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學《五十七 與物無競》譯文與賞析
五十七 與物無競
五十七 與物無競
陳忠肅公瓘,性謙和,與物無競。與人議論,率多取人之長,雖見其短,未嘗面折,唯微示意以警之。人多退省愧服。尤好獎后進,后輩一言一行,茍有可取,即譽美傳揚,謂己不能。
【譯文】
忠肅公陳瓘性格謙恭溫和,與世無爭。跟別人談話的時候,總是夸贊別人的優點,即使發現別人的缺點,也從來不當面指責對方,只是稍微給對方一些示意,使對方知道。人們大多都是回家后才醒悟過來,感到慚愧,又都十分佩服他。他尤其喜歡獎勵后輩,后輩的一言一行,只要是有一點可取之處,他就給予贊美,并且傳揚出去,還說他自己做不到。
【評析】
陳瓘習慣于夸贊別人的優點,并不是阿諛奉承,而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地贊美。但是也有一些人,他們贊美別人其實是有其他目的的,是不懷好意的。而偏偏又有些人就是喜歡聽別人贊美自己的話,不管是真心的,還是奉承的。這種不辨是非,喜歡聽別人贊揚之辭的人是最愚蠢的人。
“聞過則喜”歷來被國人奉為一條重要的做人準則。意即:一個人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過失或缺點,就感到非常高興,因此使自己得到改進。但是在接受別人的贊譽的時候,就要格外注意了。如果在他人的贊美聲中洋洋自得,經不起糖衣炮彈的誘惑的話,就會在處世中迷失自我,導致失敗。
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夠贊美自己,因為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是重要的,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讓別人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也就會贏得他的欣賞,會被對方當成知心朋友。
典例闡幽 孟頫贊美之辭源于自然流露
忽必烈是元朝的創建者,是為元世祖,是個有作為的皇帝。滅宋之前,他就已任用漢儒作為自己的謀士。滅宋之后,他更是廣泛搜求宋朝名士任官,以幫助自己理政治民。
公元1258年,忽必烈奉蒙哥大汗之命,進軍圍攻鄂州,當時的宋朝則派賈似道前往救援。軍隊出發后不久,忽必烈便得知其兄蒙哥已死,因此,他急于回去爭奪王位。正在這個時候,賈似道又派使來向忽必烈求和,忽必烈便順勢答應了對方,然后率領大軍北返。結果,賈似道回到朝廷,卻謊報說“鄂州大捷”,說蒙古兵已經肅清。就這樣,宋理宗被騙,將賈似道提拔為宰相。但是,朝野上下都是清楚事情真相的,留夢炎在明知賈似道是欺騙皇上的情況下,不僅不揭發賈似道的惡行,反而依附并取悅于賈似道。當時,葉李只不過是個太學生,他對賈似道害國害民的行為頗為氣憤,帶頭與同學83人,伏闕上書揭露賈似道的罪惡,遭到賈似道的追捕,因此逃匿,歸隱于富春山。
宋亡之后,忽必烈多次派人征召,葉李都堅持不出,后來不得已才入見。忽必烈很賞識葉李,向他請教治國之道,葉李向忽必烈陳述古代帝王的得失成敗,忽必烈頗為贊許,后提拔葉李擔任資善大夫、尚書左丞。而對留夢炎這個宋朝丞相、有名的狀元,忽必烈雖賞識其文才,但認為此人有私心而缺德行,因此對他降級使用。
后來,忽必烈向趙孟頫詢問葉李、留夢炎兩人的優劣,趙孟頫回答元世祖說:“夢炎,臣之父執,其人忠厚,篤于自信,好謀而能斷,有大臣器;葉李所讀之書,臣皆讀之,其所知所能,臣皆知之能之。”忽必烈說:“汝以夢炎賢于葉李耶?夢炎在宋為狀元,位至丞相,賈似道誤國罔上,夢炎依阿取容;葉李布衣,乃伏闕上書,是賢于夢炎也。汝以夢炎父友,不敢斥言其非,可賦詩譏之。”因此,孟頫賦詩一首,其中有“往事已非那可說,且將忠直報皇元”的語句,忽必烈頗為贊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