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戰國策·申不害始合于韓王(韓策一)》原文鑒賞
《先秦散文·戰國策·申不害始合于韓王(韓策一)》原文鑒賞
魏之圍邯鄲也,申不害始合于韓王①,然未知王之所欲也,恐言而未必中于王也。王問申子曰:“吾誰與而可②?”對曰:“此安危之要③,國家之大事也。臣請深惟而苦思之④。”乃微謂趙卓、韓晁曰⑤:“子皆國之辯士也,夫為人臣者,言可必用⑥,盡忠而已矣。”二人各進議于王以事。申子微視王之所說以言于王⑦,王大說之。
【注釋】 ①始:剛,開始。合:契合。韓王:指韓昭侯。 ②準與:與誰。與:相與為好。 ③要:要害,關鍵。 ④惟:思考。⑤微:悄悄地。趙卓、韓晁:韓國的大臣。 ⑥可:當為“何”字。⑦說:通“悅”:高興,下句同。
【今譯】 魏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申不害這時剛剛與韓昭王配合執政,但他還不知昭王所需要的是什么,耽心言辭不一定合于昭王的心意。韓昭王問申不害說:“我現在與誰結盟才行?”申不害說:“這是安危的關鍵,是國家的重大事務,請讓我深思苦想一番吧。”于是就悄悄地對趙卓和韓晁說:“您們都是國家的有才之士,作為臣子的,向君王進諫何必一定要他采用呢?只是盡忠心罷了。”趙卓、韓晁二人就分別向昭王對許多國事提了建議。申不害暗中觀察昭王所愛聽的話,并用這類話勸說昭王,昭王聽了非常高興。
【集評】 清·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此最底下丑態,不意申不害乃是此一輩人物,寫得秀絕不可言。”
清·張星徽《國策評林》: “巧宦相傳捷徑,衣缽在祥符五鬼。”又:“微謂微視,兩微字深,聲色都畫出來。吳注,此術之最下者,吾謂術亦不下,但人臣懷此以事君,則君安用有臣哉?一念之欺,罪已當誅矣。戰國策士,詐道先用于其君,而后施于他國,為人君者,利其詐之可以罔天下也。而不知已反中于其身;此可以為后戒。”
【總案】寥 廖廖數語,入木三分,既聞其言,又見其行。申子察言觀色,見風駛舵,唯投君王之所好,堪稱奸相。可羨作者一支畫龍點睛之筆,鉤勒了古今多少佞人的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