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散文名篇·釋秘演詩集序》唐宋八大家名作鑒賞
《歐陽修散文名篇·釋秘演①詩集序》唐宋八大家名作鑒賞
予少以進士游京師②,因得盡交當世之賢豪。然猶以謂國家臣一四海③,休兵革④,養息天下以無事者四十年,而智謀雄偉非常之士,無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山林屠販⑤,必有老死而世莫見者,欲從而求之不可得。
其后得吾亡友石曼卿。曼卿⑥為人,廓然{7}有大志,時人不能用其材,曼卿亦不屈以求合。無所放其意,則往往從布衣野老酣嬉⑧,淋漓顛倒而不厭。予疑所謂伏而不見者,庶幾狎⑨而得之,故嘗喜從曼卿游,欲因以陰求⑩天下奇士。
浮屠{11}秘演者,與曼卿交最久,亦能遺外{12}世俗,以氣節相高。二人歡然無所間。曼卿隱于酒,秘演隱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為歌詩以自娛。當其極飲大醉,歌吟笑呼,以適天下之樂,何其壯也!一時賢士,皆愿從其游,予亦時至其室。十年之間,秘演北渡河,東之濟、鄆,無所合,困而歸。曼卿已死,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予乃見其盛衰,則予亦將老矣!
夫曼卿詩辭清絕{13},尤稱秘演之作,以為雅健有詩人之意。秘演狀貌雄杰,其胸中浩然。既習于佛無所用,獨其詩可行于世,而懶不自惜。已老,胠其橐{14},尚得三、四百篇,皆可喜者。曼卿死,秘演漠然無所向。聞東南多山水,其巔崖崛峍{15},江濤洶涌,甚可壯也,欲往游焉,足以知其老而志在也。于其將行,為敘其詩,因道其盛時以悲其衰。
慶歷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廬陵歐陽修序。
【注】
①釋秘演:指秘演和尚。釋:佛教,這里指佛教徒。②京師: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③臣一:臣服,統一。四海:古代以為中國在四海之中,故四海指全國。④休兵革:平息戰爭。⑤山林屠販:指隱居山林做屠夫、商販的隱士。⑥曼卿:名延年,河南商丘人,北宋詩人,他一生遭遇冷落,很不得志。⑦廓然:開朗豪放的樣子。⑧布衣:百姓。野老:鄉村老人。酣嬉:盡情喝酒,盡情嬉游。⑨狎:親近而且態度隨便。⑩陰求:暗中尋求。{11}浮屠:佛教,也稱和尚。也作“浮圖”。{12}遺外:超脫。即拋棄世俗的功名富貴。{13}清絕:清新絕頂。{14}胠(qū區):打開。橐(tuó駝):袋子。{15}崛峍(lù錄):高峻陡峭。
本文名為詩序,又因為寫在與釋秘演分別之際,兼有送別之意,是一篇不落詩序俗套的贈序。歐陽修對詩幾筆帶過,而著重從死生聚散,秘演的曠達、胸有大志、閑散等方面來敘寫,用簡練的傳神之筆,使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并抒發自己人生盛衰的感慨,隱約含有對現實的批判。
文章寫得含蓄深刻,一往情深,惋惜之情溢于言表。為了烘托秘演,作者寫道,“曼卿隱于酒,秘演隱于浮屠,皆奇男子也,然喜為歌詩以自娛。當其極飲大醉,歌吟笑呼,以適天下之樂,何其壯也!一時賢士皆愿從其游”。鋪墊至此,秘演才出場,才開始寫兩人從相識、相交到相知的過程。
在寫作過程中,作者仍然時時以曼卿為比照,凸顯秘演詩文雅健,深受朋友們贊賞,雖然才品極高,“亦能遺外世俗,以氣節自高”的品質。用“不屈以求合”“以氣節相高”的石曼卿作陪襯,突出秘演的不得志,既表現了兩個人的境遇,更表現出對當權者不重視人才、壓抑打擊人才的不滿。
本文抒情極為含蓄,如文章結尾處寫道石曼卿已去,秘演“亦老病”,雖沒有一個字提及自己,卻一句“予亦將老矣”,將世態炎涼、人際悲歡和對社會的感慨交融在一起,情感真摯,催人淚下。于是,石曼卿、秘演,以及自己三人的際遇和命運便交織在一起,感慨曼卿,就是感慨自己,悲嘆秘演,便是悲嘆自己,令讀過此文的人都深受感動,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后人評論
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歐陽文忠公文鈔》:“多慷慨嗚咽之旨,覽之如聞擊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