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愛蓮說》抒情散文鑒賞
作者: 周敦頤
【原文】: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1)。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米,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3),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4)。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5);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6)!
【作者簡介】:
周敦頤(1017——1073),原名敦實,字茂叔,宋朝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初為洪州分寧縣主簿,后任南安軍司理參軍等職。他家幾代居住于營道的濂溪,后人稱他為濂溪先生。卒謚“元公”。
周敦頤是宋朝理學的創導者,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宋朝有名的理學家程顥,程頤兄弟二人都是他的弟子。他提出了“載道”說,但未完全廢文,也寫出了一些有情致的作品。有《周元公集》。
【鑒賞】:
“說”是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和抒發感情。這篇《愛蓮說》是一篇托物詠志的抒情散文,作者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以三種花喻人并進行了評判,從而表達了自己的志向。
這篇文章很短,但結構卻非常完整,層次也非常鮮明。作者首先作了一個總述,接著分別敘述三種不同的愛好,并具體說明了自己愛蓮花的原因。作者對蓮的這一段描寫筆墨雖不多,卻極為形象精當地概括了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貴涓潔的特色,表達了自己修身養性,潔身自愛的高潔志向。這段描寫由于其形象的生動傳神,寓意的深刻含蓄而成為千古絕唱,而蓮花也從此常常被處身不利而不愿同流合污的人用以自比。
作者接著對三種花作了評價,并抒發了內心的感慨。既惋惜于陶淵明式的真隱者少見,又悵然嘆息于同自己一樣追求高尚品德的人們難以尋覓,同時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作結,雖未直斥,但卻暗諷了那些貪圖富貴,爭名奪利之徒,使文章意味深長。
托物言志是人們常用的一種表達心志的方式,周敦頤的《愛蓮說》以蓮自比,喻體貼切恰當,同時又以牡丹、菊花作對比陪襯,更顯示出蓮花的傲岸君子之風。作者在很短的篇幅內,反復對三種花描述評論,加強了讀者的印象,掩卷之后,記憶猶新,而比喻、暗諷手法的運用又使文章含蓄蘊藉,余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