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綱《行雨山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蕭綱:行雨山銘
蕭綱
巖畔途遠,阿曲路深,猶云息馭,尚且抽琴。茲峰獨擅,嵌崎千變。卻繞畫房,前臨寶殿。玉岫開華,紫水迥斜。溪間聚葉,澗里縈沙。月映成水,人來當花。藤結如帷,磧起成基。蕓香馥徑,石鏡臨墀。
本篇是以駢體形式寫成的銘文。庾信《梁東宮行雨山銘》與本篇同寫一地,乃應和之作。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常鐫刻于碑版、器物,故要求文字簡要精約;駢文講究對仗、聲律。本篇正是如此。全文除“茲峰獨擅,嵚崎千變”兩句外,其他都無句不對;且隔句押韻,平仄也很協調。這樣,全文就有一種精煉、整飭、和諧之美。
作為一篇山水小品,它對梁宮后園行雨山的精繪細描,雖只短短七十二字,更使人“雖不能至,心向往之”了。開頭四句寫驅車來到山前,緊接著寫行雨山的概觀。“千變”二字,是全篇的主腦、文眼。山不在高,有景則美。“行雨”雖小,卻也氣象萬千,千姿百態。而這些迷人的景色,都是從“寶殿”上看出;也就是說,“寶殿”以下千嬌百媚的細部描寫,才是本篇的精華所在。它寫了峰,寫了水,寫了沙,寫了花,也寫了濃郁的芬芳。那山的峰巒,經陽光一照,開朗華彩,如金似玉;而那山間的流水,曲曲折折,清清澈澈,上面飄浮著一層落葉,底下平鋪著一片白沙。月兒升上來了,光華似水,與小溪簡直渾然一體;游人走過來了,迎面是一片密密的花叢,一片帳帷般的藤蘿。庾信的那首《行雨山銘》,也有“草綠衫同,花紅面似”,“橫藤礙路,弱柳低人”的名句,與此處頗有同曲同工之妙。如果說這一切,給予人的是視覺感官的享受,那么更叫人陶醉的,是嗅覺感官的怡悅:那撲鼻的花香,把小徑都薰透了。這么善于描寫細小的景物,這么善于把山水寫得清秀香艷,令人陶醉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