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統(節選)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新統(節選)

新原道·新統(節選)

馮友蘭

中國哲學的精神的進展,在漢朝受了逆轉,經過了三四百年,到玄學始入了正路。中國哲學的精神的進展,在清朝又受了逆轉,又經過二三百年,到現在始又入了正路。我們于本章以我們的新理學為例,以說明中國哲學的精神的最近底進展。在西洋,近五十年來,邏輯學有極大底進步。但西洋的哲學家,很少能利用新邏輯學的進步,以建立新底形上學①。而很有些邏輯學家,利用新邏輯學的進步,以擬推翻形上學。他們以為他們已將形上學推翻了,實則他們所推翻底,是西洋的舊形上學,而不是形上學。形上學是不能推翻底。不過經過他們的批評以后,將來底新底形上學,必與西洋的舊形上學,不大相同。它須是“不著實際”底,它所講底須是不著形象,超乎形象底。新底形上學,須是對于實際無所肯定底,須是對于實際,雖說了些話,而實是沒有積極地說甚么底。不過在西洋哲學史里,沒有這一種底形上學的傳統。西洋哲學家,不容易了解,雖說而沒有積極地說甚么底“廢話”,怎樣能構成形上學。在中國哲學史中,先秦的道家,魏晉的玄學,唐代的禪宗,恰好造成了這一種傳統。新理學就是受這種傳統的啟示,利用現代新邏輯學對于形上學底批評,以成立一個完全“不著實際”底形上學。但“新理學”又是“接著”宋明道學②中底理學講底。所以于它的應用方面,它同于儒家的“道中庸”。它說理有同于名家所謂“指”。它為中國哲學中所謂有名,找到了適當底地位。它說氣有似于道家所謂道。它為中國哲學中所謂無名,找到了適當底地位。它說了些雖說而沒有積極地說甚么底“廢話”,有似于道家、玄學及禪宗。所以它于“極高明”方面,超過先秦儒家及宋明道學。它是接著中國哲學的各方面的最好底傳統,而又經過現代的新邏輯學對于形上學的批評,以成立底形上學。它不著實際,可以說是“空”底。但其空只是其形上學的內容空,并不是其形上學以為人生或世界是空底。所以其空又與道學、玄學、禪宗的“空”不同。它雖是“接著”宋明道學底理學講底,但它是一個全新底形上學。至少說,它為講形上學底人,開了一個全新底路。……以前大部分中國哲學家的錯誤,不在于他們講空虛之學,而在于他們不自知,或未明說,他們所講底,是空虛之學。他們或誤以為圣人,專憑其是圣人,即可有極大底對于實際底知識,及駕馭實際底才能。或雖無此種誤解,但他們所用以描寫圣人底話,可使人有此種誤解。例如《易傳》說,圣人“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中庸》說,圣人“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莊子·逍遙游》向、郭③注:“夫圣人之心,極兩儀之至會,窮萬物之妙數。”僧肇④《肇論》說:圣人“智有窮幽之鑒,神有應會之用。”⑤又說:“夫圣人功高二儀而不仁,明逾日月而彌昏。”⑥朱子講格物致知的工夫,說:“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這些話可予人以印象,以為圣人,專憑其是圣人,即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學為圣人,亦如佛教道教中,所謂學為佛,學為仙。學到某種程度,自然有某種靈異。普通人以為圣人必有極大底知識才能,即道學中,亦有許多人以為是如此。于是有許多道學中底人,都自以為,他們已竟用了“居敬存誠”的工夫,對于實際底知識、才能,都可以不學而自能。于是他們不另求知識,不另求才能。不另求當然無知識,無才能。這些人“徒以生民立極,天地立心,萬世開太平之闊論,鈐束天下,一旦有大夫之憂,當報國之日,則蒙然張口,如坐云霧”(黃梨洲語,《南雷文定》后集卷三)。這些人是無用之人。他們成為無用之人,因為他們不知他們所學底是無用之學。若使他們知他們所學底是無用之學,他們即早另外學一點有用之學,他們亦不致成為無用之人。“新理學”知道它所講底是哲學,知道哲學本來只能提高人的境界,本來不能使人有對于實際事物底積極底知識,因此亦不能使人有駕馭實際事物底才能。哲學可能使人于灑掃應對中盡性至命,亦可能使人于開飛機放大炮中,盡性至命。但不能使人知怎樣灑掃應對,怎樣開飛機放大炮。就此方面說,哲學是無用底。在以上所講底各家中,了解并明說上所說底意思者,只有禪宗與陽明。禪宗明白承認圣人,專憑其是圣人,不必有知識才能。他們說:圣人所能作底事,也就是穿衣吃飯,拉屎撒尿。他們說:禪是金屎法⑦,不會一似金,會了一似屎。不過一般人都以為他們這種說法,是反說底。又因禪宗未完全脫去宗教的成分。一般人又傳說禪宗的大師,有種種底靈異。因此禪宗雖有此說,而未為后來底人,所了解,所注意。陽明有“拔本塞源之論”⑧。他說:“夫拔本塞源之論,不明于天下,則天下之學圣人者,將日繁日難。斯人淪于禽獸夷狄,而猶自以為圣人之學。”“圣人之學,所以至簡至易,易知易從,易學易能,而以成才者,正以大端惟在復心體之同然,而知識技能,非所與論也。”(《傳習錄·答顧東橋書》)陽明又說:“所以為精金,在足色,而不在分兩。所以為圣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圣人。猶一兩之金,比之萬鎰。雖分兩懸絕,而其到足色處,可以無愧。故曰人皆可以為堯舜以此。”(《傳習錄》上)此說雖是而尚有一間未達。才力與境界,完全是兩回事。兩者不必有聯帶底關系。說有才力底圣人,是萬鎰之金,無才力底圣人是一兩之金,似乎才力與境界,尚多少有聯帶底關系。于此點我們可以說,陽明尚未盡脫流俗之見。“新理學”中底幾個重要觀念,不能使人有積極底知識,亦不能使人有駕馭實際底能力。但理及氣的觀念,可使人游心于“物之初”。道體及大全的觀念,可使人游心于“有之全”。這些觀念,可以使人知天,事天,樂天,以至于同天。這些觀念,可以使人的境界不同于自然,功利,及道德諸境界。(詳見《新原人》)這些觀念,又都是“空”底。他們所表示底都是超乎形象底。所以由這些觀念所得到底境界,是虛曠底。在這種境界中底人,是“經虛涉曠”底。在這種境界中底人,雖是“經虛涉曠”⑨,但他所作底事,還可以就是人倫日用中底事。他是雖玄遠而不離實用。在這種境界中底人,雖“經虛涉曠”,而還是“擔水砍柴”,“事父事君”。這也不是“擔水砍柴”,“事父事君”,無礙其“經虛涉曠”,而是“擔水砍柴”,“事父事君”,對于他就是“經虛涉曠”。他的境界是極高明,但與道中庸是一行不是兩行。在這種境界中底人,謂之圣人。哲學能使人成為圣人。這是哲學的無用之用。如果成為圣人,是盡人之所以為人,則哲學的無用之用,也可稱為大用。

選自商務印書館1945年版《新原道》

〔注釋〕 ①形上學:即形而上學,指哲學中探究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 ②道學:馮友蘭先生把道學規定為“本來一個時代思潮的名稱”,它不僅指“程朱”派的“理學”,也包括“陸王”派的心學。 ③《莊子·逍遙游》向、郭注:向秀、郭象是魏晉玄學時期的代表人物。向秀,魏晉竹林七賢之一,喜談老莊之學,曾注《莊子》,注未成便過世,郭象承其《莊子》余緒,成書《莊子注》三十三篇。 ④僧肇(384—414):東晉時期僧人,原崇信老莊,后出家從鳩摩羅什門下。擅長般若學,著有《肇論》等。 ⑤“智有窮幽之鑒”句:出自《肇論·般若無知論》,談到般若之“智”和常識之“知”的關系。原句為“然則智有窮幽之鑒,而無知焉;神有應會之用,用無慮焉”,意思是“圣智”能深入明鑒萬物的玄冥幽微處,不含人世的惑智,遂能深遠鑒照萬物萬事背后的實相玄理;而“神會”乃適機應會萬物的功用,故能不動心起念,無慮隨緣應會萬物,所以能超然獨立世外,不被俗務所累。 ⑥“夫圣人功高二儀而不仁”句:出自《肇論·般若無知論》,意思是圣人對物無所分別,一視同仁。但圣智并非如木石一般無知無覺,而是一種異于常人的“神明”,所以不能以世俗眼光論。 ⑦金屎法:佛教語。禪宗指參禪。指不會就是黃金,會了就如同狗屎。 ⑧拔本塞源論:本指樹根,源指水的源頭。拔本塞源,意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王陽明主要是就“私己之欲”、“功利之毒”而發,要人們學習圣人之學。因為圣人之心就是“以天地萬物為一體”,而圣人之教就是推廣“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以此來克除人的私心,去掉其蒙蔽,恢復人們的本心。 ⑨經虛涉曠:郭象《莊子注》中“未能經虛涉曠”。指不著形象、超乎形象,取消了有無、天人、內外等一系列對立的思維方法和人生態度。〔鑒賞〕 馮友蘭(1895—1990),現代著名哲學家。河南唐河人。出生在一個書香之家,幼年在私塾接受傳統儒學的熏陶。1912年入上海中國公學大學預科班。191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國哲學門。1919年赴美留學。1923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回國后,歷任中州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教授和西南聯大文學院院長等職。從1939年到1946年,先后出版了《新理學》、《新事論》、《新事訓》、《新原人》、《新原道》和《新知言》,合稱“貞元六書”。這些著作構筑了一個“新理學”的哲學體系,是馮友蘭治學成就的集中體現。他治學融合中西,在用西方新實在論改造宋明理學的基礎上,構造了中國哲學的“新統”。馮友蘭稱,新理學不是“照著”而是“接著”宋明理學(馮友蘭習稱“宋明道學”)講的。一字之差,要表明的是他沒有照搬宋明理學,而是有所創新。具體來說,新理學是“一個全新底形上學”,“它須是‘不著實際’底”。“不著實際”就是馮友蘭一再強調的“真際”。他把宋明理學的“理”換了個名稱叫“真際”,而“實際”則為宋明理學的“氣”。具體來說,“實際”與“真際”的關系,就是“共相”和“殊相”,即一般和特殊之間的關系。馮友蘭以為,“真際”是人的思維從“實際”中用抽象的方法分析出來的,他說:“必須先有個飛機之理,然后才有飛機。”(《三松堂自序》第252頁)只有懂得制造飛機的道理,人們才能制造出飛機。這就是馮友蘭常說的“理在事先”,“在時間上,理先于具體事物言;就重要性說,理比具體事物更根本”(同上書,第253頁)。人類在制作器物時,往往在頭腦中先有關于這一活動結果的藍圖。活動的結果觀念地存在于制作者的腦海中,是人類活動的基本特征。但人類對制造飛機的道理,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來自無數次制造飛機的實踐活動,馮友蘭把這一實踐過程全抹掉,宣稱具體事物是以抽象概念為存在的。這樣的“理世界”,是以抽象概念為先于物質世界并產生具體事物而獨立存在的主張,是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范疇的,其所說“不著實際,可以說是‘空’底”就是很言簡意賅的說明。馮友蘭說:“中國哲學家的錯誤,不在于他們講空虛之學,而在于他們不自知。”他認為就中國哲學史而言,只有禪宗與王陽明的學說沒有犯這方面的錯誤。馮友蘭自稱,“知道哲學本來只能提高人的境界,本來不能使人有對于實際事物底積極底知識,因此亦不能使人有駕馭實際事物底才能”。新理學的使命,不是提高人的知識水平和能力,而在于提高人的境界。他指出,中國哲學有一個主要的傳統,就是求得一種最高底境界。這種境界是最高的,但又是不離乎人倫日用,就是“極高明而道中庸”,也就是“天地境界”。在馮友蘭看來,新理學中“理”、“氣”、“道體”及“大全”的觀念,“可使人知天,事天,樂天,以至于同于天”,達到“天地境界”的地步。馮友蘭對人生境界的詮釋,在《新原人·境界》中已有分析。新理學體系創建于傳統文化面臨深刻危機之時,如何看待傳統文化成為擺在學人面前的首要問題。新理學的創立,借鑒了西方哲學的一些東西,這種借鑒的基礎是對本土哲學的一種深切理解與認同。引入西學更新傳統哲學,是對傳統文化精神一個新把握。這也許是今天我們研讀馮友蘭著作時,最大的一個啟發。

主站蜘蛛池模板: 884aa四虎四虎永久播放地址| 白桦楚然小说叫什么| 国产精品毛片大码女人| 337p中国人体啪啪| 国产精品免费大片| 国产在线爱做人成小视频| 国产在线高清视频无码| 要灬要灬再深点受不了看|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免费在线看黄网站| 波多野结衣伦理片在线观看| 亚洲尹人九九大色香蕉网站| 欧美三级一级片| 久久精品久噜噜噜久久| 日产乱码卡1卡2卡三卡四在线|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小仙女坐在胯下受辱h| av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视频全国免费观看| 亚洲自国产拍揄拍|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 色www永久免费视频| 兽皇videos极品另类| 激情图片小说区|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日韩A无V码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你懂的| 天天综合网久久| 400部国产真实乱|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网|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快点| 永久看一二三四线|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日本强伦姧人妻一区二区| 三级网址在线播放| 大陆熟妇丰满多毛XXXX| jizzjlzzjlzz性欧美| 国产亚洲综合激情校园小说 | 韩国美女主播免费的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