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孫子兵法》原文鑒賞
《先秦散文·孫子兵法》原文鑒賞
孫子,名武,字長卿,春秋時著名軍事學家,齊國樂安(今山東省惠民縣)人。其生卒年不詳,大約與孔子同時。因齊國發生內亂,他出奔到南方的吳國,被吳王闔閭任以為將,同伍子胥一起輔助吳王“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對吳國的強大起了重要作用。
孫子總結了當時和以往戰爭的經驗,繼承、發展了前人的有關論述,創立了自己完整而精深的軍事學說。在《孫子》一書中,他分析論述了古代戰爭各個方面的向題,提出了以“道”為首的決勝條件、“知己知彼”的指導思想和“先勝后戰”、“示形動敵”、“敵分我?!薄ⅰ氨軐崜籼摗?、“因敵制勝”等一系列重要作戰法則。尤其是他能以哲學家的理性態度來研究戰爭問題,在分析論述中包含著豐富的樸素唯物論思想和軍事辯證法觀點,許多命題不僅揭示了戰爭的客觀規律,而且具有較普遍的哲理意義。在寫作藝術上,《孫子》也以議論風發、語言流暢、氣勢充沛、文辭敘次頗能出奇制勝而見稱。“其詞約而縟,易而深,暢而可用”(明歸有光《諸子匯函》),確令人愛讀,耐人嚼味。它作為我國現存最早的兵書,后世的兵書戰策不只在軍事思想上“無出孫武”(《李衛公問對》),在文章藝術上也同樣很難超過它。
《孫子》又名《孫武子》、《孫子兵法》,《韓非子·五蠹》已提到此書?!妒酚洝酚浭鰹槭?,《漢書·藝文志》著錄為八十二篇,自曹操作注后流傳至今的均為十三篇。一九七二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前期墓葬里出土的《孫子兵法》殘簡中,又新發現了四篇不見于現存史籍的重要佚文和一篇記述孫子事跡的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