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櫻桃》抒情散文鑒賞
作者: 列子
【原文】:
傍晚,我在喀什噶爾的街道上徘徊。街上溢滿了洋槐花的幽香。真沒想這曾經是哈喇汗朝故都的古老邊城,竟有這么多洋槐樹,這么多乳黃色的洋槐花。我不知道這洋槐是不是就是人們常說的波斯槐,但實在的,是沒有見過這么好的、這么香的,嫩黃的或叫做牙黃的槐花。
我在一串串的洋槐花里覓尋,定要找到那潔白的一串。驀地,有一片紅色的衣衫在我眼前飄了一下。我回過頭去,原來是個年約十五、六歲的維吾爾族女孩子,彎彎的眼睛,眼睫毛長長的,眉毛是用烏欺瑪染過的。柔軟的黑發結成很多根小辮兒,臉上掛著淺淺的笑。跟烏魯木齊的孩子比,她是土氣的,但卻清清爽爽,纖細好看。她手里挽著一只筐,裝滿了櫻桃,還提著什么不大清楚。她打量出我是外來人,便細聲地問:
“買櫻桃嗎?”
這樣血紅的、透亮的、飽滿的櫻桃,還帶著幾片葉子。我想買很多,但用什么裝呢,我為難了。又是那細細的聲音:“我有小藍子,一個賣一角錢。”她拿出一只用嫩桑樹條編的只有盤子那么大的小藍子,竟有些象玩具。
我買了一只小籃子,心想這一定是女孩子自己編的。
這還泛著青綠的小籃子裝上鮮紅的櫻桃,竟出乎意外的好看,我小心地用手棒著,只怕碰一下,那櫻桃便會流出水來。我記得小的時候,外婆家有一株櫻桃,那櫻桃又小又酸,沒有這般好,留下記憶的只是小姨用櫻桃核磨成的珠子,再用線穿起來,做成手串,那竟是小姑娘時最喜歡的了。
我把櫻桃放在書桌上。小心地拿起一顆放進嘴里,我怕它象糖塊一樣化了,便小心地咬破了皮,竟然只有一點點酸,更多的是甜。
第二天,我又徘徊在街頭,在那一串串的洋槐花里尋覓,尋那賣櫻桃的小姑娘。果然她又來了,那纖細的身體,紅的衣衫,烏斯瑪染過的眉毛。
“你每天都來賣櫻桃么?”
“嗯”
“那我天天來買。”
小姑娘笑了,依然是那淺淺的笑。她也許第一次碰見我這樣喜歡櫻桃的人。
果然一連三天她都來了,我也買了三只一模一樣的桑樹條編的小籃子。回來把櫻桃和大家分吃了。
第四天,我又如約地來尋她買櫻桃。
“你是從北京來的么?”她還是細聲地問。
“不,是從烏魯木齊來的?!?/p>
女孩子顯然失望了,聲音更細更低:“我爺爺當你是北京來的?!?/p>
“你爺爺?在哪兒?”我不由四處張望,莫非女孩子每天出來都有老人伴著嗎?
“爺爺在家里,我每天碰到你,都告訴他了。爺爺說,北京來的同志喜歡他的櫻桃?!?/p>
“爺爺干什么?”
“爺爺是果農,種櫻桃?!?/p>
“爺爺去過北京?”
“沒有,北京來的人都去看爺爺,吃爺爺的櫻桃。爺爺說,周總理喜歡櫻桃,從周總理身邊來的人都喜歡?!?/p>
“周總理?”
“嗯,周爺爺來過喀什噶爾,給周總理送去的水果就有爺爺送的櫻桃,周總理說爺爺種的櫻桃很好吃?!迸⒆訌潖澋难劾镩W過明亮的火花。而我卻沉思,我們的祖國多么大啊,哪里沒有周總理的足跡?我們的周總理……
不知什么時候,女孩子走了,她的紅衣裙飄過一串串的洋槐花。我小心地捧著小籃子里的櫻桃,只怕它一碰就會流出水來,它那么紅,那么晶瑩飽滿,好象那張驕嫩的面孔,那彎彎的眼睛,淺淺的笑,那烏斯瑪染過的眉毛。
喀什噶爾的街上溢滿了洋槐花的幽香,細細的、淡淡的。
【作者簡介】:
列子,原名張列,女,1948年生,籍貫陜西。1972年考入新疆大學中文系,1975年畢業分配到《新疆日報》漢文編輯部當文藝副刊編輯。1973年在《新疆文學》發表第一篇作品,之后陸續發表過散文、報告文學。作品還有《淡淡的棗花》、《佳娜什》、《塞外傳奇》等。
【鑒賞】:
這篇散文是作家為我們精心制作的見面禮物,精致中透露著恬淡、樸實,平凡中蘊含著熱烈和深摯。古樸的邊城,飄花的季節,把讀者引進詩一般的情境中,民族打扮的小姑娘天真可愛,玲瓏透剔的紅櫻桃,小巧的籃子,自然得到作家的驚喜和珍惜,這里可以感受到作家對美好生活的由衷熱愛之情。又借與小姑娘的對話,自然而然地展示出小姑娘和爺爺對周總理的尊敬和懷念之情。從而抒發了作家相同的思念。平凡質樸的語言塑造了精巧的畫面,洋溢著清新流暢的氛圍,掩卷品來,確有一種“洋槐花的幽香”,雖是細淡,卻回味無窮。不失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