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尼《鷹之歌》抒情散文鑒賞
作者: 麗尼
【原文】:
黃昏是美麗的。我憶念著那南方底黃昏。
晚霞如同一片赤紅的落葉墜到鋪著黃塵的地上,斜陽之下的山崗變成了暗紫,好象是云海之中的礁石,
南方是遠遠的;南方底黃昏是美麗的。
有一輪紅日沐浴著在大海之彼岸;有歡笑著的海水送著夕歸的漁船。
南方,遠遠而美麗的,
南方是有著榕樹的地方,榕樹永遠是垂著長須,如同一個老人安靜的地站立,在夕暮之中作著冗長的低語,而將千百年的過去都埋在幻想里了。
晚天是赤紅的。公園如同一個廢墟。鷹在赤紅的天空之中盤旋,作出短促而悠遠的歌唱,嘹亮地,清脆地。
鷹是我所愛的。它有著兩個強健的翅膀。
鷹底歌聲是嘹亮而清脆的,如同一個巨人底口在遠天吹出了口哨。而當這口哨一響著的時候,我就忘卻我底憂愁而感覺興奮了。
我有過一個憂愁的故事。每一個年輕的人都會有一個憂愁的故事。
南方是有著太陽和熱和火焰的地方。而且,那時,我比現在年輕。
那些年頭!啊,那是熱情的年頭!我們之中,象我們這樣大的年紀的人,在那樣的年代,誰不曾有過熱情的如同火焰一般的生活!誰不曾愿意把生命當作一把柴薪,來加強這正在燃燒的火焰!有一團火焰給人們點燃了,那么美麗地發著光輝,吸引著我們,使我們拋棄了一切其他的希望與幻想,而專一地投身到這火焰中來。
然而,希望,它有時比火星還容易熄滅。對于一個年輕人,只須一個剎那,一整個世界就會從光明變成了黑暗。
我們曾經說過:“在火焰之中鍛煉著自己。”我們曾經感覺過一切舊的渣滓都會被鏟除,而由廢墟之中會生長出新的生命,而且相信這一切都是不久就會成就的。
然而,當火焰苦悶地窒息于潮濕的柴草,只有濃煙可以見到的時候,一剎那間,一整個世界就變成黑暗了。
我坐在已經成了廢墟的公園看著赤紅的晚霞,聽著嘹亮而清脆的鷹歌,然而我卻如同一個沒有路走的孩子,凄然地流下了眼淚來了。
“一整個世界變成了黑暗;新的希望是一個艱難的生產”。
鷹在天空之中飛翔著了,伸展著兩個翹膀,傾側著,回旋著,作出了短促而悠遠的歌聲,如同一個信號。我凝望著鷹,想從它底歌聲里聽出一個珍貴的消息。
“你凝望著鷹么?”她問。
“是的,我望著鷹。”我回答。
她是我底同伴,我三年來的一個伴侶。
“鷹真好,”她沉思地說了。“你可愛鷹?”
“我愛鷹的。”
“鷹是可愛的。鷹有兩個強健的翅膀,會飛,飛得高,飛得遠,能在黎明里飛,也能在黑夜里飛。你知道鷹是怎樣在黑夜里飛的么?是象這樣飛的。你瞧,”說著,她展開了兩只修長的手臂,旋舞一般地飛著了。是飛得那么天真,飛得那么熱情,使她底臉面也出現了夕陽一般的霞彩。
我歡樂地笑了,而感覺了興奮。
然而,有一次夜晚,這年輕的鷹飛了出去,就沒有再看見她飛了回來。一個月以后,在一個黎明,我在那已經成了廢墟的公園之中發現了她底被六個槍彈貫穿了的身體,如同一只被獵人從赤紅的天空擊落了下來的鷹雛,披散了毛發在那里躺著了。那正是她為我展開了手臂而熱情地飛過的一塊地方。
我忘卻了憂愁,而變得在黑暗里感覺興奮了。
南方是遙遠的,但我憶念著那南方底黃昏。
南方是有著鷹歌唱的地方,那嘹亮而清脆的歌聲是會使我忘卻憂愁而感覺興奮的。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
【作者簡介】:
麗尼(1909年——1968年),原名郭安仁,湖北孝感人,現代著名文學翻譯家、散文家、教授。曾參加過左聯。解放后,主要從事翻譯出版工作和教育工作。
翻譯過屠格涅夫的《貴族之家》、《前夜》等。著有散文集《黃昏之獻》、《鷹之歌》。《白夜》。
【鑒賞】:
《鷹之歌》是一篇回憶性抒情散文。作者先描繪出如畫的南方美景,思緒回到那久遠的記憶中。美的黃昏中,一個憂愁的靈魂在徘徊。赤色的天空中,飛翔著的兩個強健翅膀的鷹更使作者忘卻憂愁、而覺興奮了,并指出“鷹是我所愛的”。接著作者敘述了自己的憂愁故事:熱情如火的生活卻有窒息的濃煙,“一整個世界就變成黑暗了”。反映了當時黑暗的社會與作凄苦的心情。隨后,作者描寫鷹在天空中飛翔,一對愛人在談鷹,尤其當那個女的“展開了兩只修長的手臂,旋舞一般地飛著了,是飛得那么天真,飛得那樣熱情”時不僅使“我”受到了感染,而覺興奮。這是一段美好的回憶。但鷹最后中彈死亡了,暗示了曾經愛過作者的那個女孩子的死。作品以鷹象征少女,寄托了作者對那個少女的愛與無限的思念之情。但結尾卻又說:“忘卻了憂愁,變得在黑暗里感覺興奮了,”這也正是因為作者從鷹和少女身上看到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年華,看到了希望,從那段難以忘記的生活中汲取了永不消沉的力量。
作品文字優美,意境清新,思想深遠,給人以美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