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微子第十七》譯文與賞析
微子第十七
微子第十七
【原文】
微子若[550]曰:“父師、少師[551]!殷其弗或亂正四方[552]。我祖厎遂陳于上[553],我用沈酗于酒[554],用亂敗厥德于下[555]。殷罔不小大好草竊奸宄[556],卿士師師非度[557]。凡有罪辜,乃罔恒獲[558],小民方興[559],相為敵讎[560]。今殷其淪喪[561],若涉大水[562],其無津涯[563]。殷遂喪,越至于今[564]!”曰:“父師,少師,我其發出狂[565]?吾家耄遜于荒[566]?今爾無指告[567],予顛隮[568],若之何其[569]?”
【注釋】
[550]若:這樣,于是。
[551]父師、少師:都是官名。父師,指的是太師;少師,指太師的助手。
[552]其:恐怕。或:克,能夠。亂:治理。
[553]我祖:指成湯。厎:定。遂:法。陳:列舉。
[554]我:指紂。用:因為。沈酗:沉湎,迷醉。酗,醉酒發怒。
[555]用:此。亂:淫亂。敗:敗壞。厥德:指的是成湯之德。下:后世。
[556]小大:群臣和民眾。草竊:盜賊,草,這里解釋為掠。奸宄:違法犯罪。
[557]師師:眾官。第一個“師”,指的是多。度:法度。
[558]乃:卻,表轉折。恒獲:嚴懲,懲罰。恒,常。獲,得,指的是治罪。
[559]方:并,一起。興:興起。
[560]讎(chóu):通“仇”,仇敵。
[561]其:或許,大概。淪喪:滅亡,消亡。
[562]若:好像,似乎。涉:徒步渡水。
[563]其:殆,幾乎,差不多。津:渡口。涯:水邊、水岸。
[564]越:語首助詞。今:此,現在,今日。
[565]我其發出狂:狂,《史記·宋世家》寫作“往”,到,去。言我放棄江山而出亡。發:出發。
[566]家:住在家里。耄(mòo):年老。遜:退。荒:荒野。
[567]指告:指點、告訴。
[568]顛:顛覆,顛倒。隮(jī):落、墜落。
[569]若之何:如之何,怎么辦。其:語氣助詞,在這里只是起到調節音節的作用。
【譯文】
于是微子說:“父師、少師啊!我們殷國恐怕沒有辦法治理四方了。我們的高祖成湯制定了常法在先,而紂王沉湎于酒色,敗壞高祖的美德在后。我們殷國,無論大小官員都好為非作歹,卿士百官都不遵守法典。對那些犯罪的,也不加以逮捕和懲罰,人民受不了這些壓迫,將要一起興起反抗我們和我們成為仇敵了。現在我們殷國或許要滅亡了,好比涉渡大水,兩岸茫無際涯,找不到渡口。我們殷國大概到了今天就要滅亡了!”又說:“父師、少師,我是出發到別處去呢,還是住在家中直到老年,甚至是退隱在荒野呢?如今你們若不指點我,將來我要是顛覆墮落了,那該怎么辦呢?”
【原文】
父師若曰:“王子[570]!天毒降災荒殷邦[571],方興沈酗于酒[572],乃罔畏畏[573],咈其茍長舊有位人[574]。今殷民乃攘竊神祗之犧牷牲用以容[575],將[576]食無災。降監[577]殷民,用乂讎斂[578],召敵讎不怠[579]。罪合于一[580],多瘠罔詔[581]。”“商今其[582]有災,我興受其敗[583];商其淪喪,我罔為臣仆[584]。詔王子出,迪[585]我舊云刻子[586]。王子弗出,我乃顛隮[587]。自靖[588]!人自獻于先王,我不顧[589],行遯[590]。”
【注釋】
[570]王子:指微子。他是帝乙的長子,所以就稱他為王子。
[571]毒:通“篤”,厚,重。荒:虛。
[572]方:并。興:正在。
[573]乃:卻。畏畏:讀為“畏威”。后一個“畏”是通假字,通“威”。懼怕天威的意思。
[574]咈:違逆。長:老年人。舊有位人:舊時在位的大臣,老臣。
[575]攘竊:偷竊,隨手拿取、盜竊。犧:純毛牲畜。牷(quán):健全的牲畜。牲:豬牛羊。容:寬容。
[576]將:養。
[577]降:下。監:監視。
[578]乂:殺,除。讎(chóu):多。斂:聚斂,收集。
[579]召:招致,惹來。怠:松懈,寬緩。
[580]罪:有罪的人。
[581]瘠:病。詔:顯現、告訴。
[582]其:或許,大概,表猜測。
[583]興:興起。敗:災禍,災難。
[584]臣仆:奴隸。
[585]迪:逃跑,逃走。
[586]舊:很久以前。刻子:就是箕子。
[587]我:指殷商。
[588]自靖:自作主張。
[589]顧:顧慮,考慮。
[590]遯(dùn):通“遁”。
【譯文】
父師說:“王子啊!上天降下大禍給我們殷國,并正在使我們的國王沉湎于酒色,他卻不怕上天的威嚴,不聽從年長德高的大臣的勸告。現在我們殷國的小民,去盜竊祭神的貢物。這是因為他們衣食無著,雖則有罪,還是可以原諒的,他們把這些貢物拿去喂養或吃掉,不會有什么災害。現在上天正在視察我們的殷民,我們的國王以殺戮和重刑大肆搜刮民財,雖然引起了人民的強烈反對,仍不寬緩。這些罪惡都是國王一人干出來的,小民受盡了疾苦而無處申訴。”“商如今或許就要有災禍了,我們都要受到災難;商就要滅亡了,我不會去做敵人的臣仆。我曾經勸告過王子逃走,我早就說過王會害你的。王子假若不趕緊出走,我們就要徹底滅亡了。還是大家自作打算吧!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張去獻身于先王開創的事業,但我不考慮逃亡的事情。”
【解析】
宋微子,子姓,名啟,世稱微子、微子啟。“微”是國號,“子”是爵位。他是帝乙的長子,紂王的同母庶兄。據《史記·殷本紀》和《宋微子世家》記載:周武王向東方進軍,到了孟津之后,又回去了。紂王更加淫亂。微子屢次進諫,紂王不聽。微子認為紂王不可諫阻了,想死或者出走,拿不定主意,于是同太師和少師商量,太師勸微子離開。
人一旦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大概便不可救藥了。微子身為紂王的長兄,照理說,胳膊肘肯定是向紂王彎的。他多次勸阻紂王,紂王不予理睬。自己的親屬尚且如此,何況外人呢?就微子而言,既然不能力挽狂瀾,既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局面,出逃肯定是上策。惹不起,躲得起。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出逃本身是人生的一種出路,往往是迫不得已,表面上看似乎是消極的選擇,實際上卻是十分明智的。暴君專制一時難以推翻,以出逃保存自己,等待契機出現。面對強大敵人的正面進攻難以抗拒,當然也可以用出逃來暫時回避,尋找別的辦法來回擊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