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書《歸去來辭》贈契順》原文翻譯注釋與鑒賞
余謫居惠州,子由在高安,各以一子自隨,馀分寓許昌、宜興,嶺海隔絕。諸子不聞余耗,憂愁無聊。蘇州定慧院學佛者卓契順謂邁曰:“子何憂之甚,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當為子將書問之。”紹圣三年三月二日,契順涉江度嶺,徒行露宿,僵仆瘴霧,黧面繭足以至惠州。得書徑還。余問其所求,答曰:“契順惟無所求而后來惠州;若有所求,當走都下矣。”苦問不已,乃曰:“昔蔡明遠鄱陽一校耳,顏魯公絕糧江淮之間,明遠載米以周之。魯公憐其意,遺以尺書,天下至今知有明遠也。今契順雖無米與公,然區區萬里之勤,儻可以援明遠例,得數字乎?”余欣然許之。獨愧名節之重,字畫之好,不逮魯公,故為書淵明《歸去來辭》以遺之,庶幾契順托此文以不朽也。
———《蘇軾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