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歌》序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作品:《正氣歌》序
簡介
本篇選自《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1236—1282),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大臣、文學家,作品志憤氣壯,直抒胸臆。《文山先生全集》共二十卷,凡文集十二卷(其中詩詞二卷,文十卷),《指南錄》一卷,《指南后錄》一卷,《吟嘯集》一卷,《集杜詩》一卷,《紀年錄》一卷,拾遺一卷,附錄二卷(為傳記、祭文),有明萬歷刻本。本篇是文天祥為其就義前一年所寫的詩《正氣歌》所作的一篇詩前小序。它歷敘在囚牢中生活環境的污穢,文天祥卻能夠憑浩然之正氣處之泰然。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廣八尺,深可四尋,單扉低小,白間短窄①,污下而幽暗。當此夏日,諸氣萃然:雨潦四集②,浮動床幾,時則為水氣;涂泥半朝,蒸漚歷瀾③,時則為土氣;乍晴暴熱,風道四塞,時則為日氣;檐陰薪爨④,助長炎虐,時則為火氣;倉腐寄頓,陳陳逼人⑤,時則為米氣;駢肩雜遝⑥,腥臊污垢,時則為人氣;或圊溷⑦,或毀尸,或腐鼠,惡氣雜出,時則為穢氣。疊是數氣,當侵沴,鮮不為厲,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⑧,于茲二年矣,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然爾亦安知所養何哉?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彼氣有七,吾氣有一,以一敵七,吾何患焉! 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注釋
①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單扉:單門;白間:窗戶。 ②萃(cuì):集聚;潦(lǎo):雨水大,積水。 ③朝:房子;漚(ōu):浸泡;歷:經;瀾:本指水波,這里指水。 ④薪爨(cuàn):燒柴做飯。 ⑤倉腐:倉庫里糜爛的糧食;寄頓:積囤;陳陳:陳糧壓陳糧,這里指糧食陳腐的氣味。 ⑥駢(pián)肩:肩膀靠著肩膀;雜遝(tà):雜而多。 ⑦圊溷(qīnɡ hùn):廁所。 ⑧侵沴(lì):惡氣侵襲;沴,因氣候不和而產生的惡氣;孱(chán)弱:身體瘦弱。
譯文
我被囚禁在元都燕京,關在一間土房里面。房子橫八尺,深約三十二尺,有一個矮小的單門,窗戶短而窄,骯臟而幽暗。在這夏天,各種氣味集聚:雨水大而淤積,把床都浮起來,這時是水的氣味;半個房子的泥土長期浸泡在水里,熱氣蒸發,經過水面,這時是土的氣味;突然天晴暴熱,沒有風,這時是太陽的氣味;在沒有陽光的潮濕處燒柴做飯,更加助長了酷熱,這時是火的氣味;倉庫里堆積著已經腐爛的糧食,臭味逼人,這時是腐爛糧食的氣味;人們肩靠著肩,雜而多,到處是又腥又臊的污垢,這時是人的氣味;或者是廁所,或者是被毀之尸,或者是腐爛的老鼠,各種惡氣并出,這時是污穢的氣味。這些氣味加起來,惡氣侵襲,很少不生病的,而我卻憑著瘦弱的身體在此活著已經兩年了,也沒有毛病,這大概是有所修養而使得這樣。然而你怎么知道所修養的是什么呢? 孟子說:“我善養我的浩然之氣。”這囚牢有七種氣,我有一種氣,用這一種氣來抵擋那七種氣,我還有什么憂患的呢!何況浩然之氣是天地之間的正氣。作《正氣歌》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