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其《東觀漢記》中國名著簡介
作者: 金其
《東觀漢記》是東漢一代的國史。東觀是洛陽宮殿中藏書之所,修史也在其中,故以之為書名。
《東觀漢記》所記,起于光武,終于靈帝。是先后分四次撰修而成的。第一次是明帝時命班固等人寫成《世祖本紀》,加上班固后來又作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大體上完成了光武初年的記事。第二次是安帝時續修。第三次是桓帝時續修。這三次先后共完成一百四十篇,名叫《東觀漢記》。第四次是靈帝時繼續補修部分紀傳,成為一部很大的歷史著作。雖因董卓之亂,在獻帝時即已散失不全,但據《隋書·經籍志》記載,仍有一百四十三卷。在魏晉時,《東觀漢記》和《史記》、《漢書》共稱三史,很多人讀它。直到唐初,征引此書的人還不少。后來章懷太子注范曄《后漢書》以后,才逐漸湮沒。從唐代開始缺佚,北宋時只剩殘本四十三卷,明代就不存在了。清代姚之駰開始輯佚,僅成八卷。后來陸續增補成二十四卷。
今《四部備要》本《東觀漢記》二十四卷,計有:《帝紀》三卷、《年表》一卷(僅存《百官表》的部分內容,《諸王表》、《王子侯表》、《功臣表》、《恩澤侯表》僅存目錄)、《志》一卷(有《地理》、《律歷》、《禮》、《樂》、《郊祀》、《車服》諸志的部分內容,《朝會》、《天文》志存目)、《列傳》十七卷(包括《外戚》、《宗室》等共三百八十六人)、《載記》一卷、《佚文》一卷(附《東觀漢記范書異同》)。
本書既是在國史館所修,專為當時政權服務的,所以免不了有神化劉漢政權、歌頌皇帝功德、貶斥與漢爭天下的群雄(如將劉盆子、赤眉、銅馬等列入《載記》)等等問題。但是,它也保存了范曄《后漢書》里所沒有的材料,例如,在《帝紀·世祖光武皇帝》中,記載有南陽府掾史張順曾參預起義之謀又有王常贊助昆陽之策等許多材料,都是范書中所沒有的。也有些是記載比范書詳細,如章帝時下詔增修群祀、杜林之議郊祀,以及東平王蒼之議廟舞等等,都是當時大典,本書中有較詳細的記載。所以本書不失為一部珍貴的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