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發憤書寫《史記》
司馬遷發憤書寫《史記》
《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妒酚洝返囊幠>薮?,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后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采用這種體裁撰寫。同時,書中的文字生動性,敘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那是西漢初期,在夏陽有一個司馬書院,夏陽人司馬談是里面的老師。他有一個兒子叫司馬遷,字子長。司馬遷在四歲時,就成為書院的學生。他天生聰明好學,從小就學到了很多知識。
司馬遷在父親的指導下,刻苦讀書,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礎,同時他還拜了很多名師。受父親的熏陶,司馬遷從小就立志,以后一定要做一名歷史學家。
在司馬遷二十歲那年,他的父親司馬談到長安做了太史令。作為史官,太史令有責任記載帝王圣賢的言行,也有責任搜集整理天下的遺文古事,更有責任通過敘事論人為當時執政者提供借鑒。于是,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開始大量地搜集和閱讀史料,為修史做準備。
此時的司馬談年事已高,要獨立地修成一部史著,感到無論是時間和精力,還是才學知識都還不夠。所以,他就把希望寄托于他的兒子司馬遷身上了,希望兒子能夠早日參與其事,最終實現他的宏愿。
司馬遷也不辜負父親的希望,他開始努力學習,在讀萬卷書的基礎上,開始行萬里路。父親還要求他進行一次為期兩年多的漫游,為他寫史做好準備。在漫游的過程中,司馬遷親自采訪,獲得了許多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有一天,司馬遷游歷到汨羅江畔,在春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投江自沉的地方,他高聲朗誦屈原的詩,并且痛哭流涕,用心深刻體到了屈原當時的思想感情。
司馬遷到了漢代開國名臣韓信的故鄉淮陰時,他搜集整理了許多有關韓信的事跡,并親自詢問當地人,了解韓信事跡的每一個細節。
司馬遷一邊漫游,一邊考察,在旅程中不放過向任何一個了解歷史的人請教,不放過任何一個存留于人們口碑的故事,獲得了許許多多從書籍當中所得不到的歷史資料。同時,他還深入民間,廣泛接觸人們的生活,使他對社會有了深刻的認識。
司馬遷漫游了名山大川,飽覽了山川河流的壯美,陶冶了性情,也提高了他的文學水平。司馬遷的這次漫游,是典型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司馬遷回到長安后,作了郎中令。他多次同漢武帝出外巡游,到過很多地方。公元前110年,漢武帝東巡至泰山,并在泰山上舉行祭祀天地的典禮,就是“封禪”大典,這在當時真可謂是天大的事。
時任太史令的司馬談,以記載歷史為自己的使命。但當時他因病留在洛陽,未能從行,于是深感遺憾,抑郁憤恨而死。他在臨終時,把自己所要編撰史書的理想和計劃,托付給了他的兒子司馬遷去實現。
司馬談在病危時,他拉著兒子司馬遷的手,流著眼淚說:“我死了以后,千萬不要忘記我這一生的希望,一定要寫出一部巨大的史書。你一定要繼承我的事業,不要忘記??!”
司馬談這一番諄諄囑托,極大地震動了司馬遷,他看到父親作為一名史學家難得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也知道父親將自己畢生未竟的事業寄托在了自己的身上。司馬遷低著頭,流著淚,悲痛而堅定地答應了父親的囑托,表示一定要完成父親的心愿。
在司馬遷三十八歲時,他正式做了太史令,使得他有機會閱覽宮廷所藏的一切圖書、檔案及各種史料的機會。他一邊從事整理史料,一邊參與修改歷法。在太初年間,他參與完成了一部史書,并取名《太初歷》。
在此期間,司馬遷一直沒有忘記父親的遺志,他決心效法儒家始祖孔子編纂《春秋》,寫出一部同樣的歷史巨著。于是,他就一邊搜集資料,一邊動手編寫。
正當司馬遷全身心地撰寫史書巨著之時,發生了李陵事件??剐倜麑⒗顝V的孫子李陵與漢武帝寵姬李夫人的長兄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塞與匈奴作戰時被俘,大臣們都譴責李陵不該貪生怕死而向匈奴投降,只有司馬遷站出來駁斥大臣們的意見。
漢武帝就問作為太史令的司馬遷是什么看法,司馬遷說:“李陵帶去的步兵不滿一千人,他深入到對方的腹地,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雖然打了敗仗,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馬上去死,一定還有他的想法,他一定還想將功贖罪來報答陛下。”
漢武帝聽了,認為司馬遷這樣是在為李陵辯護,便勃然大怒說:“你這樣替叛徒強辯,是不是存心反對朝廷?”
司馬遷為李陵辯護,觸怒了漢武帝,于是就把他投入了監獄。第二年,司馬遷被處以宮刑。他忍受了各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殘酷折磨,面對酷刑,他始終不屈服,仍然堅持自己意見。宮刑在當時是個奇恥大辱,不僅有污先人,也會讓親友恥笑。司馬遷在獄中倍受凌辱,幾乎斷送了性命。
司馬遷本想一死,但是他想到父親的囑托,又想到了自己多年搜集資料的艱辛,為了實現編史的夙愿,他是忍辱負重,茍且偷生,希望出現一線轉機。
后來,漢武帝改元,大赦天下,這時司馬遷已經五十歲了。他出獄后當了中書令,在別人看來,他也許是“尊寵任職”。但司馬遷并不在意這些,他開始埋頭專心致志地寫他的書。他知道自己所剩的時間不多了,于是爭分奪秒地進行撰述。
司馬遷一邊搜集和閱讀大量資料,一邊夜以繼日地進行撰寫、校正。公元前91年,司馬遷終于完成了歷史巨著。
這部史書起初是沒有固定書名,那時人們叫它《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稱《太史公》?!笆酚洝笔枪糯窌耐ǚQ,因為司馬遷這部書包括了從三皇五帝到漢武帝二千多年的歷史,于是人們就叫它為《史記》。