚剔骨。最為冷然幽峭之筆,即進而與陽秋爭風霜斧鉞旨,其誰曰不可?”



【總案】 春秋末期,晉國的大權落入知氏、范氏、中行氏、韓氏、趙氏、魏氏六卿之手。六卿之間又彼此征伐,相互爭戰。公元前453年,知氏等四家攻滅范氏、中行氏之后,韓、趙、魏三家又聯手滅掉了知氏,奠定了三家分晉的局面。本文即敘述了三家滅知氏的經過,反映了戰國初期晉國新興勢力之間的兼并戰爭。

文章以記敘與議論相結合的手法,提示了知伯必然滅亡的原因。寫知伯三次索地,表明他貪心不足,得寸進尺;寫知伯兩拒知過,又表明他鼠目寸光,剛愎自用。在客觀而冷靜的筆調中,已經透露出如此為人安能不敗的結局。篇末的議論則更加明確的斷言:知伯的滅亡正是由于他“貪欲無厭”和“不聽知過”的緣故。記敘的傾向與議論的鮮明對主題起到了深化作用。文中對幾位謀臣策士的刻劃也比較成功,張孟談的見多識廣、足智多謀和扶危濟困,知過的通曉敵情、明察秋毫和遠見卓識、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先生app下载轻量版安卓|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站| 动漫美女被到爽了流漫画|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播放| 亚洲成在人线电影天堂色|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 女人是男人的未来视频| 小小在线观看视频www软件| 大陆三级理论电影有哪些|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99蜜桃| 天堂资源在线官网|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 国产福利久久青青草原下载| 国产精品素人福利|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免费久久人人爽人人爽av|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加勒比| 国产精品宅男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欧美一区| 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一区| 天天综合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免费播放| 年轻人影院www你懂的| 天天想你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 日本精品www色| 日韩在线视频第一页| 日本xxxxx高清视频| 手机看片国产免费永久| 天美麻花视频大全| 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 日本免费一本天堂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