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面對苦難(節(jié)選)》原文與賞析

雕龍文庫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周國平《面對苦難(節(jié)選)》原文與賞析

周國平《面對苦難(節(jié)選)》

原文

一、面對苦難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難。所謂苦難,是指那種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個人不能抗拒的天災人禍,例如遭遇亂世或災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絕癥,摯愛的親人死亡;也包括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戀、婚姻破裂、事業(yè)失敗。有些人即使在這兩方面運氣都好,未嘗吃大苦,卻也無法避免那個一切人遲早要承受的苦難——死亡。因此,如何面對苦難,便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課題。我們總是想,今天如此,明天也會如此,生活將照常進行下去。

然而,事實上遲早會有意外事件發(fā)生,打斷我們業(yè)已習慣的生活,總有一天我們的列車會突然翻出軌道。

“天有不測風云”——不測風云乃天之本性,“人有旦夕禍福”——旦夕禍福是無所不包的人生的題中應有之義,任何人不可心存僥幸,把自己獨獨看作例外。

人生在世,總會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難,世上并無絕對的幸運兒。所以,不論誰想從苦難中獲得啟迪,該是不愁缺乏必要的機會和材料的。世態(tài)炎涼,好運不過爾爾。那種一交好運就得意忘形的淺薄者,我很懷疑苦難能否使他們變得深刻一些。

我一向聲稱一個人無須歷盡苦難就可以體悟人生的悲涼,現(xiàn)在我知道,苦難者的體悟畢竟是有著完全不同的分量的。

幸福的反面是災禍,而非痛苦。痛苦中可以交織著幸福,但災禍絕無幸福可言。另一方面,痛苦的解除未必就是幸福,也可能是無聊。可是,當我們從一個災禍中脫身出來的時候,我們差不多是幸福的了。“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其實,“大難不死”即福,何須乎后福?

二、苦難的價值

人們往往把苦難看作人生中純粹消極的、應該完全否定的東西。當然,苦難不同于主動的冒險,冒險有一種挑戰(zhàn)的快感,而我們忍受苦難總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為人生的消極面的苦難,它在人生中的意義也是完全消極的嗎?

苦難與幸福是相反的東西,但它們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直接和靈魂有關,并且都牽涉到對生命意義的評價。在通常情況下,我們的靈魂是沉睡著的,一旦我們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難時,它便醒來了。如果說幸福是靈魂的巨大愉悅,這愉悅源自對生命的美好意義的強烈感受,那么,苦難之為苦難,正在于它撼動了生命的根基,打擊了人對生命意義的信心,因而使靈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義僅是靈魂的對象,對它無論是肯定還是懷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靈魂在出場。外部的事件再悲慘,如果它沒有震撼靈魂,僅僅成為一個精神事件,就稱不上是苦難。一種東西能夠把靈魂震醒,使之處于雖然痛苦卻富有生機的緊張狀態(tài),應當說必具有某種精神價值。

快感和痛感是肉體感覺,快樂和痛苦是心理現(xiàn)象,而幸福和苦難則僅僅屬于靈魂。幸福是靈魂的嘆息和歌唱,苦難是靈魂的呻吟和抗議,在兩者中凸現(xiàn)的是對生命意義的或正或負的強烈體驗。

幸福是生命意義得到實現(xiàn)的鮮明感覺。一個人在苦難中也可以感覺到生命意義的實現(xiàn)乃至最高的實現(xiàn),因此苦難與幸福未必是互相排斥的。但是,在更多的情況下,人們在苦難中感覺到的卻是生命意義的受挫。我相信,即使是這樣,只要沒有被苦難徹底擊敗,苦難仍會深化一個人對于生命意義的認識。

痛苦和歡樂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乏弱,既無歡樂,也無痛苦。

多數(shù)時候,我們是生活在外部世界里。我們忙于瑣碎的日常生活,忙于工作、交際和娛樂,難得有時間想一想自己,也難得有時間想一想人生。可是,當我們遭到厄運時,我們忙碌的身子停了下來。厄運打斷了我們所習慣的生活,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機會,迫使我們與外界事物拉開了一個距離,回到了自己。只要我們善于利用這個機會,肯于思考,就會對人生獲得一種新眼光。古羅馬哲學家認為逆境啟迪智慧,佛教把對苦難的認識看作覺悟的起點,都自有其深刻之處。人生固有悲劇的一面,對之視而不見未免膚淺。當然,我們要注意不因此而看破紅塵。我相信,一個歷盡坎坷而仍然熱愛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著許多從痛苦中提煉的珍寶。

至于說以溫馨為一種人生理想,就更加小家子氣了。人生中有順境,也有困境和逆境。困境和逆境當然一點兒也不溫馨,卻是人生最真實的組成部分,往往促人奮斗,也引人徹悟。我無意贊美形形色色的英雄、圣徒、冒險家和苦行僧,可是,如果否認了苦難的價值,就不復有壯麗的人生了。

領悟悲劇也須有深刻的心靈,人生的險難關頭最能檢驗一個人的靈魂深淺。有的人一生接連遭到不幸,卻未嘗體驗過真正的悲劇情感;相反,表面上一帆風順的人也可能經(jīng)歷巨大的內心悲劇。

歡樂與歡樂不同,痛苦與痛苦不同,其間的區(qū)別遠遠超過歡樂與痛苦的不同。對于一個視人生感受為最寶貴財富的人來說,歡樂和痛苦都是收入,他的賬本上沒有支出。這種人盡管敏感,卻有很強的生命力,因為在他眼里,現(xiàn)實生活中的禍福得失已經(jīng)降為次要的東西,命運的打擊因心靈的收獲而得到了補償。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賭場上輸?shù)舻模瑓s在他描寫賭徒心理的小說中極其輝煌地贏了回來。

對于沉溺于眼前瑣屑享受的人,不足與言真正的歡樂。對于沉溺于眼前瑣屑煩惱的人,不足與言真正的痛苦。

我相信人有素質的差異。苦難可以激發(fā)生機,也可以扼殺生機;可以磨煉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啟迪智慧,也可以蒙蔽智慧;可以高揚人格,也可以貶抑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質如何。素質大致規(guī)定了一個人承受苦難的限度,在此限度內,苦難的錘煉或可助人成材,超出此則會把人擊碎。這個限度對幸運同樣適用。素質好的人既能承受大苦難,也能承受大幸運,素質差的人則可能兼毀于兩者。痛苦是性格的催化劑,它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暴者更暴,柔者更柔,智者更智,愚者更愚。

三、以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

苦難是人格的試金石,面對苦難的態(tài)度最能表明一個人是否具有內在的尊嚴。譬如失戀,只要失戀者真心愛那個棄他而去的人,他就不可能不感到極大的痛苦。但是,同為失戀,有的人因此自暴自棄、萎靡不振,有的人為之反目為仇,甚至行兇報復,有的人則懷著自尊和對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地忍受痛苦,其間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異。當然,每個人的人格并非一成不變的,他對痛苦的態(tài)度本身也在鑄造著他的人格。不論遭受怎樣的苦難,只要他始終警覺著他擁有采取何種態(tài)度的自由,并勉勵自己以一種堅忍高貴的態(tài)度承受苦難,他就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著自己的人格。

凡苦難都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質。不過,在多數(shù)情況下,這只是指不可挽回地喪失了某種重要的價值,但同時人生中畢竟還存在著別的一些價值,它們鼓舞著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難。譬如說,一個失戀者即使已經(jīng)對愛情根本失望,他仍然會為了事業(yè)或為了愛他的親人活下去。但是,世上有一種苦難,不但本身不可挽回,而且意味著其余一切價值的毀滅,因而不可能從別的方面汲取承受它的勇氣。在這種絕望的境遇中,如果說承受苦難仍有意義,那么,這意義幾乎唯一地就在于承受苦難的方式本身了。弗蘭克說得好:以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內在成就,因為它證明了人在任何時候都擁有不可剝奪的精神自由。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終歸要面對一種沒有任何前途的苦難,那就是死亡。而以尊嚴的方式承受死亡,的確是我們精神生活的最后一項偉大成就。

以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這種方式本身就是人生的一項巨大成就,因為它所顯示的不只是一種個人品質,而且是整個人性的高貴和尊嚴。這證明了這種尊嚴比任何苦難更有力,是世間任何力量都不能將它剝奪的。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在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受難者如同偉大的創(chuàng)造者一樣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

知道痛苦的價值的人,不會輕易向別人泄露和展示自己的痛苦,哪怕是最親近的人。喜歡談論痛苦的往往是不識愁滋味的少年,而飽嘗人間苦難的老年貝多芬卻唱起了《歡樂頌》。

面對社會悲劇,理想、信念、正義感、崇高感支撐著我們,我們相信自己在精神上無比地優(yōu)越于那迫害乃至毀滅我們的惡勢力,因此我們可以含笑受難,慷慨赴死。我們是舞臺上的英雄,哪怕眼前這個劇場里的觀眾全都渾渾噩噩、是非顛倒,我們仍有勇氣把戲演下去,演給我們心目中絕對清醒公正的觀眾看,我們稱這觀眾為歷史、上帝或良心。

可是,面對自然悲劇,我們有什么呢?這里沒有舞臺,只有空漠無際的蒼穹。我們不是英雄,只是朝生暮死的眾生。任何人間理想都撫慰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災人禍面前也談不上什么正義感。當史前人類遭受大洪水的滅頂之災時,當龐貝城居民被維蘇威火山的巖漿吞沒時,他們能有什么慰藉呢?地震、海嘯、車禍、空難、瘟疫、絕癥……大自然的惡勢力輕而易舉地把我們或我們的親人毀滅。我們面對的是沒有靈魂的敵手,因而不能以精神的優(yōu)越自慰,卻愈發(fā)感到了生命的卑微。沒有上帝來拯救我們,因為這災難正是上帝親手降下的。我們憤怒,但無處泄憤;我們冤屈,但永無申冤之日;我們反抗,但我們的反抗孤立無助,注定失敗。

然而我們未必就因此倒下。也許,沒有浪漫氣息的悲劇是我們最本質的悲劇,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氣是我們最真實的勇氣。在無可告慰的絕望中,我們咬牙挺住。我們挺立在那里,沒有觀眾,沒有證人,也沒有期待,沒有援軍。我們不倒下,僅僅是因為我們不肯讓自己倒下。我們以此維護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嚴——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嚴。

面對無可逃避的厄運和死亡,絕望的人在失去一切慰藉之后,總還有一個慰藉,便是在勇敢承受命運時的尊嚴感。由于降災于我們的不是任何人間的勢力,而是大自然本身,因此,在我們的勇敢中體現(xiàn)出的乃是人的最高尊嚴——人在神面前的尊嚴。

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事太多。既然活著,還得朝前走。經(jīng)歷過巨大苦難的人有權利證明,創(chuàng)造幸福和承受苦難屬于同一種能力。沒有被苦難壓倒,這不是恥辱,而是光榮。

佛的智慧把愛當作痛苦的根源而加以棄絕,扼殺生命的意志。我的智慧把痛苦當作愛的必然結果而加以接受,化為生命的財富。

任何智慧都不能使我免于痛苦,我只愿有一種智慧足以使我不毀于痛苦。人們愛你,疼你,但是一旦你患了絕癥,注定要死,人們也就漸漸習慣了,終于理智地

等待著那個日子的來臨。

然而,否則又能怎樣呢?望著四周依然歡快生活著的人們,我對自己說:人類個體之間痛苦的不相通也許正是人類總體仍然快樂的前提。那么,一個人的災難對于親近和不親近的人們的生活幾乎不發(fā)生任何影響,這就對了。

幸運者對別人的不幸或者同情,或者隔膜。但是,比兩者更強烈的也許是僥幸:幸虧遭災的不是我!

不幸者對別人的幸運或者羨慕,或者冷淡。但是,比兩者更強烈的也許是委屈:為何遭災的偏是我!

對于別人的痛苦,我們的同情一開始可能相當活躍,但一旦痛苦持續(xù)下去,同情就會消退。我們在這方面的耐心遠遠不如對于別人的罪惡的耐心。一個我們不得不忍受的別人的罪惡仿佛是命運,一個我們不得不忍受的別人的痛苦卻幾乎是罪惡了。

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從中引出一個很實在的結論:當你遭受巨大痛苦時,你要自愛,懂得自己忍受,盡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攪擾別人。

在多數(shù)情況下,同情傷害了痛苦者的自尊。如果他是強者,你把他當弱者來同情,是一種傷害;如果他是弱者,你的同情只會使他更不求自強,也是一種傷害。

不幸者需要同伴。當我們獨自受難時,我們會感到不能忍受命運的不公正甚于不能忍受苦難的命運本身。相反,受難者人數(shù)的增加仿佛減輕了不公正的程度。我們對于個別人死于非命總是惋嘆良久,對于成批殺人的戰(zhàn)爭卻往往無動于衷。仔細分析起來,同病相憐的實質未必是不幸者的彼此同情,而更是不幸者各以他人的不幸為自己的安慰,亦即幸災樂禍。這當然是愚蠢的。不過,無可告慰的不幸者有權得到安慰,哪怕是愚蠢的安慰。

如同肉體的痛苦一樣,精神的痛苦也是無法分擔的。別人的關愛至多只能轉移你對痛苦的注意力,卻不能改變痛苦的實質。甚至在一場共同承受的苦難中,每人也必須獨自承擔自己的那一份痛苦,這痛苦并不因為有一個難友而有所減輕。 

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5 年生于上海。1967 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 年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畢業(yè)后,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

周國平是一位代表人文精神的學者,他既是一位哲學家,也是一位詩人,他用散文的筆調寫他的哲學思考,用哲學思考來貫穿他的文學寫作。

他出版過著作二十余種,著譯過《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悲劇的誕生——尼采美學文選》《人與永恒》《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哲學著作。除了哲學著作和翻譯,周國平還寫作了大量的散文隨筆,并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他的散文著作主要有《守望的距離》《靈魂只能獨行》《風中的紙屑》《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周國平文集》等。周國平的散文隨筆充滿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學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體,筆調清新自然,內涵睿智深刻,多年來深受讀者喜愛。

賞析

《面對苦難》是一篇富于精神性的哲理散文。文章分為三部分,分別以三個小標題標出。它的特點不是追求分析論證的層層相扣,而是采用詩一般跳躍的思維、充滿哲理意味的句子和具象性的闡發(fā)來直接點明思考的主題。

第一部分:論述人生中“苦難”的必然性和普遍性。

第一句便開門見山點明主旨“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難”。接下來,便對“苦難”進行定義,并以具體例子加以說明。在這樣的基礎上,作者進而指出:“如何面對苦難,便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課題。”因為“人生在世,總會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難,世上并無絕對的幸運兒”。這就不僅提出了問題,而且道出了苦難的普遍性。唯其如此,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去面對,去思考。從寫作的角度看,這一部分側重于立論。

第二部分:主要思考苦難的價值。

文章首先辨析了過去在苦難問題上的誤區(qū):“人們往往把苦難看作人生中純粹消極的、應該完全否定的東西。”作者并不同意這樣的觀點。他認為苦難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苦難與幸福雖是相反的東西,但它們都直接和靈魂有關。接下來,作者用詩化的語言,闡述了幸福、苦難與靈魂的關系:“如果說幸福是靈魂的巨大愉悅,這愉悅源自對生命的美好意義的強烈感受,那么,苦難之為苦難,正在于它撼動了生命的根基,打擊了人對生命意義的信心,因而使靈魂陷入了巨大痛苦。”在這一層次上,作者還比較了快感和痛感、快樂和痛苦的不同,這樣更加突出了苦難對于人的生命的意義。

在肯定了苦難屬于靈魂的范疇之后,作者進一步追問:既然苦難有如此的價值,為什么我們過去卻看不到或忽略了呢?原來,我們過去只滿足于生活外部的世界,或者只將溫馨作為一種人生的理想。其實,這是一種膚淺和窄小的苦難觀。那么,如何才能改變這種“膚淺”和“小家子氣”的苦難觀呢?作者認為:第一,要善于利用遭受厄運的機會,認真去思考生活,這樣你對人生就會獲得一種新的眼光;第二,人生中有“順境”也有“逆境”,“逆境”更能“促人奮斗”,也“引人徹悟”。當然,作者在肯定“逆境”的價值的同時,也指出“逆境”對人生的消極磨損作用。最后,文章用對偶的句式,對苦難做了一番詩性的闡發(fā):“苦難可以激發(fā)生機,也可以扼殺生機;可以磨煉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可以啟迪智慧,也可能蒙蔽智慧;可以高揚人格,也可以貶抑人格——全看受苦者的素質如何。”這樣將苦難與人格、素質結合起來思考,文章對苦難的探討又深入了一步。

第三部分:提出“以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的中心論點,并加以論述。作者先將苦難和人格聯(lián)系起來,指出“苦難是人格的試金石,面對苦難的態(tài)度最能表明一個人是否具有內在的尊嚴”。雖然苦難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質,甚至有的苦難可以將一切價值毀掉,即便如此,我們仍應以尊嚴的方式來承受苦難,就如飽嘗人間苦難的老年貝多芬唱起了《歡樂頌》。因此,以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這種方式本身就是人類的一項巨大成就,它所顯示的不只是一種個人品質,還是整個人性的高貴的尊嚴。接下來,文章又具體描述了現(xiàn)實社會中的苦難和大自然降之于人類的各種苦難。的確,在許多苦難,特別是大自然的災難面前,人類是渺小的、脆弱的,因而人類的反抗注定要失敗。然而,人類未必就因此倒下。在大自然,在神的面前,人類仍然有自己的尊嚴。所以,既然活著,還得朝前走。因為“經(jīng)歷過巨大苦難的人有權利證明,創(chuàng)造幸福和承受苦難屬于同一種能力。沒有被苦難壓倒,這不是恥辱,而是光榮”。

雕塑 信息流廣告 競價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經(jīng) 代理招生 二手車 劇本網(wǎng) 網(wǎng)絡推廣 自學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河北信息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買車咨詢 河北人才網(wǎng)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河北生活網(wǎng) 好書推薦 工作計劃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網(wǎng)絡推廣 石家莊招聘 石家莊網(wǎng)絡營銷 培訓網(wǎng) 好做題 游戲攻略 考研真題 代理招生 心理咨詢 游戲攻略 興趣愛好 網(wǎng)絡知識 品牌營銷 商標交易 游戲攻略 短視頻代運營 張家口人才網(wǎng) 秦皇島人才網(wǎng) PS修圖 寶寶起名 零基礎學習電腦 電商設計 職業(yè)培訓 免費發(fā)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語料庫 范文網(wǎng) 工作總結 二手車估價 短視頻剪輯 情侶網(wǎng)名 愛采購代運營 保定招聘 情感文案 吊車 古詩詞 邯鄲人才網(wǎng) 鐵皮房 衡水人才網(wǎng) 石家莊點痣 微信運營 養(yǎng)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fā)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銅雕 關鍵詞優(yōu)化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yè)服務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版 chatGPT官網(wǎng) 勵志名言 兒童文學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狗狗百科 教育培訓 游戲推薦 抖音代運營 朋友圈文案 男士發(fā)型 培訓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網(wǎng) 滄州人才網(wǎng) 黃金回收 承德人才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模型機 高度酒 沐盛有禮 公司注冊 十畝地 造紙術 唐山人才網(wǎng) 沐盛傳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卡1卡2卡区别| 国产一级淫片a|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中字幕视频在线永久在线| 国产卡一卡二卡3卡乱码免费| 欧美性视频在线播放黑人| 91高端极品外围在线观看| 全免费一级午夜毛片| 小坏蛋轻点阿受不了漫画| 精品视频麻豆入口|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 91九色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一卡2卡4卡5卡6卡在线99|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欧美黑人巨大xxxxx视频| 99re6在线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a视频大全| 欧美老熟妇欲乱高清视频|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成av人片在线看片| 国产深夜福利在线观看网站| 最好看的中文字幕视频2018| 国产女人18毛片水| 中文网丁香综合网| 免费在线观看a视频| 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中文字幕| 欧美午夜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唯西川 | heyzo高清中文字幕在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电影院| 国外成人免费高清激情视频| 欧美日韩不卡合集视频| 韩国色三级伦不卡高清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 亚洲色图古典武侠| 国产婷婷色综合av蜜臀av|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久久| 久久精品综合电影|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